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迎春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汇聚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动力。
人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依靠力量。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是生产实践活动的主体。人民作为独立的实践主体还蕴含着主体自觉意识的觉醒。这种自觉意识使人们能够从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能够对自己的活动进行理性思维,对自身、对社会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自觉有效地改造世界。人民也是社会关系的主体,通过自己的生产活动产生的社会关系是受个人控制和驾驭的,个人能在自我创造的丰富的社会关系中不断完善丰富发展自己。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确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视为党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把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把依靠群众的方法视为最根本的工作方法,才拥有最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主体,意味着人民在中国梦的实现中处于中心和主导的地位。这里的人民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是处于现实生活中的进行着生产实践活动的社会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第一项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从根本上回答了依靠什么力量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问题,揭示了人民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力量源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因此,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领导力量。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要使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合力,离不开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团结力、向心力、凝聚力的汇合点。中国共产党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核心。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历史经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早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说:“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 ”[1](P1128)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正确的道路。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恰如邓小平所讲:“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 ”[2](P342)江泽民曾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工农兵学商,党是领导一切的。 ”[3](P496)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党领导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连,党的建设与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紧密相连,激烈和鼓舞中华儿女,发挥亿万人民的核心力量,成为亿万人民凝心聚力的主心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抗风险能力,把党自身建设好,如习近平强调的“打铁还需自身硬”。
因此,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与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相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事业,需要凝聚各种力量,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凝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依靠力量。
中国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而人民是个整体性概念,是由无数个单个的劳动群众构成的整体。无数个个体涓流汇海、聚沙成塔,凝聚了影响社会发展的强大的人民力量。可见,个体的发展和命运既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命运的映现,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主流,同时也汇成了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个体对整体发展的重要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一步指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充分体现了个体与整体对立统一的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个体,整体具有个体不具有的功能。当无数个体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个体功能之和;当个体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因而,凝聚中国力量要坚持把个体力量与整体力量相结合,其基础是每个中国人个体的力量。个体力量的发挥及程度会影响整体的力量。整体中每个人的能力和作用的实现,直接决定着整个集体力量的发挥。在集体协作中,如同拔河比赛一样,每个个体的力量都会对集体活动的结果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也如同短板原理,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只有当整体中的所有个体都积极发挥个人的力量,并能齐心协力,有机地协调配合时,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增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体现了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二者的统一。因而,中国梦既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又强调人民幸福,是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个人梦与中国梦唇齿相依,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个人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梦的实现的支撑,中国梦的建构为个人梦的实现提供平台和土壤;同时,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个人梦的实现构成了中国梦实现的一块块基石。“中华民族的梦想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而我们每个人具体的梦想是‘中国梦’的真切展开。……如果中国不发展,普通人实现梦想的机会就会更小;同时如果没有普通人为梦想而作的坚实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中国的进步和繁荣。”[4]中国梦必须同个人梦融合起来、统一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梦想才有力量。
可见,坚持把个体力量与整体力量相结合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整体力量与个体力量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奋斗,需要汇聚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体力量。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原始社会,个体离开了整体就无法获得生存所需要的果实。在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虽然个体可以单独进行劳动,但象灌溉等大型的活动仍然需要依赖于整体的力量。单个人的力量总是微弱的,只有把个体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新的联系,才能使个体力量不断增强。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5](P80)个体是财富的创造者,也应该是财富的享有者。坚持个体力量与整体力量相结合要尊重、满足至少不能损害个体的正当利益。唯有如此,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中华民族”是梁启超在1902年《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中提出的概念。目前,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及海外华人的统称,是一个与中国的国家、民族、地域、历史紧密相连的整体的代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概念。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在其著作《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书中认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中,“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民族;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种一体性,集中表现为祖国的统一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表现为共同关心与争取祖国的完全统一与繁荣富强,大陆上各民族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中华民族的一体,是指各兄弟民族的多元中包含着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而不是其中某个民族同化其他民族,更不是汉化,或者马上实行民族融合。”[6](P309)简单地说,“多元”指出中国存在多个民族,“一体”则强调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凝聚而成的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虽然各民族历史、文化、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但自古以来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虽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再次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只有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各族人民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平等、发展和进步。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 ”[7](P162)各民族的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联合,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是平等友好的关系。
凝聚中国力量要坚持国内各族人民大团结与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相结合,不仅要国内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汇聚强大力量,也离不开海外中华儿女支持。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经验时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8](P327)在新历史时期,党中央又多次强调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华民族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促进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才有利于全国的安定团结,有利于全面调动各民族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既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实现中国梦要积极调动发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积极作用,也要把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李瑞环在中央统战部召开的第18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讲到:“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实现大陆范围人民思维团结;以拥护祖国和平统一为基础,实现大陆同胞与台港澳同胞的团结;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实现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9]长期以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中华儿女凭着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积极支持、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不管是在革命年代还是现代化建设时期,海外中华儿女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民族解放、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实现中国梦,汇聚中国力量,仍然需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中华儿女。
[1]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李庆英,张记合.“中国梦”是历史自觉,是责任担当[N].北京日报,2012-12-0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6]费孝通,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7]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李瑞环.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EB/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11594891.html,201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