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玲,吴 瑞
(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 淮南232038)
做为一种人格特质,完美主义心理具有高标准,高期望,以结果为导向,过度的自我评价和害怕失败等特点[1]。从概念可以看出,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调节、监督个体行为,使其规范、严谨、完整、有秩序,保证行为结果的质量,从而使得完美主义者在追求与超越的过程中体会到价值感、幸福感,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另一方面,完美主义者会因不断对自己或他人、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过度关注行为的质量引起焦虑、抑郁、自责等负面情绪,甚至引发认知和行为的综合症状,如偏执人格、强迫行为、人际敏感等,降低其社会适应性。在大学生群体中,完美主义心理比较普遍,多数学生对于规范、秩序等有着较高的追求,但同时又背负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高期望及朋辈群体的比较,在追求完美目标却又无法实现的过程中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完美主义对自尊的影响应具有两面性。
自尊,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对自我的情感性评价,影响着个体对周围环境的应对方式。高自尊个体自我价值评估较高,有更多积极情感体验;低自尊个体自我评估价值较低,焦虑、抑郁、无价值感等负性情绪体验较多。完美主义与自尊的相关研究中,Hamachek 发现,低自尊的个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个人高标准的神经症完美主义(一种消极的完美主义);Burns 认为完美主义过度在意自身的错误和行动的迟疑维度与个体自尊具有显著相关[2];国内学者佟月华,宋尚桂的研究表明,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水平显著影响着个体的自尊水平[3]。在自尊与社会适应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吴明证得出结论:自尊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与拒绝敏感性和社会焦虑呈负相关[4]。
人际适应、拒绝敏感性等心理都属于社会适应范畴,大学生社会适应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这种适应强调大学生对社会要求和变化了的学习方式、人际关系、外部环境等做出反应,并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地进行心理和行为调整,以便顺利、完满地完成学业,并为将来走进社会创造最佳的准备状态[5]。大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人格特征的预测力较强(闫莉娜,2011)。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积极的完美主义有利于建立高自尊,而高自尊对社会适应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推测:自尊在完美主义与社会适应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一是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社会适应的测量与描述,二是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社会支持间的中介变量——自尊。
共发放问卷285 份,回收有效问卷274 份,有效回收率为96.1%,其中,男生101 人,女生173人;文科154 人,理科120 人;大一75 人,大二,70 人,大三72 人,大四57 人。
(1)社会适应量表 (Social Adaption Scale,SAS)[5]。方从慧等人编制,量表共有23 个项目,包括学习适应、未来适应、环境适应、心理适应和人际适应5 个维度;采用5 点评分法, “不符合”记1 分,“有点不符合”记2 分,“不能确定”记3分,“有点符合”记4 分,“符合”记5 分;得分越高,表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强。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
(2)中文Frost 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FMPS)[6]。Frost 等人编制,量表共有27 个项目,包括担心错误、条理性、父母期望、个人标准和行动的疑虑5个维度;采用5 点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完美主义倾向越强。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4 -0.81 之间,量表信度为0.90。
(3)自尊量表 (Self - Esteem Scale,SES)[7]。由Rosenberg 编制,测量个体的整体自尊。量表共有10 个项目,采用4 点评分法,“不符合”记1 分,“有点不符合”记2 分,“有点符合”记3分,“符合”记4 分;得分越高,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7。
采用标准化集体施测的方式,四个年级以班为单位,首先由主试说明要求,宣读指导语,解释施测过程出现的问题,被试基本在15 -20 分钟完成问卷,最后由主试统一收回问卷。
采用SPSS20.0 完成数据的录入及统计分析。
根据马珺,冯泽永等对Frost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常模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中大学生总体上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与同类研究相比(孙晓玲;吴明证,2011),本研究中大学生具有较高自尊水平,社会适应较好。
表1 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和社会适应得分状况
由表2 可知,自尊与积极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与完美主义总分呈显著相关(P <.01);自尊与社会适应总分呈显著相关(P <.01);积极完美主义与完美主义总分与社会适应呈显著正相关(P<.01);消极完美主义与社会适应呈显著负相关(P<.01)。由大学生完美主义、社会适应和自尊的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完美主义、社会适应和自尊三个变量之间两两均存在显著相关,根据中介效应的评估条件,只有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才能对他们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评估条件满足,说明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中介变量。
表2 大学生完美主义、社会适应和自尊的相关系数
依据温忠麟、张雷、侯杰泰(2004)的观点,当自变量X 对Y 有影响,如果X 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 为中介变量[8]。本研究采用强迫进入变量法对完美主义、自尊与社会适应做三步回归:(1)先做完美主义对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2)再做自尊对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3)最后引入完美主义和自尊两个变量,对社会适应做回归分析。如果前两步回归系数显著,第三步回归系数不显著的话,则是完全中介,如果第三步的回归系数也显著则是起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果见表3。
表3 运用回归分析检验自尊的中介作用的结果
由表3 表明,具有一定的完美主义倾向和较高的自尊水平都对社会适应有显著的预测性。通过对回归方程检验发现,以完美主义为自变量,社会适应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F 值为19.571,P <0.01,即回归系数c 显著;以自尊为自变量,社会适应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F 值为72.415,P <0.01,即回归系数a 显著。在引入自尊作为预测变量后,自尊对社会适应有预测作用,即回归系数b显著,而完美主义仍对因变量社会适应有预测作用,即回归系数c'显著。这说明自尊在完美主义和社会适应之间起了部分中介的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积极完美主义(条理性)与自尊、社会适应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完美主义(担心错误、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和疑虑)与自尊、社会适应呈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多项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如有研究发现顺应良好和顺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分别与自尊和幸福感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佟月华,宋尚桂,2005)。一方面,积极完美主义让人在追求高标准的同时产生积极情感体验,获得更多的价值感与意义感,从而更好地自我认可,自我接纳;另一方面,高标准的行为结果更易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欣赏,这两个方面都会让大学生建立高自尊。积极完美主义对人际信任、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等都有一定的预测力,能让人采用更积极的方式应对困难,因此积极完美主义心理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地社会适应。
消极的完美主义更多地感知到来自父母的高期望,具有更强烈的被他人肯定的倾向,害怕犯错误,做事犹豫不决,常常知觉到自己设定的标准与实际的表现之间差距,严重者甚至出现神经质倾向。研究表明,消极的完美主义与对权威的畏惧感与非适应性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对权威的畏惧感和对否定评价的惧怕能解释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的41.6%的变异(訾非,2006)[7]。这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让人产生负性情绪体验(抑郁,焦虑等),并引起自我认知偏差,自尊水平低,在学业、生活、环境等方面出现适应不良。
本研究结果表明自尊与社会适应有显著相关,这支持以往研究结果。低自尊个体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适应不良现象,低自尊个体缺乏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难以接受变化,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情绪唤醒水平不高,增加了其适应上的困难[9]。高自尊个体自我认可度高,行为动机多为自我提高因素,面对困难与变化能积极应对;在社会交往中他们往往倾向于接受其他人,一般具有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因此,高自尊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尊在完美主义与社会适应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完美主义通过自尊间接的影响了个体的社会适应水平,高自尊较好地缓解了完美主义者高标准没有达到时的负性心理,使其向积极的情绪转化,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对自己评价较高,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10],这一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这意味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首先帮助大学生建立对完美主义心理的正确认识,区分积极完美主义心理与消极完美主义的差异;其次是通过认知调节、行为训练等方式强化积极完美主义心理,调节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心理,这样有利于提高自尊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1]HeEWITT P L,FLETT G L. Perfectionism in the self and social contexts:Conception,assessment,and association with psychopath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60:456 -470.
[2] BURNS,D. The perfectionist's script for self - defeat .Psychology Today,1980,14 (6):34 -52.
[3]佟月华,宋尚桂. 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自尊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6):404 -406.
[4]孙晓玲,吴明证. 大学生自尊、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与社会焦虑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 (4):537 -539.
[5]方从慧.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8.
[6]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7]訾非,周旭. 中文Frost 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 (6):560 -563.
[8]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2004,36 (5):614 -620.
[9]李海江,杨娟等,低自尊个体对拒绝性信息的注意偏向[J].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 (10):1604 -1613.
[10]RICE,KENNETH G,ASHBY,ET AL. Self - Esteem as a mediator between perfectionism and depression:A Structural Equations Analysis .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 logy,1998,45 (3):304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