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中,我们可以观测到中央强化党员干部“规矩意识”的深意所在,也可以判断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趋势及大致走向。
制度约束越来越密
2013年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外公布。这两部被誉为党内首次正式公开的“立法法”,提出了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
在顶层设计之下,中央和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了诸如《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等涵盖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因公临时出国(境)、外宾接待、公车改革等方面的19项制度。这些规定的出台,使遏制“餐桌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建设中的铺张”等问题变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制度对队伍纯洁和清正廉洁具有根本性的刚性约束力。对于制度建设的走向,王岐山同志的态度很鲜明:“首先是要把纪律规矩立起来。对党章和其他党规中的纪律要求整合概括,使之具体化,让党的纪律明确规范、完整系统。也就是说,要反腐败,要从严治党,必须把党规党纪这个篱笆扎得好、扎得紧。”
作风建设越抓越紧
2013年年底,中央纪委曾下发通知,要求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奢侈浪费等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点名道姓地通报曝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有近11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因为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而被“点名道姓”地通报。
在通报的典型案件中,除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等问题,还有一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也被严肃处理。比如有机关干部在接待群众时语气生硬、态度冷漠,被通报批评;有街道干部不正确履职,不主动收集小区居民信息,导致孕妇4个月内跑社区近20趟仍未办下准生证,被责令整改;还有国企领导接受下属宴请,被要求做书面检查……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风建设越抓越细、纪律建设越来越严、党员干部“规矩意识”越来越强的趋势。
让“铁规矩”落地生根,虽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任重道远。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15年,我们将继续盯住重要节点,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带动作风的整体转变。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仍然顶风违纪的行为。同时,注重推进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纠正‘四风工作,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执纪问责越来越严
2014年12月,《京华时报》曾对中央纪委建立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制度后每月的“查处问题数”“处理人数”“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三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此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对比2013年9月与2014年9月的数据,三项数据分别增长了1.76倍、2.49倍和2.52倍。这种趋势背后,一方面反映出顶风违纪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各地各部门监督执纪力度的不断加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这里的“严明”二字,强调的就是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执行力。对此,王岐山同志特别强调,“必须抓早抓小,触犯了纪律就要及时处理”,“无论是谁,违反了纪律和规矩都不放过,不搞下不为例,也不搞法外开恩”。从中可以看出中央严格执纪、强化监督、铁面问责的决心与思路。
2015年,中央将如何从严治标、清除陈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认为,可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专项巡视的加速度——中央巡视组的常规巡视提前实现地方全覆盖后,专项巡视如何在部门和单位“寻虎找蝇”;“塌方式腐败”的治理力度——如何在相关地区、部门“治病树,拔烂树”,坚决惩处“下山虎”及整肃军队、国企、事业单位等关键领域;保持“开门反腐”和网络监督的持续度——让穿上隐身衣搞“四风”和不收手不收心、变本加厉者无处遁形。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到“惩戒问责”,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正在形成,强化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