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北京话口语词中的方言词语考——以张美兰《明治期间日本汉语教科书中的北京话口语词》为例

2015-04-14 12:34李光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方言词官话东北

李光杰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满语作为清王朝的“国语”,曾被大力提倡。但是,随着满汉两族的不断接触与融合,从清朝中后期开始,满语逐渐失去了主体地位。到清朝后期,北京区域的满族统治者完全放弃了满语,改用北京话,现代意义上的北京官话就此形成。北京官话作为统治者的通用语,在鸦片战争以后成为国外学习汉语的重要内容。

一、明治时期日本汉语教科书确定北京官话为学习对象的历史背景

(一)满语的衰落与现代北京官话的使用

1644年清兵入关,满族定都北京,从此开始了二百多年的清王朝统治。满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而且还有自己的文字。满语作为清王朝的通用语,曾经兴盛一时,对于清王朝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满族与汉族的不断融合,两个民族在人口数量、文明程度上的极大差异以及满语自身创建机制上的缺陷便不断地显现出来。从清朝中后期开始,满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到清朝后期,满语则完全丧失了主体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杂有满族话的北京区域的汉语方言,即现代北京官话。现代北京官话以燕京话为主体,同时含有满语等北方少数民族语言成分以及接触较为频繁的其它方言区的部分方言词。

此时的北京官话并不是国外学习汉语的主要对象。鸦片战争以后,闭关锁国的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出于外交等因素的需要,国外学习汉语的主要对象由南京官话迅速转向到北京官话。

(二)明治时期日本汉语教科书学习对象的转换

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明治时期之前的江户时代虽然闭关锁国,但长崎仍是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唯一港口。与日本长崎进行贸易的中国商人大都来自东南沿海一带。为方便贸易顺利进行,长崎地方官员从东南沿海归化到日本的汉人中选拔一些熟知日语的人,任命为“唐通事”,进行翻译等工作。唐通事所说的语言就叫唐话。唐话指的就是中国南方话,主要是南京话、福州话、漳州话。而南京官话则是日本汉语教学的主要对象。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明治时期,为改变闭关锁国的现状,日本积极发展同外国的交往。日本于1871年4月与清政府签订了《日清修好条约》,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874年开始向中国北京派驻公使。到了北京发现,整个朝廷通行的是北京话,而此时的日本国内还在学习“唐话”。出于政治、外交的需要,日本该学北京官话。至此日本汉语教学开始由南京官话向北京官话转变。为便于以北京官话为主的汉语学习,此间出版了大量的北京官话教科书,这些北京官话教科书保留了的丰富的北京官话口语词,是研究清末民初北京官话口语词以及北京方言词语的宝贵语料。

二、北京口语教材中的北京话口语词考订

明治初期,日本汉语学习由南京官话迅速转向北京官话,这就加速了北京官话在日本的传播。因此,以北京官话为教学内容的大量的教科书应运而生。据统计,整个明治时期编撰的汉语教科书的数量就达300多种。张美兰教授从明治时期众多的汉语教科书中选取十一本教材(参见张美兰2007:147),作为研究清末民初北京话口语词的重要依据,从中整理出北京话口语词201条(虽标注202条,因第63条遗漏,故为201条)。本文对选取的201条北京话口语词及其词义进行考订。

(一)考订依据

依据《汉语方言大词典》(以下简称《方》.许宝华、宫田一郎.中华书局,1999年)、《北京方言词典》(以下简称《北方》.陈刚.商务印书馆,1985年)、《新编北京方言词典》(以下简称《新方》.董树人.商务印书馆,2010年)三本词典对明治时期日本汉语教科书中梳理出来的北京话口语词进行方言词语的考证。具体考订方法是:

1.对于在《方》中明确注出是北京官话的方言词,直接认定为北京方言词,不再从其它“两本”北京方言词典中进行考证。一个方言词分布在三个以上(含三个)官话区时,仅列出前两个官话区,其余用等来代替,以此节省篇幅。

2.对于《方》中收录的方言词,虽未注明北京官话,但该词在两本北京方言词典中有收录时,也认定为北京方言。

3.对于《方》中未收录的方言词,但该词在两本北京方言词典中有收录时,也认定为北京方言。

4.各方言词典中的方言词与被考订的北京口语词字形一致时,不再重复书写,直接写出其词义,字形不一致时,单例说明。

5.考证时,只列出举各词典的收录情况,未收录该词或该词义的情况不再单独说明。

(二)考订明治时期北京话口语词中的方言词

1.在《方》中被注明为北京官话的有97个词语,这些词语即被认作北京方言。

(1)阿妈:父亲,满人称谓词。《方》2988页,〈名〉父亲。借自满语。北京官话。

(2)挨:介词,在。《方》4744页,〈介〉在。北京官话、西南官话。

(3)巴结:勤奋努力,尽力,奋进,追求。《方》970页,〈形〉努力;勤奋。北京官话、江淮官话等。

(4)把式:御者。《方》2587页,〈名〉专指赶车的人。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

(5)背(背运):运气不好,倒霉。《方》4063页,〈形〉倒霉;晦气。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

(6)驳拦儿:挫折,阻拦。《方》3667页,写作“波澜儿”,〈名〉挫折。北京官话。

(7)不差甚么:差不多。《方》651页,〈形〉差不多。北京官话。

(8)不得劲:不好意思,难堪。《方》639页,〈形〉不好意思。北京官话。

(9)不咖:同“不介”,否定词,“不这样做”。《方》609页,〈副〉表否定。北京官话。

(10)布菜:动手往别人碗或盘儿里夹菜,表示关切和亲热。《方》1140页,〈动〉给别人夹菜。北京官话、冀鲁官话。

(11)才刚:刚才。《方》317页,〈副〉刚;才。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12)磁实:壮实,结实;扎实,稳固。《方》5169页,写作“瓷实”,〈形〉结实;坚固;牢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13)抽冷子:猛然,突如其来,不及防备。《方》3222页,〈副〉忽然。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14)出门子、出阁:女子出嫁。《方》1279页,〈动〉出嫁;出阁。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15)打头:起初。《方》1046页,〈副〉首先;起先。北京官话、江淮官话。

(16)打眼(打了眼):在买东西时失于观察。《方》1029页,〈动〉买东西失于观察上了当。北京官话、冀鲁官话。

(17)打印子:借印子钱,整借零还,债主从中取利。《方》1045页,〈动〉意思一致。北京官话。

(18)打野盘儿:随地居住。《方》1070页,〈动〉在露天地儿过夜。北京官话。

(19)提溜:提。《方》6007页,〈动〉提。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20)搭,搭上:加,加上。《方》5986页,〈动〉添;赔。北京官话、胶辽官话等。

(21)得了:(A)完成,竣工,做好了(B)表示行了,好了,可以了。用以煞住话题或结束某个局面(C)用于句尾,表示商量的口气或缓和语气。《方》5587页,〈形〉好了;够了;可以了。北京官话、冀鲁官话。

(22)灯虎:灯谜。《方》2190页,写作“灯虎儿”,灯谜。北京官话、胶辽官话等。

(23)定规:(原文未注解)《方》3681页,〈动〉商定;决定。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24)多儿:多少。《方》2152页,〈代〉多少。北京官话。

(25)多口昝、多咱:何时。《方》2154 页,〈代〉什么时候,多早晚,多会儿。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26)墩布:抹布。《方》6978页,〈名〉拖布;拖把。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27)发忄慮(即发怵,发憷):胆怯,畏缩。《方》1549页,〈动〉害怕;畏缩。北京官话。

(28)嘎拉儿、嘎啦儿(子),同“剞旮旯”:角落。《方》2140页,〈写作“旮旯”,名〉角落;狭窄偏僻的地方。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29)赶:等。赶是“赶到”的略写形式。《方》4653页,赶到,〈动〉等到。北京官话、中原官话等。

(30)归了包堆:归为一体;所有的。《方》1202页,〈副〉总共;一共。北京官话、冀鲁官话。

(31)归齐:总共,结果,到底。《方》1200页,〈副〉结果;终究;终于。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32)咕哚、咕朵儿、花骨朵:花苞。《方》4177页,写作“骨朵”,〈名〉花苞;花蕾。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

(33)敢情:(A)自然(B)“原来”“没有想到”。《方》5842页,〈副〉原来。北京官话、冀鲁官话。〈副〉当然;必定。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34)过节儿:矛盾。《方》1859页,〈名〉矛盾;嫌隙;芥蒂。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35)哏咄(hēn duō):申斥,教训。即哏哆,《方》4131页,〈动〉申斥;叱责。东北官话、北京官话。

(36)黑下:夜色降临的时候。《方》6126页,〈名〉晚上;黑夜。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37)耗子:老鼠。《方》4564页,〈名〉老鼠。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38)(打)哈什,(打)呵欠。因倦乏、受冷、受呛等而张口呼气作声。《方》4107页,写作“哈什”,〈名〉哈欠。北京官话。

(39)扌訇,音轰,逐也。《方》6025页,〈动〉赶,驱逐。北京官话、赣语。

(40)颔碜:寒伧,丢人,不体面。即寒碜。《方》6310页,写作“寒碜”,〈形〉丑陋;难看。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晋语。〈动〉挖苦;讽刺;羞辱;使人难堪。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

(41)谎皮流儿:爱说谎的人。《方》5830页,写作“谎皮瘤儿”,〈名〉爱说谎的人。北京官话。

(42)幌幌:有时候。《方》4839页,〈副〉偶尔;有时。北京官话;冀鲁官话。

(43)架弄:自己摆架子作阔。《方》4529页,〈动〉为了外表体面而穿(某种得体的衣服)。北京官话。

(44)嚼过儿:衣食费用。也作“嚼谷、嚼裹儿”。均为同词异写。《方》7477页,写作“嚼谷”,〈名〉日常生活费用。北京官话;也作“嚼裹”,北京官话、冀鲁官话。

(45)鸡子儿:鸡蛋。《方》3019页,写作“鸡子”,鸡蛋。北京官话、微语等。

(46)架不住:经受不住。《方》4530页,〈动〉禁不住;受不了;经受不起。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47)就结了:就算了。《方》4637页,写作“结了”,〈形〉绝了;透彻。北京官话。

(48)亻家伙(家伙),指各式各样的橱具,小型武器也叫家伙。《方》5154页,〈名〉炊具。北京官话。

(49)脚下:目前。《方》5646页,〈名〉目前;现在。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50)接,读上声,由也。《方》5377页,〈介〉自;从。北京官话。

(51)解:介词,从。《方》6643页,〈介〉子;从;由。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

(52)挤对:迫使,逼迫,使人为难。使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方》4030页,〈动〉逼迫。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53)几儿:几时。表示何时,哪一天。《方》138页,〈代〉什么时候;哪一天。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

(54)就手儿:顺便。《方》6255页,〈副〉顺便。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55)拉丝:拖拉,不干脆。《方》3265页,〈形〉拖沓;不干脆。北京官话。

(56)了手:结果,了结。《方》154页,〈名〉结果;结局。北京官话、江淮官话。〈动〉了结;结束。北京官话。

(57)来不来(的):无缘无故。《方》2521页,〈副〉动不动的,动辄。北京官话。

(58)冷咕叮:突然。《方》2882页,写作“冷古叮”,〈副〉冷不防。北京官话。

(59)溜打、溜达:缓慢行走。《方》6654页,写作“遛达”,〈动〉散步。北京官话、胶辽官话等。

(60)历练:实践锻炼。《方》512页,〈动〉训练,培养;〈名〉经验。北京官话。

(61)末末了儿、末末儿了、末后、末后儿:最后。《方》1155页,末末了儿,〈名〉最后。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62)满打:作某种最大可能的考虑。《方》6681页,〈代〉全部。北京官话。

(63)磨禾土八攵子:磨蹭耗时。《方》7278页,〈动〉迟缓地行动。北京官话。

(64)没落子(没了落子)、没落儿:没着落。《方》2917页,〈形〉生活没有着落;穷困。北京官话、冀鲁官话。

(65)您纳:第二人称单数的敬称形式。又作“您哪”、“您呐”、《方》5577页,写作“您哪”,〈代〉您(招呼用语)。北京官话。

(66)娘儿们:相对于“爷们”,指妇女。(姑娘,指没出嫁者)《方》5222页,〈名〉称成年妇女,多含轻蔑意,可以用于单数。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67)口旁(Pǎnɡ):吹嘘。《方》6517 页,〈动〉吹嘘;胡说。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

(68)普哩普儿:全部。《方》6958页,写作“谱里谱儿”,〈动〉按全数来说,估计全数。北京官话。

(69)偏了(偏您了、偏过了):客气语,指吃喝于他人之前。《方》5567页,偏您了,〈动〉先吃完饭的人对没有吃完饭的人说的客气话。北京官话。

(70)起:介词,从。《方》4659页,〈介〉从。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71)起根儿:原来,最初,从来,根本。《方》4665页,起根,〈副〉原来;本来。东北官话、北京官话。

(72)齐截:齐全,整齐。《方》2163页,〈现〉齐全,整齐。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

(73)晌觉:中午觉。《方》4813页,〈名〉午饭;午餐;中饭。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74)扌崽锣擂鼓:敲锣打鼓。《方》7039页,写作“扌崽锣”,〈动〉打锣。北京官话。

(75)身量儿:身高,身材。《方》2762页,写作“身量”,〈名〉身材;个子。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76)所:全也。《方》3456页,〈副〉绝然;完全。北京官话。

(77)他纳:他的尊称。《方》、《北方》、《新方》未收录。但由于“您纳”(序号118)是北京官话,所以“他纳”应为北京方言。

(78)挑眼:指摘毛病,错处。《方》4024页,〈动〉挑剔毛病;指摘缺点(多指礼节方面的)。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79)消停:安静,清静。《方》5101页,〈形〉安静;安稳;平静。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80)小狸:小偷,扒手。《方》421页,写作“小李”,〈名〉扒手;小偷小摸的人。北京官话、冀鲁官话。

(81)目穴目各,音学略,视察也。《方》2280 页,写作“寻搂”,〈动〉寻找;搜寻。北京官话。

(82)胰子:香皂、肥皂的统称。从猪油中提炼出来。《方》4988页,〈名〉肥皂;香皂。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83)言语:说(话)。《方》2828页,〈动〉说话;回答;招呼。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84)邀:称。《方》7264页,〈动〉用秤称。北京官话、冀鲁官话。

(85)云山雾照:形容说话玄虚,不着边际,难以捉摸。《方》578页,写作“云山雾罩”,〈熟〉说话狂妄,不着边际,难以捉摸。东北官话、北京官话。

(86)野猫:野兔。《方》5473页,〈名〉兔子;野兔。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

(87)扎挣:勉强支撑着。一作札挣。《方》504页,〈动〉勉强支撑。北京官话、晋语等。

(88)摘不开:事情多,脱不开身。《方》6797页,〈动〉摆脱不开;抽不出身。北京官话。

(89)招:放入,加。《方》5805页,〈动〉放;搁。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

(90)展布(木展布、搌布):用来擦餐具,桌子等用的抹布。《方》5205页,〈名〉抹布。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91)张罗:(A)应酬,招待 (B)准备 (C)料理,安排。《方》2956页,〈动〉照顾;服侍。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动〉设法寻求。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

(92)这程子:最近一段时间,这些时候,这些日子。《方》2845页,〈代〉这一段时间(较近的)。东北官话、北京官话。

(93)这溜儿:这一带,这边。《方》2846页,〈代〉这一带。北京官话。

(94)贼猾:多变奸诈。《方》4814页,贼,〈副〉很;极;非常。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等。

(95)著比:(A)打比方 (B)假如。《方》5807页,写作“着比”,〈连〉打比、比方;假使。北京官话。

(96)左不过:反正。《方》1134页,〈副〉只不过,顶多不过。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等。

(97)左不是:(1)同“左不”,反正。(2)只不过。《方》1134页,〈副〉反正是,肯定是,还不是。北京官话。

2.在《方》中注明为官话,即在官话区通用的有4个词语

(1)打个问讯:问候。《方》(1085页)。

(2)对劲:(A)指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相处很融洽和谐。(B)表示某事某物对某人很适合,合适。《方》(1502页)。

(3)臊眉搭眼:害羞,害臊的样子。《方》(7357页)。

(4)重落:旧病复发。《方》(4239页)。

3.在《北方》、《新方》两本北京方言词典中收录的有26个词语。

(1)打:介词,从。《新方》84页,[介]从,自从。

(2)打讠木

水讠木

水(chā):耳语。《北方》48页,写作“打喳喳儿”,低声说话,作耳语。《新方》85页,写作“打喳喳儿”,小声说话;耳语。

(3)打哈哈(大哈哈):开玩笑,戏弄人。《新方》87页,写作“打哈哈儿”,开玩笑。(4)打短儿:打短工。《新方》86页,做短工。

(5)到了儿:最终。《新方》105页,[副]到底;终究。

(6)后手儿:后来。《新方》193页,“后首”,后来。

(7)几几乎:几乎。《新方》211页,[副]几乎,险些。

(8)见天:天天,每天。《北方》129页,天天。《新方》219页,写作“见天见”,也说“见天”。[副]每天。

(9)简直:(A)索性;的确,确实(B)几乎(C)直接。《新方》218页,[副]索性。

(10)坑弓崩拐骗:泛指欺诈、蒙骗、坑人的卑鄙的勾当。《新方》247页,写作“坑崩拐骗”,泛指各种欺骗行为。

(11)空:去声,倒悬也。“空”同“控”。《新方》249页,“控”,[动]由于头的部位低而产生的不舒服的感觉。

(12)老鸹:乌鸦的俗称。《新方》264页,[名]乌鸦。

(13)料估:估计。《新方》283页,[动]估计;计划。

(14)两下里:两方面。《新方》281页,[名]两方面,两人;两个地方。

(15)磨:纠缠,麻烦。《北方》195页,纠缠的令人厌烦。

(16)磨不开:不好意思,拉不下脸来。《新方》324页,不好意思;想不通。

(17)起头儿:起初。《新方》366页,开头儿。

(18)说合:调解。《新方》433页,[动]在争执、争吵的双方做调解工作。

(19)啬刻:吝啬。《新方》399页,写作“啬壳”,[形]吝啬。

(20)抬:争拗,生气地争辩。《北方》265页,“抬杠”的简化,争辩。

(21)下剩:在……之外。其他,此外。《北方》295页,其余,此外。

(22)瞎咧咧:胡说八道。《新方》485页,没有根据地乱说。

(23)学房:学堂。《新方》508页,[名]旧指规模小的学校。

(24)札猛子:潜水。《新方》554页,写作“扎猛子”,游泳时头朝下全身猛然钻到水里。

(25)摘:挪借。《北方》322页,挪借。

(26)掌柜的:店铺老板。《新方》560页,称商店老板,也泛称店员。

4.在《方》、《北方》、《新方》中有74个词语没有被收录,或收录了但没有该词义项;有的词语虽在《方》中有收录,但未注明北京官话。这些词语均被认作北京口语词,而不是北京方言词语。

辩嘴(发生口角,争执);不成材料了(不中用了。没本事了);抄近儿(直接);成衣铺(裁剪缝制衣服的店铺);打根底上(从根本上);打尖(旅途上的简短用餐);打围(打猎);大夫(医生);口歹苦子(吃苦);到底(最终);道乏(向人家道谢或慰劳);短(少);浮馀(剩余一点);搁(放);估衣铺(出售衣服的店铺);估摸、荒约摸、大估摸、荒估摸(估计);归着(收拾,整理,拾掇);各别另样(特别,异样,与众不同);逛(游玩);光景(A)情形,情况,名词B)大概,可能,副词);糊里麻里(杂乱无章的样子);胡拉溜扯(杂乱无章的样子);话条子(口语短句,多指初学汉语的单句,散语);简决(迅速果断地作出决定);借光(客套话,对人有所询问或请求时,开口先说借光);教习(教员);街坊(邻舍);考较(研究,考察);康健(精神好,身体好);渴想(见面语,想念);苦力(从事力气活雇佣工);口罗唣、口罗嘈(吵闹);冷不防(突然);拉倒(算了,完结);目下(目前);奈因(因为);排几/行几(排行第几);平(称);沏茶(泡茶);四下里(到处);……甚么的、……什么的(表示“……之类”的意思);四啊字(四个字)、四啊月(四个月);死肉(比喻没有活劲儿的人);拾掇(整理,修理);生发(产生,孳生);实诚(诚实,老实);收拾(整理,修理);书信局(邮电局);堂客(妇女)挑脚(又叫“挑子”,人力工);(量词,次);淘气(调皮捣蛋);先头里(从前);五哇(五个);望看(看望);下余(剩下);新近(最近);信局子(邮局);悬心(担心);晌午(中午);兴时(时兴,时髦);咬群(原指某些动物或牲畜常跟同类争斗,这里形容同事之间的不合作);一送儿(雇单趟车);角奇角(原文未注,同“犄角”);银号(比钱庄、钱铺大的小银行);约摸、约摸(同“估摸”,估计);硬朗(多指老年人身体健康);喳(是);亻昝们(我们);宅门子(官宦或其他富有之家的住宅);照像(相片。又作“像篇”,像片);左皮气(怪皮气);左近(附近);嘴硬(自知理亏而口头上不肯认错)。

通过对上述北京口语词进行方言词的考订,得出如下结果:从《方》中直接注明是北京官话的有97个,注明是官话的有4个,共有101个北京方言词;在《北方》、《新方》两本北京方言词典中收录有26个词语;在这三本方言词典中没有收录情况的词语有74个。也就是说,在这201条北京口语词中有北京方言词语127个,其余74个为北京口语词。对清末民初北京口语词进行方言词的考订,对于以北京方言词为基础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清末民初北京口语词的方言词考订意义

(一)有利于北京方言词特征词的提取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北方及东北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我国北方军事重镇及政治中心。正是因为北京所处的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才使北京成为中原政权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竞相争夺的军事重地。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权博弈必然带来北京地区人口的大量流动,从而引发多种语言及方言的广泛接触,北京方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词汇丰富、词源多样的汉语方言。北京方言既有幽燕方言,又有北方少数民族语言成分,同时还有中原其它方言因素,构成十分复杂。因此,确定北京方言词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北京方言词的确定,才能更好地运用李如龙先生的“特征词”理论,对北京方言进行特征词的提取,从而将北京方言与其它接触较近的方言区别开来,最终更好地厘清方言之间的关系。

(二)在词汇方面揭示北京官话与东北官话的亲缘关系

北京处于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中心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北京成为中原地区与东北地区相互往来的咽喉。历史上,由于东北地区物产丰富,地广人稀,因此吸引着河北等地的众多人口流入东北地区。而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促使统治者不断地从燕京等地掠夺人口充实东北。另一方面,随着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壮大,金、清两代统治者分别入主中原,定都北京。现代意义上的北京官话与东北官话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北京官话与东北官话均以幽燕方言为主体,同时吸收北方少数民族语言成分以及接触密切的其他方言词。这种亲缘关系已经得到林焘等学者的认同。但相关研究仅限于依据史实做出的推断研究,尚未在词汇方面做出相关探索。明治时期日本教科书北京口语词为清末民初北京方言词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在此期间,日本为侵占我国东北,出版了大量的“军用”教材,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东北方言词。对这一时期的北京方言词与东北方言词进行比较研究,将会使北京官话与东北官话的亲缘关系在词汇方面得到印证。

(三)对北京方言词典编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治时期日本教科书北京口语词中的北京方言词的确定,真实描述了清末民初北京地区的语言面貌,是研究北京方言词汇史的重要资料,为深入研究清末民初北京方言的词汇特点、词汇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在词典编撰过程中,对于词汇选取、例句选用、释义取舍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清末民初距今已有百年的历史,而词汇又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个别词语在意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的是词语发生了意义的转移,有的则是义项出现了增加或减少。这种词语上的意义的变化,则是词汇发展史的动态体现。

[1]张美兰.明治期间日本汉语教科书中的北京话口语词[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2).

[2]季永海.从接触到融合(上)——论满语文的衰落[J].满语研究,2004(1).

[3]林焘.北京官话溯源[J].中国语文,1987(3).

[4]王顺洪.日本汉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4).

[5]李光杰,崔秀兰.论清末民初为东北方言的定型期[J].学术交流,2015(2).

猜你喜欢
方言词官话东北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鲁迅著作杨、戴英译本的方言词语英译评析
“壁虎”方言词造词理据的地域文化特征
古楚方言词“桯”源流探析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
俗话说,官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