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建设全国重要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系统思考

2015-04-14 09:05葛金田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

葛金田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济南建设全国重要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系统思考

葛金田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摘要:济南作为全国重要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定位已在国家层面明确。济南具有成为全国重要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济南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需要解决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加快构建立足服务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辐射全省及周边区域,乃至面向国际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需要新思路,增强济南物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需要制度创新。

关键词:区域性物流中心;机遇与挑战;重点难点问题

2009年发布的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将济南确定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济南为29个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2015年发布的《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也将济南确定为全国37个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可见济南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定位已在国家层面明确。按照建设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加快构建立足服务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辐射全省及周边区域乃至面向国际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增强济南物流节点城市的强大辐射带动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一、济南建设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心城市要发展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其中心城市及以其为核心构建的区域应具备物流活动各环节所需的相关环境组织条件,主要包括:区位条件、区域物流服务水平条件、区域物流基础结构条件、区域人才和物流技术条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以及中心城市条件等方面。

(一)济南具有成为全国重要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

1.便捷的交通优势。济南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16个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是华东与华北、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客货交流中心。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 611.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45.16公里;高速公路343.2公里,“一环八射”的高速公路网格局基本形成。立体化、枢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2.良好的区位优势。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又是环渤海经济区及京沪发展轴上的中心城市,处于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国内外交流的三重枢纽地位。物流辐射范围广大,发展空间广阔,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地缘特点十分突出。

3.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济南及周边地区经济基础比较雄厚,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 230.1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 5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 633.9亿元;济南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产业门类多,现已初步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工、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七市拥有人口3 368万人,土地面积52 07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总数的34.8%和33.2%;2012年城镇人口1 795.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3.3%。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达到42 293亿元,占全省的42.2%;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 429亿元,占全省的37.2%;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 489亿元,占全省35.6%。这为济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需求空间。

4.丰富的物流资源优势。近年来,济南市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业的贡献能力、发展规模、载体建设、主体培育和信息化水平等不断提高,涌现了一大批龙头物流企业,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2012年物流总额达13 455.8亿元,2013年为15 225.3亿元,2014年为17 300亿元,“十二五”期间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加上济南能有效辐射的周边地区,物流总额估计可达10万亿元。

5.良好的发展环境优势。济南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和全国9大金融中心之一,也是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是国家公布的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美国著名的商业杂志《福布斯》将济南列为中国大陆最适宜发展物流的25个城市中的第八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为济南现代物流业发展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量和发展机遇。

(二)济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基本状况

1.物流总量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现代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物流总额由2010年的10 000亿元,增长至2014年17 3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高于全省增长幅度。

2.物流业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增强。两业联动有所突破,重汽、济钢、烟草、山水等制造业企业逐步剥离物流环节,并成立兼有第三方物流功能的专业物流公司。统一银座、华联、金德利、宏济堂等一批连锁经营企业实施了统一采购和集中配送。山东交运、邮政速递济南分公司、广友物流等一批传统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佳怡物流、高速物流、零点物流港、力诺物流等一批民营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快速发展,涌现出了韩都衣舍、三际电子、顺丰、中通、德邦等代表性企业。普洛斯、巴夫洛、嘉里大通、大润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相继在济南设立区域物流总部。冷链物流、医药物流、保税物流及相关产业物流均得到较好发展。

近年来,济南市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载体建设快速发展,物流产业集聚度得以提升。初步形成了大桥路物流片区、临港开发区物流集聚区、保税物流园区等7大物流园区。如盖家沟物流基地已发展成为占地3 0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全国示范性物流基地和全省最大的陆路物流产业集聚区;郭店周边形成了拥有30余家较大规模钢铁物流企业群;机场物流中心和海关一级监管库建成启用,空港物流中心目前已有中邮集团等4家物流企业入驻,年内还将引进6~10家国内知名高端物流企业;位于出口加工区的保税物流园区已启动运营;泺口、零点等一批二级物流节点相继建成等。2012年全市物流园区入园企业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58家,上市公司22家。

3.物流技术应用和物流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盖世国际、佳怡物流集团、零点物流港、九通信息等物流企业都建立了不同特色的物流信息系统。兰剑科技物流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第四方物流企业;零点物流港山东物流信息网(城市群经济圈物流信息平台)上线运营。医药物流、速递物流、载信物流等企业均采用条形码、射频识别自动分拣技术和全自动立体仓储。

4.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为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济南市相继出台了《物流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物流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等,对明确物流产业集聚区功能定位、加快推进物流集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联动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物流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净化物流业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重点实施了“六个一”工程,即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建设都市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起一支物流发展产业基金、开办一个物流专业银行、成立一所物流研究院和专业物流学会。新的物流发展规划正在编制当中,已先后召开了两次由42家重点物流企业、行业协会等参加的规划编制座谈会,对部分重点企业和园区进行了调研,预计2015下半年将编制完毕;省会城市群都市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于2014年12月启动上线;全国第一家物流特色专业银行已于2015年3月27日正式挂牌;物流产业发展基金方面成立了“济南市都市圈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明确了投资方向,已经开始选择项目进行运作;物流研究中心已挂牌,研究院正在筹备中。

(三)济南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济南市物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内外发达物流城市和现代物流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社会物流运行成本过高,企业效率偏低。(2)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小、散、差、弱”现象普遍,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能力不强,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3)物流载体建设缓慢,设施结构不合理,衔接配套和承载能力差,尚未建成多式联运网络体系。(4)“大而全”“小而全”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相当普遍,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体系不完善,平台整合与末端设施缺乏;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物流整体效益不高。(5)物流园区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土地利用粗放,无序低层次建设,物流功能区划不合理,集聚承载力弱,运行效益不好。(6)现代物流一体化运作的“软环境”还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够规范,部分企业诚信缺失,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多部门管理体制所形成的固有利益格局对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重要障碍。(7)物流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标准化建设刚刚起步,中高端物流人才较为短缺等。

总体看,济南市物流业运作模式粗放,运行效率低,与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地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对济南市特别是省会城市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尚需进一步强化。

二、济南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改革开放攻坚期“三期叠加”特殊阶段。受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影响,物流业也已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物流业“新常态”及国际物流发展新趋势为物流和供应链发展提出了艰巨的挑战,也提供了战略机遇。

(一)物流业发展的“新常态”、新趋势对济南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物流行业进入温和增长阶段。受“经济新常态”影响,物流业结束过去十多年20%以上高速增长状态,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到9%左右。(2)物流发展的资源要素进入高成本时代。由于物流用地依然紧缺,燃油价格高位运行,劳动力成本逐渐提升,环保成本日益显现,长期以来依靠资源投入、规模扩张的物流业粗放式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3)内需成为物流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与内需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西部地区及农村物流需求增速加快,居民物流消费总额增速远高于工业品和进口货物物流总额的增长速度,电商、快递、快运、食品、电子、快消、医药、冷链等物流细分市场保持较高增长态势。网络购物特别是移动购物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对物流服务规模、质量、模式等提出更高要求。(4)整合与创新成为助推转型升级的关键。现代物流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通过流程再造、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将加快功能整合、组织整合、信息整合和平台整合步伐,挖掘物流整合潜力,进一步发挥资源利用效率。创新驱动将成为物流业发展重要支撑,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集成创新、制度创新等来打造战略竞争新优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会给物流业带来重大变革和新的挑战,专业化、一体化、个性化的物流模式创新将引领企业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可见,整合优化、创新驱动成为未来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纵观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状况,未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将会呈现以下新的发展趋势:(1)转型发展、集约发展、整合发展、联动(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协调)发展是物流业发展的总趋势。(2)物流业发展将呈现“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信息化整合、专业化提升”新特点。(3)向供应链转型是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情况下,物流及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4)围绕产业物流、城乡配送、电商物流、信息资源平台整合、创新驱动、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区域物流联动、农村物流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将会有较大的突破。

(二)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济南作为区域性经济中心(特别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城市)必将要求加快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跨区域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和山东“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济南作为联接我国环渤海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两大最重要区域的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城市,其在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国内外交流中的三重枢纽地位更加凸显,这为济南建设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提供了重要机遇。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城市,要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科技人才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总部经济集聚中心。这可以说是对济南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三)物流业发展内外环境变化为加快济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也迎来了新的更大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及居民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技术不断应用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促进了不同类型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如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医药物流及各种产业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并在物流业得到广泛运用,为广大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了越来越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务,推动制造业专注核心业务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日益形成,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效率将持续提升,物流成本会进一步降低,流通效率明显提高,物流业市场竞争将会加剧。随着社会物流规模的快速扩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形势的加重、城市交通压力的加大,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已难以为继,迫切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以推动节能减排,切实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缓解交通压力。随着济南国际化步伐的大力推进,特别是济南保税物流园区开园运行,迫切要求培育一批能够深入参与国际分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物流企业,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物流中心。上述物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的变化,既为济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也迎来了新的更大的挑战,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世界物流业发展的总趋势和新特点,不断更新发展理念,跳出济南、立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全省乃至更大区域来谋划济南物流业发展,在抢抓机遇中实现济南物流业发展的新跨越。

(四)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规定,将对济南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以及《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城市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山东省和济南市也陆续推出了《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14]3号文)、《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字[2014]89号文)、《全省物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济南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等相应的规定和实施意见。这些政策规定和措施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济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也是未来济南物流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推动力量。

(五)《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等是济南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对济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14年9月刚刚颁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未来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这既是对原有规划的延续,又体现了新形势对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必将对加快济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济南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泉城的要求,以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先进技术和信息化为支撑,以提高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益、降低社会物流运行成本为目的,通过实施整合、提升、创新、协同发展战略,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推进工农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加快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与网点布局,积极开展城乡共同配送、多式联运和电子商务物流等重点工程,到“十三五”末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二)主要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强化物流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整合资源,提升水平。加快传统物流业(特别是现有物流园区)的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电商物流,规范发展快递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整合优化物流资源,积极开展城乡共同配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区域乃至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扭转“小、散、弱”的发展格局,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

3.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加强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升物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物流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创新运作管理模式,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形成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协同发展的新优势。

4.便捷高效,绿色环保。推动物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一体化运作,实现物流作业各环节、各种物流设施设备以及物流信息的衔接配套,促进物流服务体系高效运转。鼓励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装备,提高物流运作的组织化、网络化水平,降低物流业的总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

5.深化改革,联动发展。深化物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分割,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统筹城市和乡村、国际和国内物流体系建设,建立有利于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推动物流业规范、有序、高效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信息畅通、管理规范、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立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服务全省及周边区域,面向全国乃至东北亚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

物流基础设施功能完善、衔接配套,新的物流装备、技术广泛应用;物流园区、配送网点等网络体系布局更加合理,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现代物流运作方式较快发展,建成先进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产业集聚度显著提高。

第三方物流比重明显提高,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品牌,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每年下降到0.6个百分点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物流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全市战略性优势产业。

四、济南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物流成本过高、企业效益偏低问题

物流运行成本过高是制约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2012年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为18.4%,济南市约为16%;发达国家一般在10%以下,美国为10%、欧洲为9.6%、加拿大为9.6%。我国物流成本偏高,主要有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原因,但也有制度性成本过高、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低的原因,尤其是物流“最后一公里”成本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据有关专家预测,如果对物流资源加以整合,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等于创造2 000亿元的社会财富,济南市预计产生25亿元的利润。为此,未来济南市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降低物流成本,由过多依靠资源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向依靠资源整合、创新驱动、质量提升的内涵式模式转型。

(二)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能力不强问题

2012年全市共有物流企业10 363家,其中综合型物流企业(仓储、物流、配送、速递)1 658家,运输型物流企业(含货代)8 555家。涌现出了一批代表性物流企业,如盖世物流、佳怡物流、交运集团、博远物流、中邮物流、济铁集团6家企业入选全国物流百强,盖世物流、铁路经营集团被认定为5A级物流企业,佳怡物流、博远物流被认定为4A级物流企业。山东交运、广友物流、济南中邮等一批传统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通过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佳怡物流、博远物流、元智物流、中诚信物流、零点物流港、力诺物流等一批民营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大田—联邦快递、嘉里大通、天地华宇、大润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相继在济南设立区域物流总部。临港的航空物流、润华汽车物流以及以华润、北药、九州通等医药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总体上看,一是企业间发展不均衡,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处于“小、散、差、弱”状态,产业集聚度低,特别缺乏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品牌。二是物流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偏弱,企业集约化、协同化发展能力弱,目前尚未有本土物流企业上市。

(三)物流载体建设缓慢、设施结构不合理、衔接配套和承载能力差、尚未建成多式联运网络体系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领域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如FedEx目前在中国的服务网络已经覆盖220多个城市,并计划在未来四至五年内再新增100多个城市;UPS已取得直飞北京、上海等6个航班,目前在深圳、青岛、厦门等20多个城市设立了代表处;TNT的服务覆盖中国200多个城市,网络超过2 000个,使中国市场成为欧洲以外的最大市场;DHL已经覆盖中国318个城市,开设了50家分公司;日本三井与宝钢、鞍钢、武钢合作初步完成了全中国范围内的钢材加工配送网络;汽车物流、能源物流、港口物流外资投入也很大,港口物流与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势头最为强劲的领域;以普洛斯为代表的新型物流产业也基本上完成了中国东部、中部的布局,推动了中国物流园区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济南市物流业基础设施投资呈明显增长态势,一是政府引导,物流企业自身不断增加投入,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商进入物流产业;二是国内外物流业巨头如普洛斯、亚马逊、传化泉胜等纷纷落户济南,进一步促进了济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济南物流产业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建设进度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布局在不断优化。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但总体上看,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仍显不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体系尚未建立,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尚不健全,物流基础设施之间不衔接、不配套问题比较突出。

(四)城乡共同配送发展滞后成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重要因素及物流业发展新瓶颈问题

随着济南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小批量、多样化、个性化、便利化需求特点),近年来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发展迅速,城市配送的短板日益凸显,成为物流发展的新瓶颈。总体来看,济南城乡配送存在服务网点分散、技术装备落后、组织化程度低、管理多头化;自营配送、多头配送仍占主导地位;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高、中转难、货车停靠难;城市配送建点不少但效率低下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五)物流业与工农商贸业联动融合发展问题

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等产业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支持、引导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打破行业、部门、区域界线,与制造业、农业和商贸服务业等加快对接,主动融入产业物流供应链,进行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提供定制化和专业化服务,不断提升一体化配套服务能力。(2)把物流服务融合到供应链各个环节,通过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建立新型产业联动战略合作关系,发挥协同效应,加快发展产业物流,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3)培育山东盖世国际物流、济南零点物流港、济阳崔寨物流园区等商贸、农产品服务型物流园区,以有效促进多种产业与物流业。

(六)建立完善开放的物流网络信息平台问题

“大数据、大金融、大物流”是当今世界新经济典型特征,现代物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目前,济南市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受部门利益、企业自身利益等各种因素制约,企业信息平台之间、政府信息平台之间、企业信息平台与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平台之间缺乏有效连接,各自为战、自我运行,信息堵塞,特别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严重滞后,济南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要在“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完善的开放式的物流网络信息平台的目标看来难以实现。

大数据时代,要求物流信息系统整合、集成加快。基于此:(1)要引导物流企业、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加快研发物流信息系统,重点支持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业、物流企业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物流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区域间和行业内的物流信息共享,提高物流业务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2)支持建立有实际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针对钢铁、煤炭、石化、医药等需求量大、民生价值突出的重点生产资料,引导社会投资根据交通条件、产业布局、物流节点、城乡分布等因素,规划建设大宗生产物资采购、销售、回流等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交易平台,培育一批开放、通用、标准化的交易平台企业,推动网上交易产业链的延伸,带动物流、运输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3)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有效结合。

五、加快济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一)理顺物流行业“多龙治水”现状,建立统一、顺畅的物流管理机制体制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涉及发改、经信、商务、邮政、交通、农业、公安、国土、城建、工商、税务、海关等多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属于“多头管理”,目前济南市物流行业主管部门为市经信委。尽管物流联席会议制度对于协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加快推进物流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多部门管理体制所形成的固有利益格局已成为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一体化运作的重要障碍,已经不适应新物流格局下的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主管部门的管理效用。

鉴于物流业在济南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建设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以及目前多头管理的现状,必须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彻底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建议:(1)下决心改革现行物流管理体制,成立统一的物流业政府主管部门。建议成立济南市物流业发展办公室(或物流发展局),作为市政府物流业发展主管部门对全市物流业实行归口管理。(2)切实转变监管方式,形成规范、透明、统一的监管。通过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释放更大的改革红利,促进济南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

在发达国家,物流发展有与之相适宜的体制、机制及政策支持。发达国家首先进行的是传统政策管制的放松,在这个基础上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一些新的制度。如美国的运输制度中引入了所谓的运输代表制度,即没有船和车的公司也可以作为承运人,这一制度对打破运输界限,提供资源整合创造了可能。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物流业发展先进城市的做法,应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减轻税费负担,清理整顿乱收费、乱罚款等各种“雁过拔毛”行为,为物流企业真正“减负”。(2)加大物流土地支持力度,合理规划物流园区建设,促进物流项目“落地”。(3)创造便捷交通环境,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取消过桥费、过路费及针对物流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缓解“通行难、收费高”问题。(4)优化口岸环境,减化通关手续,减少通关时间。(5)简化行政审批制度,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三)合理规划、布局建设物流园区,提升物流产业集聚水平

针对园区建设滞后、低层次发展现状,建议结合“十三五”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重新修订和明确济南新的物流园区和网点布局规划,使其更加切合济南实际和未来发展大趋势。今后要重点整合规范现有园区,制定新的园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做到对原有园区规范提升一批、搬迁改造一批(主要是布局在市区的批发、交易市场等)、规划建设一批(主要是新的产业型物流园区、快递物流园区),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高效生态、集约利用、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现代流通产业集聚区。

1.针对济南市现有物流园区功能较为单一、区位布局及结构不合理现状,应有计划地布局建设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以及农产品、农资、钢铁、煤炭、汽车、医药、出版物、冷链、危险货物运输、快递等专业类物流园区。在高新区或保税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立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面向全国、辐射海外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资源型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实现各类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在城市和制造业基地周边规划建设现代化配送中心,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优化城市商业区和大型社区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形成层级合理、规模适当、需求匹配的物流仓储配送网络。

2.加快济南保税物流园区建设。用好、用活、用足保税物流园区政策功能,要立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使保税物流园区成为济南市乃至城市群经济圈对外开放与合作的重要窗口。

3.加快济南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建设。依托济南中国软件名城、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等电子信息化水平高的优势,整合配送资源,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加快电子商务园区和网仓基地建设,同时积极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建设济南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朔、智能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

4.适时规划建设济南市快递物流园区。针对电商物流发展迅猛、快递业爆炸式增长状况,规范提升快递物流发展,构建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扶持快递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引导现有快递物流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入驻,同时积极吸引国内知名快递企业、区域总部和外资快递企业入驻园区,促进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加快推进济南市快递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建议在临港经济区规划建设济南快递物流园区,规划面积3 000亩,一期工程规划面积1 000亩。

5.加快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供销社和邮政物流体系在农村物流网络化服务的优势,加快开拓农村物流市场,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体系建设。

(四)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力度,构建与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相配套的城乡一体化物流设施网络体系

1.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物流设施建设与改造力度,改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状况。一是重点改造较为落后的物流仓储设施,加快推进立体仓库、冷链仓库、网仓等现代仓储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设施;三是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四是出台政策规范城市配送及各种物流运输设备,鼓励企业使用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公路货运车辆,逐步淘汰栏板式货车;积极应用铁路特种、专用货车及高铁快件等运输技术装备;五是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物流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

2.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推进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物流基础设施,特别在已有设施基础上完善城乡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节点布局,促进济南“公、铁、空”多种运输方式的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从而实现构建便捷、高效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目标任务。目前不宜再大规模搞建设,而是要整合存量资源,把散落的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并实现物流、商流与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

3.加强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联通国内、国际主要经济区域的物流通道建设,构建能力匹配的集疏运通道,形成物畅其流、经济便捷、覆盖城乡的跨区域物流大通道。完善配送停车和装卸作业设施,改进物流配送车辆城市通行管理,尽快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出台或完善城乡物流配送车辆管理办法,打通物流“微循环”,做好“最后一公里”,彻底解决突出的“卡脖子”问题,提升物流体系综合能力,服务和联通千百万企业,方便和丰富广大群众的多彩生活。

(五)尽快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引领作用和国内外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和服务品牌

1.健全土地、投融资、税收等扶持政策,支持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本土物流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兼并重组、联盟合作、股份制改造等多种方式,尽快成长为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培育3~5家本土物流企业上市。

2.有计划引进一部分国内外物流业巨头,进一步优化济南市物流业结构,提升物流业整体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3.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建立战略联盟,加快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以有效整合物流资源,着力提升物流企业集约化水平;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从而形成大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六)依靠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供应链一体化,实现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大力推动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高效农业等的融合发展。

1.促进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以联盟、共同持股等多种形式开展共同配送,提高统一配送水平;支持各类批发市场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集约式商贸物流园区;引导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健康发展,支持建设一批物流电子交易平台;推动大企业集团带头设立统一的物流管理中心,整合上下游物流资源,加快剥离物流服务环节,对物流业务活动实施集聚化、规模化、专业化管理。

2.支持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和连锁超市利用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分拨中心及运力资源发展共同存储、越库作业、联合运输、协同配送、多供应商MVC等新型配送组织模式,向社会提供共同配送服务,从源头上减少中心城区货运车辆交通流量。

3.支持、引导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打破行业、部门、区域界限,进行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提供定制化和专业化服务,不断提升一体化配套服务能力。

(七)加大对物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改革投融资体制,解决“融资难、成本高”问题

1.财政要继续加大对物流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对市物流规划确定的重点物流项目给予优先扶持。

2.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适合物流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3.开展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银企对接活动,促进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交流协作。

4.加大对物流企业上市资源的培育力度。

(八)加快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标准应用

1.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应用步伐,重点支持、鼓励物流企业采用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物流信息平台、物流管理软件、物联网、智能交通等关键技术,推广冷链物流核心技术等,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商品配送电子化。

2.加强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选择行业基础好、发展前景大的物流企业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引导企业在物流活动中采用标准托盘和集装单元,实行货物生产、包装、装卸、运输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推动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率先采用标准化托盘共用系统,提高托盘使用率。支持物流企业制定物流行业操作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建议尽快组建几家大型托盘(标准箱)物流企业。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如盖世国际物流)通过引进、合资合作等方式与国际国内大型托盘企业合作,寻求新的商业模式来主动破解城市托盘供应系统建设,组建济南托盘(标箱)流转中心,来实现全社会的托盘共用整合。

(九)推进物流对外开放与合作,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

1.加快构建物流国际开放通道,加快发展适应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建设好济南保税物流园区。

2.加强物流业务的对外经济合作,推动物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物流和大宗商品交易。

3.加强产学研合作,多途径、多类型、多模式培养物流急需人才,构建多层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

(十)完善物流统计体系,建立考核和推进机制

1.组织开展物流景气指数体系研究分析,完善济南市季度物流统计核算体系,及时监测分析运行态势,提高物流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为政府制定物流政策提供参考。

2.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和考核体系,落实部门分工责任制,统一协调、相互配合,力求实效。

责任编辑:高文河

作者简介:葛金田(1964—),男,山东青州人,教授,博士,济南大学物流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流通经济(现代物流)、城市与区域经济、宏观经济等。

收稿日期:2015-06-06

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3842(2015)06-0006-09

doi:10.3969/j.issn.1671-3842.2015.06.02

猜你喜欢
机遇与挑战
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就策划什么
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浪潮下保险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试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机遇、挑战及举措
新疆区域农商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MOOC环境下党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