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晓玉
(吉林财经学校,吉林 吉林市 132000)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方法之一,它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有很多优势,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近几年来笔者对任务驱动法进行了理论探索与教学尝试,收获良多。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合作的学习,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探索,完成既定任务的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教师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当中,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断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口语交际《即兴演讲》一课,笔者创设一个“中职生是否应该学会理财”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布置了整理即兴演讲提纲的任务,学生们兴趣盎然,自主讨论,收集材料,共同探究,全心投入到完成任务的活动当中,在此过程中,既落实了学会即兴演讲的基本教学目标,也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生活能力。
语文教学是所有科目中比较难于执教的一科,普遍缺乏时代感的文章、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们想说爱你不容易,而对于文化课基本放弃的中职生而言,尤为如此。任务驱动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评价等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主的空间,体现了主动性,充分施展了个性,对于当今时代讲求个性、追求自我的青少年而言,这一点十分必要。记得一位专家曾说,人的智商80%都处于正常范围内,中职生普遍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激发出他们学习的潜能,而任务驱动法恰好为学生提供了开发自身潜能的动力。
任务驱动法强调自主探索和互动合作,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创新能力,强化了专业技能,增进了探索精神,锻炼了意志品质,进而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可以说,任务驱动法是一种省时高效、润物无声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完成了既定的学习任务,同时也是快乐的、主动的。
教学方法的运用没有定法,而贵在得法。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亦如此,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是省时的,高效的,就是适当的,可取的。笔者以语文教材应用文写作《通知》一课为例,谈谈任务驱动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通知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很具有实用价值的应用文文种,本课时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针对学生日常需求,将“明确通知的写作要素、能写出常用的通知”作为任务驱动法要落实的主要任务,通过情境导入、了解通知、学写通知、会写通知、扩展运用等几个步骤,巧妙激趣,层层深入,讲练结合,让枯燥的习作课变得生动灵活,互动交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1.了解通知。为了布置任务时,学生能够愉快接受,课前出示10张图文并茂的生活场景,请学生从中选出哪些情况适合运用通知这种公文文种,并将所有适用通知的场景进行归纳,用自己的话说说通知有哪些特点、如何分类等等。在充分创设情境之后,延续情境,抛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你能帮语文老师以通知的形式,在班级群里发布一下信息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根据已知情境,尝试着写通知。
但是,写的质量如何呢?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第一个障碍出现了一则完整的通知有哪些要素呢?学生们借助多媒体提供的两则通知例文,纷纷开展合作探究。首先对比讨论:这两则通知与刚才自己写的通知有什么不同;然后相互补充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通知的格式,以及一则通知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
2.会写通知。学生们在掌握通知的基本要素后,借助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逾越第二个障碍。(1)学以致用,将通知的写作方法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修改自己的通知。(2)小组合作:根据评价一则合格通知的标准,进行组内修改。(3)全班交流:根据评价一则合格通知的标准,各组选出一篇优秀的文稿进行全班交流,相互评价、补充、修改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通知的文稿。
3.写作小结。到此,学生已经完成了一则通知的应用文写作,但为了提升其写作技能,为学生设计了第三个障碍。(1)全班共同评议的文稿中,哪一则通知你认为最满意?(2)满意在哪里?(3)一则优秀的通知,还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学生们在反思归纳的过程中,明确了一则优秀的通知应具备的要素,于是再次学以致用,进一步修改自己的通知文稿。
4.扩展运用。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技能、巩固技能,在学生前些任务完成得非常好的情况下,抛出了最后一个障碍。(1)专项运用。学生根据案例描述的情况,自己练习写通知,之后根据评价通知的标准,小组内互评互改。(2)综合训练。出示案例及问题,需要学生在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好地解决问题。
学生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境中,在教师层层深入的引导下,在自主合作探究任务的过程中,愉快地解决了问题,收获了成功。
1.关注学生,切合实际。一种教学方法要想达到实际效果,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本节课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年龄实际、学习水平实际等,组织教学。(1)案例选择贴近生活。无论是整节课的大案例——为语文老师写个调换上课地点的通知,还是其中包含的一个个小案例,都是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与未来工作的,从而使习作课的目的性、针对性更强。(2)环节设计关注学生。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更关注学生的已有水平。对于写通知,很多学生并非零起点,学写通知时,索性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写写看,之后再引导学生共同探究例文,对比讨论中得出自己已有基础与通知写作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确一则合格的通知应具备的要素。这样,既夯实了要点,又提高了效率。
2.注重实践,任务引领。教学伊始,为学生创设了帮语文老师发通知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通知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新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始终带着这一任务,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归纳、迁移运用等,逐渐学会写通知,学生在不断地收获与提升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一方面分析与归纳通知的写作方法、技巧,一方面不断地尝试、迁移、运用方法写通知,最终形成技能。
3.合作学习,注重生成。在教学组织上,借助合作学习的开展,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探求新知,体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注重层层递进,关注课堂的生成。课前导入时,提出问题、设疑激趣,新知识学习过程中,设计的环节,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掌握技能。最后的巩固练习,先是专项练习,巩固要素,之后是综合运用,联系以往掌握的知识技能,帮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同时,感受未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学习与探索具有延续性,进而实现了教学的层层深入与不断生成。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在任务驱动法的统领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环相扣,实现有效生成,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任务驱动教学尤为如此。在实际教学中,课前,教师任务的设计、编排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一个好的任务,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目标明确,省时高效,收获良多;反之,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备课之初,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借助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布置什么样的任务,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提高,进而完成教学目标。因此,任务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有针对性、趣味性,能够突出重点、难点。同时,我们的任务设计还要把好度。并不是别的学生开展得好的教学活动,也同样适合自己的学生,在活动设计上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实际需要、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进行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刚刚入学的小学生,还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这句话永远适用,对于缺少学习目标、学习动力的中职生而言,更是如此。目前的中职教学,从不缺少多样的教学方法,也不缺少老师们的教学能力,缺少的往往就是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如果我们把教学方法、执教能力等诸多教学因素比作一个个“0”的话,那么师生之间的配合就是这些“0”前面的“1”,没有这个“1”,一切好的方法、手段等等都无从谈起。而如此实现师生间的有效配合,兴趣激发是最好的动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这样教师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只关注结果,忽视了过程。实际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有效完成任务的保障。因此,教师在改变过去“满堂灌”方式的同时,要走进学生学习活动当中去,参与交流,探究,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纠正不良方法与习惯,实现课堂有效生成的同时,也让教学目标的达成变得立体而多维,其中不仅仅包括知识目标,还有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等。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以上的研究成果,还略显初浅,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赵永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J].甘肃日报2008.2
[2]汪小艳.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