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娥,何海蕊
(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手术室,海南 儋州 571700)
全方位护理对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满意度的影响
张志娥,何海蕊
(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手术室,海南 儋州 571700)
目的 分析全方位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骨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并实施进行外科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满意度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术中心率分别为90.26次/min和79.22次/min,术中收缩压分别为169.86 mmHg和138.77 mmHg,术后疼痛反应评分分别为4.8分和2.9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35.0%和70.0%,以上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外科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全方位护理;外科手术;应激反应;满意度
全方位护理是随着健康概念的更新而提出的一种的护理观点,它不仅是针对疾病本身的健康服务,而是包含了多方面的涉及到人作为一个整体的需要。全方位护理除了疾病护理外还应照顾到患者的心理,社会方面的要求,疾病本身可带来一系列的心身反应,这些本身又对疾病过程有实质性的影响。如何帮助患者认识到这些问题和顺利适应这方面的变化也是全方位护理的工作需要。临床上很多患者所患疾病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疾病本身或手术带来的创伤,可能会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和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的围术期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优质全方位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满意度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需进行外科手术的骨折患者120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其中锁骨骨折20例、肱骨骨折8例、尺桡骨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31例、胫腓骨骨折34例。120例患者均为初次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无严重的心、肺、肝等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性疾病,同时患者中无语言障碍,无呼吸、神经、循环和代谢功能异常紊乱,在接受护理和调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5~70岁,平均(43.6±1.8)岁;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5~75岁,平均(40.8±2.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一致的外科手术和麻醉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如采取术前进行宣教、准备、心理护理,术后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等护理措施,对患者的饮食、体位、功能锻炼和治疗配合等。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舒适护理和正性的暗示护理。舒适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1)术前:为患者设置专门的活动空间,提供报刊等读物,环境以舒适和温馨为主。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向他们解释患病情况、手术的相关信息,重点介绍术前的准备与手术过程的关系[1],耐心地解答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减少患者的术前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2)术中:护理人员尽量提前1 h将患者接入到手术室,建立静脉通路,配合麻醉安置患者的体位。在手术进行前,鼓励患者,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必要时护理人员要握住患者的手,以增强其安全感,并通过眼神、手势、表情等增强患者的信心[2]。(3)术后:患者术后要告知手术顺利结束,做好基础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告知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帮助患者积极并尽快的适应并正确的对待疼痛[3]。正性的暗示护理主要包括:(1)准备工作:与舒适护理的术前准备工作相同,主要目的就是让患者以较为平静的心态面对手术。(2)正性语言的暗示:由手术室的护士、麻醉医生和进行手术的医生共同完成正性的语言暗示。语言暗示要在患者清醒、手术未进行前进行,语言提问主要针对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心理的情况进行[4]。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术中心率、收缩压水平、术后24 h的疼痛反应评分,同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对护理的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其结果。
1.4 评价标准 (1)疼痛反应评分:患者术后24 h的疼痛应激反应评分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主要的工具为长度约为10 cm的游动标尺,标尺面上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让患者在标尺上标出能够代表自己疼痛的程度的相应位置。(2)患者满意度调查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选项,让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情况进行选择,而后统计人数,并计算出满意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处理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术中心率、收缩压和术后24 h疼痛反应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心率、收缩压水平、术后24 h的疼痛反应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24 h疼痛反应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24 h疼痛反应评分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对照组(n=60)观察组(n=60)心率(次/min) 90.26±1.23 79.22±2.88收缩压(mmHg) 169.86±13.26 138.77±8.26疼痛反应评分(分) 4.8±2.2 2.9±0.8t值P值8.397<0.05 7.284<0.05 9.521<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236,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在临床上,一般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较多,目前对于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术后预后状况成为临床护理的重点。传统意义上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执行的是一般的疾病护理规范及医生的医嘱要求,关注重点是功能性的护理和护理人员的任务完成度,是一种较为机械的操作,对于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等状况不是特别的注重。而患者一般在术前会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焦虑的心情,这种强烈的心理变化越临近手术越强烈,强烈的应激反应会直接作用于患者的下丘脑,从而引起患者的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同时可能会增加患者预后炎症反应的发生[5]。随着目前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除了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疼痛外,还应该照顾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情况[6]。
本文中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这种护理措施只是患者被动的接受医护人员的语言安抚工作,有时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和“免疫”,对于心理的安慰程度有限[7]。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正性的语言暗示护理和舒适护理。正性的语言暗示护理与传统常规的语言安抚工作不同,其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在言语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而是借助婉转、隐晦的语言形式巧妙将手术的信息、医疗水平和手术的技术情况委婉的转达给患者及其家属,这种程度的语言交流会让患者觉得护理人员的话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会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定的信任感和满足感,很大程度上消除负面的情绪,增加自身面对手术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减少患者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血液循环波动较大的情况。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采用全方位护理措施的患者疼痛反应评分和术中心率、收缩压等均相较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有明显的下降,同时也明显提高术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总之,对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全方位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程菊英.舒适护理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8):6013-6014.
[2]胡星兰.舒适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2011,27(8):28-30.
[3]许建建.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422-1423.
[4]翁云平,杨少华,张瑜敏,等.正性暗示语言对手术患者的影响[J].福建医学杂志,2012,34(6):148-149.
[5]陈玉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 2011,18(22):3155-3156.
[6]汤秀云,汤银惠,许志军.正性暗示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与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78-889.
[7]刘 萍,黄敏贞,辜雄军.手术室医护人员使用正性暗示语言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82-484.
R473.6
B
1003—6350(2015)18—2805—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8.1024
2014-11-23)
张志娥。E-mail:10623526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