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分析——以参与发展或改进过程为参照

2015-04-15 15:46曾红凤刘健智
关键词:中学教师校本课题

曾红凤 ,刘健智

(1. 湖南师范大学档案馆,湖南 长沙410081;2.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世界各地已经将教师做为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人员的地位也已经得到了肯定。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哪些,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能够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中的现实问题。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国内外有较多的研究。美国教育学者丹尼斯·斯帕克斯和苏姗·劳克斯-霍斯利两人长期致力于教师教育研究,于20世纪末合著的《专业发展模式》提出,当今世界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基本途径,它们分别是:观察与评估、自我引导、参与发展或改进过程、探究、培训[1]。由于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侧重点不一样,教育科研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具体方式肯定有所区别,本文只研究中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除“参与发展与改进过程”在另外文章中论述外,本文只就“参与发展或改进过程”这一教师专业成长的之一途径作综述概括,相信对我国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运用会有所裨益。

一 何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途径,在《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大大小小的通道或渠道;在《当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门路。尽管不同的文献对“途径”的解释不一样,但可以看出, “途径”等同于方法、方式、策略、措施。

“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辨析。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侧重于理论层面,它指个体从非教师转变为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的过程。根据王长纯的观点[2],笔者认为,教师的发展是指人们从职前教师(师范院校的学生),到新手型教师,到骨干型教师,最后到专家型教师的持续过程。赵昌木认为,教师专业的发展过程就是教师这一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地学习,从而学会教学,同时也不断地从非教师转换成教师的相关角色期望和相关规范的社会化过程[3]。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就是,教师在个人教学生涯的成长过程中,增强自己的从教信心,提高自己的从教技能,不断更新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且强化在自己的课堂上为何这么做的原因意识[4]。叶澜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专业成长或内在专业结构的持续更新[5]。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专家们没有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区分,更多地从教育学层面对两者进行界定,均是指个体内在的关于教师这一专业职业的专业提高过程。

根据前面对教师专业成长和途径的界定,笔者认为,中学教师专业长成的途径是指,中学任何学科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从教意识或态度,持续并主动地获得学科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的专业技能,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从教素质,由初任教师不断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所采取的所有方式或者方法。

二 参与发展或改进过程: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

对中学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种是针对某教师个体的,对其成长途径进行论证或者分析;另一种是针对教师这一群体的,对其成长途径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关于教师个体,综合专家们的观点,其成长途径有:专业阅读、合作教学、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案例教学、自我管理、教学反思、开放课堂、校本培训、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学术研究,等。

有些学者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专业成长的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类,但不同的专家得出的结论不一样,例如:专业发展学校,反思性教学,校本培训[6];行动研究加反思[7];专家引领,课程开发,课题带动,课程开发,院校培训,校本培训[8];微格教学,观摩和分析,教学决策训练,教师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训练[9];等等。可以看出,这些归纳和分类逻辑比较混乱,也太零碎。笔者特别赞同丹尼斯·斯帕克斯和苏姗·劳克斯-霍斯利的分类:观察与评估、自我引导、参与发展或改进过程、探究、培训,因为:一则,不同的专业成长的方式的说法实际上是一样的,如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训练;院校培训和专业发展学校;二是,前面不论是关于教师个体的成长途径或者是关于群体的成长途径均可以归入上述五个类别中,如,笔者将“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和“参与课题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这两个具体的教师专业成长方式(这两种方式是将前面相关的成长方式归纳后的笔者的称呼)归纳到“参与发展或改进过程”这一专业成长途径之中;其他的具体成长方式可以归为其他4 种途径之中。

参与发展或改进过程是指,中学学科教师通过参与学科教学的研讨确定教学设计方案,或者参与学科课程或学校整体课程的改编和开发,从而获得或提升自己相关的学科教学的知识与技能促进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系统的过程。

三 参与发展或改进过程的理论基础

研究者研究后证实,课程实施要求有教师的专业发展相伴,没有有效和精心设计的专业成长项目,就不会有高水平的课程实施。[10]中学教师如果所做的事情能够和自己所做的工作有非常相关的时候,他们就迫切地知道到底需要做什么才能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和能力。当产生了迫切的认知需求的时候,当面临的问题需要被解决的时候,人们就有了最高的学习效率[1]43。

由于中学教师不像大学教师那样,人人都能主持课题研究或主持教育教学研究,因此大多数教师只能也参与课题研究或者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另外,中学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也需要大多数教师的参与,因此中学教师参与课题进行教学研究,或者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也具有现实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教师在学校参与课程开发或进行教学研究时,需要一系列的教育学知识、学科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掌握相应的教学教育技能。完成主持或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或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专门的教育科学研究知识与技能,如: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如何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掌握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实施课题研究或课程开发,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等。另外,上面提到所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还可通过听课、培训或者阅读等方式来获得。此外,教师在课题完成、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通过“体验式学习”、“做中学”、“专家引领”等方式肯定会习得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其中一部分知识与技能是在参与课题研究或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自发生成的。因此,参与发展或改进过程这个专业成长的途径中,教师们可以很有效地将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进行综合,因此这是一种有效的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

四 参与课题进行教育科研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对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新课程要求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持续不断地研究、勇于创新的研究型教师,教师的职业角色必须由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转变成为具有科研意识的“研究者”,我们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实际上,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课程探究的实验过程,每一节课堂就是一个现实的实验室,每一个中学教师都是也应该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成员,因此中学教师参与课题进行教育科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教育科研是中学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最现实的途径,教育科学研究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及目标实际上就是促进教师的教师专业成长,两者共同作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

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也称为教学研究)主要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研究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新旧问题或新发现的现象,从而探索新的、未知的教育教学规律,同时探索出研究新的、未知的教育教学规律的的途径与方法的一种教学实践研究活动。教育科研并不是一般中学教师所认为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有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应该是在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归纳和概括的基础上,使之进一步完善,为教育教学服务;或者是在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科学、系统地总结后,使之上升为理论层面,使之系统化和规律,以便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并且能够指导同行们的教学实践中活动。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应该侧重于理论研究但又不能像高校教师的教育科研那样是纯理论研究,其研究成果应该具有普适性和指导意义,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中和实际中的问题,能够为中学教师所用。

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教师一定应该是研究者,不仅要能够教书,而且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即“教师即研究者”。要想专业成长或者更快地成长,教师就得对自己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其他们的应用进行研究。中学教师的科研可以是教育科学研究,也可以并且更地的是选择教学实践研究。一般情况下,中学教师的研究大多属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也既是现实存在也能解决现实问题。尽管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研究有所区别,但共同点是,两者均起源于教育实践活动。两者的区别可以从课程建设、产生时间、职能分工、开展方式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2]:

第一,从课程建设来说,先必进行教育科研形成学科课程,然后才能对该学科课程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并进行实践研究。第二,从产生的时间先后方面来说,先有实践研究,再有科学研究。教学活动一开始就有教学实践研究,但这种研究是自发的。第三,就职能层面来说,教育科学研究探索理论,引领教学观念,而实践研究则是弄清具体的操作方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第四,就开展方式来说,教育科学通常以主持、参与教育科学课题进行课题研究,或者以主持、参与学科或学校整体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具体开展方式,而实践研究则是基于教师各自的教育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行动研究,我们将它称这为“教育行动研究”。就这一点来看,这正是笔者将“教育行动研究”不归属于“参与课题”和“校本课程开发”这两类教师专业成长方式之中的原因。

研究活动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教师的理论修养,也有利于将教师的实践知识上升为理论层次,提升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最终让教师从“经验型”转变成“专家型”。参与课题研究进行教育科研也能够积极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专业理论水平、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等。教师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仅仅通过就事论事的实践工作是不可能实现的。参与课题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是教师成为学者型、科研型教师的必然之路。

新课改以来,随着“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的日益普及,教育管理部门开始重视对中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管理,积极地进行政策引导教师参与课题,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日常评价体现之内。同时部分教师个体或群体也开始重视课题研究。中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有所改观,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名单中,由中小学教师主持的项目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12]。但是,多数中学教师还是不太重视课题研究,参与程度不高,部分教育管理部门也没有对中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加以足够重视,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中也不太重视教师的课题研究与教育科研成果。也就是说,“学术不足”是当前中学的现实问题,它将严重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步伐。

五 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是新课程理念的产物。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广大一线教师的身份由课程的“执行者”和“消费者”向课程的“制定者”和“研究者”,提升了学校和教师对课程的管理权和自主权,也更突显了中学教师的专业地位。开发校本课程,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另外一种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两种方式:一是改编课程;二是开发新课程。但这两种方式均要体现突出地方和学校特色。不同教师在开放校本课程中的表现或者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可以在校本课程的收集材料、研制工作、教材的编写等不同环节中参与进来。重在参与,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都会有所体验和收获,能够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增加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也对课程的实施、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基本情况也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总之,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会更自信,更有满足感、责任感和成就感,这实际上也是教师专业得到了成长的部分体现。

对于中学教师,无论是专业成长,还是作为专业者的权利,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都应该是所有教师专业生涯的组成部分[13]。在参与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要将所教学科放到课程整体中进行考察和思考,这样可以使中学教师确立自己成为反思性实践家和成为研究者的信念。对教师来说,“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根本理念已经扎根于自己的头脑,就能逐步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行动实践中去,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等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学生来说,可以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最终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可以有下面四种形式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是,自己主持开发校本课程;二是,参与到校本课程研究的主持者或专家团队之中,共同合作开发;三是,与社区工作者或者学生家长共同寻找、充分挖掘当地、本校的最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并在教学中利用这些资源;四是,调查学生的爱好、兴趣、特点,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使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14]。

以物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例,由于物理学科知识与生活、科技联系紧密,又能很好地渗透社会,因此物理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组织与物理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将科学、技术、社会结合起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也就是说将“STS”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之中,具有潜在的优势,同时也具有现实可行性。 “STS”教育不仅能充实学生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觉得学习物理是有用的,学习物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例如,根据STS 的教育理论,我们可以开发“物理·科技·社会”校本课程,课程内容可以有:探索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与问题(写作小论文并交流);厨房里的物理知识;自行车中的物理学;冰箱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超声波的应用;火箭发射与载人航天;科技制作、展示与交流;等等。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特别是实验探究教学能够在直接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能够有效地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通过探究活动或者学生参与实验活动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最终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达到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实验教学,但实验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同时实验仪器也不能完全采用“高” “精”“尖”等教材中的仪器,我们应该尽是利用身边的器材开发实验资源。因此开发实验资源才是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之一。可以开发“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资源”这一校本课程,课程内容可以有:玩具中的物理学原理;利用饮料瓶演示大气压强;身边物体转动的奥秘;利用矿泉水瓶演示高中部分力学实验;等等。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创新,开发实验室,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利用实验室器材、主动地开展实验探究。

[1]丹尼斯·斯帕克斯,苏姗·劳克斯-霍斯利. 当代课程问题[M]. 余强,译.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王长纯. 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2001 (11):45 -48.

[3]赵昌木. 教师成长论[M].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4]HOYLE,E. Professionalization in Deprofessionalization in Education [A]. In Eric Hoyle & Jacquetta Megarry(Eds.). 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 1980: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C]. London:Kogan Page,1980:42.

[5] 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6.

[6]易森林. 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 (4):10 -13.

[7]许雪梅,何善亮.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 (5):60 -64.

[8]肖第郁,谢方明.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J]. 江西教育科研,2007 (11):73 -76.

[9]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 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3 -100.

[10]达肯沃尔德·梅里安. 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99.

[11]喻立森. 教育科研“内涵发展”的途径[J]. 教育研究,2006 (11):91 -95.

[12]孙宏安. 学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教育科学,2009 (4):54 -58.

[13] 王建军.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理念、效果与局限[J]. 课程·教材·教法,2002 (3):8 -14.

[14]牟映雪,符淼. 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途径:参与校本课程开发[J]. 教育探索,2006 (11):118 -119.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校本课题
教师作品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