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明 杨印杭 李 红
①中国.辽宁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29 E-mail:liuqingming_2008@126.com ②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③深圳大学脑功能与心理科学研究中心 △通讯作者
大学生的依恋类型有哪些差异,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多的差异,这些差异又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当事人的生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如何有效控制这些影响等,这些正是大学生依恋研究要解答的问题。成人依恋是指个体与当前同伴之间形成的一种持续而长久的情感联系,以往研究中指出成人依恋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和恋人,也可以是其它情景性的依恋对象,本文根据ECR 原作者提供的类型计算方法得出4种依恋类型:安全型、惧怕型、冷漠型、迷恋型[1]。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有压力的情境和事件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它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应激与身心健康的关系[2]。国内有研究证明不同的依恋关系对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都有影响[3],安全与不安全型依恋者个体社会支持水平也有差异[4]。而国外有研究表明,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依恋的两个维度)与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困扰之间呈正相关[5]。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以此来回答大学生依恋对大学生的生活有何意义这一现实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从而为今后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供一点理论上的参考,并希望能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根据分层随机取样的原则,在某大学一到四年级本科生400人发放问卷,每个年级各发放100 份,回收有效问卷321 份(80.3%)。其中男生114人,女生207人;大一90人,大二69人,大三75人,大四87人。学生年龄在18~23 岁。
1.2.1 依恋类型,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6]该量表由Brennan 编制,包含36 个题目,测量分为回避、焦虑两个维度,各18 题。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包括两个因素[7]: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Brennan 等人[1]根据依恋的焦虑- 回避维度(对应于“自我模型”-“他人模型”)将成人依恋划分为4种类型:安全型(低焦虑和低回避)、冷漠型(低焦虑和高回避)、迷恋型(高焦虑和低回避)和惧怕型(高焦虑和高回避)。
1.2.2 应对方式问卷[8]个体应对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有其偏好的应对方式,个体的应对方式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9]。本研究采用肖计划、许秀峰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适用于青少年及大学生应会行为的评定[8]。同时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且应用范围较广。
本研究采用SPSS 19.0 进行描述统计、t 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321名大学生中安全型140人(43.6%),惧怕型37人(11.5%),冷漠型69人(21.5%),迷恋型75人(23.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ECR 中文版的依恋回避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依恋焦虑因子及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事后检验(LSD)得出,大一和大四、大三和大四在回避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一、大三回避因子上得分比大四高,其他年级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ECR 中文版各因子及总分上的差异比较(±s)
表1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ECR 中文版各因子及总分上的差异比较(±s)
注:* P <0.05,**P <0.01,下同
项 目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F依恋回避 3.75±0.690 3.62±0.739 3.69±0.653 3.39±0.932 3.606*依恋焦虑 3.53±0.787 3.67±0.854 3.70±0.710 3.70±0.943 0.808总 分 7.28±0.926 7.29±0.899 7.39±0.930 7.10±1.39 7 1.085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和自责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和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事后检验得出,大三和大四在解决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四在解决问题上的得分比大三高,其他年级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和大三、大三和大四在自责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三在自责上得分比大一高,大三在自责上得分比大四高,其他年级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在自责、求助、幻想、合理化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他两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事后检验得出,惧怕型和迷恋型的个体较安全型和冷漠型的个体更多使用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安全型和迷恋型的个体较惧怕型和冷漠型的个体更多的使用求助的应对方式,冷漠型和迷恋型的个体较安全型和惧怕型的个体更多的使用幻想的应对方式,见表3。
表2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及总分上的差异比较(±s)
表2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及总分上的差异比较(±s)
项 目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F解决问题 8.59±2.119 8.84±1.937 8.17±2.533 9.18±2.043 3.097*自 责 3.08±2.328 3.61±2.237 3.93±2.344 3.00±2.293 2.974*求 助 6.02±2.120 5.55±1.967 5.55±1.961 6.23±2.144 2.221幻 想 4.68±1.835 4.88±2.355 4.69±2.086 4.33±2.341 0.907退 避 4.36±1.486 5.03±1.807 5.03±1.874 4.79±2.108 2.497合理化 4.08±1.743 4.75±2.316 4.29±2.072 4.48±1.724 1.690总 分 30.80±6.143 32.67±8.055 31.67±7.406 32.02±7.020 0.964
表3 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评分比较(±s)
表3 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评分比较(±s)
项 目 安全型 惧怕型 冷漠型 迷恋型F解决问题 8.80±2.248 8.86±2.213 8.43±2.205 8.71±2.271 0.502自 责 2.93±2.337 3.76±2.326 3.51±2.055 3.88±2.422 3.382*求 助 6.03±2.011 5.38±2.005 5.32±2.323 6.31±1.838 3.810*幻 想 4.10±2.193 4.65±2.044 4.99±1.827 5.29±2.192 6.111**退 避 4.51±1.991 4.78±1.858 4.86±1.468 5.20±1.801 2.392合理化 4.08±1.893 4.59±1.992 4.07±1.785 5.13±2.036 5.764**
ECR 中文版中依恋回避因子与应对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ECR 中文版中依恋焦虑因子与应对方式问卷中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及其总分呈显著正相关,ECR 中文版总分与应对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及其总分都呈显著正相关,见表4。
表4 ECR 中文版各因子及总分与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及总分的相关(r)
本研究结果显示,321名大学生中安全型、惧怕型、冷漠型、迷恋型依恋各占43.6%、11.5%、21.5%、23.4%,本研究中安全型依恋的比例最高,这与国内外其他使用ECR 量表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0]。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成人依恋的回避因子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年级差异,而焦虑维度和总分在大学生群体中均不具有年级差异,本次研究的结果(大学生成人依恋在年级上基本不具有差异)验证了Bowlby 的理论假设,因为依恋是内在的情感反应模式,比较外显的行为来说是相对稳定的。而在回避维度上大一年级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大三年级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大四年级学生,大一年级到大四年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大二年级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大四年级。这可能与一系列适应指标有关,如消极生活事件、恋爱经历、适应新的环境等。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其次是求助,最不常用的应对方式是自责。这一结果与陈启山对高职毕业生的调查具有一致性[1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和自责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和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上,大四年级比其他几个年级得分都要高,并且大三与大四年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一发现与以往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韦有华、汤盛钦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具有明显的年级差异,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更易采取针对问题的主动应对策略[12]。在自责的应对方式上,大三年级比其他几个年级得分都要高,并且大一和大三年级、大三和大四年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于大一、大二学生处在大学生活的初期阶段,生活、学习环境相对较为新鲜和宽松,大学校园里课余生活丰富,主要面临对新环境及对学习方法的适应,但是由于此阶段的大学生所得到的社会及家庭关注程度较高,各高校尤其重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设了专门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新生使用良好的应对技能解决生活、学习与人际方面的适应问题[13]。而大三、大四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与毕业、就业与考研等重大事宜,由于自我意识和自我需要的发展,高年级学生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着解决问题,而此时的大学生正处于应对能力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因此在面对压力时,由于在此之前并没有建立起应对这类问题的成熟的应对方式,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反而更脆弱,相应的影响他们的幸福感[14],受各种生理、心理和环境的影响,也更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退避)予以应对,而这样的应对方式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会增加其心理负担[15]。
在应对策略上,惧怕型和迷恋型个体较安全型的个体更倾向于使用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冷漠型和迷恋型的个体较安全型和惧怕型的个体更多的使用幻想的应对方式,而较少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这与已有研究结论类似[7]。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倾向于更多地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如解决问题、求助;而惧怕型和迷恋型依恋的大学生则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策略,如自责、合理化等。从Bowlby 的理论来看,安全的依恋关系被视为一个可以帮助个体成功应对生活压力的“内在资源”。安全依恋的发展来自于早年积极的亲子互动过程。主要照顾者敏感的抚育态度使个体建立了对外界以及对自我的信任感[7],而惧怕型和迷恋型依恋的个体从早年不安全的依恋经验中发展出的消极的自我工作模式,使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容易去夸大困难的威胁程度,认为对事件无法改变也无法控制;他们对自我的无力感、无助感,以及缺乏安全依恋关系也会使他们无法将困扰搁置一边,从而产生更多的消极应对策略[16]。
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即ECR 中文版得分越高,应对方式问卷得分越高。这主要是因为依恋回避较低的个体,他人模型构建较好,而依恋焦虑较低度的个体,自我模型构建较好,二者可以有效地降低自我对他人的抵触心理,从而采取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而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广泛的人际互助网,使其在遇到困难时,可以获得更多的帮助,何腾腾的研究发现可以在充分了解自己依恋风格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17]。
[1]吴薇莉,简渝嘉,方莉.成人依恋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1-131
[2]Mikulincer M,Orbach I.Attachment styles and repressive defensiveness:The accessibility and architecture of affective memories[J].Soc Psychol,1995,68:917-925
[3]何影,张亚林,杨海燕,等.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247-249
[4]杨红君,周世杰.卫校女生成人依恋及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2):189-191
[5]Arthur,Nancy.The effects of stress,depression,and anxiety on postsecondary students'coping strategies[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1998,39(1):11-22
[6]耿静怡,周婵,贾晴,等.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生活压力感、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的关系[J].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nal,2008,22(5):348-350
[7]张立新,白玉伟,许艳杰.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与人才培养,2009,2(2):173-174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200-202
[9]Carver C S,Schreiber M S.Assessing coping strategies:A theoretically based approach[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9:109-115
[10]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7-142
[11]陈启山,温忠麟.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92-97
[12]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29(1):67-72
[13]汤燕泥,朱翠英.不同年级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9(3):103-104
[14]李艳,何畏,张贤,等.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幸福感指数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1683-1685
[15]杨芳,王继华,黄腊英,等.中职女生痛经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睡眠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1639-1642
[16]王宇.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17]何腾腾,巩文冰,缪艳君,等.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78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