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玲,蒋凤艳,贾 冰,苏 芳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当代医学生同理心特点及培养策略研究
邓 玲,蒋凤艳,贾 冰,苏 芳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目的:了解当前医学生同理心特点,探讨培养对策。方法: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同理心量表对62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生从大二到大五年级,随年级上升,同理心下降;“情感关怀”维度实习前后存在的显著性差异;教学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医学生同理心的提高;女生相对男生同理心水平更高。建议:加强高年级学生男生同理心培养;关注实习阶段学生对病人的“情感关怀”;通过开展教学改革,逐步提升医学生同理心素质。
医学生;同理心;培养策略
同理心是医生主要职业素养之一,它指医生“能够理解患者内心的体验和想法,并以此为基础与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认知的品质”[1],它强调医生在把握自己的角色和责任的同时,能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90后为主体的医学生同理心的调查,分析当前医学生群体同理心的现状,分析其特点,探讨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同理心的策略。
本科生424名,包括临床医学专业2009级-2013级五个年级各两个班,其中一个教改班,一个普通班;硕士研究生200名,包括2012级、2013级两个年级硕士研究生各100人。调查发放问卷721份(追踪问卷97份),回收问卷692份(追踪问卷93份),问卷总回收率95.98%。其中经审核、剔除固定反应卷4份,问卷总有效率为95.42%。
1.调查工具。采用编译后的医生版杰弗逊同理心量表——JSPE中文版医学生同理心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量表共20个条目组成,其中10个条目为反向计分。量表的总体得分为全部条目得分的总和,得分越高,说明同理心水平越高。
2.调查方案。(1)采用静态调查与动态追踪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首先同时对不同年级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再重点跟踪一个年级的学生,对其实习前后进行阶段性对比调查分析。(2)总体分析与维度分析结合,在总体分析基础上,根据中文版JSPE调查表内部三个维度:观点选择、情感关怀、换位思考进行比较分析[2]。
3.统计分析。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处理时缺失值采用序列均值替代,并根据研究需要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医学本科生大二到大五,随着年级上升同理心下降。医学生同理心得分在年级上呈现负增长趋势,对于本科生来说,大二是同理心水平的高峰区,随后逐渐下降,到大五,医学生的同理心水平达到谷低。研究生阶段也同样呈现负增长,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比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同理心得分均值低1.76分(见附图)。这与国外关于医学生同理心研究的结果一致,尽管老师对在校医学生进行悉心教导,但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们的人文品质在不断减少,愤世嫉俗的态度处于上升的态势[3],这可能与高年级学生临床专业知识学习压力增多,容易忽略自身医生素养的养成有关。
2.同理心水平与本硕阶段无显著相关,研究生“换位思考”弱于本科生。将本科学生与研究生的同理心情况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其Pearson相关系数r=0.003,P =0.928,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各年级同理心总分与“观点选择、情感关怀、换位思考”三个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观点选择”“情感关怀”维度及同理心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生“换位思考”维度平均得分低于本科生,这可能与研究生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相对稳定,问题处理上容易固执己见,不能从别人角度思考问题有关(见表1)。
3.实习前后学生同理心整体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情感关怀”维度上,存在的显著性差异,实习后得分低于实习前。根据调查预期,医学生参加临床实习,接触病人后其同理心水平会有一个提高,通过对2009级医学本科生大四时期及其临床实习后进行追踪调查,及对其他年级开展同理心调查。结果显示,2009级学生实习前后同理心水平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值>0.05,三大维度中,“情感关怀”维度实习前后存在的显著性差异,实习后得分低于实习前,“观点选择”“换位思考”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4.通过教学改革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同理心现状。为了解教学改革对学生同理心的影响,对比调查了教改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的同理心现状,结果显示,教改班与普通班学生同理心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教改班学生同理心得分高于普通班2.27分,“观点选择”“情感关怀”维度在教改班与普通班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教改班得分高于普通班,“换位思考”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平均教改班高于普通班(见表3)。
表1 各年级同理心水平及三大维度得分情况
附图 各年级同理心水平得分情况
表2 2009级学生实习前后同理心水平情况
表3 教改班与普通版同理心水平情况
5.女生相对男生具有更好的同理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本科生同理心观点选择、情感关怀、换位思考三个维度的相关性以及从医学生性别维度对同理心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同理心观点选择、情感关怀、换位思考三个维度与同理心总分均相关(P<0.01);性别与同理心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25,女学生的同理心水平高于男生(见表4)。
表4 不同阶段男女医学生同理心水平特点
1.加强高年级学生特别是男学生的同理心培养。基于高年级学生同理心水平下降及男生同理心低于女生的现象,医学教育应重点加强对高年级男学生的同理心培养,一方面可以设置专门的医学人文课程,强化医学生同理心概念,另外在临床见习课、临床技能课程训练中,要贯穿医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同理心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引导学生同理心素养的养成。
2.重视临床实习期间学生“情感关怀”的培养。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同理心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但从调查看,临床实习对学生同理心的素质养成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实习期间对医学生的同理心进行干预成为提高医学生同理心的关键,学校及医学院应对实习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开设针对性的讲座及课程,帮助舒缓实习中学生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同时实习期间的带教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从点到面,促进良好职业素养及同理心的养成。
3.通过开展系统教学改革,逐步提升医学生同理心素质。根据调查结果,教改班学生在同理心及其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普通班学生,可见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对于提高学生同理心有显著作用,因此坚持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医学生同理心提高,是当前提高医学生同理心的有效途径,各医学院校应该从教学改革入手,通过采用整合课程、PBL教学等先进教学课程体系及方法,逐步提升医学生同理心素质。
[1]Hojat M,Gonnella JS,Nasca TJ,et al.杰佛逊医师同理心量表调查:进一步的心理测量数据和不同性别及专业的同理心项目水平[J].美国医学教育杂志,2002,77(增刊):58-60.
[2]马晓丹,闻德亮.医生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780-1781.
[3]Sheehan KH,SheehanDV,White K,Leibowitz A,Baldwin DCjr.医学生恶习的试点研究:医学院校学生对虐待和渎职的看法[J].美国医学协会杂志,1990,263:533-537.
G444
A
1002-1701(2015)06-0035-02
2014-05
邓 玲,女,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从事医学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
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项目:医学生同理心、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测评研究与实践(2009B021)。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