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店街》中“海滩人”形象分析

2015-04-11 14:36:29谷薇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
关键词:亚诺犹太莫迪

谷薇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4

《暗店街》中“海滩人”形象分析

谷薇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4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法国文坛的一员骁将。2014年,因《暗店街》等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中,他总是致力于用不同的故事再现同一类型的人物,“海滩人”便是贯穿其作品始终的形象。《暗店街》中的“海滩人”形象是法国所处时代的产物,是对逝去时代的痛苦的投影。“海滩人”形象的深厚寓意体现出了法国人们的形象特征,为当代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海滩人”形象;《暗店街》;莫迪亚诺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被誉为法国20世纪最具特色的作家,其《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作品因“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荣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中,《暗店街》是他于1978年创作发表并获“龚古尔文学奖”的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佳作。

《暗店街》主要讲述了因患有遗忘症而忘记过去一切的主人公“我”和患了同样病症的侦探老板于特一起寻找自我的故事。“我”根据自己做侦探的经验,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蛛丝马迹,走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甚至到达了遥远的太平洋的帕迪皮岛,但在最关键的时刻,线索却突然中断,小说也戛然而止,到最后“我”也没有找回自己的根。莫迪亚诺笔下的主人公“我”正是他极力塑造的“海滩人”形象的缩影:“我不敢对于特明讲,我认为我就是那个’海滩人’。”①

一、“海滩人”形象的特征

(一)失去自我的无根者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暗店街》中塑造的“海滩人”形象“我”是一个失去记忆,无根无底甚至连名字都不能确定的飘忽的影子。“我”对于社会而言,完全是一个没有独立性的个体,只是别人生活的附庸,是一个既叫不出名字,又不知道为何而存在的“曾经显露过却转瞬即逝的”可有可无的匆匆过客而已。在《暗店街》中,“我”没有固定的名字,侦探老板于特为“我”起名叫居伊·罗朗。而在皮尔革朗的叙述中,“我”的名字是彼得罗·麦克沃伊。而在德尼兹的口中,“我”又是一个希腊人,名字叫吉米·彼得罗·斯特恩。

尽人皆知,名字,是我们作为渺小的个体,在社会中存在的最基本的文化标签。不能确定名字,也就意味着不能确定自我。“海滩人”正是这样一个被湮没在大千世界,失去自我的无根者。

(二)永不言弃的追寻着

《暗店街》中的“我”为了找回自己的身份,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寻找了千百回。从瑞士边境的默热弗小镇到瓦尔帕莱索,甚至远到太平洋上的帕迪皮岛,直到最后的意大利暗店街2号,“我”一直不懈地追求着,通过这种无休止的努力默默地对被占领时期的法国社会进行无形的反抗。

《暗店街》作品最后,唯一的一个重要线索中断,搜寻以失败告终,给人们留下无限的遐想。不难看出,莫迪亚诺笔下的“海滩人”所重视的并不是结果,而是这个执着追寻身份的过程。尽管“海滩人”一直处于身份危机之中,谨慎、惶恐而焦虑,却始终孜孜不倦地追寻着,体现了“海滩人”内心对荒诞世界的反抗和作为渺小个体散发出的无限活力。

(三)惶恐重压下的漂泊者

《暗店街》是以德国占领法国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当时法国人们的生活一直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下,每天惶恐不安。“海滩人”形象正是在当时这个失落了意义的法国社会生活着的人们的缩影。

在《暗店街》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总是在夜间开始追寻自己的身份,总是漂泊穿梭于黑夜笼罩下的酒吧和咖啡馆,而“我”的精神状态也一直是惶恐且极度不安的。作者通过运用这种淡泊黑暗的色彩渲染占领时期人们生活的不安和压力,无疑使“海滩人”的形象增加了更多的沉重感,间接地塑造了一个背负没落世界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下的,孤苦寻根的漂泊者形象。

二、塑造“海滩人”形象的原因

(一)家庭成长环境影响

莫迪亚诺生于法国,父亲是从事黑市交易的犹太人,母亲是演员。由于父亲的特殊工作,为了安全,总是在不停地变换身份,总是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下,从事些见不得光的交易。母亲则常年外出工作,几乎不关系他的生活,对于莫迪亚诺来说,母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而莫迪亚诺的哥哥——他童年唯一的玩伴,在他12岁时离开了人世,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这些遭遇对莫迪亚诺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知道,家庭环境总是在无意识间对人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莫迪亚诺自幼缺少亲情的关心,过着孤独而不安的生活,造成了他内心的不安。这就使他的作品总是带有忧郁的色彩。“海滩人”焦虑、惊恐的形象可以说是莫迪亚诺少年时期精神状态的一个缩影。

(二)犹太情结影响

莫迪亚诺虽然生于法国并拥有法国国籍,但是也摆脱不了作为犹太人后裔的尴尬处境。二战时期的犹太民族惨遭压迫和屠杀,备受歧视侮辱。占领时期的犹太人极力逃避追捕,每天惶恐不安,四处漂泊,流离失所。

在《暗店街》中,莫迪亚诺虽然没有直接表明主人公“我”的身份,作品至始至终也没出现过“犹太人”的字样。但从文中“我”看到警察后恐惧不安的心理,“我”总是喜欢躲在商店窗帘后观察警察的动静及每个细节,和“我”想要逃到中立国去的强烈愿望,都不难推测出,主人公“我”的犹太身份。莫迪亚诺在《暗店街》中塑造的“海滩人”形象深受犹太传统文化和民族情结的影响。可以说,《暗店街》中的“海滩人”是犹太式的海滩人。

三、“海滩人”形象的深层寓意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作为“新寓言派”的代表作家,尤其是《暗店街》,风格独特,贯穿其中的“海滩人”形象,更是具有深刻的寓意。

(一)莫迪亚诺自身的真实写照

莫迪亚诺塑造的“海滩人”形象是自己少年时代的精神状态的缩影,那个不能确定身份的“海滩人”正是他作为犹太后裔尴尬处境的真实写照。

在莫迪亚诺出生后,路易莎·科尔帕安为了避免“犹太后裔”带来的消极影响,为他举行了洗礼,使他成为一名天主教徒。可这反而让莫迪亚诺的处境更加尴尬。他是具有法国国籍的犹太后裔,是不入本民族宗教的天主教徒,在法国人中他不是自己人,犹太人也不当他是自己人,在天主教徒中也不当他是自己人。他就成了和《暗店街》中的“海滩人”一样,没有自己的身份,没有自己的根。

莫迪亚诺曾说过:“我对自己的根非常珍视,这是唯我所有的东西。”②可见,它对根的渴望是强烈的。加之孩提时代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那个没有身份,惶恐不安的“海滩人”正是莫迪亚诺自身的真实写照。

(二)对逝去时代苦痛的回忆

《暗店街》在讲述“我”追寻身份的过程中,主人公的真实身份已经渐渐被淡化。破碎的身份,漂泊他乡,逃避追捕,隐藏着的过往渐渐浮出水面——占领时期。

占领时期的巴黎,昔日风光不再,人们生活在黑暗的深渊。而犹太人更是摆脱不了血统带来的命运:流离失所,逃避追捕,担惊受怕。而《暗店街》中犹太式的“海滩人”极力想逃往中立国,惶恐焦虑的精神状态,都是对这苦痛回忆的投影。

(三)折射出当代法国人们的精神状态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70年代,法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新的传播方式开阔了人们的思想视野。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变得多元且混乱。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很难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发挥自己的价值。这就导致人们常常陷入空虚孤独的世界之中,不能自拔。人们普遍陷入:“我自己究竟是谁”“我的身份和价值到底是什么”的困惑之中,重新开始思考对“人”的定位。

《暗店街》中的“海滩人”从追寻自我,到丧失自我。正折射出当时后现代法国社会人们生活精神状态。而“海滩人”不畏艰险,执着追寻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对战后经历血洗与磨难的法国青年,执着于追寻自己生命的根和往日美好的歌颂。

总的来说,《暗店街》中的“海滩人”形象是法国所处时代的产物,是对逝去时代的痛苦的投影。“海滩人”形象的深厚寓意体现出了法国人们的形象特征,为当代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注释:

① [法]莫迪亚诺.暗店街[M].李玉民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② 小禾.神秘的年轻人[J].读书,1986(2).

[1]止庵.“海滩人”的告白[J].出版广角,2005(9).

[2]洛朗斯·利邦.莫迪亚诺访谈录[J].李照女译.当代外国文学,2004(4).

(责任编辑:宁沈生)

谷薇(1980-),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法国语言文学。

2015-10-21

I206

A

猜你喜欢
亚诺犹太莫迪
名人名言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美国犹太文学“第三代”现象研究——犹太叙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艺术品鉴(2020年3期)2020-07-25 01:54:08
年华如斯:莫迪里安尼笔下的平民青年
艺术品鉴(2019年7期)2019-09-02 01:51:12
微笑背后的秘密:疼,一直在疼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东西南北(2018年13期)2018-09-27 01:53:44
克里斯蒂亚诺·阿蒙:拥抱5G时代
当代贵州(2018年21期)2018-08-29 00:47:18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阿莱雅维的《犹太女》
歌剧(2017年6期)2017-07-06 12:50:21
二〇一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诺贝尔讲演
东吴学术(2015年4期)2015-12-01 0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