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娟 张永臣 杜广中 杨振杰
(1.十堰市中医医院,湖北十堰442012;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济南250012)
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宫颈癌患者被早期发现,同时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也逐渐增加,而术后尿潴留则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经济上的负担。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膀胱内充满尿液不能排出,常常由排尿困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1]。本研究对2012年1月至12月因宫颈癌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实施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1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电针联合中频电疗法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残余尿量的影响,探讨电针中频疗法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有效性,为临床预防本病提供客观依据。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病房,经活检或手术后病理确诊为宫颈癌,并实施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住院病例169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剔除病例114例,将符合要求的病例55例分为2组。观察组26例:年龄(49.92±11.26)岁;病程(6.85±3.62)月;鳞癌 21例,腺癌5例。 对照组 29例:年龄(46.03±11.33)岁;病程(5.86±3.14)月;鳞癌 23例,腺癌 6 例。2 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理分级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术前第一诊断为宫颈癌的住院病历;(2)实施宫颈癌根治手术的住院病历;(3)病历资料记录完整;(4)术前无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小便异常情况的记载;(5)术后采用或者未采用电针、中频治疗,若采用电针疗法则应为同一位针灸医师,若采用中频电疗法则应为同一位康复治疗师;(6)术后第14天拔除尿管并记录残余尿量,测残余尿前无其他干预措施。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病历;(2)病历资料中所需信息记录不完整的病历;(3)在接受电针、中频治疗的同时接受其他疗法的病历。
1.4 剔除标准 符合纳入标准,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治疗的病历;(2)残余尿量数据明显有误者。
2.1 对照组 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包括:保持会阴部清洁,保持导尿管通畅,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质。术后第14天遵医嘱拔除尿管,嘱患者排尽尿液。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和中频电疗法治疗,自术后第7日开始治疗,至术后14日结束治疗,每日1次。
2.2.1 电针疗法 取穴:气海,关元,中极,水道,天枢,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操作:嘱患者打开导尿管放出尿液,取仰卧位,腧穴局部常规消毒,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 “托尼牌”0.30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毫针,天枢、气海向下直刺25~30mm,平补平泻;水道、关元、中极向会阴部斜刺25~30mm,此3穴针刺得气后,要求针感放射至下腹部及会阴部;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直刺25~30mm,平补平泻;太冲直刺20~25mm。然后连接电针:采用G6805-Ⅱ电针治疗仪,在双侧水道及阴陵泉或者三阴交接电针。电针仪参数:频率80Hz,连续波,以针柄微微震动,病人可以忍受为度。每次治疗20min。
2.2.2 中频电疗法 采用北京全豪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J18A1型电脑中频治疗仪,将2个大的电极片放置在膀胱耻骨联合上方(避免在皮肤破损处贴放电极),分别并用绷带固定,使电极更好地贴合皮肤并防止电极移位,选择频率为4000Hz(中频载波频率设定为2000~6000Hz),主要调制波形为指数波、正弦波、方波,治疗电流强度调节到0.1~0.3mA/cm2,以患者耐受的麻刺、抽动、震颤、肌肉收缩程度调节电流强度。每次治疗20min。
3.1 观察指标 术后第14d拔除尿管后的膀胱残余尿量。
3.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术后尿潴留诊断:术后2周残余尿量超过100mL者。(2)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根据膀胱残余尿量的多少判断膀胱功能恢复情况。良好:膀胱残余尿量小于50mL;欠佳:膀胱残余尿量大于等于 50mL。恢复率=[良好(例)/总例数]×100%。[2]
3.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的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检验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例
3.4.2 2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观察组、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例
尿潴留是宫颈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关于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病位在膀胱与肾。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治疗当以调理膀胱、健脾补肾、助阳化气、通利小便为原则。选取腹部的腧穴天枢、气海、关元、水道、中极以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选取远端的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则是体现“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有文献显示:常用防治尿潴留的腧穴有三阴交、阴陵泉、太冲、关元或中极、水道、肾俞或膀胱俞等,主要集中的部位在下肢部、下腹部和腰骶部[3]。中极、关元、气海助阳化气,通利小便;取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天枢、水道、足三里鼓舞正气,补益气血,健运脾土。水谷精微得以输布,水道得以通调,则可促进膀胱气化功能。胡芬棠等[4]认为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具有补益脾胃、促进运化、疏通经络、分利水湿、疏理下焦、调理肝肾、畅通气滞、调理血室、梳理精宫之功效;针刺太冲可调理全身气机,从而促进膀胱气化,以利小便排出。以上诸穴合用可疏通经脉、调理肝脾、通利小便,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陈相英等[5]采用电针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发现:电针的低频电流调节作用,可调节内脏神经的兴奋性,有效刺激支配膀胱的神经,使其恢复正常功能;远取三阴交、阴陵泉、太冲等穴,通过调节全身经络来促进膀胱生理功能的恢复。电脑中频有增强平滑肌收缩力的作用,亦可镇痛,促使神经功能恢复。这些综合作用使盆底肌群收缩功能逐步恢复,盆腔血液循环恢复正常,防治尿潴留和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电针、中频电疗法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可能与促进神经的修复与再生,从而促进膀胱的功能有关。本课题研究中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查询,以残余尿量这一客观数据为研究对象,今后研究将借助B超声像技术、尿动力学观察等手段,对电针、中频电疗法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进行更为深入的观察研究,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7
[2] 田孝坤,刘元姣,主编.实用妇产科手术损伤防治学.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34
[3] 彭秀娟,梁琪,张永臣,等.针灸治疗尿潴留常用腧穴文献研究.中医杂志,2013,54(23):2046
[4] 胡芬棠,刘建国.针刺三阴交穴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尿潴留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1,21(8):479
[5] 陈相英,王丽,温丽华,等.早期电针治疗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