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院文化建设探析

2015-04-14 11:28张小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办学学院

张小芳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临安 311300)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信息化、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校经历了扩招扩建规模快速发展期,高校内外环境的变革推动其内部自治重心下移,二级学院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关于“学院文化”的提法有很多,一般认为高校二级学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二级学院的物质基础、制度中介和精神核心三个部分,简称为“学院文化”。

一、学院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从规模扩张期转入内涵提升阶段,师资数量基本满足,硬件投入逐步放缓,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办学软实力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学科基层组织发展的需要

学科是学院的基层组织,学科的发展必须依靠统一的价值观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在高校中一些老牌的学科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是学校的优势学科。而新建的学科只有几年或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是应社会需求发展起来相对新兴的学科。学科建设会受研究方向、专业设置等因素的限制,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位、统一的价值观,难以形成学科文化,学科建设容易造成研究方向分散、团队协作能差、高质量成果少、社会服务能力差的现状。学科力量弱就会成为学校发展的鸡肋,容易被学校改革和专业设置左右,被社会需求遗忘。学科只有鲜明的文化旗帜,稳定的研究方向,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科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学科才能在学校改革、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学院特色发展的需要

高校扩招起于1999年至2008控制人数,学生数的增长伴随高校二级学院的产生与发展。当前,高校学院精神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校区环境、教研设备和制度文化建设,两者间的差距,使学院发展进入瓶颈期。学院文化的核心在于建立具有学科特色的共同价值观,在先进办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文化建设达到“无为而治”的高层次管理目标,保障学院稳步发展。学院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既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任,又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繁荣和发展校园文化。学院文化只有依据学科特色,发挥学科特长,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树立以校园文化为统领的学院特色形象,校园文化才能百鸟争鸣,学院才能特色发展。

(三)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在发展初期物质环境和制度建设是基础,办学理念和思路形成相对滞后,师生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容易随大流。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学习注重短期和功利目标,教育者的育人水平和工作投入程度不够,学生的求知与发展诉求又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出现了环境和硬件建设、项目经费投入较多,出台的制度、产出的科研成果成倍增长,人才培养质量却在下降的现状。“共同的价值观是学院文化形成和发生作用的最核心要件,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并成熟,将决定整个学院文化的走向、水平、品位和境界。学院文化融于管理模式、行为方式、人际关系、行为规范、风格风貌等,作用于教学、科研以及其他集体活动。”在一种带有文化特质的相对稳态的氛围和环境中,对于群体、个体进行长时间的感化、熏陶、引导,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学院文化建设的困境

学院在办学规模与水平不断发展过程中,自身需要进行不断的适应与调整,学院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

(一)学院文化建设目标错位

学院文化广义上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从学院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制度和环境建设主要依托学校,学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精神文化,是通过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共同创造的一种具有传承性、地域性、学科性的文化氛围。创造的主体是学院师生和管理人员,载体是育人文化活动,目的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而当前学院文化建设一般由学院管理层主导,自上而下的进行硬件和环境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院和谐快速的发展。文化活动本身的质量,与学生成才的适合度,师生的自主参与度都不太理想。比如,学校经常请专家开展学术报告,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是因为要点名被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却得不到必要的安排与指导,产生了“放羊式”的空白区。管理层组织的这些文化活动,与“文化”原本以文化人的目标产生一定的错位。

(二)学院文化建设受多元文化冲击

当前学院文化受社会文化影响较大,学院文化本来就是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存在接收、适应和创新的过程。“但校园文化又具有时代性、超前性、纯洁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等特点,是以塑造大学精神、净化文化意境、完善主体人格为目标的特殊文化。”而当前高校学习诚信度低、后街商业文化繁荣、寝室卫生状况差、网络游戏成风等现象比比皆是,学校中迷漫着功利、拜金、官僚、虚无等社会庸俗之气。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深入的影响,给学院文化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当前高校还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行政力量主导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院系设置、学科布局、人员组织易动性大。学术及学者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显,学术文化也处在弱势的位置,文化建设同样受到影响。

(三)学院文化建设主体性缺失

学院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所有的“学院人”,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等。因为高校规模扩张,很多学院都是新建或新组建的,缺少传统文化,各学科文化之间的融合度较低,缺少资深的教授把握文化阵地。特别是学院建设之初,在师资严重缺口的情况下建设的教师队伍,自身存在一个适应、流动和发展的过程。队伍流动性大,学科基层组织松散,学科带头人缺位或易动频繁,造成学科内外交流少、研究方向松散,学科文化活动影响力小、参与率低的情况。学院文化建设主体性缺失表现在“学院人”主体意识不强,学院文化缺乏积累,学科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等。

三、学院文化建设的对策

学院文化建设要在大学文化的统领下,科学定位、开拓路径,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突出学科文化的基石作用。

(一)科学定位学院文化建设目标

在复杂多变的、充满竞争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要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建立以大学整体文化建设目标为统领的二级学院特色文化,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学院改革发展的目标,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二级学院文化格局。”以院训和办学理念建设为载体,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两个中心,加强学院环境、制度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文化品牌,凝练学院文化内涵。把文化建设纳入学院的发展战略之中,把环境、制度与精神文化建设放在同一层面上,保持学院建设的均衡和谐发展。学院文化不能等同于学校文化,造成学校文化的扁平化,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地域环境培育特色文化,突显办学实力,让学院的环境布置、制度建设和文化活动散发独特的文化内涵,使校园文化百花齐放。

(二)开拓学院文化建设路径

以学院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环境、制度和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学院立体文化平台。以学科文化建设为基点,加强学院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传承和创新学院文化。以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化建设为例,学院凝练了以“德学兼修,中外会通”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体现中外文化融合、西为中用的办学思想。在学科文化建设上依托农林优势学科,建立了一批以“生态文明”和《茶人三部曲》、《茶经》译著为主的科研项目,服务并传播优势学科科研成果,传承和创新学院文化。学院以世界知名高校为主要背景布置办公和学习环境,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师生出国进修、交流、交换学习的规章制度。开展语言文化节和外语专业晚会一系列文化活动,加强世界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不断拓展学院文化建设的路径。

(三)发挥师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院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师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学院在环境和制度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师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学院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育人水平,保证教学中心地位。只有高水平的教师和管理队伍,才能与时俱进,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学院文化建设,提升育人水平,满足学生求知与发展的诉求。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丰富文化活的形式,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抓手。“探索多元化的人文教育形式和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提升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参与率。

[1]赵晓珂,王林,张卫东.高校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05-109.

[2]孙庆珠主编.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61.

[3]贾彦峰.二级学院特色文化与大学整体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7):140-141.

[4]陈文俊,李晓敏.大学文化之学院文化建浅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10-11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办学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学院掠影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