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文化的强军价值

2015-04-14 10:48杨家余
关键词:革命军人强军官兵

杨家余,汪 翔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安徽 合肥230031)

习近平主席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考试,我军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适应强军目标要求,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1]年轻一代官兵是党和军队的未来和希望,革命事业要靠他们接续奋斗。军校学员是年青一代中的骨干力量,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带动部队官兵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是搞好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全军上下都在围绕习主席提出的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把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摆在突出位置,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红色文化是我们革命军人知晓中国梦、理解强国梦、践行强军梦的重要资源。它在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强军目标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红色文化与强军目标的内在一致性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引导人们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先进文化。”[2](P27)红色文化有一个鲜明的思想主题,这就是强调精神理想,弘扬精神信仰。红色文化蕴涵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彰显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新形势下加强强军目标教育、加快强军实践进程的宝贵资源。简单来说,就是红色文化与强军目标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

(一)理想信念因子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认识就会深刻而牢固,情感就会强烈而积极,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习主席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就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炼钢先淬火,强军先铸魂。实现强军目标,最核心、最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合格人才,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诚可靠的人手里,确保党和军队的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

红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战天斗地,投身于伟大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在于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繁荣富强。方志敏、江姐、邱少云、雷锋、杨业功等许许多多英雄人物,集中凸显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以红色文化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信仰,彰显信仰力量,就会使红色基因融入革命军人的青春血液,使他们认清历史责任,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热爱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搞清楚“听谁指挥、为谁而战”的问题。要实现强军目标,就必须把强化“军魂”意识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定不移地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和行动,打牢官兵与党同心同德、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确保执行党中央的号令不折不扣,坚决抵制“军队国家化”、“军队非党化”等错误思想。

(二)责任担当与先锋品性

习主席指出:“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3](P26)闻战则喜、英勇顽强、敢打必胜,是军人必须具备的精气神。部队打胜仗,不能没有雄风锐气;官兵能打仗,不能没有铮铮铁骨。现代战争,战场环境的突变性、复杂性和残酷性急剧增强,对各级指挥员和战斗员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和先锋品性,对造就合格军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弘扬和培育责任担当意识和争当先锋的品性,是我军建设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军战胜一切强敌和困难的法宝之一。培养这种意识品性,一靠教育,二靠在艰苦的环境和严格的训练管理中磨砺。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战斗精神一直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抗美援朝战场上,这种意识与品质都显示出巨大威力。1931年底,国民党集结近20万重兵于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反革命“围剿”。面对强敌,不到3万人的红军采取主动进攻战略,运用围点打援、正面突击与两翼迂回相结合、猛插纵深分割围歼等正规运动战的战法,连续进行4次战役,歼灭国民党军6万余人,开创了我军正规运动战的光辉记录,成为红军反“围剿”作战的经典之战。类似于此的许许多多的光辉战例充分展现了我军的责任担当和争当先锋的优秀品质。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革命军人要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实现强军目标,就必须要继承和发扬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实践中所形成的意识与品质,要认识到虽然与强敌相比我们的武器装备相对而言有些落后,但是要认识到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特别是要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使我军勇于担当、争当先锋的品性能够在新世纪新阶段得以发扬光大。在院校教育中更为重要的是,应当贯彻执行房总长“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向部队靠拢”的重要精神指示,培养和强化讲究科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到学习高科技、掌握新装备的实践中,形成用信息化知识武装起来、以智能素质为支撑的新时代的战斗精神。未来战争将是高技术的比拼,更是高强度对抗的心理较量。战争的激烈性、残酷性、毁伤性增大,多种作战样式运用于战场,对参战人员的信念、意志、士兵和心理考验更加严峻。因此利用红色资源中蕴含的责任担当和先锋品性来教育官兵投身强军目标的伟大实践十分重要。

(三)革命气节和顽强作风

习主席针对部队作风建设的实际也指出:“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要把改进作风工作引向深入,贯彻到军队建设和管理每个环节,真正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保持人民军队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 ”[3](P122)革命气节对于我们这支军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优良品质。长期以来,我军生存、斗争环境极差,没有革命气节,队伍早就散了。我们这支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逐步凝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革命气节和顽强作风,它像大树的根系,滋养着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又像红色的基因,传承在一代代革命军人的血脉中。

红色文化中蕴含了各个革命时期我军的革命气节和顽强作风。以大别山地区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大别山精神”为例。“大别山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坚守信念、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其中,“百折不挠”是指大别山军民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从来没有动摇和屈服过,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不畏艰险、排难而上、愈折愈奋、不胜不休的顽强作风。“勇往直前”是指大别山根据地不仅是我党创建的全国最早的根据地之一,而且在中国革命最紧要的关头,大别山根据地军民都处在最前沿的位置,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听党指挥、英勇善战、“勇”字当头、积极进取的顽强作风;“甘于奉献”是指大别山军民一心一意为革命,舍生忘死,不计较地位高低,不计个人得失的革命气节。“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的红军还形成了‘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高尚革命气节。 ”[4](P14)

在当前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宣扬革命气节和顽强作风,可以使青年军人受到无穷的精神激励。具体说来,这种革命精神的教育有助于磨练他们坚持不懈的意志,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低头、不退缩;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大局观,在个人利益和大局利益冲突时能以大局为重;有利于铸造他们艰苦奋斗的品性,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继承保持革命气节;不断激励他们追求理想、献身国防,为实现强国与强军目标而奋斗。这些都是实现强军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发挥红色文化强军价值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将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党情教育,以及中国革命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引导当代军人深刻理解我们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坚定 “三个自信”,做到“三个绝对”。发挥红色文化的强军价值,应当遵循如下主要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红色文化鲜明的地域性,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的广泛性与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利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分布的广泛性,有利于形成与红色文化的良好互动,随时随地地开展强军目标的教育与实践活动。因此,发挥红色文化强军价值,要强化针对性原则。

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要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为主线,有针对性地组织安排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受教育主体积极参与其中,与多方交流互动,增强教育效果,提升教育效益,使红色文化资源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较好的价值实现。坚持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原则,具体来说,一是针对所在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开展教育;二是针对部队所在驻地的消极的思想侵蚀展开教育;三是针对官兵对当前世局、时局的模糊认识开展教育。这种模式有助于革命军人树立对待各种特定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正确态度,吸收其精华,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助于革命军人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善恶观、职业观等观念体系,从而融合于现实的军事训练和生活之流中;能够激活革命军人的潜在心智,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实效性原则

红色文化的相关引例和概念构建,具有历史感和体系性特点,这就决定了利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十分关注实效性原则。

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的效益观念,在教学目的、教学体系、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估上,过分地强调了传授知识、吸收知识、消化知识的一面,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由知识向能力乃至信念转化的一面,这样就难免出现红色文化教育和思想改造脱节的情况。新形势下的红色文化教育必须坚持教育与改造思想相结合。由此,施教者应当把更多的功夫用在提高学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培养革命军人的实际能力上。通过进一步改进红色文化的教育体系和方法,完善教学效果评估。在增强红色文化实效性上,施教者自身首先必须掌握红色文化体系及其精髓,了解受教育官兵的情况特点并做到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重点是接受受教育官兵的“学习感受、需要和建议”,并能根据他们的实际感受和需要,实施有效心理激励,构建高效的红色文化教育。要在红色文化教育达成实效性的原则,不仅需要施教者的自觉贯彻,还需要教育双方共同努力和相互促进。在现实教育中,必须防止和抵制不讲实效的做法,如机械重复、超负荷灌输等等。

(三)创新性原则

在针对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的基础上,在红色文化教育中还要十分注意创新性原则。如果教育方法“千人一面”,是别人嚼过多遍的“馒”头,就很难再让受教育者吃出味道来。

要遵循创新性原则,组织有新意的红色文化教育方法,关键在于提高红色文化理论修养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善于从新鲜事物中闪现出改造“老”事物的灵感。

具体来说,在红色文化的教育方法上,要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创新性观念。比如可以组织革命军人进行大别山红色歌曲竞赛、红色影评竞赛、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摄影艺术竞赛,增添红色文化的现代科技、文化元素,使受教育主体的心灵接受到红色文化的振荡。再如,使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与红色文化研究基地的学术研究契合互动,与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契合互动,与其他区域的红色文化研究院所的教研交流契合互动,与红色文化覆盖区域的老革命、老新四军战士的交往沟通契合互动,与红色文化网络的信息化建设契合互动,使受教育主体能够积极参与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基地的建设,增长才干;用现代战争观来诠释、体现中国革命战争的面貌,吸引革命军人的深厚兴趣,怀念和崇敬老一辈革命者,回味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自觉接受到红色革命精神的感染。

三、发挥红色文化强军价值的基本路径

当前,受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尖锐,社会思想文化异常复杂,对官兵价值观念产生直接影响。军心靠军魂凝聚,行动靠思想引领。要积极发挥红色文化的强军价值,就必须在实现红色文化作用的路径上进行深入研究。

(一)加强理论灌输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官兵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素材,要把红色文化纳入政治教育内容,将精心挑选的红色文化作为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使红色文化教育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通过案例式、专题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在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要拓展教育的空间、手段,构建官兵交流互动的网络教育平台,推动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向全时空、交互式、个性化、大容量的方向发展,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官兵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军营网络平台,建立官兵博客群、聊天室、论坛、微博等,为官兵创建一个亲近的、平等的、畅所欲言的交流空间,在沟通互动中延伸教育,提高实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军人的科学文化水平日渐提高,社会认知以及自我认知能力不断增强,但这并不等于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政治思想觉悟以及与理想信念相关的人文知识水平也相应提高和增强。部分军人很少能够通过亲身实践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再加上理想主义淡化,对政治理论的兴趣减退,致使理想信念发生偏差。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和教育,以启迪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觉悟,提高其理论水平,最终凝聚为坚定的理想信念等政治思想素质。在这里,可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挖掘红色文化的理论深度,端正革命军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认识,提升理想信念的宏观选择水平。马克思曾说过,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5](P9)二是在提高革命军人思维水平上下功夫,端正革命军人对人生意义和生活质量的认识,提升理想信念的价值取向水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石。一个人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必定会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精神、坚强的意志、严谨的作风,正视生死、苦乐、荣辱、得失等考验,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纵横驰骋,以其壮美的行动书写出大写的 “人”字。中国古人讲“志当存高远”,崇高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具有焕发精神的内驱力、促进团结的向心力和净化心灵的塑造力,与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从而必将引导革命军人坚定科学合理的理想信念,创造出光辉的军旅生涯。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红色革命精神的结晶。通过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把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作为开展革命军人理想信念教育的珍贵教材,使革命军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指引革命军人把践行强军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信念内化为内心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从而确保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营造浓厚氛围

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能给官兵带来深入持久的熏陶。红色文化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能展现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激发军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对官兵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军营文化是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军营文化,以红色文化充实军营文化内涵,开创军营文化建设的新思路。要营造红色文化的传播氛围,通过回顾红色革命历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提炼其中的主流价值取向,使官兵身处红色文化的包围之中,以此引领价值追求,净化灵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确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确保官兵在多元之中有主导、多样之中有主体、多变之中有主见,提高强军目标的培育效果。营造氛围要体现时代特色,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把红色文化运用于军营文化生活建设,渗透到日常管理教育,融入到军政训练,发挥红色文化 “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作用,使红色文化内含的优秀革命品质、军事文化和思想作风内化为官兵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追求。

随着网络进入军营,军人的交流渠道和视野都拓宽了,网络凭借视听一体、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传播快捷等优点,带给官兵全方位、多维度的感受,极大地满足了官兵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官兵通过新媒体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实现感情沟通和社会交往;通过论坛、短信、微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现自我个性,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红色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把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英勇的斗争精神、崇高的革命追求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融于网站的建设,让红色文化的精神依托网络载体渗透到官兵的思想意识,内化为革命军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力量。

(三)拓展实践渠道

创新红色文化强军价值的方法手段,是发挥红色文化强军价值的重要原则之一。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把方法比作过河的船和桥,他曾说过,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在红色文化强军实践中要贯彻一个 “活”字,重点是在具体实施方法上的创新。红色文化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地位。盘活得天独厚的革命历史资源,也是我们创新红色文化强军价值具体方法和实施手段的基本立足点。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活红色文化的人文资源和情境资源。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一直到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革命老区,走出了许多为人民解放及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仁人志士和杰出人才。红色文化中这些突出的人文资源,体现的正是老一辈革命家永远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精神,以及万众一心,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百折不挠、行动果敢的革命传统,可以为今天的理想信念教育指明方向。在情境资源方面,可以运用情景感染,调动教育对象的情感共鸣。教育者不能仅仅扮演复印机或传声筒的角色,在实施教育中必须倾注激情,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情感共鸣,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受众更容易被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所吸引,更加容易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的熏陶。

要让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官兵强大的精神动力,就必须围绕红色文化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拉近官兵与红色文化的距离,让红色文化走进官兵的心灵,激发官兵学习红色文化精神的热情。具体来说,要通过组织官兵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伟人故居等“红色基地”,通过瞻仰先烈塑像、先烈遗物,体验革命征程,了解红色文化,缅怀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创造的不朽业绩,重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感悟革命精神。要组织官兵亲临红色基地,举行军人入伍宣誓、入党入团宣誓、誓师大会等活动,使官兵的心灵受到震撼和感染,激发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观后感、研究讨论、演讲比赛等方式,让官兵回味、反思,使红色文化对官兵心灵产生强大冲击,在心灵深处引起共鸣,使他们深刻认清革命军人忠党报国的政治本色,进一步坚定端正价值追求,坚定当好革命传人的决心,并把这些作为内在信仰去坚守,作为政治使命去履行。

[1]王士彬,欧世金,代烽.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解放军报,2014-11-01.

[2] 张泰城,张玉莲.红色资源研究综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3,(6).

[3]总政治部.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4]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红色大别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革命军人强军官兵
强军路上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有”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弘扬中原突围精神 培育新一代革命军人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