救护艇海上卫勤保障效能的“五化”建设
王兵,李大同,葛振民,鞠衍馨
(解放军第404医院医务处,威海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救护艇医疗队海上卫勤训练保障效能。方法阐述增强医院应急转化和对救护艇医疗队发挥支撑作用的医院“基地化”、改装渔船为救护艇为医疗队提供海上训练场所的“平台化”、开展与体系部队联保联训的训练“联合化”、探索利用民用资源建立海难救援机制的“军民融合化”、以海上可能出现实际案例加以研究和训练的“实案化”的“五化”建设,就进一步提高训练保障效能提出建议。结果“五化”建设思路和方法基本符合海上保障的特点规律,应进一步改进。结论在“五化”建设基础上,改进训练装备、训练机制、训练方法,可提高海上卫勤训练保障效能。
[关键词]卫生救护艇;海上;卫勤保障;训练;军民融合
Hosp Admin J Chin PLA,2015,22(1) :52-54.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海战是海、空、陆、电、天一体攻防兼备的体系作战[1],由于战场透明,传统武器与杀伤力大的现代高科技武器联合应用,使得参战官兵伤亡大,伤情多样复杂、发展快。如果作战海域离岸较远或伤员大量涌现,无疑给海上卫勤保障带来严峻挑战[2]。作战样式的变化必须有全新的保障模式与之相适应[3]。卫生救护艇俗称“海上急救120”,是海上保障的重要一环和基本平台,承担海上伤病员的早期救治与后送任务,其救治和后送功能发挥优劣直接影响后续救治效果。自本院受命组建数支救护艇医疗队以来,树立整体观念,细研海上卫勤保障理论,研发保障平台等装备,创新训练保障方式,探索军民融合式保障机制,在多次检验性演练演训演习中出色地完成保障。
1.1加强以医院为依托的“基地化”建设
1.1.1加强海上保障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特色专科建设按上级要求,组建数支救护艇医疗队。医院采取集中引进、岗位锻炼、催生培养、应急摔打等方式,在确保数量中求质量,不断强化全院人员卫勤保障的基本素质,具备胜任海上应急保障的基本能力,形成组建多支医疗队的人员储备,可实现按人员模块方阵的整体轮换和个体队员轮换,确保在任何条件任何情况下医疗队的足额满员[4]。学科设置与建设以内、外科为基础,以特色专科救治为重点,以平时部队训练伤、常见病的防治以及海战伤救治整合学科。人力、物力、财力向海上保障最直接的科室学科倾斜聚焦,形成学科设置与海上保障相对应、科室建设由“市场”牵引向“战场”牵引的转化[5]。
1.1.2建立常态化应急卫勤保障机制建立医院应急管理机制,指挥机构做到“扁平化”,实行党委垂直领导,避免政出多门;建立应急卫勤保障宣教动员机制,确保保障人员思想纯正、意志坚决;按照应急卫勤保障标准模式建设医院,做到平时转换迅速;建立应急卫勤保障的训练机制,应急基础设施功能强劲、通道顺畅,训练内容贴近战场;建立应急卫勤保障的物资装备储备机制,做到种类齐全、科学储备、规范管理、取用方便,提升医院应对突发事件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1.1.3注重卫勤信息化建设的平战转换利用医院作为“全军信息化应用先进单位”的卫生信息化基础,重点进行远程医学建设。自行研发或合作开发疑难病例的远程会诊、远程医疗“病房”、远程数字病理与放射影像传输系统[6],在军地信息专家的指导下,将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装备移植于海上艇船调试应用,效果良好,可促进战时海上保障的及时、准确与高效。
1.2创新海上保障训练的“平台化”建设
1.2.1自主改装“卫生救护艇”为海上保障创建训练平台虽然按上级要求组建数支救护艇医疗队,但组建后的数年,因无救护艇训练平台,训练只能在陆地模拟进行,产生不了海上风浪颠簸摇摆的感觉,达不到海上训练的实际效果。为此,医院克服等、靠、要、守的思想,主动作为,积极与驻地一家渔业公司和造船厂协作,将一机动渔船改装成“卫生救护艇”[7],解决长期无训练平台的难题。该艇排水量350吨,航速12节,分舱面与舱底两层,设有检伤分类区、复温室、外科手术室、辅助检查室、留观住院区等区室,配备必要的诊疗装备,接近制式卫生救护艇的标准。
1.2.2实现人装的有效结合采取将改装艇航行至浅海区域,进行动物手术和批量伤病员救治的模拟训练,并以每年一次的制式救护艇保障训练加以规范和强化,使医疗队员不断熟悉海上救护艇的保障流程与伤病救治路径,熟练操作艇装卫生装备与仪器,充分发挥救护艇训练保障效能,真实感受风浪颠簸摇摆的“实战”环境,海上适应性不断增强,基本实现人与装备的结合[8]。
1.3开展海上训练的“联合化”建设为使训练贴近实战,避免产生保障训练中只有卫生保障人员“单打独斗”,变关门单练为开门合练,主动与海军某水警区联系,形成由舰艇官兵、部队卫勤单位和医院海上医疗队三方的海上“联保联训”机制[9],共同进行三阶段的训练。①作战舰艇的捞救与救护。此阶段主要是教授舰艇官兵开展自救互救以及强化战场的通气、止血、固定、包扎、搬运、转乘“六项战救技术”,也促进救护艇医疗队对落水伤病员捞救技术的熟悉与掌握;②救护艇的救治与后送。此阶段主要是救护艇医疗队训练检伤分类、重症抢救、应急手术、基础生命支持、分类后送等步骤;③岸基码头救护所的加强救治。此阶段主要由部队卫勤人员对送达于此的伤病员进行伤病情评估和作进一步的补充、纠正性救治。通过“联保联训”,不仅使救护艇医疗队海上医学救护技术得到强化,医疗队成员得到“实战”锻炼,思想作风得到锤炼,还促进与帮带保障部队官兵与部队卫勤人员的海上卫生救护技术的掌握,对我军新军事变革卫勤力量的配属作有益的探索,克服以往训练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医疗机构训练与保障单位训练脱节、训练与保障脱节的“三脱节”现象,海上保障的协同性增强,形成海上保障链和海上阶梯救治后运送体系[10],实现海上保障的“无缝对接”。
1.4探索保障机制的“军民融合化”建设利用国家海事部门在驻地的常设机构海事局、驻地政府相继成立海难救助机构的有利时机,会同体系海军部队主动联系,成立由当地政府、海事局和部队“三位一体”的海上救援机构,初步建立军民融合式海上应急医学救援模式。坚持“骨干在军、主体在民”的原则实施联合救援。分别借助海事局管辖的救援直升机、驻地政府或体系部队救援艇船进行事发海域的海难施救。根据海难性质、程度和事发距离,采用不同的救援方式,形成海上立体救援模式,为战时海上立体卫勤保障作探索。医疗队尽可能随机、随船(艇)出航参与施救,医院接受海难伤病员的后续救治,为战时海战伤防治提供经验与借鉴,保证救援行动中有军队参与并担任主要角色,在“实战”中,实现核心军事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做到在用兵中练兵强兵[11]。该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已形成指挥联动、情报联享、力量联建、人员联训的“四联”格局,促进海上医学救援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
1.5进行保障技术的“实案化”建设
1.5.1注重实际工作中急性创伤救治的经验总结平时工作中的多发伤,或在军民融合机制下医疗队随直升机、随救援舰艇进行医学救援的海上急性伤病大多由局部创伤引发全身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威胁生命,是和平时期海上战创伤的很好范例,遇此类伤病员救治,本院及时组织全院会诊,将救治流程、抢救经验向全院介绍,以扩大救治技术覆盖面,教育培养保障人员对急性创伤、多发伤的救治能力。
1.5.2开展“订单式”临床科研通过调研,对保障部队特别是海军部队常见训练伤、海蜇等海洋生物伤和北方沿海部队官兵常见病的防治,专门立项,增加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以“战场”、训练场牵引临床科研。15项立项研究中,大部分已有成果,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或成为体系部队官兵训练伤、常见病的预防指南,既给实战保障提供经验,又为解决部队官兵伤病防治问题提供支持。医院同时还注重开展激光、次声、微波等高新技术武器致伤机理、救治方法的学习,缩小高新武器的救治盲区。
2.1体会抓好救护艇及医疗队建设,提高其海上保障效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开拓性工作,必须以强军目标统揽训练,以问题倒逼方式牵引训练,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训练,以从难从严要求推进训练。一是树立整体观念,搞好顶层设计。树立“跳出战备抓战备、统揽全局抓重点”的思想[12],按照“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的思路将支撑海上训练保障各要素,涉及相互衔接各因素加以统筹规划,走内涵发展的路,提升医院整体保障实力,促进医院平战转换。二是创建训练平台,适应海上环境。长期以来,海上保障无训练平台成为影响各种潜能发挥的焦点。牢固树立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坚持问题牵引,克服困难,主动作为。积极创建训练平台,突破制约海上医疗队建设的“瓶颈”,拓展了训练领域,深化训练内容,解决医疗队组训难、适应性训练难的难题。三是探索保障规律,勇于工作创新。树立“作战牵引卫勤、卫勤贴近战场”的观念,深入探索现代战争战训一致、训保一体、军民联手的特点规律,围绕提高战斗力、保障力的目标,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在建立医院常态化应急机制、科学施训机制、“联保联训”机制、海上救援的“军民融合”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收效明显,促进训练保障水平的提高。
2.2建议
2.2.1提高救护艇功效我军现有的制式救护艇,吨位小、航速快,机动灵活,但救护艇在快速航行和在深海区域涌浪大时,摇摆剧烈,人员、物品固定较难,对操作性工作影响很大,甚至无法展开医疗救护,直升机也难以悬停、落艇。提高远海条件下的搜救效能,除现有型号外,还应建造吨位较大、抗风力强的救护艇,减少艇的摇摆与晃动,便于直升机起落。
2.2.2建立常态化训练机制建立医疗队的医院与制式救护艇管理部队“直通车”的联系,形成单位自训与指令训练相结合、分组训练与联合训练相统一的机制。保证医疗队员能在标准制式救护艇、置身真实海洋环境中进行训练,增强海上适应能力,熟悉救护艇结构、装备与救治流程,掌握各种搜救、卫生设备的操作与协同技能,实现人装有机结合,缩短训练与实际保障距离。
2.2.3以实战要求牵引训练首先,海上保障训练应符合海上保障的特点规律,增加游泳训练和海上适应性训练。其次,应进行海上救护的“一体化”训练。海上直升机、救护艇的立体保障涉及到方方面面,进行直升机海上搜救,直升机的悬停、落艇,救护艇的卫生救护、伤病员的转乘与后送等环节训练,训练各个环节的有效协同,形成海空一体衔接的卫勤保障体系。再次,应组建船艇机救援训练基地。建立(医院)船、(救护)艇、(直升)机合一的训练基地。基地内设置不同专业与门类,对医疗队和其他涉救人员从理论到流程,再到海上实际救援进行系统训练,提高涉救人员海上救援的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志国,黄海军,罗兴永.海军新型主战兵力体系作战后勤保障力量建设论要[J].后勤学术,2013,444(4) :61-65.
[2]刘玉龙,首招勇,张尉.国外发展搜索救援直升机提升卫勤保障能力的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7) : 698 -700.
[3]虞庆胜.执行海上非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杂志,2012,7(2) :114-139.
[4]于浩天,徐燕杰.现代医院模块化应急分队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2) :67-68.
[5]赵锡涛.以“打仗型”后勤推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1) :1001-1003.
[6]李大同,薛启勋,高全学,等.依托远程医学网络构建具有中小医院特色的数字化医院[J].中国数字医学,2013,8(10) : 18 -20.
[7]姚均迪,许恒,徐尔理,等.民用救捞船上加改装医疗救护模块的研究[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9,16(3) : 170-173.
[8]王兵,张永军,汤红.医院海上卫生战备训练的做法[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8,48(2) :96-97.
[9]王兵,姜志高,王新胜,等.海上卫勤联保联训的做法与成效[J].解放军医院管理,2012,19(2) :159-160.
[10]王焕春,李灵杰,谢培增,等.我国南海海上卫勤保障现状与对策[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6) :37-40.
[11]黄朝峰,曾立.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 :92-95.
[12]张雁灵.在军队师级以上医院管理创新研讨会结束时的讲话[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7(9) :Ⅸ-Ⅻ.
(2014-08-20收稿2014-11-20修回)
(本文编辑马玉琴)
To Improve the Effects of Medical Support of Medical Ambulance at Sea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in Five Fields
WANG Bing,LI Da-tong,GE Zhen-min,JU Yan-xin(Division of Medical Affairs,No.404 Hospital of PLA,Weihai 2642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s of medical support of medical ambulance at sea.Methods The constructive methods were stated in five fields: The hospital was made as training base to play a supportive role on spe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team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the fishing boat was refitted into medical ambulance boat to afford training platform; a combining training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concerned troops; the civilian resources were used to build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the practice cases at sea were studied and trained by medical ambulance.Also some advices on improving effects of training were given.Result The constructive methods in five fields accord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medical support at sea but should be improved.Conclusions The effects of medical support at sea could be improved by improving training equipment,mechanism and method on the base of the constructive methods in five fields.
[Key words]medical ambulance boat; at sea; medical support; training;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文章编号]1008-9985(2015)01-0052-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 197.32
[作者简介]王兵,男,主任医师,主任;电话:0631-5344008
[基金项目]济南军区军队后勤科技项目(JN13W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