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新兰
(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 骨科,浙江 绍兴312300)
下肢长骨骨折因不能维持骨的连续性,容易造成骨小梁出现不同程度的歪曲或断裂,易出现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交锁髓内钉由于适应证广、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抗扭转力强、应力遮挡作用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下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率,甚至发生断钉、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2-3]。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共收治70例下肢长骨干部骨折患者,均采用交锁髓内钉结合干骺端环锯取骨植骨改良的方法,在内固定同时实现I期植骨;同时通过合理的护理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共收治的70例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22~67岁,平均(41.7±6.8)岁。股骨下段骨折18例、胫骨骨折42例;开放性骨折30例、闭合性骨折40例;按AO分型,A型15例、B型26例、C型29例。纳入标准:外伤性骨折;按照Campell标准,下肢长骨干骨折适合股骨逆行髓内钉固定(因进针点暴露困难,排除股骨中上段骨折适合顺行髓内钉固定的病例)或胫骨髓内钉固定的患者;排除GustiloⅢ、Ⅳ型开放性骨折;无其他严重复合伤。
1.2 手术方法 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于伤后2~7d实施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手术。开放性骨折先予常规清创处理。股骨骨折:大腿前方作小切口暴露股骨骨折端行骨折复位后,作髌前正中切口,沿髌骨内侧缘打开关节囊并将髌骨外翻暴露髁间窝,改良手术以1.1cm环锯在髁间窝前方0.5cm处开口并取出1.1cm×7cm圆柱状松质骨条备用。扩髓后打入合适长度逆行股骨髓内钉,远近端交锁钉固定,将取得的松质骨条剪成合适大小打压植入骨折端。胫骨骨折:胫前作小切口暴露骨折端复位,髌韧带前正中切口长约4~5cm,纵行劈分髌韧带暴露胫骨平台前缘,改良手术于胫骨平台下0.5~1cm处以1.0cm环锯开口并取出1.0cm×6cm圆柱状松质骨条备用。扩髓后打入合适长度髓内钉,远近端交锁钉固定,将取得的松质骨条剪成合适大小打压植入骨折端。
1.3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1~18个月,平均(14.8±5.3)个月。术后无感染、内固定失败断裂发生。改良手术骨折全部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2.5)个月;采用Johner-Wruhs评定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53例、良1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7.1%。
2.1 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测呼吸、脉搏、血压1次/30min,6次正常后改为1次/h,连续测6次。观察切口渗血渗液、创口引流量及双下肢感觉活动恢复情况。如有生命体征不稳,切口渗血相对较多,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创口引流量24h小于10ml,即可拔管,常规48~72h拔除引流管。
2.2 正确的患肢摆放 术后患肢常规抬高20°~30°,呈外展中立位放置,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切口渗血,预防患肢肿胀及避免腓总神经受压。定时检查患肢运动、感觉以及足背伸活动等情况,警惕有无腓总神经受压表现。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2d主诉患肢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发麻等不适感。经综合评估考虑为腓总神经受压,及时纠正患肢外旋摆放的错误方法,告知患者患肢外展中立位放置的目的及重要性,并于热敷和按摩对症处理,一周后患肢皮肤感觉恢复正常。
2.3 疼痛的处理 切口疼痛是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术后护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疼痛评分,轻度疼痛患者无需特殊的止痛处理,主要是为患者安置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根据患者的喜好,建议看杂志报纸、听音乐等以分散注意力;中度疼痛患者给予口服塞来昔布,2次/d,200mg/次;重度疼痛患者予以静脉注射帕瑞希布钠40mg,2次/d,连续2d后改口服镇痛药。经上述处理后均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 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髓内钉固定术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胫腓骨骨折,必须严加防范。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搏动及疼痛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若在护理时发现患肢有进行性疼痛、肿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主动活动障碍、被动牵拉足趾时疼痛加剧,就要警惕本征的发生。早发现、早诊断,早行筋膜切开减压手术是预防本征的关键。本组术后未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2.4.2 预防感染 切口感染多发生在开放性损伤后,直接影响到骨折的愈台。故要严密观察患者每日的体温变化和切口疼痛、局部红肿情况。如果术后切口持续疼痛并加重,并且体温升高,脉搏频速,检测白细胞计数升高,则应警惕切口感染。本组患者中术后3d内体温超过38.5℃者12例,其中3例超过39℃,最高39.6℃,术后第5~7天体温均降至37 8℃以下。1例软组织损伤严重者,配合引流2周后票状植皮,其余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术后常规按医嘱应用抗生素,对高热患者对症处理;同时增强患者抗感染能力,如指导患者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类食物;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2.4.3 预防脂肪栓塞 脂肪栓塞是长骨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严重并发症。术后48h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如出现高热、意识改变、心跳呼吸加快、皮下点状出血等,应警惕脂肪栓塞,必须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本组患者均未出现脂肪栓塞并发症。
2.5 指导功能锻炼 早期被动运动可减轻关节囊和关节软骨细胞的退变,改善软骨细胞的营养和代谢,利于关节的修复[4]。对结缔组织的研究[5]也提示,机械作用力可调节新形成的胶原纤维的方向和生长。因而,做好对患者及家属早期功能锻炼重要性的指导非常必要,可以防止或减轻关节内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可减少纤维组织的限制,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加快关节周围(肌腱、韧带)损伤的修复。
2.5.1 术后当天 指导家属按摩患者下肢皮肤、按捏下肢肌肉(1次/2~4h,5~10min/次)及髌骨推移训练(以拇指和示指固定髌骨两侧并向左右旋转推动髌骨,重复20~30次);指导患者床上进行伤肢肌肉自主充分的等长收缩和舒张,开始时3次,5min/次,以后逐渐增加至6次,15~20min/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6]。
2.5.2 术后3d 疼痛减轻后即行膝、踝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开始活动范围为20°~30°,以后视情况逐渐加大。本组8例患者下肢锻炼中不能耐受疼痛,采用CPM机辅助做膝关节的被动屈伸锻炼,一般选择先慢后快,从30°开始逐渐逐日增加10°~15°,练习至120°,3次/d,60min/次。
2.5.3 术后2周 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指导、保护下扶双拐下床行走锻炼,患肢不负重活动。要求伤肢足与地面接触,身体重心放在健肢与双拐上。遵循患者不感到疲劳、无不适的原则循序渐进的锻炼。
2.5.4 术后4周 扶拐适度负重,经过一段时间扶拐行走,从不负重到部分负重,练习床边站立5~10min,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如无任何不适,X线复查提示骨痂形成时,逐渐弃拐负重行走。
2.6 出院指导 出院时发放出院后温馨提示卡、功能锻炼健康处方、咨询联系卡等,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加强功能锻炼,做到劳逸结合、合理饮食。告知出院后随访时间,即出院后1个月内1次/2周,以后1次/月,直至骨折愈合。
[1]陈泽锋,庄桂炉,郭文建.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中的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21):23-25.
[2]张英泽,李增炎,冯和林,等.带锁髓内钉治疗1089例长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6,25(3):143-147.
[3]赵宝成,马宝通,刘林涛,等.带锁髓内钉治疗526例长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6,25(3):136-142.
[4]董纪元,卢世壁,王继芳.小切口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及连续被动活动治疗膝关节僵直[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1):675-676.
[5]GeHerman R H,Ainvl D,Gonselves M,et a1.The influence of protected passive,mobilization on the bealing of flexor tendersf[J].Hand,1981,13(2):120-128.
[6]文化娟,白桂荣,梅艳玲,等.下肢骨折术后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