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技术对当下新闻学教育的影响研究

2015-04-11 12:10谢小红
视听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闻学专业信息

□ 谢小红

一、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的传媒人才需求特点

网络媒体在当下的传媒格局中已经占据一席之地,且承担着越来越重大的信息传播功能。目前的网络编辑人员一般是由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等分流出来的。这些人对新媒体运营的诸多理念和模式感觉陌生,导致现行的许多新媒体依旧沿袭传统媒体的内容生存模式(即官网模式)。那么,什么样的人能满足新媒体的人才需求呢?

(一)具备信息检索、加工、组织和创新技能

网络编辑应摆脱只会复制粘贴、成为传统媒体网络搬运工的无奈。在信息过载的今天,网络编辑应具备更强的新闻专业素养,即面对网络海量信息时,能够迅速判别哪些新闻是有报道价值的,哪些是垃圾新闻;哪些新闻可以组合成系列报道或专题报道,哪些新闻值得追踪报道;哪些新闻需要加工润色后才能报道等。

学者彭兰将网络新闻的编辑分为四个层次:粘贴——加工——组织——解读,其中粘贴环节其实最考验网络编辑的信息搜索能力。网络编辑的日常工作有70%是要利用搜索引擎的。但有调查显示,目前网络编辑对于搜索引擎的利用大多停留在关键词检索上。搜索引擎的很多奥秘还有待网络编辑的挖掘,如RSS集成器、持续搜索、筛选服务以及paper.li的网络服务等。

(二)知晓“众包”理念,并具较强信息整合能力

“众包”即用以描述把问题和任务分成小块,然后公开呼吁群众志愿者参与的现象。①如亚马逊MechanicalTurk集市造就了一种特殊的劳资关系:有人愿意干点小活儿赚点小钱,例如校对文档、照片分类、听写录音等。如Spot.us让记者张贴出即将开始调查采访的新闻报道,让人们提供经济支持,记者达成采访目标后,才能收到这些资金。网络文化可以带来新的权力结构,不同背景的人群能够积累知识,并通过研究、辩论和解析通力合作,从中提炼出对世界的认识。在网络时代,“众包”思维能够为网络编辑的信息整合提供更多便利。

另据预测,2020年,电子数据存储量将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44倍,达到35万亿GB。由于政策原因,中国目前大多数商业网站目前还不具备自采新闻的权利,这意味着70%的网站内容编辑需要培养这样一种意识:整合。信息整合能力指人们将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优化组合、综合利用、加工创新和创造的一种能力。互联网搜索老大google的口号:“整合天下信息,让人人能获取,使人人能受益。”

(三)能玩转新媒介技术的人才

美国《连线》杂志给网络新媒体下的定义很简单,即“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该定义凸显了“全民记者”时期的网络媒介生态,在网络世界如何让别人注意到你传播的新闻信息?理所当然,你要比一般人更能玩转网络媒介新技术,方能成为网络当中的舆论领袖。具体应具备以下素养:

1.懂网络技术

网络编辑,除了要知道简单的html语言,会制作静态的网页外,还要具备动态交互网页制作的基本技能。要会使用网页编辑软件DreamweaverCS4、网页图像处理软件Fireworks CS4、网页动画制作软件Flash CS4及Photoshop等应用软件。会软件,懂一些应用技术,是合格网络编辑的硬性要求。

2.懂互联网思维,深谙互联网运营模式

网络编辑的互联网思维,可简单概括为:摆脱官网思维,重视用户互动、用户管理及让用户将wifi变成刚性需求,吸引他们每日浏览你的网页、APP等。要做到以上几点,必须深谙前文提到的推广、策划、运营三个环节。网络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对网络编辑来说,网络营销和推广类的知识必须具备,只有你清楚你的用户喜好,你才能做好推送,如今日头条APP。策划一定要围绕盈利模式转,网络有网络的游戏规则,你要赚钱,就得拿出人们愿意买的好东西。从国内目前的网络媒体看,免费依然是主旋律,即使是做得比较好的澎湃新闻APP也仍沿袭传统媒体的二次贩卖盈利模式,未有突破。

二、新媒介技术对新闻学教育提出新要求

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到来了。有数据统计,全球目前有二十几亿互联网用户,几亿个博客、Twitter和Facebook用户以及超过50亿部手机上装载的摄像机已经加入到了新闻发布者的行列。媒体生态环境的改变必然对高校新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修改新闻学人才培养方案

国内的知名新闻学院,如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做了修改。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2级本科生教育采取“2+2”的模式;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新增“数据新闻报道方向”本科生招生等。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业界需要大量既懂新闻采、写、编、评等,又懂网络新媒体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业界急需的人才是新闻教育的使命。

(二)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方面,笔者对三届新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反馈如下:

1.增设软件设计类课程,如网页设计、APP制作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新媒体依靠网络,因其具有信息搜索便利等优势,在信息收集和整理方面产生独特作用,更考验新媒体从业者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所以在具体教学上,可开设新闻信息检索与信息整合技能等网络素养培养课程。

3.在传播学理论教学中,非常有必要穿插新媒体的相关知识,如新媒体对传播效果理论的影响、新媒体对议程设置的影响以及新媒体的传播效果等。

4.建立校企联合,开设网络媒体课堂,邀请一线媒体人士进入大学开课或开讲座。或者学院与媒体联动,建立学子实习基地等,为学子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

5.建立微课堂,建议教师可根据新闻学的教学特点,将教学资料制作成电子书或音频、视频文件,形成微型电子教案,提供给学生在手机上学习的机会。

6.从就业需求来说,各报社的新媒体部几乎都是近年才成立,新媒体需要大量招人,建议开设和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如新媒体管理和经营、新媒体传播理念、新媒体相关技能课程。

7.全民记者时代,网民素质参差不齐,任何人都能从突发新闻现场发布视频或推文,而专业的新闻要求对这些原始素材进行审视,建构事件发生的背景,将当事人的叙述串联成连贯的故事,并且引用代表不同利益的发言人的言论。所以课程设置中,致力于新闻专业主义培养的课程仍旧不可或缺。

(三)优化师资力量

从国内新闻学教育师资状况来看,除了少数几个资深院校外,绝大部分兴建不久的新闻院系的师资队伍都处在临时搭建状态。一方面,这些临时拼凑的师资大都缺乏纵深的专业背景,教学和科研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即便是临时拼凑,由于边申报边建设的新增专业特点所决定,师资数量仍严重不足。②和其他文史性专业比较,即使是同样的师生比,新闻学专业的师资可谓捉襟见肘,一名教师同时兼授四五门课的现象在全国新闻院校司空见惯,这种现象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更是常见。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若不优化师资队伍配置,高校新闻教育将难有起色。

三、结语

在新媒体技术的冲击和带动下,传统的主流媒体都在寻求转型。近日,微博热点话题之一便是“2015年央视校招”,央视打出“不以专业论英雄”的招聘广告,记者、编辑岗位对所有专业开放,理工科也有机会成为央视记者、编导。面对激烈的岗位竞争,新闻专业学子是否能过关斩将,顺利通过考核,考验的正是高校新闻学教育的教学成果。

注释:

①霍华德·莱茵戈德.张子凌,老卡译.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力量[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88

②牛炳文,王春玲.探析当前新闻学教育专业的矛盾[J].新闻爱好者,2012(12)

1.姜卫玲.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育改革研究[J].新闻界,2011(04)

2.马亚琴.新媒介技术冲击下新闻摄影教育的走向[J].太原大学学报,2012(04)

3.朱涛.新媒体时代之下对新闻学教育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0)

4.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J].国际新闻界,2006(05)

5.霍华德·莱茵戈德.张子凌,老卡译.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力量[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新闻学专业信息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订阅信息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展会信息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