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5-04-15 15:16:59刘仁三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双师课件教材

刘仁三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当前,随着现代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交流的频繁与迅速,应用写作能力已被公认为现代人才能力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用人单位进行能力考查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因而全国许多高校在众多专业中均已开设了应用写作课程。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学过这门课的学生,在求职应聘过程中乃至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某种应用文写作的需要时,即使一些内容简单且常用的文书,对其构思撰写时仍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写出主题明确、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的好文章,不能达到当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零适应期”的要求。面对此种现状,我们应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摸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学生应用写作水平和技能,使应用写作课程在高校学生能力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当前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学计划安排失当

当前应用写作在高校被轻视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应用写作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其本身的重要性不符。高校中很多专业仍未将应用写作课作为必修课开设,而是作为选修课(任选课)开设,这种类别的课程难以保证有大部分学生主动选修,这直接影响了本课程应有教育功能的发挥。第二,应用写作课时过少,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大部分高校给应用写作安排40-60学时,这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了,甚至有的院校片面强调专业必修课的重要,随意削减应用写作课时,只安排30学时,这样的安排无疑将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无从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二)师资不足,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教学实际需要

目前,高校中应用写作教学师资不足、水平不高。相关教育理论认为,高校教师应本着“专能结合”的原则,打破知识背景和学科结构的界限,贯通理论、能力和技术三个层面,努力成为“双师”素质教师。行政公文、财经文书、传播文书等应用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点,与此同时这些课程的教学也必然打上了专业的烙印。当前,多数应用写作教师缺乏企事业单位、党政群团机关的实践历练,尤其对科技、行政和法律知识的陌生,知识和技能的匮乏使得他们的应用写作教学变得“空洞无物”,教学往往难以跳出从理论到理论的俗套,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写作能力的锻炼则无从谈起。

(三)教材陈旧,缺乏新意,体例内容滞后于现实变化

课程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据统计,当前各高校使用的应用写作教材种类庞杂,但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一是从教材的内容设置来看,目前大多数应用写作教材缺乏新知识、新观点,且互相借鉴沿袭情况严重,甚至存在内容雷同现象,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变化。二是从教材的编辑体例来看,现行很多教材在编辑体例上趋同于按文种类别逐个排列,先几篇例文(多是内容陈旧的),后涵义特点,继之结构格式,最后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三是从教材的模块排列来看,往往按照先行政公文写作,后事务文书、财经文书等的写作,这些文体,大多是按照一定的模式,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的工作内容来充当教材内容,这对于没有职场经历的学生来讲,难以消化吸收。

(四)教法单一,手段落后,严重影响教学成效

目前,从事应用写作教学的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仍然居多,基本上以“理论讲授→例文分析→作业练习→习作讲评”这样的传统模式教学。教学上理论讲授多,写作训练少,课堂教学多,社会实践少,教师谈的多,师生互动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更难以契合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目标。教学手段上,相当一部分老师仍采用“粉笔+黑板+嘴讲”的传统手段进行教学,这使得教学信息量少,传递速度慢,不能直接呈现写作格式,也无法将学生的训练习作制作成课件在课堂展开互动式评改。尽管已有一些老师开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但课件水平有待提高。从总体来说,还少见高质量的系统完整的教学课件。

二、解决应用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切实保障应用写作的课程地位

要充分认识应用写作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观念转变是关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高校要全面认识应用写作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法规化建设中的载体作用。因此,必须对应用写作新的价值理念进行重新建构,高校应将应用写作列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公共必修课,教学计划要从实际出发给出足够的学时,不得随意减少学时。

(二)立足理实一体,着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写作教学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决定了教学任务的实施需要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才能完成。所谓“双师”素质,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有关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较为丰富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通俗说,就是既要能“动口”又要能“动手”。要达到“双师型”的标准,一方面通过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批准协调,从实际出发,中短期结合,专业教师可到学校有关部门兼职从事文字写作工作。另一方面,高校要依托师资培训计划,有计划、分批分步骤安排应用写作专业教师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关科研院所、相关企事业单位顶岗挂职锻炼,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了,就会逐步成长为理实一体的“双师型”教师。

(三)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实用新颖的应用写作教学体系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对应用写作教学内容及体系的研究。首先,我们注意通过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和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我们联合有关院校组织编写了《现代实用应用文写作》教材。这本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就是“求实用、求准确、求出新”。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力求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其次,我们注意立足教材而又超越教材,在备课中不断增补新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做到常变常新,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和鲜活性。

(四)改革教学方法,结合实际加强写作技能训练

改革教学方法,关键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作为教师要发挥课堂“导教”作用,更要发挥学生“主学”作用,理论尽可能少讲、精讲,理论讲授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即可。其二,教法灵活,形式多样。除必要采用讲授法外,可采用案例法、互动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范例引导法、病例解析法、项目导向法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其三,结合实践,强化训练。首先,可以大力挖掘校园写作实训条件,其次,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深入社会进行有效实训。比如依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的平台,完成企业运转过程中需要的各类应用文书的写作。

(五)革新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基本保障

当前,革新教学手段,对应用写作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我们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学会做课件,利用课件展示自己的训练习作,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展开互评,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热情;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搭建网络平台。应用写作要想通过有限的课时取得最大的效果,必须借助网络平台,激发学生网上收集材料、查找范文案例的积极性,发挥学生通过班级创建公共QQ群进行交流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我们已建成一个院级精品课程网站,把课改主张、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课外实践安排、试题库、考核办法等放到网站上,让学生通过上网自主学习。

(六)注重教学实践,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应用写作课程的实用性特征,决定了教师必须注重实践教学。高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有益的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专业知识较好地运用于实践,作为专业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广泛深入开展情景化教学。同时要引导学生加强知识融合,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运用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如旅游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等。学校还可以利用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找准行业常用文种需求,指导学生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总之,应用写作教学不应是纯粹的理论灌输,而应是立足理论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到社会生活去,不断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结语

以上是对当前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同时就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有效探讨。这些思路和对策已经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同行和学生的肯定。这对我们探索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是一种鼓舞和鞭策。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勇于探索和试验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应用写作的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张建,勾焕茹,潘桂云 等.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钱放.现代实用应用文写作[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张江艳.全球化视野下应用写作教学和研究的几点思考[J].写作,2007,(21):14-17.

[4]王冬云.改进应用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应用型本科非中文专业应用写作教学的实践教学与改革[J].文教资料,2011,(9):66-68.

[5]姚国建,李桦.高校应用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6):69-73.

猜你喜欢
双师课件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