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和建(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科 上海 200040;2. 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 上海 200040)
充分重视痛风高尿酸血症的规范诊治
邹和建1,2*
(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科 上海 200040;2. 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 上海 200040)
痛风、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是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极不规范。对疾病的发生、预防在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需要及时更新。通过多学科协同攻关将大大有利于研究的深入,最终造福广大痛风患者。
痛风 高尿酸血症 治疗
随着痛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不断增高,既往的“帝王病”已经变成“病中之王”。与其他风湿性疾病相比,痛风因其诊断相对容易,近期治疗效果较佳,往往容易被忽视,很多临床医生都认为自己颇有经验和心得,因此对于新的指南和规范往往不够重视,使得痛风的治疗极不规范。
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了《痛风治疗指南》,对于规范痛风的治疗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1-2]。目前国内痛风治疗不规范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降尿酸药物选择不当。苯溴马隆不能用于尿路结石的患者,但是用药前并未进行结石的筛检,甚至已经发现有肾结石,仍长期使用。
2) 别嘌醇可以引起严重药疹并未被充分认识。用药前没有充分告知患者,对于HLA-B*5801基因检测不屑一顾;用药不是从小剂量开始,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大增。
3) 痛风急性发作期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选择不当。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该选用速效的NSAIDs,而不宜选用缓释制剂,其目的是快速发挥NSAIDs的作用。
4) 秋水仙碱应用不当。秋水仙碱是急性痛风治疗的一线药物,但是说明书推荐的用药剂量过大,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应该按照诊疗指南推荐剂量用药。
5) 糖皮质激素用药不当。糖皮质激素是急性痛风发作期推荐的治疗药物,目前临床用药剂量过小,没有达到每千克体重0.5 mg 的剂量,使得疗效受到影响。
6) 不重视降尿酸治疗初期预防痛风发作用药。在降尿酸药物治疗初期,由于尿酸水平的波动,容易诱发痛风的再次发作,因此应该在降尿酸治疗初期(最初6个月)给与预防痛风发作的用药,但是这往往被大多数医生忽视,除了没有预防用药意识外,很多医生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但事实上,按照指南推荐的用药剂量,安全性是完全有保障的,而诱发痛风发作明显减少。
随着痛风、高尿酸血症发病特征的变化以及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一些传统的理念已经与实际明显不符。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因为被“口口相传”而成为“业内共识”,实际上是以讹传讹,需要纠正。其中一个需要更新的观念是:痛风的发生90%是由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这一观点的提出有其客观依据,但是这个观点提出是基于当时的发病情况。目前,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的不断增高,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用“肾功能”减退显然不能解释日益增高的患病率。痛风的饮食调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不宜多食个人观点迥异,有一些看来是“共识”,譬如:痛风患者不能食用豆类和豆制品,实际上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现在的研究证明,豆制品和豆类尽管含有一定的嘌呤,但是饮食过程中摄入的嘌呤绝对量并不高,并且豆类中含有促进尿酸排泄的物质,豆类食品的摄入可以通过对代谢综合征的调整而间接有利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在争论,痛风到底是哪个学科、专业的疾病?内分泌科认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理当属于内分泌代谢科的疾病;风湿科认为,痛风最后表现为关节的症状,属于关节、肌肉的疾病,符合风湿性疾病的分类标准,国外也将其纳入风湿病的一种;还有其他一些学科纷纷声明,痛风是他们科室的疾病。对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关注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论该病属于哪个科室的诊疗范围,“发展是硬道理”,应该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加强对疾病的研究,加强规范诊治,这样才能真正造福患者。因为痛风、高尿酸血症涉及多个学科,近年来有人将其纳入代谢综合征的范畴,因此风湿科、内分泌科、肾病科、骨科等多学科应该加强合作研究,争取有更多的突破。同时,在临床治疗上,应该加强沟通和讨论,避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现象。
目前,不同的学科专业都出台了自己的指南,但这些指南实际上都是一些专家共识或者部分专家的观点,大多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尽管目前已经进入“精准医学”的时代,但是“循证医学”仍是医学实践的基础。真正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指南才具有生命力和指导意义。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通过多学科合作,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应该拿出中国人自己的建议,比如:高尿酸血症是否需要治疗?何时开始治疗?痛风“达标治疗”的“标”在哪里[3]?适合中国人群的痛风、高尿酸血症精准医学如何体现?这都为我们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
痛风、高尿酸血症属于慢性疾患,需要长期治疗,病患的配合和生活调养是决定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需要通过科普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糖尿病、高血压科普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手段来加强医患沟通,将病友会工作做实,做出新意,都值得临床医师为之努力!
[1] Khanna D, Fitzgerald JD, Khanna PP, et al. 2012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gout. Part 1: systematic nonpharmacologic and pharmacologic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hyperuricemia[J].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2, 64(10): 1431-1446.
[2] Khanna D1, Khanna PP, Fitzgerald JD, et al. 2012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gout. Part 2: Therapy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hylaxis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J].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2, 64(10): 1447-1461.
[3] 孟济明, 邹和建. 风湿病学发展的点滴思考[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1, 6(5): 329-330.
Full attension to standardization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ZOU Hejian1,2*
(1.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2. Institute of Rheumatology, Immunology and Allerg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Gout or hyperuricemia has become a common disease, however the current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is not highly standardized at all.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wrong views are very common concerning the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 Thus the knowledge of the disease needs to be updated to most of doctors.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will greatly benefit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ultimately the patients with gout and hyperuricemia.
gout; hyperuricemia; treatment
R589.7
C
1006-1533(2015)11-0006-01
2015-05-15)
邹和建,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痛风、高尿酸血症遗传学、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曾承担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生机制研究与干预策略》。E-mail:hjzou@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