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政,王小飞,曲巍,郭喜良,崔洪雨,萧鸿
(辽宁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和深入,部分结构性问题日益凸现。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尤为显著,已经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和进步的“瓶颈”。推进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和建设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基层卫生服务队伍,对推动我国社区、农村卫生服务持久、深入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学院校如何顺应这种发展形势,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职能,积极探索以服务基层为导向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1]。
1.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人员素质低下。根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在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中,大专学历占39.9%和33.9%、中专学历占35.9%和52.2%;中级职称占25.7%和14.5%、初级职称占64.3%和76.5%。年龄、学历和技术职务结构非常不合理,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存在差距。
第二,人员数量不足。全科医师培养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人数也较少。当前,国内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只有2.5万(6万)名,只占国内执业(助理)医师总数量的1.6%(3.5%),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还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第三,人员分布不平衡。根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在2011年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卫生人员数中,每千人口中的执业(助理)医师的数量分别是2.18、1.61和1.60。卫生人力资源在国内各地区的分布不均情况,在卫生服务水平和卫生服务提供能力等方面导致了地区间、区域间的差距。
第四,队伍不稳定。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务人员流失的情况较为严重。在2007~2011年,流失的正高、副高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分别占在岗相应职称人员总数的36.5%、12.3%、9.8%,使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力量不足,严重削弱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2.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方面的问题。第一,毕业生的继续教育和培养问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基层医疗单位迎来了大批的医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高的问题。但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大多只是“半成品”,临床操作技能和医疗经验普遍欠缺。而基层医院普遍存在基本医疗设备不足,诊治的各种疾病的病源、病种不全,高水平的临床带教医生缺乏,无法给毕业生们提供相应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条件。
第二,医疗资源分配体制问题。在现行的公共医疗资源分配体制下,政府部门的公共医疗资金大部分投入到城市里的大、中型医院,广大乡及以下基层医院则都普遍面临“吃不饱”的局面,造成基本医疗活动的硬件设施不足,医护员工的收入微薄且缺乏福利保障。导致了毕业生身在乡镇心在城市,无法长期扎根服务于基层。第三,相关部门的政策和管理问题。全科医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但是,目前还存在国家与省级相关部门缺少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地方财政经费支持不到位、相关行业准入机制不健全、个别省份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主题不明及人才培养模式缺少统一的大纲与考核标准等问题。
3.院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教育理念落后。一些管理部门在理念上对全科医学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投入和保障机制不规范,学科体系建设不科学,没有全科教研室,缺乏适宜的队伍;个别全科教育工作者人心浮躁,缺乏前进的动力和热情,不能够胜任本职工作,阻碍了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开展。
第二,师资队伍建设不科学。目前,一些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教师数量较少,所学专业散、杂,普及型、通用型、过渡型的师资数量较多。临床师资不熟悉全科医学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能力和水平低下。
第三,教材使用不配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各种全科医学专业教材很多都是从国外引进,多数内容是直接翻译或编译过来的,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构架和内容基本是模拟性的,水平较低,不利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第四,实习基地设置不健全。医学院校直属的全科医学实习基地数量较少,多为当地的社区和乡镇医院。同时在实习时间安排、内容分配、考核方法等方面,没有突出全科医学的特点,不够科学、系统,不能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
1.推进医学教育发展。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梦”是先导和基石。高等教育作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优秀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各类教育事业的龙头和高端,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高等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健康和培养人才的两项重大民生问题,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实现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与地方卫生事业发展紧密结合,是医学院校应该肩负的光荣使命。
2.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201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卫生部、教育部等6部门制定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加快建立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通过医学教育、医学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等途径培养全科医生。2012年5月7日,教育部、卫生部颁布了《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开展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确定了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保基本、强基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实施的根本,必须深入探索全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城市社区医院和农村医疗急需的全科学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卓越的目标,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全科医生,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2]。
1.构建以全科医学为导向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深化认识、把握机遇、明确责任。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党委常委会、院长办公会专题讨论部署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并成立了工作小组,带领全校教职医护员工认真学习党中央和国家部委相关政策,全员倡导,深刻认识,明确职责,将做好医学定向生的培养工作作为己任。目前,辽宁医学院已启动了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的各项工作,在各个方面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得到了教育部等国家主管部门的表扬和相关兄弟院校的肯定。
第二,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先导,全面开展各项工作。一是以培养目标为突破口,打造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社会需求,学校确定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人才培养的总体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二是以培养要求为核心,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着力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地增加了中医学(民族医学)和计划生育技术等相关学习内容。三是以管理为重点,构建教书育人多重保障体系。针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特殊性,学校成立了专职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专门研究、部署定向生在校期间的各项工作。四是以教学研究与改革为抓手,促进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作为新生事物出现,其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有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适合的模式、方式与方法等。
2.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础。通过学习使教师加强了师德修养,树立了科学的医学理念和观念,增强了教育教学意识,掌握了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案,熟悉、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实现了从单纯的临床医师向集医师、教师双重身份于一身的角色转变,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严格筛选,把好临床师资队伍质量关。通过调整,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年龄梯队、学历比例、职称比例、专兼职教师数量,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参考国内、外全科医学师资资格认证标准,初步建立了适合学校实际的全科医学教师资格标准和考核制度,制订并完善了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并组织全员学习,深刻领会。同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做好全科医学师资的后勤服务保障和生活保障工作,稳定了师资队伍。
第二,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根据基层各类卫生人员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中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基础、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六大模块,突出临床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医学基础课程中加大实验课的学时比例,理论与实验的比例达到1:0.5;临床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验的比例达到1:0.7。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传染病学”、“急救医学”和“常见社区护理技术”、农村卫生改革政策、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在确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组织人员编写适合基层卫生人员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避免了课程间内容的重复,兼顾知识的连续性,提高实用性知识含量。二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基层医疗单位要求以及教育教学规律,针对实际工作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还不能完全统一等问题,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重新进行了分解与科学组合,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第三,拓宽人才教育途径,培养实用型人才。多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和深化全科医学教育方针和指导思想,以基层对高素质全科人才需求为导向,采用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多种培养目标的育人模式;1990年,学校开始进行社区医疗实践;1998年,受卫生厅委托举办了辽宁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班;2002年,创建了全科医学院,为农村培养全科医生;2004年,创办了成人专升本全科医学专业;2007年,承担了辽宁省卫生厅基层卫生人员成人大专班学历教育的项目;2008年,学校开始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全科医学选修课;2009年,附属第一医院获批为卫生部全科医生培训基地;2011年,附属第一医院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学校“辽宁省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教育研究基地”获批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了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为基层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主渠道作用。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要以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目标为导向,着力于院校医学教育与社会医药卫生事业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服务基层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机制,不断完善全科医学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中真正发挥智力支持和引领改革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全科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俞林伟.地方医学院校服务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8):616.
[2]肖纯凌.适应社会需求加快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