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反腐形势看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发展

2015-04-15 13:23:13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腐败现象腐败问题题材

王 卓

(中国传媒大学 戏剧影视学院,北京100024)

腐败,因其对于社会发展的严重腐蚀性与破坏性,从古至今一直被视为作为社会发展的毒瘤。针砭时弊是我国传统文艺发展的重要特点,将腐败题材置于电视剧内容之中更是由来已久,将反腐败斗争引入电视剧情节也因其强烈的社会感召性而赢得观众的欣赏。反腐题材电视剧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电视剧类型,并且在整个电视剧发展史上书写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反腐题材电视剧开始走向没落,本文结合社会发展历史,回溯反腐题材电视剧发展流变,通过对其兴盛原因进行探寻,进而分析反腐题材电视剧未来的发展走向。

一、追本溯源——反腐题材电视剧界限划定与发展流变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腐败”指的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从广义上来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则特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在电视剧之中,腐败问题集中体现在社会学定义的狭义方面也就是集中反映国家公职人以权谋私和滥用职权的现象。反腐题材电视剧从腐败问题入手,以现当代社会发展变革为背景,以社会成员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腐败现象与反腐败斗争为主要线索,以惩恶扬善为主要宗旨,集中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尖锐问题,通过对腐败现象的侦查与揭露,警醒社会,弘扬正气。从以上定义来看,可以清晰地总结出反腐题材电视剧的两大关键点:一是以现当代社会生活为故事背景,二是以表现腐败现象与反腐败斗争为主要内容。

回顾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史,1986年的改革题材电视剧《新星》算得上是第一部涉及反腐败内容的电视剧,该片以县长李向南为第一视角反映当时县镇城市改革历程,其中表达了旧传统与新理念的冲撞,也揭示出了部分乡镇地区的腐败现象,然而该剧整体的叙述重心仍旧是改革发展,因此并不能算作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反腐题材电视剧。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正面描写腐败的电视剧应属于1996年的《苍天在上》。该剧通过讲述章台市一起千万元公款挪用大案的侦破过程,逐步揭露出该市错综复杂的腐败问题,最终以副省长的抓捕展现了邪不胜正的人间正气。这部片子一经播出即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也开启了反腐题材电视剧的社会影响力。从1996年开始,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开始兴起,《党员二愣妈》(1996)、《反贪局长》(1996)等电视剧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然而这一时期,反腐题材电视剧更多的停留在腐败问题的展示上,更将腐败问题的解决寄予某一上层领导,显示出浓重的“人治”遗风。

2001年的《大雪无痕》将反腐题材电视剧推向一个高峰。该片不满足于揭示腐败现象,更探讨了腐败问题形成的根源。如果说《苍天在上》是对于社会之中腐败份子的揭露与批判,《大雪无痕》则更加深刻地探讨了一个优秀的人因何堕落成为社会毒瘤,进一步对社会制度和人性进行了反思,应该说这是反腐题材电视剧思想性深入的开始。《苍天在上》将腐败的根源归结于个人品质,而《大学无痕》则思考了腐败与法律、体制不完善之间的关系。自《大雪无痕》之后,反腐题材电视剧开始成为电视剧市场的宠儿,一时间反腐题材电视剧大量出现在电视荧屏,《红色康乃馨》、《至高利益》、《黑洞》、《黑金》、《雷霆出击》、《省委书记》等等电视剧的出现使得反腐题材电视剧进入了发展的巅峰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性、思想性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绝对权力》直面了权力绝对化问题,当权力过分集中而缺少监督,这就无疑加重了腐败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这一时期的反腐题材作品中也开始突破了权大于法、人治高于法治的桎梏,开始强调法律的作用,这一点尤以《红色康乃馨》为代表。该片弱化了官员在反腐斗争中的行政权力,而更加强化法律本身在反腐败斗争之中的作用和意义。

然而进入2004年以后,广电总局对于涉案反腐题材电视剧进行控制,明确表示“涉案反腐题材的作品都不建议在黄金时段播出”。这条禁令一出,直接导致反腐题材电视剧由盛转衰,开始进入了漫长的伏蛰期。在这之后的很长时间,再难有如当年《大雪无痕》、《绝对权力》等能够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反腐题材电视剧出现,反腐问题更多被依附于其他类型电视剧之内仅成为剧中的某种元素点缀其中。

二、因势而动——反腐题材电视剧兴盛根源探析

通过对反腐题材电视剧的整个流变过程的总结可以清晰的看出反腐题材电视剧由探索到逐渐成熟再陷入低谷的发展轨迹。结合整个社会生活发展而言,反腐题材电视剧是与社会时代相契合顺势而生的。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兴盛与国家经济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以及国家反腐倡廉的政策不可分离。上世纪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彻底解放了束缚经济发展的多种禁锢,国家综合实力在发展中得到极大提升,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腐败现象也开始出现,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和企业领导以权谋私的腐败问题开始凸显。电视剧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反腐题材电视剧更是明锐地抓住了社会发展中的变化,将社会热点问题以电视剧的语言艺术化地进行表述。1995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检察机关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工作步入专业化和正规化轨道,国家开始重视贪污腐败现象的治理工作。1996年第一部正面描写反腐败工作的反腐题材电视剧《苍天在上》随即在全国播出,它正面揭露腐败问题的同时也吹响了反腐斗争的号角。90年代末,国家经济制度发生大规模调整,国企改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反腐题材电视剧也开始转向关注国企贱卖等国有资产流失方面的腐败问题;新世纪初震惊中外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为海关走私问题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引领着新世纪一大批反腐题材电视剧开始关注经济领域腐败问题。这些都是电视剧紧跟生活反映时代的必然要求,在这种形势之下也产生了一批如《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绝对权力》等为人民代言、振聋发聩的醒世之作。

腐败问题是当代转型中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而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就有着“青天梦”的文化内涵,盛世太平、吏治清明是每一个普通百姓对社会的基本要求。反腐题材电视剧迎合了民众对于腐败这一敏感问题的厌恶与反感,也迎合了社会大众对于腐败问题的诉求心理。

三、路在何方——反腐题材电视剧发展前景探析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反腐题材电视剧是迎合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与国家政策导向密不可分。应该说,反腐题材电视剧在反腐败斗争中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电视剧中对社会丑恶事件的正面抨击,揭露了腐败对国家与社会的恶劣影响,进一步将法治观念送入民心,推进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推广落实。另一方面,反腐题材电视剧中司法机关与腐败分子二元对立的结构设计,以及最终惩恶扬善的结局设定,也弘扬了邪不压正的先风正气,坚定了民众对社会民主法治和社会清明的信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腐题材电视剧中对腐败问题的严肃查处也对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着的心怀不轨之人产生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两会的胜利召开,全国廉政建设工作将迎来新的形势,国家将对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做出新的部署。“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反腐败的话语,这也是对当前的腐败问题的整体性的阐述。近年来民众对于反腐倡廉的呼声不断增加,十八大以来的一批批高官落马更是让民众看到了国家打击腐败的力度与决心。面对当下反腐倡廉的社会背景,电视剧作为当今社会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叙事艺术也应该有其自身的社会关照和文化指引。

首先,反腐题材电视剧应紧跟时代发展,突出反映当下社会腐败问题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推进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广和落实。尽管在艺术创作中,主题先行往往是对作品的创作的禁锢,将艺术创作与意识形态相合并更是为诸多艺术创作者所反感。然而,作为大众文化杰出代表的电视剧而言,由于其受众的广泛性、内容与生活的贴近性因而对自身所传播的社会理念有着较高的要求。广泛的收视群体与便捷的收看方式,使得电视剧成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艺术自身具有着“议程设置”的特性,大众媒介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引导受众的关注点与判断力。在电视剧艺术领域,每一部热映的电视剧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社会大众中引起话题效应,进而影响社会生活。同时,反腐题材电视剧本身内容的敏感性也要求对于自身价值取向上的合理把握。这些都使得反腐题材在制作上势必要引领时代,做社会的“传声筒”。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内部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新的形势下,反腐败斗争以及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照之以往也都有着自身的变化。腐败问题的复杂性、反腐败工作的严峻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必要性等等相关问题都应该成为新形势下反腐题材电视剧的描写内容。当然,电视剧与意识形态的相互配合绝非不顾民间疾苦地高奏凯歌,而是应该以反应真实客观的社会现实为宗旨,通过艺术化的加工,针砭时弊,直抒民意。

其次,反腐题材电视剧应自觉抵制利益驱动追求,避免色情、暴力等娱乐元素的过分充斥。对于目前的电视剧而言,问题的关键并不是电视剧究竟能不能描写腐败现象与反腐败斗争,而是在于如何描写,怎样描写。反腐题材电视剧作品应该通过自身的艺术表现关照民生,以昂扬的文化价值去警醒社会,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悲欢喜乐的人物引发观众的思考,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回望2004年反腐题材电视剧的衰落,与其将责任推之于广电总局相关政策的打压,不如反思自身的创作歧途。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剧产业开始的直播分离,使得电视剧成为了最早实现市场化的艺术形式,而对商业利益的大肆追求使得暴力、色情等娱乐元素大量充斥于反腐题材电视剧之内,“膻色腥”等巨大的感官刺激取代反腐斗争成为了吸引观众的噱头,用商业标准取代了艺术原则,无疑使得反腐题材走向了异化之路。一部分作品仅以创作者自身的“三分真实、五分想象,再加上两分夸张”在剧中不顾实际地捏造。这些作品以揭露事实为借口大肆描写社会生活的阴暗面,过分展现人性的软弱与贪婪而又不加以警示,可以说正是这样的作品成为了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害群之马。这些作品在给社会造成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在损害着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健康发展。如果将腐败现象作为作品的噱头,盲目表现腐败而不抨击腐败,将腐败归之于人性的必然,打着艺术创作的名义以偏概全,过分夸大抹黑整个社会环境,这绝非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应有之义。因此,重视电视剧自身的品质建设,坚持自身的文化操守乃是未来反腐题材电视剧发展所应坚守的原则。

最后,反腐题材电视剧应脱离涉案反腐的刑侦模式,立足行业与职务本身,探寻腐败的形成根源与遏制之途。传统的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叙事套路通常为侦探反腐模式:由一件扑朔迷离的案件为源头,在这一案件剥丝抽茧不断调查侦破的过程之中,逐步发现隐藏在事件背后的腐败根源,而这一腐败根源通常是以某一政府要员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其后通过正邪两股力量的不断交锋与冲突达到故事高潮,最终以反面人物被查处为结局。这种以案件的侦查作为叙事线索在一段时期甚至成为了反腐题材电视剧叙事的主流。然而这种叙述方式却存在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会使得观众将欣赏重点过多地放置于贪腐案件的侦破过程,而反腐败的内容反而依附于案件侦破之下。这无疑冲淡了作品对于腐败事件本身的思考,将腐败的描写仅仅停留在腐败发生之后的侦破,也就忽视了腐败现象形成的追问。以案件侦破过程中的曲折复杂吸引观众,使得这类电视剧成为了侦探剧的变种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以反腐败为核心的反腐题材电视剧。真正的反腐题材电视剧应该更多地关注于腐败现象滋生的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之下的人性蜕变,进而探讨腐败的形成根源与防范机制。反腐题材电视剧的艺术魅力在于直面生活之中的阴暗面,以正义力量与腐败势力的抗争启迪民众,从而唤醒社会正气。反腐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应该是刑侦剧中的智力游戏,而是贴近社会的现实关照和对邪不压正等信念的传递。如果将腐败问题弱化为侦查破案的一个方面,以刑侦案特有的谜题悬念与正反斗争作为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方向无异于舍本逐末,也就放弃了反腐剧本身的艺术魅力。

反腐题材电视剧直面现实生活的丑陋与阴暗,在揭露现实问题的同时弘扬了社会正气,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情感关照和精神抚慰。在反腐题材电视剧中对人性丑陋的抨击和对健全社会制度的呼吁更体现了艺术作品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而这种关注社会的责任感是当今艺术创作所应该呼唤的。尽管在本世纪初反腐题材电视剧出现了题材过度开发、叙述偏离主旨等问题,但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仍是不可磨灭的。同时,反腐题材电视剧受自身的题材特点影响,有着敏锐的社会关注与强大的价值感,这对于当今众声喧哗的泛娱乐化时代来说无疑是一份社会责任的坚守,而这份坚守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当前政治生活的重点,因此反腐题材电视剧要应时而动,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出现的新问题,创造出更多的具有时代感召力的优秀作品。

[1]逄格炜,裴永忠.当代中国反腐电视剧发展述评[J].艺术广角,2004(1).

[2]蔡骐,蒋丹霞.荧屏反腐的盛与衰[J].东南传播,2007(3).

[3]吴素玲.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4]郝建.影视类形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腐败现象腐败问题题材
新形势下我国腐败问题分析以及治理策略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电视指南(2016年11期)2016-12-20 22:10:38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倡廉思想
刍议医学科技新闻腐败问题
新闻传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29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
电视指南(2015年10期)2015-05-30 10:48:04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7期)2015-05-30 10:48:04
浅谈我国腐败问题和对策
智富时代(2014年9期)2015-04-02 07:49:24
新形势下企业应坚持不懈解决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 18: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