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中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4-13 08:49黄真李俊伟陈建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黄真,李俊伟,陈建真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中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黄真,李俊伟,陈建真*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等中药学人才的需求,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积极推动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期望该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推广应用。

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目标是提高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1]。中心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积极推动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以基本能力培养为中心,科研与生产两翼功能拓展”的鲜明特色,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双向型现代中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中心以学校“建设新型研究教学型大学”,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总目标,结合社会对高等中药学人才的需求,科学定位双向型现代中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即一是与研究生教育接轨的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研究型人才,二是以培养具有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和具有实践经验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基于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中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构建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见附图),即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把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努力打造适应中药产业需求和现代中药学发展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兼备的高素质中药学人才。

附图 “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为了实现该目标,中心构建了教学与科研、生产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模块。

1.实验课程模块。利用化学、药理等实验教学平台,形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三层一体的课程体系,开展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及等级考核、专业实验的主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2.科研实践模块。依托科研实验室及学生科研训练开放实验室,开展教师指导下的科研实践活动,如参与教师课题、学生科研基金、毕业论文设计等,作为专业实验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3.实训实习模块。依托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基地,由学校联合药厂、医院等单位共同承担,开展生产性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如野外实习、生产实习、医院实习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对实验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如创建独立的实验技能阶梯式训练及等级考核体系,规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独立设置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等专业主干课程实验课,积极开设高水平实验项目;开设跨学科的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将多门实验知识与技术串联起来,熟悉中药研究与生产的全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通过以上改革,使单一性实验向综合性及多学科交叉融合性实验转变,使学生对实验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立体的概念,最后再递进到模拟科研和生产过程,形成了内外结合的开放性课程体系。

三、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的培养机制构建

“科学是源,教学是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开展科研、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科研成果,教学和科研相统一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2]。中心充分利用学校深厚的科研积淀、国家中医药三级科研实验室等优越条件,不断探索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机制,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为中药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提供科研训练空间。

1.实施“科研导师制”教学模式。科研导师制是一种利用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新型教育方式[3-4]。中心实行“科研导师制”已十余年,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基金,建立了学科竞赛体系,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实施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的“三早”教育,并设立创新学分,对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科研成果予以奖励,形成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

2.构建新型的科研实验室准入机制。扎实规范的实验技能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的基础,中心建立了科研实验室准入制度,将实验技能达标考核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完成基本训练和有良好素质的学生是科研和专业实验室基础性工作的有生力量,也是导师预选有发展前途研究生的主要途径。

3.建立优秀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制度。“中药学”学科为省重中之重学科,已经形成明显的优势,中心建立了科研成果入教材、入课堂、入实验室的“三入”制度,及时将优秀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如在中心教师主编的《中药药剂学》等规划教材中融入了自身的科研成果,结合教师的科研经历开设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课程和专题讲座等,实行实验项目滚动更新制度等,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方式与时俱进,有效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

四、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构建

中心紧密结合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以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为目标,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构建学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为中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效途径,形成了校企双方互惠互利、良性循环的共赢局面。

1.搭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凭借在中药研究方面的优势,通过学校引进、校企合作、校所合作等机制,搭建了广泛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拥有省药学类工程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天目山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基地、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等,为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实施学校与企业一体化教学与训练模式。学校与制药企业、医院药房、药材基地等关联企业紧密合作,开展贴近实际生产的教学与训练工作,保证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实际职业相对接。如在具有良好职场氛围的中药饮片厂、中药制药工程中心开展中药炮制、制剂等模拟实验和实训实习,实现了“学、研、产”对接,实践证明具有熟练中药学相关工作技能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

3.建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中心建立了培养与聘任相结合的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如选派青年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以提高教师应用创新技术水平和实践育人的能力;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中心积极鼓励教师开展产业化科研项目,和省内外多家医药企业签约开发项目,为学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实习实践提供了大量机会。

五、成效分析与展望

(一)成效分析。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将科研和生产活动融入教学,广泛吸引了学生参与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企业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产生了较多优秀科技作品与成果。近五年来获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省新苗人才计划80余项,获校级、院级科研课题3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40余项,如全国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省赛区一等奖等。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百草课堂”和校园文化精品“中草药嘉年华”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活动,面向社会和校园积极推广中药文化,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2.获得较高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由于始终遵循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使得毕业生受到社会青睐。近三年中药学、药学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5%以上,就业单位以大型制药企业、外资企业及卫生系统和事业单位为主,多数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并成为骨干。用人单位的评价是责任心强、工作勤奋、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因此吸引了大量高新企业来校招揽人才,中药学专业也成为报考的热门专业,从二本专业升级为“三位一体”的一本专业。

3.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中心以培训和引进为原则,制定了一系列教师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导师制,同时积极引进省“千人计划”“钱江人才计划”等海外高层次人才,已建设成为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中药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保障了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4.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中心取得的建设成果及经验受到了高校领域和行业的重视,近年来接待了上海、南京、黑龙江等兄弟院校前来考察交流,得到了同行专家的一致肯定,主编的规划教材被广泛应用并获好评,推出的实验技能阶梯式训练及等级考核机制在校内其他相关专业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二)今后展望。

中心所构建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技能训练及等级考核体系实施面尚不够广泛、导师制工作有待完善、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尚不够等。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如:(1)完善实验技能阶梯式训练及等级考核体系并扩大推广应用;(2)实行全程导师制以及双导师制,实施长效培育机制等工作;(3)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提升学校服务社会发展能力,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途径等。我们将继续推进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工作,为培养越来越多优秀的高素质创新型、实践型中药人才而不断努力!

[1]秦钢年,廖庆敏,蒙艳玫,等.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9(9):116-121.

[2]郭传杰.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培育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6):32-35.

[3]王婷,黄水平.科研导师制对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73-74.

[4]鲁映青,孙利军,王卫平.构建当代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47-49.

G642.0

A

1002-1701(2015)04-0006-03

2014-04

黄真,女,硕士,教授,从事中药学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科研融合下药学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药学类实验教学中新型教学科研互动机制的构建”(Y201339)。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4.004

猜你喜欢
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