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超红
大数据,顾名思义是大规模的数据集,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的概念。IBM公司指出,大数据的特点是 4 个 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及Veracity(真实)。不可否认,它已经开始影响我们思维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大数据背景要求我们要有大视角,正确认识当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现状。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利于气象工作者为受众提供更高质量和全方位的专业信息服务;另一方面,随着产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资讯的快速增长,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苛刻,如果与时代脱节,与观众脱节,天气预报节目前景堪忧。
这种情况下,增强电视天气预报的贴近性尤为重要。贴近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理上接近,二是心理上接近。前者指气象信息是关于传播对象所在地的情况;后者是指某一信息会引起某类人的特别关注,会在相同“社会类型”的人中引起共同的兴趣。这里的某类人指的是在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兴趣爱好以及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人群。
如何使天气预报节目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呢?这是大数据时代每一名电视气象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人为本,简单地说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天气预报应该树立人文理念,关注风云变幻,传递天气信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使用与满足”研究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把社会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郭庆光,1999年11月第1版)传播学家卡兹等人在1974年发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将其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
这个意义上,观众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其实是一个“使用与满足”的过程,换句话说,正是因为观众具有对天气信息的知晓欲,所以为了满足这种特定“需求”,他们会选择适合的媒介渠道或手段来收集、了解相关信息。这种特定“需求”能否满足,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因此,只有强化服务观念,满足受众期待,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才能不断前进,取得长足发展。
不可否认,好的电视节目往往都是“内容为王”。充实节目内容,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专业气象信息,是大数据时代的气象节目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准确定位受众群体,针对特定的受众和受众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节目;另外,根据节假日以及特殊的时间节点来制作相应的天气专题节目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每年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期间,兰州中心气象台都会推出甘肃赛段的气象信息服务专报,提供不同赛段的天气情况、温度、湿度、风力等详细信息,预测和分析天气因素对赛事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些信息对于活动举办单位和参赛选手来说,是急需的,也是非常实用的。
其次,要力求气象内容精细化。在美国,气象节目内容远远超过了天气预报与自然灾害范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以及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以中国天气网播出的《天气美女爆》为例,内容从粮食蔬菜到大风沙尘,受众想看什么,节目就关注什么,很好地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传统的天气预报节目大多采用演播室内录制形式,主持人对着卫星云图或者天气形势图指点,进行常规的信息播报,例如:今日晴、温度多少、风力风向等。除了预报内容有所变化之外,节目几乎每天是同一模式,乏味并且鲜有亮点。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受众本位意识的加强,要求我们改变单向传播的思路,加强与传播对象的互动、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第一,走出演播室,进行现场直播以强化传播效果。当然,如果现场直播存在不利因素,也可以选择连线室外记者,或者在节目中插播所拍摄的现场画面。
第二,设置访谈或连线环节,邀请气象专家答疑解惑。2014年夏天,兰州午后雷阵雨频繁,几乎每隔一两天都会出现,很多市民在享受清凉之时也心生疑问:雷雨如此频繁,这正常吗?我们邀请了兰州中心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在节目中给大家分析了雷雨频发的原因,普及了相关的气象知识,同时告诉观众雨中行车小贴士以及防雷知识等,节目播出之后,观众反响很强烈。
第三,丰富节目表现方式,凸显视觉效果。比如:在讲解雾和霾时,用动画视频表现其成因、移动方向以及速度,相比直白枯燥的解说更能引起受众的兴趣;此外,要学会灵活运用图形、线条、音乐以及色彩等元素,只有节目“好看”了,观众才会“爱看”。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窗口,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大多数的气象节目主持人播报节目时只是“背”,而非“说”。如何才能完成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呢?
一方面,主持人需要一颗平等心,通过播报信息让受众感受到来自节目的真诚关怀,不能高高在上,“俯视”观众;另一方面,要巧用“翻译”技巧,化深奥晦涩为浅显易懂。气象是门科学,但很多内容受众不甚了然。如果主持人说出的都是一些“槽前西北气流”等气象专业术语,那么观众还能耐心看完、看懂节目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不少地方频道都推出了风格轻松愉快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天气美女爆》,是针对网络平台策划制作的趣味科普天气预报,其特点是“美女说天气,轻松看预报”,节目采用美女主播,穿着时髦随意,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结合当前热点新闻,从中剥离出气象的成分进行解说。在《武媚娘传奇》热播期间,关于唐朝宫廷美女的服饰备受关注,《天气美女爆》以此为切入点,分析这或许和当时的气候原因有关,这就很容易吸引观众的目光。
总而言之,正如本文引言中所谈到的那样,大数据时代到来为气象节目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机遇巨大,挑战更大,如何把握优势,抓住机会大力拓展,值得我们深思。
1.Big Data for Development:Challenges&Opportunities[DB/OL].[2012-05-01].
http://www.unglobalpulse.org/sites/default/files/Big-DataforDevelopment-UNGlobalPulseJune2012.pdf.
2.What is big data?[EB/OL].[2012-09-06].
http://www01.ibm.com/software/data/bigdata/.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吴洪林.主持艺术[M].上海三联书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