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5-12-19 08:34裴景瑞淼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关键词:先进性学生党员入党

裴景瑞,于 淼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裴景瑞,于 淼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全面发展,有利于永葆我党的先进性。通过对辽宁省内十所本专科高校400名学生党员发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出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探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调查

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全面发展,有利于永葆我党的先进性,也有利于国家全面振兴。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的同时,也面对着内、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党员群体自身发展的现实挑战。如何长效保持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也成为党的队伍建设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现状调查

由于高校党组织对基层党员的教育与引领,目前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整体来说,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呈现较高的水平。在思想上,通过对党的基本理论较为系统的学习,他们逐步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在学习上,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成绩相对较好,能发挥榜样作用。在工作上,他们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是学校和学院的社团活动的主力军,努力承担各种社会工作,积极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并以自己的专长服务周围的同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优胜。在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更为进取务实,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更加理性。在校期间,他们是班风、学风、校风建设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维护学校稳定的骨干。毕业走出校门后,他们成为各行各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

高校大学生党员积极方面是不可否定的,但在笔者根据从事近十年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也发现部分党员在发展培养过程中存在着问题,没能较好地发展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没有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此,笔者历时一个月,通过对辽宁省内十所本专科高校400名学生党员发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95份。通过用SPSS13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校学生党员主要存在以下三种问题。

(一)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差异化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坚持与实践党的基本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校学生党员要在实践中,将坚持远大目标和完成现实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创造一流成绩。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存在着差异化特征。

表1高校学生党员对“先进性”认识的问卷统计(多选)

从表2的调查统计显示,高校学生党员对党员先进性的认识,最看重的是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群众基础好、学习成绩优异、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和有较强奉献精神。对共产党最高追求,即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只有近56.2%的学生党员认为它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二)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复杂化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发展大学生入党,首要解决的就是入党动机问题。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青年学生在认真钻研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马列毛邓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信念,有较强的爱国热忱,决心用自己的才智报效祖国,立志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比较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极个别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存在着功利化的倾向。

表2 学生党员对入党动机的自我评价的问卷统计(多选)

从表2的调查统计显示,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由高到低依次为:①“现实型”动机,即“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比例最高,占78.5%;②“信仰型”动机,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做贡献”的比例其次,占63.4%。;③“奉献型”动机,即“更好地为同学服务”的比例排在第三,占56.8%;④“顺从型”动机,即“父母和家长的期望”的比例排在第四,占22.9%;⑤“功利型”动机,即“为将来找工作积累资本”的比例排在第四,占22.9%,反映了一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纯正;⑥“盲目型”动机,即“其他”的比例排在最后,反映了部分学生党员入学动机不明确。

(三)少数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指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应该产生的影响,即在生产、工作、学习和一切社会活动中,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的行动。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少数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表3 学生党员对“发挥带头作用”的自我评价(单选)

当前大学生党员认为服务同学、奉献社会,在各项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是一个先进党员最应具备的条件。但从表2的调查统计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党员认为自己能够做到力所能及地为同学服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都能”和“多数时候”的比例和为93%,有4.2%的党员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差,表现为“偶尔”和“缺少”,还有1.1%的党员说认为不能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可以说,少数高校大学生在“发挥带头作用”存在着问题,不可乐观、不容忽视。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现存问题的探析

笔者认为,造成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现存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转型期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部分高校大学生党员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表现出彷徨、迷惑、心浮气躁和党员意识淡化。少数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入党动机功利化,甚至有个别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对党丧失信心;由于经济效益较差,部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有抵触情绪、推着干。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向中国青年一代倾销其思想、文化、观念,让青年大学生接受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冲击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价值观,这对一些学生党员产生了消极影响。

社会腐败现象对高校大学生党员也产生消极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党中央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但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犯罪行为仍然存在,被查处的人数不断增加,级别不断上升,涉案金额数量不断增大。腐败现象,对青年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为痛恨腐败而可能对党和政府产生不满情绪,因为痛恨腐败可能会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

(二)高校领导对学生党建重视不足

据调查,部分高校领导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战略意义缺乏高度重视,,导致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存在诸多问题。领导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工程和校企合作等工作,忽视对学生党员梯队建设和培养,缺少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学生党建工作者队伍年龄偏高、活力不足、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个别高校的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不强,甚至一些高校领导认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软指标”,不影响高校的发展,抓这些工作出不了“政绩”,是可抓可不抓的,放松了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部分高校党建工作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办法不够新颖,缺乏吸引力。有些高校领导对学生党员工作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整体规划和工作目标,不能根据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学生党员梯队培养教育工作不规范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就是对学生党员进行培养教育管理,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活动。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不规范,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制度比较健全,有理论学习制度、党校培训制度、思想汇报制度、组织谈话制度、入党联系人制度、团组织“推优”制度、组织发展公示制度等,高校的发展党员工作是较为严格规范的。但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培养和严格要求工作做得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没有较为确定的制度作保障,发展与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着相互脱节的问题。党员的理论学习形式单一、内容空洞、收效甚微;在党员的管理上,学生党员工作任务多,参加活动多,培训学习少;在党员的考核上,缺乏规范的程序,以定性为主、缺乏定量的指标。对考核不合格的党员也没有严格地按照党章来处理,这都影响了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有的高校基层认为,大学生申请入党就是要求进步,只要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就可以入党;极个别高校基层错误地认为,学生入党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把入党视为对学生的“包装”,导致大批量发展学生党员。有的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标准失之过严,导致“关门主义”。持这样做法的高校认为,大学生涉世不深、不够成熟,理论学习不系统,对党的认识有偏差,在组织发展中求全责备,常常把基本符合条件的学生拒之门外。

(四)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流动性大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整体状况是良好的,但是学生党建队伍也存在着流动性大。在一些高校,部分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人由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个人利益等因素的驱动,对工作不安心。他们认为在高校从事学生党建工作不如搞教学有效益,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人相比低人一等,没有地位,没有前途。把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看成是“权宜之计”,只要一有机会就“跳槽”去从事教学、科研或其他管理工作。如果暂时无法脱离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就在工作中应付了事。

近年来,在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在不少高校下属各学院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力量——学生工作人员数量(主要是专职辅导员)严重不足。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为1:120至150,在实际中,许多高辅导员所带学生200-300人,甚至存在一个学院一名辅导员。辅导员大量精力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缺少对学生党员梯队系统性培养。党建工作人员不足,必然会影响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三、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构建途径

(一)强化学生党员意识养成机制

党员意识的强弱程度是影响党员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和发挥作用的关键性环节。党员意识是由党员的角色意识、身份意识、形象意识构成的,是党员个体对自身党员属性和党员责任的理性认识和自觉把握。

培养和强化学生党员意识,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和抓住党员意识的生长点和增长点。主要有党员身份上的荣誉感、党员事业的成就感,党员组织上的归宿感。要围绕学生党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归宿感,开展党的历史教育,包括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党员认识到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认识到党的事业的光明前景;通过党员权利的教育和党员权利的保障,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好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党的任务和党员义务教育,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崇高职责;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大力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政治上的重视、生活上的关心和工作上的帮助,增强学生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凝聚力。

(二)创新党建组织设置形式

提高学生党员先进性,可以让党支部的设置方式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学习、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深入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1.支部建在班上。把党支部建在班上,使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四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

2.支部建在学生社区。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区中去,以宿舍楼层为单位建立支部,在学生社区中成立“党员之家”“党员活动室”等,把党建工作进宿舍区作为一种新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学生党小组可以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延伸到学生宿舍,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使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3.支部建在社团。学生社团具有参与的自愿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在校园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对学生成才具有独特作用。学生党建进社团的主要内容是在社团中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选配好“社团党建指导员”,对社团内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建立考察教育制度,并及时反馈给其所在院系。

(三)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具体操作者,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高校党组织在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时,应做到人员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在人员结构方面,要做到专兼职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高校学生党建专职人员应当是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高党性修养,较强工作能力,并能对所从事的党建工作进行较为深入研究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还应有兼职人员,兼职人员主要是从教师队伍、管理干部队伍、以及高年级的学生党员中产生,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工作队伍的力量,又有利于及时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的联系,形成学生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综上所述,重视并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工作,是党中央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和战略意义。

[1]刘伦,王成平.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务必建立长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2]杜先伟.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对淮阴师范学院的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

[3]任晓东,陈春生.建立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4]费雅君.对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2).

(责任编辑:武 亮)

裴景瑞(1982-),男,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学生管理;于 淼(1967-),男,辽宁铁岭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学生管理研究。

本文系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学生党建先进性和模范性作用研究”(编号:SDSZ-2015-085)成果之一。

2015-10-07

G41

A

猜你喜欢
先进性学生党员入党
篆刻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