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婕,张燕英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态度宣誓和信念表达,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追求和内在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蓬勃发展的体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始终坚定“三个自信”,是全党全国人民应对新挑战,适应新常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共生存、共竞争的历史阶段中,马克思主义以其顽强生命力孕育出中国人民的“三个自信”,“三个自信”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内在特质,以其前所未有的精神力量向世界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生生不息。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就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由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具体实践活动中所得经验进行总结和理论提升,并借鉴和吸收一切先进文化思想,形成具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新的思想、观点,不断使马克思主义得以补充、丰富和发展,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三个自信”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体实践中,以历史意识、时代思维审视自己、透视未来而获得的自我肯定和自我鼓励,更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在中国具体环境中得以永续发展的信心,因而从这一层面来看,“三个自信”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自信。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历史实践的证明。马克思主义自1848年诞生以来,在16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挫折,也取得了成就。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无产阶级领导人立足本国国情,结合各国具体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实践,通过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的时代血液,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并深刻影响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为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三个自信”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前途命运的自我意识、肯定信念,是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生机勃发的自信。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相并存、相较量的当今社会里,中国作为世界仅有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成员之一,正以其迅猛发展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向人类社会展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命力,以自身发展证实着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社会所具有的光明前景。“三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指导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的一种自我肯定,也是对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和政治勇气。这样的“三个自信”正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源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实践探索、理论创新和制度完善,向世界人民充分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强劲的生命力。
道路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党和人民90多年长期实践的自信。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新的界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新界定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历程的进一步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根源之所在的进一步认识。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根源就在于其实践性。理论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体系本身就是诞生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活动中并被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理论,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同时又指导着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使其应用于具体实践中,不断改造世界。实践供给马克思主义生命养分,从而确保其蓬勃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无中生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开辟是在几代领导集体的实践接力中逐步摸索出来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在实践中探索出的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这一条道路,既改变了建国初期照搬苏联的僵化、传统的老路,又开辟了在中国特殊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通过对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对中国国情特殊性的正确把握,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逐步开辟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使其在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实践中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这条道路的成功探索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坚持,得益于对中国实际和中国国情的把握,得益于全党全国人民的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使得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民主政治不断健全,文化实力逐步提升,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而如此巨大的成就又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上的强大生命力。
理论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对党和人民的理论自觉、理论创新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理论体系,始终能够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实需要,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由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结合具体实践经验对其观点、理论进行补充和丰富而得以延续和壮大,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是涵养发展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优良基因。
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具有对自我理论创新能力的高度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正是党自觉自信的精神硕果,是党和人民在实践基础上勇于创新的智慧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坚守和内化。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中共领导人始终以创新精神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严密、系统的回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这一特殊环境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使其生命力得以壮大。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不断丰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党全国人民形成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根本动力,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新鲜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制度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自我完善、释放自身优越性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其他各方面机制体制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性的制度体系。习近平指出:“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和批判精神审视自我、超越自我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党和人民坚定制度自信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在于其具有革命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思想集中体现为马克思主义革命性,这在无产阶级革命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具有了新的时代蕴意,改革开放就是对其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以新时代的革命精神将中国改革推向新的阶段,以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气魄和勇气,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的体制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大进展。制度建设、制度创新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始终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以制度自信推动改革全面深化,以改革精神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只有在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的保障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才能由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才能更加蓬勃向上。
在当代中国,坚定“三个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就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延续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密切联系、相互统一的信仰体系,任何一个自信的缺失都会影响其他两个自信,影响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永恒发展。中共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全党全国人民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充满信心,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定信念、鼓足勇气、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更为生机勃勃的强大生命力。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理论创新、制度完善中得到丰厚滋养,从而焕发更为强劲的生命力。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宋吉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3]秦正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J].理论导刊,2014(1).
[4]彭忠信.新时期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意义、挑战与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5]查少刚,李忠伟.关于“三个自信”的理论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9).
[6]贺赞.论新时期党建目标的丰富与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7]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