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丽
中国.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 471003 E-mail:whuili66@163.com
精神分裂症[1]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认识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本病预后不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一级亲属是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过程,致病因素如何造成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尚不清楚,目前在遗传因素、环境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神经病理因素、脑结构病变化等多方面研究,从一级亲属切入研究,已有不少报导[2-3],有关影像学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脑组织磁共振研究显示[4],精神分裂一级亲属额叶、丘脑、海马均与对照有差异。有研究认为[5],家庭坏境对其子女的人格产生不利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且是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病患者病前性格特征为,孤僻少语、敏感多疑、内向等性格特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显。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增加社会负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很多人的内心深处仍一直怀有对精神疾病的恐惧和歧视,特别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反复发作,长期迁延不愈,社会功能受损或丧失,给本人及家属造成巨大的精神痛苦,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大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主要为焦虑、抑郁、恐惧等[6-7]。有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存在认识功能损害[8]和述情障碍[9]。本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心理调查,在其人格、心理特征等方面调查研究,采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1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11]对患者测试,以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心理状态、人格特征,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病后及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先取2013年在我院住院,诊断为135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6 岁以上的一级亲属,共230例,其中父母57例,子女97例,同胞76例,精神分裂症符合CCMD-3 诊断标准。本研究组男105例,女125例。年龄16~65 岁,平均(43.29±11.26)岁,文化程度:大学以上18例,高中61例,初中以下151例。入组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无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无色弱、色盲;智力正常,IQ >80。
2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采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1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11]测试,问卷和量表的使用均进行使用者培训和一致性检验,评分一致性满意,Kappa 值为0.87~1.00。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在测验前介绍这次测验的意义和作用,承诺保密,以期消除被试疑虑,避免被试者故意乱答、猜测答案、隐藏真实心理及参考抄袭别人答案等不良影响。问卷采用团体和个人施测,调查地点包括医院和家属的家中,主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现场测试,问卷和量表填写答案完毕现场收回,对于填答有困难的被试者,由助手代笔。问卷回收率100%。
对获得的数据在计算机上用SAS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完成的。并将所得结果与常模对照,并用t 值分析。
见表1。
研究组在SCL-90 评定中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因子、偏执、精神病分高于常模[10],EPQ 评定中男女N 均分高于常模[11],E 分低于常模。
表1 230例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SCL-90分值与常模比较(±s)
表1 230例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SCL-90分值与常模比较(±s)
项 目 研究组(n=230)常模(n=1388)t P总 分138.35±31.56 121.28±26.27 8.86 <0.05躯体化 2.62±1.25 1.37±0.48 16.11 <0.05强 迫 1.71±0.84 1.61±0.52 1.81 >0.05人际关系 2.80±0.96 1.65±0.61 17.69 <0.05抑 郁 2.02±1.28 1.50±0.59 6.19 <0.05焦 虑 1.98±0.97 1.39±0.43 9.22 <0.05敌 对 1.39±0.49 1.46±0.55 0.91 >0.05恐 怖 1.92±0.68 1.21±0.41 15.78 <0.05偏 执 2.13±0.62 1.43±0.57 17.07 <0.05精神病1.98±0.65 1.29±0.42 16.43 <0.05
表2 105 男性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EQP 分值与常模比较结果(±s)
表2 105 男性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EQP 分值与常模比较结果(±s)
项目 研究组(n=105) 常 模t P P 5.76±2.51 6.08±3.22 1.31 >0.05 E 7.63±3.61 9.93±4.39 6.57 <0.05 N 13.85±5.33 10.06±4.62 7.29 <0.05 L 12.19±6.07 13.30±5.77 1.88 >0.05
表3 125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EQP 分值与常模比较结果(±s)
表3 125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EQP 分值与常模比较结果(±s)
项目 研究组(n=125) 常模t P P 5.14±2.41 5.34±2.95 0.93 >0.05 E 6.08±5.05 9.03±4.12 6.55 <0.05 N 13.31±5.41 10.98±4.66 4.85 <0.05 L 12.69±5.33 11.99±3.50 1.19 >0.0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异常,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在精神科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最终结局约一半左右患者出现精神残疾,尽管近年来治疗水平不断的进步,但精神分裂症依然是一种破坏性较大和花费昂贵的疾病,已经成为世界卫生关注的焦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精神分裂症发病率、致残率高,有危害行为造成社会不稳定甚至严重社会治安问题,部分精神分裂症病人有特殊的个性,如孤僻、少言、怕羞、敏感、沉溺于幻想等,这种个性偏离正常者称分裂样人格障碍[1]。有关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研究报导不少[12-13],也曾有报导其一级亲属性格的研究[14]。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SCL-90 测评结果,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所有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表明与健康人群相比,该类人群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抑郁、恐怖、躯体化、偏执和人际关系6 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说明该类人群在这些方面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本组人员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焦虑、抑郁是其主要心理症状,多为提心吊胆,明显的自卑感,身体化方面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胃部及全身不适等躯体症状。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对本病的认识缺陷,患者家属有羞耻感觉,从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痛苦,二是患者担心在生活,经济,安全感等都造成严重影响。再者本组精神病因子和偏执分高于常模,有精神病素质,这可以与遗传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
本研究显示,在EPQ 表N 量表分明显高于常模,表明分裂症一级亲属具有情绪不稳的特征,E 量表分低于常模。表明本组性格内向特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且是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组人群性格特征内向不稳,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遗传性,有研究认为其一级亲属有人格偏离[15],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本组人群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的可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如古怪想法、不太合常理的言行、孤僻、内向、敏感、固执、偏执与好钻牛角尖、思维缺乏逻辑性与好幻想等,他们的社会功能大多不良,待人、处事、看问题、就业与人际交往较为偏激,不易与周围社会保持良好而稳定的社会关系,再加之亲属中有精神病患者,同时又处在中国这个文化背景(歧视与排斥精神病患者及其家人)下,使他们将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出现学业与事业受挫、人际交往失败、认知偏差、个人能力发展受限与过激行为等,不仅给本人和家庭带来痛苦,同时也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的康复与预后,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严重者可导致自伤、自杀、攻击。
本研究显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较严重而广泛的心理问题,既往也有不少[16-17]研究,由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加上公众对此疾病的曲解,常与暴力和无家可归联系在一起。患者一级亲属面对今后的生活、工作、前途及人们认识上的偏见,造成较重的心理压力,担心亲人、朋友、同事疏远和冷落自己。患者一级亲属承担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和情感压力,患者患病时间越长,负担越重,对其家属生活的影响越大。导致精力缺乏,焦虑不安,激惹性增高,长时间的忧郁、焦虑、恐慌,情感反应异常。因此,从事精神疾病防治的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其亲属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尽力解除患者亲属的思想负担,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应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必要时应用一些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提高患者亲属的生活质量。本组人员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独特个性特征,对其应多加关注。
[1]沈渔邨.精神病学[M].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03-543
[2]李旭文,杜秀娟,张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脑组织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的初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0):1197-1199
[3]张兰兰,阎浩,田霖,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父母的脑皮层影像学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40(3):157-161
[4]田霖,阎浩,赵强,等.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47(3):137-141
[5]赵玉凤,王俊凤,于东玲.心理干预对老年期痴呆患者一级亲属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2):1431-1432
[6]王华侨,李志文,孙庆芳,等.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执行功能测验初步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24-1425
[7]李文华,王丽萍.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6):817-818
[8]马艾琴,解昌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早期的认知功能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5):358-359
[9]杨琪,刘勇,董毅.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一级亲属童年创伤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述情障碍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4):62-65,78
[10]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1
[11]岳丽萍,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心理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6):851-852
[12]王惠丽.精神分裂患者女子个性行为特征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202-203
[13]殷俊凤,孙乃玲,解昌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早期人格特征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287-288
[14]吴江,王熙,姜丹.衰退期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干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0):23-24
[15]岳德华,曾波涛,董玉霞.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2,27(1):46-48
[16]杨国文.家庭护理干预对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1043-1045
[17]王长奇,马文有,于振剑,等.精神分裂症患者青少年子女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4):34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