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波沈阳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曹东波
沈阳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面对全球文化多元发展的大潮,中国英语彰显着语言跨文化交际的魅力,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底蕴,赋予了语言的创新性。从中国英语的特点与发展出发,例证了中国英语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作用,探讨了中国英语促进中国文化输出的有效路径与对策,以期能够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加速世界文化多元化进程。
多元文化;中国英语;中国文化;软实力
面对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英语成为全球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语言媒介。随着英语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英语应运而生,它肯定并实践着英语语言的生态化、多元化、全球化发展。中国英语肩负着能够让中国文化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让世界来恰当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重任,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文化的多元化
在世界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中,世界文化也呈现了多元化趋势。文化多元化是指在世界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中,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一切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在继承与发扬本土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的精髓,从而世界文化舞台上呈现出大繁荣的景象。那么文化的发展必然会推进其载体——语言的不断丰富与创新。中国英语的出现恰恰反映出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中国英语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就开始了对于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的研究。最早,葛传椝先生在《漫谈汉译英问题》中提出英语要有能够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词汇或表达方式。黄金棋提出的“西译汉化”的说法极大地肯定了中国英语的现实意义,并列举了许多带有中国色彩的英文表达方式,如spiritual civilization,erhu等。汪榕培认为中国英语需要以规范的英语为基准,是体现中国特色的英语。李文中指出,中国英语以标准的英语语法为核心,借助于翻译中多种技巧来表达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特色事物与社会现象,已达到语言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谢之君提出,中国英语使用的频率与效果是由使用者语言水平与交际能力决定的。贾冠杰高度评价中国英语是标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变体,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有效载体。罗运芝则称,中国英语是具有汉语特点的英语变体。[1]纵观对于中国英语的提法,可以总结出:(1)中国英语是英语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2)中国英语是规范的、赋予中国语言文化色彩的英语;(3)中国英语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必要工具,实践中国文化的传播。
(一)文化软实力
最早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说法的是美国著名专家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他指出“软实力”是主观意识形态与文化相互作用的体现。文化软实力指民族文化所赋予一个国家的内涵与底蕴,从而使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影响力、生命力、创造力和传播力。[2]它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原动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强弱。
(二)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中国文化的重要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③中国文化要在交流与融合中发展和传播,使其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因此,中国学者必须关注中国文化的身份建构问题。
语言承载着文化输出。中国英语是一种在跨文化交际中大放异彩的语言,是世界舞台上必不可少的色彩。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要让世界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中国英语作为重要的中国文化传播媒介,既能代表中国的特色文化,也能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传承力和创造力,促进中国文化的输出。
(一)充分利用中国英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来展现中国文化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媒体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树立国家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鼓励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以此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实现“走出去”战略。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政府外宣资料、报纸、期刊等;新兴媒体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具有高时效性,宽覆盖面的特点。应充分发挥依托中国英语的大众媒体来传播特色民族文化,实现国际间各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使民族文化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发展和传承。中国要提升文化对外输出效果,应尝试增加软性新闻的来源,增加免费英文媒体的数量。在我国,具有较强全球舆论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如CCTV-NEWS,China Daily,Shanghai Daily等)是借助中国英语输出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这些大众传媒借助中国英语,通过声音与图像的多元视角来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增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等外宣文献资料大量使用了中国英语来表达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内容。例如:习近平主席提出“新常态”(new normal)论。他认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the economy has shifted gear from the previous high speed to a medium-to-high speed growth),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the economic structure is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up⁃graded),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the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driven by innova⁃tion instead of input and investment),这些信息的准确表达与输出由中国英语来实现。电影也是多元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电影中,中国英语的使用更能让电影画面及其故事情节深入人心,让外国人更容易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例如,2000年,电影《卧虎藏龙》采取了更符合中国文化特色,以标准英语为规范的表达方式,这些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当今网络媒体异军突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流行英语词汇也为中国文化增色不少,这无疑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改革传统英语专业教学,加强中国文化的融入
在中国英语强劲发展的同时,文化交流中也出现了“文化逆差”和“中国文化失语症”。根据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岳川教授的统计,20世纪中国翻译了西方大约106800余册著作,而西方翻译中国20世纪著作仅几百册,中西翻译著作出现了严重的“文化逆差”。[3]涌现出许多英语学习者热切追求英语深造,而忽视了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而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因此,应在英语实践教学中加强对中国文化部分的输入,做到英语与中国文化的有机结合。
1.基于通识教育理念,培养融会贯通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大力推进外语选修课的开展。如开设中西文化赏析课、中西文化比较课、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欣赏课等。英语专业教学中不妨尝试开设中国文化英译课等,对中国传统具有代表性的国粹文化进行翻译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气氛,而且面对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会让更多的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传承经典文化,发扬民族文化。
2.尝试将中国文化融入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学大纲应增加关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内容,编写与时俱进的教材,实践教学中注重课外文化学习任务的布置。例如:鼓励学生阅读或观看英文版的中国名著、报刊杂志、电视节目,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能够准确、流畅地描述我们传统的文化。
(三)培养优质的复合型外语翻译人才,准确生动地展示中国文化魅力
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精通英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优质复合型人才肩负着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任。只有提高跨文化交流人员的中国英语使用能力,才能有效实现运用中国英语主动向外输出中国文化。因此,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英语翻译人才,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他们不但要具备高水准的翻译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够确保中国文化输出的准确性和生动性。[4]比如:我国政府每年都会选派高精尖人才去国外知名大学访学深造,建议专家学者抓住每一次海外学习工作契机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再者,可以在国内选拔优秀的、资深的有文化素养、英语水平好的专家定期举办中国文化的研讨会、论坛会,邀请国际学者、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参与论坛,恰当地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另外,号召广大英语翻译工作者立足民族文化、本土文化,致力于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典籍、著作、影视作品的翻译工作,高质、高效地借助中国特色英语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5]
(四)建设与完善中国英语语料库
中国英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期的文化会呈现出代表该时期特点的“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设与发展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便利,也为系统研究中国英语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中国英语语料库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有代表性的研究,如李文中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本土化研究”;香港城市大学方称宇博士支持的“中国英语对比语料库”建设等。[6]同时,中国英语有声语言建设也面临着语料数量相对有限,朗读质量参差不齐等困境。因此,笔者认为,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中国英语文本语料库的建设;二是中国英语有声语料库的建设。中国英语语料库建设应根据不同时期的文化,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娱乐、医学等方面,分门别类地、系统地进行归纳总结,运用计算机语料库统计分析软件对语料样本严谨统计。语料样本可以从政府外宣资料、中国发行的各种英文报刊、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华人创作的文学作品、由中国人翻译传入世界的中文文学作品、中国各地出版的官方旅游刊物、网络流行语等进行搜集。中国英语有声语料库的语料样本可以从中国英文频道、较有影响力的英语有声系列读物、国内英语网站等采集。
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设与不断完善能够更加立体、多维地彰显中国英语的本土性、民族性,是英语学习者、翻译工作者优质助手。建设规范的、特色的、全面的中国英语语料库将极大地提高中国英语的国际地位,从而加快并且夯实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脚步。
中国英语肯定并实践着英语语言的多元化、全球化和生态化发展,中国英语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恰恰体现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同时中国英语实践着中国文化输出的历史重任——在交际活动中有效地实现和促进中国文化认同、传播与弘扬,让中国英语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来恰当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彩与魅力,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 赵军.从“中国英语”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5).
[2]李芃.论中国英语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4(1).
[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Z].人民网,2015.http:// cdmd.cnki.com.cn/Article/%09%09%09%09% 09%09%09%09%09%09http:/search.cnki.com. cn/Search.aspx?q=author:%E7%8E%8B%E7% 91%B6.
[4]China English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English World—A Case Study of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Liaozhaizhiyi by Contem⁃porary Translators[J].Haijun Li.Academy,2011.
[5]乔春华,周华媛,骆红亚.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研究[J].SCIENCE ECONOMY SOCIETY,2012(3).
[6]张韬.读出中国好声音——中国英语有声语言建设现状与策略分析[J].科研园地,2014(1).
(责任编辑:武 亮)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China English”and Chinese Cultural Soft Power
CAO Dongbo
Department of English Teaching,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 110136,China
The global culture is on the road of multi-development,and China English language reflects the charm of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carries the heritage of national culture,and gives the language of innovation.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English,and shows us the important role of China English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soft power,and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ways of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which can spread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world cultural diversity.
multi-culture;China English;Chinese cultural;soft power
曹东波(1980-),女,辽宁锦州人,沈阳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法。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输出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2015292)和沈阳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生态语言学视域下汉英翻译中的中国英语研究——基于近5年政府工作报告热词英译分析”(项目编号:RWQN-1505)的阶段性成果。
2015-10-02
G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