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基本体育能力研究

2015-04-15 16:01王电海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网络特征大学生

王电海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安徽滁州 239000)



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基本体育能力研究

王电海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当前网络常态化下大学生基本体育能力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体育语言、体育欣赏、体育审美等方面有明显进步,但在基本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基本体育意识等方面呈现下降趋势。建议学校合理利用网络体育资源,增加体育理论课时,重视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练习等,以提高大学生基本体育能力。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基本体育能力,特征

2015年8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正式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指出,自2007年颁发中央7号文件,全力提高青少年体质以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滑20多年的势头有了改变,但青少年的耐力素质、技能掌握等方面仍面临严峻形势。究其原因,网络所带来的消极和负面影响不可被忽视。当前,由于手机和上网工具的普及,我国大学生“惰性思维”得到滋生,自我锻炼和终身体育意识薄弱,大学生基本体育能力令人堪忧。文章试从网络视阈对我国大学生基本体育能力进行研究,以期获得些许改善大学生体质的理论依据。

1基本体育能力定位

一般地,体育能力是指个体各种知识、素质、能力有机组成的综合能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体育能力是指从事身体锻炼的能力,即能够根据实际条件和环境的的不同,选择、运用、创造相应的身体练习方法而进行独立的体育锻炼,科学安排锻炼时间及运动负荷,实行自我医务监督和正确的自我评价身体状况与锻炼效果。从广义上讲,体育能力是指人们进行某一活动时所展现的身心统一、肢体协调配合的能力,与其他能力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由知识、技能、智力等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因此,体育能力可分为基本体育能力和高级体育能力,两者密切相关。基本体育能力是高级体育能力的基础,任何高级体育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基本体育能力的拥有;高级体育能力是基本体育能力的目标和方向,基本体育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层次的体育技能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由此可得,具体化的体育能力应包括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欣赏、体育语言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基本的体育能力是指能够从事基本体育行为和活动的综合能力,它包括基本身体素质、基本体育语言、欣赏、审美、技能和意识等,是进行较高一级体育活动的基础和条件。

2大学生基本体育能力特征

网络的普及化,加速了现时代大学生基本体育能力呈现良莠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网络丰富了学生体育视角如体育语言、体育欣赏等,另一方面却也使得大学生基本体育技能出现令人担忧的状况,如基本身体素质与年龄的“反比化”、体育意识“惰性化”等,如何有效调节两者实现共赢,将是未来高校体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之一。

2.1基本体育意识“惰性化”

基本体育意识是指大学生对体育行为和活动所产生的原始的、具有本能的自我动机、兴趣,它是动员大学生从事体育运动、锻身体炼认知源泉。正确、积极的基本体育意识能够激发大学生主动、持久的从事体育运动和锻炼,也是教师顺利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思想保障。随着手机和上网工具的寻常化,网络资源如无线wifi、移动网络的全面积覆盖,大学生的基本体育意识呈现“惰性化”趋势。“惰性化”即大学生体育参与动机、兴趣等强度不足或受某种活动的影响,动机、兴趣等受到削弱或被取代。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大学生在课余生活、闲暇时间里大部分被网络所取代,甚至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只要有活动空隙,玩手机成为他们的第一运动,“低头族”变成了体育课堂和课外活动的一道独特而又令人尴尬的场景。这样势必会产生一种难以调和的不良循环,即学生自主锻炼时间被网络所代替,从事体育的动机、兴趣逐渐降低,引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持续减少,其结果是导致学生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如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体重极速增加,肥胖人群显著增加,常见“贵族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过早出现在大学人群,最终加速大学生基本体育意识“惰性化”的形成。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更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一种无言的嘲弄。

2.2基本身体素质与年龄“反比化”

基本身体素质是从事体育活动的所必备的身体能力,即包括简单的跑、跳、投、爬、支撑等行为动作,也包含了机体的一般柔韧、灵活、力量、耐力等。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大学阶段是人身体机能的黄金时期,各项技能指标都成上升趋势或达到一定的峰值。大学生身体素质经过数年的体育积累,理应呈现较好的态势,但实际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比于中学阶段,整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柔韧性、灵活性、耐力等方面,大部分学生呈“反比化”。体育课堂中,部分学生无法坚持几百米的热身跑,甚至出现50m测试时学生晕倒的局面。很多学生跑步时身体不协调,一些简单的投掷、跳跃动作无法完成,学生对简单的技能动作学习产生困难感,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兴趣和动机降低,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和课外活动采取逃避,也使得教师无法顺利完成课堂技能教学的目标。

2.3基本体育欣赏“网络化”

网络对与大学生的体育欣赏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体现在大学生通过网络对各种体育运动的广泛认知和熟悉,能够从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依据个人喜好,有针对性的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关注,对运动项目的规则、从事方法进行了解和学习,并积极进行有效参与。在网络和手机没有普及的时代,大学生的基本体育欣赏如对运动项目规则、方法的认识和了解,大多是通过书籍、报纸杂志、电视转播等途径获取。而现代大学生体育欣赏的途径更加快捷、方便、直观,能够第一时间对相关比赛进行欣赏、评论。其次,网络的积极作用还体现在大学生基本体育欣赏水平的提高,如斯诺克现场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意拍照等,这些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网络化”的体育欣赏,熟知的过程简短、方便,也更加经济实效,如观看足球世界杯、NBA篮球赛等。

当然,基本体育欣赏“网络化”也带来一定的弊端。即随着大学生体育欣赏水平的提高,对一些学生体育比赛,观看热情度降低,观看人数少。这也是大学运动会逐渐成为学生“放假日”“回家日”的原因之一。

2.4基本体育语言普及化

体育语言是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普及程度也是大学生体育活动开展状况的标志之一。体育语言可以是文化词语,可以是一些具有代表的肢体动作,可以是一些体育动作图案,也可能是一些体育的标志性雕塑、建筑。一个简单的词语,或是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都可以与一项运动相联系或是一项运动的象征。如羽毛球运动员林丹获得比赛胜利时标志性的军礼动作;巴西足球运动员进球后的桑巴舞等,都是一些典型的体育语言。有了网络作为平台,这些体育语言得到了极速的传播和被模仿。而大学生又是接受新事物的社会主体代表,一些时尚、前卫的体育语言经过网络易于被大学生接受和使用。一些书本或网络中出现的图案如田径的起跑、篮球的扣篮、羽毛球的扣杀等动作,也会让人产生体育项目的共鸣。而一些典型的体育建筑或雕塑,都会引起人的条件反射,如北京的“鸟巢”是典型体育场地的代名词;奥运体育雕塑“掷铁饼者”被公认为是奥运体育的象征。这些都得益与网络的普及化,使得体育语言无形中激发大学生对项目的好奇心和兴趣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该项目的在大学校园的逐步开展。

与此同时,一些不良体育语言也不时的充斥着运动的各个项目,影响着大学生的运动情绪和品质修养。如足球场上的“京骂”,竖中指动作等,潜移默化的侵蚀着现代大学生的运动修养,已经威胁到了大学生正常的体育语言,甚至诱发了大学生的运动场上互喷口水仗、垃圾话不断、打架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这些都需要体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正确指向和引导。

2.5基本体育技能“一半化”

基本体育技能“一半化”是形容大学生对基本体育技能掌握的程度。基本体育技能是指社会所普遍存在的,影响力较为广泛且易于掌握和参与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基本体育技能的掌握较为缺乏,有的运动只能进行简单的动作,甚至没有参与过。排除大学生个人对运动项目的喜好不同和高中体育课程的边缘化因素,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大学生运动参与度较低,特别是一些文化课成绩优异者,其运动参与度几乎是空白。对于篮球、足球等世界普及度很高的运动项目来说,很多大学生仅仅只会简单的传球、运球且动作规范性很差。而一些场地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网球等,诸多大学生连都未曾真正接触过,更别提基本技能的掌握。

当前我国网络资源虽已广泛普及,但大学生对运动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很多还是来自网络,加上高中体育教学的缺失,对体育基本技能总体上呈现“一半化”。“一半化”虽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遗憾,但遗憾中也可以发现借助网络的力量,大学体育还是具有极大的拓展和进步空间,这些都需要大学体育教师注重和反思的地方。

2.6体育审美“表面化”

体育的美,不仅仅是运动员动作姿态、器械飞行的外在美,还具有展现运动的一种内在精神美。借助于网络,无论是国内体育竞技还是国外的运动大赛,大学生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观看比赛或得知比赛的结果。运动员获得金牌或是比赛胜利,往往会引起大众的欢呼和狂赞;而一旦发挥不佳或比赛失利,批评、指责甚至漫骂等都会接踵而来。在经济利益占主导趋势的今天,我国大学生体育审美观念也呈大众化和利益化倾向,而这种倾向可能逐渐形成一种竞技观念,影响深远。部分大学生由于只看到比赛报道和听到比赛消息,就妄加武断,提出个人并非正确的见解;更有一部分大学生跟风网络不实报道,肆意进行评论和批判。这些都来源于大学生已经和社会人一样,只看到竞赛的成绩和名次,没有触及真正体育美的东西,如精神的震撼、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意志力、赛场友谊等良性的一面。

我国大学生体育审美还仅停留在“表面化”层次,需要更多自身的人文化和人性化的熏陶以及外界的正确引导。而外界引导更具有实际作用,能够直接而深入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竞技观念。这就需要网络呈现更多的正能量报道,需要大学体育课堂更多体育内在美的理论教学和引导。

3影响大学生基本体育能力的主要因素

3.1互联网络

互联网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当今世界已经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之一。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稍带了一系列令人头痛的诟病。大学自由无束的生活,网络给了大学生更广阔的想象,也使得诸多学生沉溺与这种令人痴迷的虚拟世界。近年来,青少年网吧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而另一方面大学生体质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两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诱发原因也具有共性。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需要大学生学会学习、生活、交际、恋爱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网络都会成为大学生情绪愤懑的第一宣泄口。而在网络普及化之前,体育运动可能是大学生释放压力的有效“窗口”。可以直言的是,网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基本体育技能,使得大学生视手机和网络是“精神食粮”,无论何时玩手机和上网已经逐渐演变成最时尚的“运动”。

3.2高中体育教育“后遗症”

高中是学习生涯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它可能决定了学生的未来,也可能决定了学生一生的运动观念。长久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的指引,高中体育教育已经处于边缘化学科。相对于中考有体育加试,高中体育正处于体育教学的缺失和空白阶段,学生忙于学习、补课,体育运动已经沦为保障学生顺利学习的工具,基本体育技能的学习已无暇顾及甚至被认为浪费时间。高中体育教育的“后遗症”就是大学体育教育面临的尴尬和困惑——诸多学生入学后体质状况极堪忧,军训中部分大学生站立数分钟便会晕厥,甚至出现猝死。这些现象使得大学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处于担惊受怕的境地,一旦学生出现不适或身体异常状况,教师都会心里紧张,害怕出现教学事故,因此大幅度减少学生运动量,以确保课堂教学安全。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高中体育教育的边缘化,给大学体育教育带来诸多的“后遗症”,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了大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学习、掌握和发展。漠视和弱化高中体育教育,影响到的不仅是大学体育教育,更多的是学生一生的体育行为。

3.3体育氛围

良好的氛围诱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学习。由于网络、高中体育教育等影响,大学生入学时对体育基本是喜欢但不愿意参加。究其原因纷杂不齐,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学生由于没有一项可以参与的运动技能而心存卑怯,不敢在运动场上展示自我。如果一个高校体育运动氛围浓厚,经常开展各种层次的大学生体育活动,将会深层次激发那些卑怯心理的大学生参与欲望,主动学习和掌握基本体育技能,以便能够参与集体活动中来。反之,如果一个高校暮气沉沉,学生木讷机械,运动场上时常没有呐喊和助威声,那学生原有仅存的一点运动欲望也会被浇灭,也无从提及基本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了。

3.4体育场地设施

体育场地设施是大学体育实力的外在象征,也是吸引学生参与运动的有力手段之一。健全的体育场地设施如羽毛球馆、篮球馆、网球场等,会诱导大学生自发的进行某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学习,促使学生从网络里走出,拿出更多的课余时间和精力去参与运动、强身健体、舒发不良情绪。有些院校特别是一些职业院校,由于财政原因,学校没有正规的体育场馆,仅仅按照传统拥有一个田径场和若干篮球场来支撑整个大学体育教育。这样,只会产生一种令人唏嘘的局面,即有特长的大学生苦于场地限制无处可施;有运动倾向的学生也因场地而放弃基本技能的学习。可以说,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完善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态势,也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成效。

4建议

4.1增加体育理论课

长期以来,大学体育理论课时所占比重很小,甚至一些高校体育教师仅仅体现在教案里,实际教学中几乎没有理论课。而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来说,体育理论知识的储备是非常需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先武装动员大学生的运动理念,倡导体育健身的意义和作用,才能从思想上让那些以手机和网络为伙伴的大学生们走向运动场,才有可能去逐步学习和掌握那些基本体育技能,并从运动中体会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和价值,学会与人交际、团队协作等社会生存技能。

故大学体育理论课时应该增加,特别是在开学第一次课和学期结束前的最后一次课,是引导和激发大学生运动动机、意识科学并持续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较佳时机。并且体育理论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基本技能的介绍、欣赏等,更应以发展和培养大学生自觉体育及终身体育的观念,这样理论课才会带来真正的实效。

4.2合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

当前高校体育提倡的“三个走向”是非常现实和必要的,即倡导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把网络排在首位,可见它的影响力非同一般。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部门,学校理当以学生学业为目标、以健康为本,应努力建设和维护学校局域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大体育锻炼重要性的网络宣传。以网络为平台,建立具有特色的网上体育课堂,动员学生合理安排网络与实际学习、生活、体育锻炼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真正从源头上唤回大学生们走向运动场,学习运动技能,喜爱体育。

4.3增训练基本身体素质

以分数为导向的高中教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发展,造成了大学生学习基本体育技能“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诸多大学生连基本规范的跑、跳、投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动作机械僵硬,身体韧性和协调性性无法同步技能的学习,导致大学生学习基本运动技能时常常力不从心,运动兴趣逐渐降低直至疲惫无趣。故大学体育课应重视大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训练,特别是协调、灵活、柔韧、耐力等素质的发展。每次体育实践教学,教师都尽可能拿出一部分时间,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对基本身体素质的重视和训练,以便保障运动技能教学的顺利完成。

4.5蕴育多样性校园体育文化

一个成熟而又有魅力的高校,应是生机勃勃、各种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高校。大学生是一个接受能力强而又富有创新的群体,他们对运动的认识差异,决定了大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多样性。特别是一些时尚运动项目,大学生通常会第一时间接触并渴望参与、尝试。因此,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因势利导,创新各种体育社团和俱乐部,汲取各种时尚体育文化,定期开展各种体育文化沙龙活动,最大限度的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种运动中来,实现多样性的校园体育文化底蕴。

5结束语

互联网络是种工具,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提高基本体育语言、体育欣赏、体育审美等能力,但由于网络、高中体育教育、体育氛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大学生在基本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等方面呈现下降趋势。要改变这一局面,应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大学体育理论课时,重视大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训练,形成和沉淀多样性的校园体育文化等,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基本体育能力,给予他们一生的体育乐趣。

(责任编辑胡安娜)

中图分类号:G 8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45(2015)04-0125-(03)

通讯作者:王电海,wangdianhai1982@163.com。

收稿日期:2015-9-24

猜你喜欢
网络特征大学生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抓住特征巧观察
大学生之歌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