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困境与对策

2015-04-11 05:25张晓兰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育

张晓兰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困境与对策

张晓兰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

从创新创业教育历史、目标及意义出发,通过比较发达国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指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认知、师资、政策支持的执行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设计安排课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落实政策;营造氛围等三个方面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困境;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知识经济在发展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创新创业的氛围逐渐铺展开来。现阶段,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人才对国家综合能力的增强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愈发重要,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影响着国家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输出。在我国经济发展大步向前的大环境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在不断完善中,教育理念和教育的方式方法体系也日趋完善。在跟上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也越来越接地气,这对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中,高等学校是我们的主战场,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纯粹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空间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创新创业培训,也不是赶鸭子上架,让学生一味地创新与创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使他们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更强的竞争力。

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

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源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即“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1]。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相对较晚,教育部在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这样写到: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这一理念开始得到国家的重视。现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体现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展示舞台。第一届“挑战杯”至今已有24年,1999年“挑战杯”竞赛增加了创业大赛项目,创新创业理念在我国的高等学校中开始形成。在校大学生可以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是在2000年教育部举行的技术创新大会上提出的,这一政策的出台点燃了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火。两年后,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被教育部定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学校,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开展正式启动。在以后的10多年中,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不断出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及意义

高等学校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大体的模式是围绕着某一个科创成果进行创业团队的构建,其中融合了管理、财务、专业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将创新与创业融合在一起。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创业的前提和基础是有一个创新的成果,是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创业则是科创成果的价值体现,创新大多是在创业活动中体现出其所具有的作用,创业是创新的最终落脚点,创业对新产品的需求也推动着科创人员继续创新,创新与创业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目标其实也就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和创业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企业家思维的新一代复合型经济与管理人才,教给学生捕捉机会的眼光和组织资源的能力,为学生发展开拓出更大的发展空间[2]。创新创业教育对在校大学生培养的重点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探索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举一反三,并不是单纯地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符合自身与时代发展的学习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的事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掘,对遇到的问题有创新性的认识。

从长远的角度看,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开发每个人的创新创业的潜在能力和素质,构建一个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模式,让全民拥有创新创业的意识,激励全民终身学习,积极探索。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来看,创新创业教育使即将走向职场的大学生们能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核心素质的同时拥有更多的选择。大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创新创业保持着高度的主动性;其次是拥有一颗事业心以及企业家们开拓创新的能力,使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可能性最大化。创新创业性人才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发达国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如前文提到,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一些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笔者对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对比,发现其有一定的共性。下面是对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模式的总结: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相对完善,政府、企业、学校形成了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围绕着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共享,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比如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中,充分考虑优惠政策的可行性及与学生的对接情况;在教育体系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在校大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及开放的学术实践活动;投资机构及社会企业提供广泛的资金、技术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超前,更有战略性。在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不是围绕“就业”来开展的,而是给予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创业的氛围;在英国,两类创业教育课程分别是“为创业”和“关于创业”的课程,“关于创业”的课程,有的教师有过商业管理经验,有的教师有过创业经历。“为创业”课程中的教师有过实业管理经验,有的教师曾经创立过自己的企业[3];在严谨的德国,其教育理念是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炼丹炉,融合各项专业知识;新加坡则提出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理念。三是很多的发达国家不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在高等教育中,而是覆盖了全民学习的历程,从小学的初级教育开始灌输创新创业的理念,为以后的高学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

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出台政策指导和提供相应优惠的情况下,学校以及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持续高涨;同时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教学工作中来,对创新创业教育也有了更多的研究。可以看到,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有了一定的收获。但也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如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不足等困境。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统一

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大致体现在:普遍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游离在日常教学之外,没有重视起来作为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另外,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少,教学比重小;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无法达到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以知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要求[3]。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必修课的课程设置中没有相应的要求,很多时候是以选修的形式出现。再者是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没有清晰的归类,使得很多创新创业课程带着老师的个人认知来选取。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大多是自行编制的,目前还很少统一编制的教材,这也给课程的设置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与其他教育相比,目前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现时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并不高,虽然国家已开始对创新创业教育有足够的重视,但在社会和高校中的重视程度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价值和作用没有统一的认识。对于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而言,作为创业初期形式的个体中小企业要蓬勃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之中国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稳定仍是大多数大学生和家长追求的目标,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意识淡漠,氛围不浓厚[4]。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更多是为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有较高的“实用性”,其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内在涵义;还有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投放在创新创业竞赛中,一味地追求竞赛结果,以成绩说话,使创新创业教育带有浓厚的功利性;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还不够清晰,并没有将目标定在培养创新性、开拓型人才上。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首先教师要有创新创业意识[5]。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决定着教学成果。现阶段,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上还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师资队伍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职教师较少,大部分教师都是临危受命,只是兼职授课;二是大部分教师偏向于文科出身,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较少;三是受过创新创业专业教育的教师还都刚出校门,对理论知识有较多的认识,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并缺乏工作经验,没能将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在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再加上教育理论体系和创新创业认知的缺乏,难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难以达到。

(四)政策支持的执行力度不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创新创业人才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所涉及的成本较高,政府资金支持和补贴很难满足;其次是政策下来了缺少具体的实施,导致很多政策未能真正落地,比如说创业贷款,很多时候银行不会贷款给刚毕业的大学生。

五、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在多方面相互配合与合作,是一个集结教育的模式、体制、政府的政策支持、全民的创新创业氛围及社会企业资源的教育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又是一个实施周期较长的工程,其成果的体现在短时间内是难以看出来的,要在多方面努力与改革。

(一)建设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所包含的专业有跨度广、内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要求教师在对教育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对创新创业模式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也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首先从教师能力水平培训开始,邀请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学名师和优秀的企业家进行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的培训;然后是充分利用各种创新创业研讨会以及创新创业竞赛增长对其的认识,积累管理的经验;最后为教师提供锻炼自身的平台,如给教师争取更多的挂职等机会,获取更多的政府资源。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把握好创新创业与各专业的融合,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创新创业内容的教学;再者是课程的设置要跟得上世界的发展步伐,与时代接轨。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中,要把握好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包含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跨专业的通用性课程以及一些创新创业精神。在课程安排上,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必修课的要求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基本创业技能[6]。

(二)充分利用政府职能,落实好相关政策

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社会氛围,制定相关的组织和管理制度,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职责;做到科学规划,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效果。再者是对政策有效宣传,让在校大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使大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后,帮助和引导身边的同学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尝试,逐渐提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其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是以立法为前提的,仅在美国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就有几十部之多[7]。制定及完善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创新创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创新创业环境,从法制层面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平稳、健全、快速发展。 针对大学生初次的创业融资难的问题,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如银行创业贷款等。

(三)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的创新创业环境,造就不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同样也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个人的努力如果没有良好氛围的依托,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不会取得成功。良好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在国家层面上要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及实行相应的政策激励,各高校牵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习,各部门积极配合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指出,力争在政策、程序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方便,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用以扶持大学生创业。在落实好政府政策的同时,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使创新创业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服务体系,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家、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开展解读、咨询、协调和各种相关服务,为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大学生建立起社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大环境[8]。

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创业是科学技术知识发光发热的转换器,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创新创业活动使得参与其中的人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核心地带,培养具有创新性、开拓型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主要方向。

[1]程诚.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2]谢梅.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8,(9).

[3]崔惠斌;苏斌原.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政策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5)

[4]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5).

[5]曹胜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8,(5):29.

[6]陈树生.创业教育应纳入高校课程[N].光明日报,2005-6-8(29).

[7]刘思.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2).

(责任编辑:孙建华)

The Plight and Solu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ZHANG Xiaolan

(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China )

From the histor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an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re exist relevant problems in term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cognition, teaching staff, and policy support. It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faculty construction, design science curriculum arrangements. exert governmental functions, and implement the policy in order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three aspec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llege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 education model; plight; countermeasure

2015-04-08

张晓兰(1985- ),湖北黄冈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0

A

1671-4385(2015)03-0076-04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