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乐
据《新闻晨报》3月9日报道,新学期伊始,一些家长又在为孩子每天的作业烦恼了。孩子做作业累,家长陪着也累,但人送外号“狮妈”的孙女士却不会任由这些烦恼滋生。如果儿子每天做作业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她就会要求儿子停止。不仅如此,她还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老师说“不”。在她的努力下,上学期她竟为孩子减负成功——部分复习作业改成了可选性作业。
从教育学的专业角度来看,“狮妈”与“虎妈”和“狼爸”本质上很不同。“狮妈”意在与学校教育中的老师争夺对其孩子的教育权,尤其是在强烈反对现行学校教育做法之下这么争夺。而“虎妈”和“狼爸”则意在用严格、严厉甚至专制的方式方法给孩子施加家庭教育,尽管他们也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与学校教育争夺对其孩子的家长教育权,但他们总体上却并不反对现行的学校教育。其实不难发现,“狮妈”往往都不是一般的家长。她们要么是看得西方的自由教育多,要么是经济实力好。当然,也有兼而有之的。比如,上述新闻中的“狮妈”孙女士,“曾在外企担任管理工作多年,如今辞了职,做起了全职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她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她坦言自己在“外企20年,加上多年的海外出差和旅行经历,价值观还是受了一些影响吧。”
而要深入理解“狮妈”,我们就还需要从教育史的角度来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权的演变。在1619年德国出现义务教育以前,孩子的教育权要么是家长的,要么是巫师、老人、部落部族首领或宗教教士等人的。但义务教育出现之后,家长的教育权很大程度上就丧失了,因为政府替代了家长,对孩子实施系统的教育。虽然家长仍然在学校教育之外能够继续给孩子施加教育,但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家长的教育,尤其是许多低年级的孩子非常敬畏学校老师。
客观而言,“狮妈”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一部分率先富裕起来的家长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失权。于是,我们就看到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一套设计、规划和方式方法,比如不想让孩子有太多的作业,也不想让孩子被分数的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些家长理直气壮地与学校老师争辩,让学校老师感到竟然无言以对。
总而言之,透过现象看本质,“狮妈”的背后其实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权之争。需要注意的是,“狮妈”现在往往是个体,但今后她们迟早会集结起来,甚至会以家长委员会的形式联合起来,集体与学校教师争夺对孩子的教育权。这虽然肯定会造成学校教师开展工作的新难题,但却会同时很有力地促使我国学校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
责任编辑/江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