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激进女性主义的功与过:以湖南醉酒女生案件为例

2015-04-11 12:10胡玲娜
视听 2015年9期
关键词:受害者女性主义舆论

□ 胡玲娜

一、激进女性主义科学观

激进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的一种派别,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最基本观点是女性所受的压迫是剥削形式中最深刻的,且是其他各种压迫的基础。她们坚持“创造”了“男权制理论”,并且宣传女性的被压迫来自于男性的生理特性的这一性别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宣扬女性最大且唯一的敌人是男性等若干极端观念。

随着社会发展,激进女性主义的理论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性别分离理论”。认为女性应完全脱离男性,致力于创造女性自己的空间和文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激进女性主义内部逐渐产生更多分歧,在伦理学、跨性别、同性恋等问题上难以有统一定论。

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给激进女性主义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并且在影视剧的影响下,激进女性主义更加坚守女性优越感,女性应当获得全社会的无理由理解甚至迁就;坚持女性在遭遇伤害过程中完全无责任论;坚持男性犯罪的原因是天性决定等若干有失偏颇的观念。

媒介尤其是自媒体在女性相关的事件中一般表现出来明显的传播口径,并借助新媒体的强大力量,占领意见领袖地位,并进一步形成沉默螺旋效应,迫使受众在事件舆论传播过程中“趋同”,这在某种程度上巩固了激进女性主义在该类事件的舆论垄断地位。

二、激进女性主义的意义

激进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特质与女性经验,如女性对生命有着本能的热爱,这种热爱生命的天性使女性有着区别于男性的独特的价值取向,这有利于她们在某些科学领域获得长足的发展。在追求男女平等、社会话语权方面,激进女性主义也的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激进女性主义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比如它强调女性拥有优于男性的感知认识,乃至地位作用,这一点本身就缺乏客观性;除此之外,激进女性主义在排斥男性中心主义的同时,逐渐在向女性中心主义靠拢,亦是不好的信号。

三、新媒体环境下激进女性主义的“功劳”

本文主要以近期“湖南女大学生醉酒被性侵案”为例,阐述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这样一类女性为主体的案件里,激进女性主义的理论导向以及其推动的舆论效应是如何影响新闻事件的演变,进而促使意见领袖的形成,为争取受害者的权益立下“功劳”的。

(一)事件回顾

2015年5月5日晚,湖南某大学大一女生与4名同学在校外宵夜喝醉,被其中3名男同学抬到酒店,并被犯罪嫌疑人王某性侵,次日早晨被发现死亡。经鉴定及家属佐证,死者当天尚处生理期。

(二)“激进女性主义”的正面作用过程

事情发生后,虽然警方快速介入,但早期舆论出现相当一部分的声音,主要体现为“受害者有责论”,舆论焦点认为受害者本人不自重,不自爱,犯罪分子着实可恶,交由法律制裁,但受害者自己也有责任,至少没有保护好自己。这是舆论传播的第一阶段。

随后,“男生无理由的该死论”逐渐开始出现,一部分人认为女生没有任何过错,她的行为不应成为男生进行侵害的借口或者理由,男生应该尽快受到法律严惩。甚至有激进的观点认为应该对他们进行化学阉割、喂狗等。这是舆论传播的第二阶段。

稍后短短几个小时,新闻事件被更多公众帐号转发,一则“女生就算半夜在大街裸奔也是没有任何问题,这是我们的自由和权利”的热点评论迅速成为了“意见领袖”,并对第一阶段的“受害者有责论”的持有者进行抨击甚至攻击,认为这些观点的出现是为了犯罪男生开脱“洗白”。甚至有更激进偏颇的言论认为如果批判女生有责任,那么全天下的女性只能足不出户,这是社会文明在倒退,是对女性自由的束缚等……至此,该事件的舆论传播达到第三阶段,也是占据话语权的阶段。

在现今网络发达的新媒体时代,大众传播的口径和途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介声音,不仅是局限于公众媒介机构,也包括媒介工具本身,甚至是自媒体。它们往往能够引导某一舆论成为“意见领袖”。

四、新媒体环境下激进女性主义的“过错”

激进女性主义宣扬的最大特征是女性应该完全解放自己,释放个性,诚然个性理应无拘无束,没有疆界。在这样一个万象包容的年代,拥有自己的个性是多么自然的权利,这是自由。然而自由是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承担的基础上的,牺牲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的风向标一旦形成,极容易在普通大众中形成沉默螺旋效应。关于价值观的输送与传播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更何况在新时代女性主义尚未成型和有一个统一理论的时候,激进女性主义观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时代女性的价值取向,并且逐渐向女性中心主义靠拢,并非是自由女性主义的本源,笔者以为这样的负面传播是应该抵制的。

1.李鹭.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科学观浅探[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2.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艾晓明等译.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顾燕翎.女性主义理论与流派[M].台湾女书文化出版公司,1996

4.吴婕.从女性主义媒介批判角度浅谈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再现[J].魅力中国,2009(09)

5.郭冰茹.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批评的局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01)

猜你喜欢
受害者女性主义舆论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