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佳,孙利平,张 婉,周嘉
(1.哈尔滨师范大学 a.教育科学学院,b.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2.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信息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210003)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被译为颠倒课堂、反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以其对教学流程顺序的颠倒,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人性化发展的特点,已倍受全球教育界的的关注。翻转课堂从授课流程上看,一般按“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走,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使用在线视频学习;课中学生展示成果、交流讨论、教师答疑解惑,师生间通过相互交流与协作探究共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学生反思内化,也可再次应用网络视频进行复习。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在整个翻转过程中,教育信息的传播也颠覆了较为单一的师生双向传播的教育信息传播模式,教学信息的内容、传播通道,学生作为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等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SMCR模式是贝罗在综合了人类学、心理学、大众传播学等新理论,对香农-韦弗模式的发展。该模式提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四个要素,即:信源(Source)、信息(Message)、通道(Channel)和信宿(Receiver),并对各要素的特征及影响传播效率和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揭示出各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传播效果的特点,它常被用来解释教育传播过程。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颠覆了教学传播要素的内容组成。从SMCR传播模式的视角出发,可将信源、信息、通道、信宿四个维度作为切入点,综合思考教学信息传播要素的组成及影响因素,可为设计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贝罗的SMCR模式中的信源是指信息传播过程的发起者,想要取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信源必须具有良好的传播技能,严谨认真的传播态度,丰富的专业技能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在信息的传播中,首先要有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视频材料,它替代了教师的部分工作,使得传播模式中的信源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而是包括了视频媒体、教师以及在自学后需要提出问题与师生共同讨论的的学生,三者形成的综合体。多信源的特点,需要我们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对每个信源在信息传播因素给予有效设计。
1.媒体信源设计应短小精悍
视频媒体信源主要应用于翻转课堂的课前阶段,应具有良好的传播技能,一是应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二是应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短、小、精。短:即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所以也称之为微视频。小:即视频存储容量小,所占内存空间不大,既方便上传至网络,也便于学习者下载观看,自主学习。精:即内容精简,视频承载知识点清晰、明确。
2.教师信源应做好“把关人”
传播学中把有权决定让什么样的信息传播以及以怎样的方式传播的人称为把关人。翻转课堂中的教师与传统课堂相比,角色更多,作为传播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信源,他既是技术要素的制作者,承担制作、发布视频的工作;还是设置学习问题、分析统计学生疑问,进而在课堂中答疑解惑,设置各项教学活动的系统工程师。
教师信源角色的扩展要求教师,在传播技巧方面,提升信息素养,熟练掌握丰富而有效的信息获取、加工、传递的方法,确保微视频的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意识态度方面,应深层把握翻转课堂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多元化分析学习者的态度意识;在知识能力方面,增强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有效预判能力及反馈的能力,灵活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努力做好“把关人”。
3.学习者信源应提升有效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上的主要活动是围绕学习者课前在线学习中的习得与困惑来开展,学生在汇报成果或提出疑问的过程中,便自然成为了特殊的信源。学生信源相对教师信源而言略显被动,要求教师对其积极性必须予以调动,或者布置强制性的要求。在能力方面,对其提问技巧(如:问题表述的准确性,深入性),表达能力等作出必要的指导,当汇报或者发言表达不当时需要教师转述其问题,使交流讨论更加顺畅。此外,为了得到有效的反馈,教师必须对课堂互动有深入的理解与精确的定位,充分激发学习者的思维,鼓励学习者勇敢提问。
SMCR传播模式的信息要素是指需要传播的内容,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因素包括信息的内容、成分、处理、结构与符号编码方式。翻转课堂中的信息与传统课堂相比,最为突出的是在形式上增加了微视频信息,并调整了信息传播的时机;学生作为信源传播的信息量得到增加;教师传递信息的内容及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1.视频信息二维设计
从成分和结构的维度来看,视频的教学目标必须极为明确,同时受时长限制,教学内容应是新授知识中最核心的部分,且应以良构知识呈现、思路清晰,剔除冗余信息。各微视频之间应该有较强的关联性。
从符号与处理的维度来看,由于观看视频时师生是彼此分离的,信息内容就更要注重以合适的符号编码形式传递以利于信宿的理解。一是,屏幕符号不宜过多,文字、声音大小要适中,保证知识传递的清晰度;二是,信息呈现的节奏必须适中,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要生动、有亲和力;三是要考虑学科特点,合理选择信息的承载体形式(文字、图片、绘画等)。
2.教师传递信息的优化设计
翻转课堂中教师传递的信息内容已很大一部分被课前视频内容所代替,因此信息内容主要是答疑信息。教师在答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特点,例如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理解能力等对信息的编码控制在学习者能够理解的抽象范围以内,结合双方的共同经验以最优的效果传递给学习者。同时应善于在收集学生不懂问题的过程中,抓住集中问题,全面总结指导。此外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习者反馈信息的关注,以便于下一次的信息编码。
SMCR模式中的信道指的是影响信息传播的各种工具,它更加强调如何利用适当的媒介去充分促进学习者视、听、嗅、触、味五大感觉通道的参与。翻转课堂模式由于其需要借助媒体技术的特点,主要涉及视、听觉两大感觉通道,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设计原则。
1.微视频中视听感觉通道的有效传递原则
基于课前的微视频学习,要考虑技术中介对于学习者感觉通道的有效性。首先,应考虑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不同的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适合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来呈现,例如物理化学学科更适合选用实验演示的视频内容,主要刺激学习者的视觉通道引发其思考。其次,要避免学习者感觉通道之间发生冲突与干扰。由于不同的感觉通道接受信息后都需要将信息传至大脑,而同一时间下,往往只有一条通道路径可供使用,所以多通道同时利用易对学习产生冲突和干扰。
2.课堂活动中促进学习者多感觉通道积极参与原则
翻转课堂课上的活动要求学习者通过讨论交流积极思考,在与将新知内化到学习者的知识地图中。教师在学习者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仍可通过技术要素即多媒体,配以其他的与微视频不同的视频或图片,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刺激多种感觉通道的参与。此外,教师的非语言信息也会起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感知的作用,教师可利用一些表情、肢体动作等使表达的内容更形象准确,从而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SMCR模式中的信宿指信息的接受者,影响其传播效果的因素和信源相同,包括传播技巧、知识、态度、社会与文化背景。翻转课堂中的信宿即学习者,既是接受信息并将其译码的人,又是向信源反馈信息的人。翻转课堂中为了更好地获得信息,学习者需要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积极的参与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
1.提升学习者信息素养
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注入,要求学习者必须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即获取、处理、传递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的意识。他们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技术,能够在网上下载视频资料,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善于操作使用社交软件进行师生沟通的能力,还必须提高应用信息资源的意识,因此教师应将信息素养、网络学习能力作为学习知识以外的能力加强培养。
2.提高课前、课中参与知识学习的意识
课前自主观看微视频、学习新知的过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是知识内化的最为关键的环节。课前能够有效参与到视频学习中,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提升课前参与意识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在课前设置好学习任务,包括教师给定的必须思考相关问题的任务,以及要求学生记录疑问以便课上师生讨论的任务。若任务不明确,参与效果难以达到,接收信息的效果也就难以保证。此外,参与意识与反馈情况也密切相关,若学生在观看过程中疑问较多且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解答,久而久之会丧失学习的信心,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做好强化与学习者互动交流的工作。课中参与意识的提高,还在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有效设置,包括评价中的奖励措施等。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掀起一场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也从本质上颠覆了传统课堂的传播模式。贝罗提出的SMCR模式,不仅揭示了教学传播系统的要素,更为重要的是它说明了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影响和决定教学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复杂的,并且各因素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以SMCR模型为视角,在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必须综合考虑作为信源、信息、通道、信宿四要素中的影响因素,才能使教学信息传播系统高效运转,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董旭阳,胡文有.SMCR传播模型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3(1):26-28.
[2]郑燕林,马诗婧,刘爽.SMCR模式视角下MOOC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36-64.
[3]崔惠萍.从贝罗的SMCR传播模式看网络环境中教师隐性知识的传播[J].教师发展论坛,2013(11):18-21.
[4]冯莹莹.在SMCR传播模式视角下解析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过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