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4年全国Ⅱ卷20题与16题的比较思考

2015-04-10 10:09祝敬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命制政治

祝敬

[摘要]高考政治客观选择题题干的命制需要把握两点,一是依据教材,二是可以“变通”,即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2014年全国Ⅱ卷第20题的命制很好体现了这一原则,而该卷16题的命制则有争议。

[关键词]政治 客观选择题 命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89

高考客观选择题更加侧重于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按考试大纲说明的要求,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的知识;二是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从这两点来讲,高考客观选择题题干观点的命制需要以教材的基本观点为依托。当然,考试大纲说明中也提到,考生“调动和运用的知识并非是完全可以照搬已有知识储备的”,也就是说,题干观点的命制不是“照搬”教材原有知识,而是可以进行“变通”。但这种“变通”不是脱离教材,而是对教材原有知识的灵活应用。以笔者对考试大纲说明要求的理解,高考客观选择题题干的命制需要把握两点:一是依据教材;二是可以“变通”。通俗地讲,高考客观选择题命制应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

(2014年全国Ⅱ卷,20题)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从该题四个题干的命制来看,该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是生活与哲学中的核心考点,所以,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从具体四个题干的选项来看,四个选项的命制又不是对教材的“照搬”,而是进行了有节制的灵活“变通”。选项①,尽管教材上没有“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表述,但我们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明确知道“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既然“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二者“总是融合在一起”就是错误的,排除①;选项③,教材同样没有这样的表述,但我们通过教材学习清楚地知道“物质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而“观念的东西却是随着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的”,显然,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成为“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的“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③错。排除①③,②④就是正确答案,选C。该题的题干都做了灵活性的“变通”,但这种“变通”是依据于教材的。

读着这样“入乎其理,出乎其中”的经典好题,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如果未来高考客观选择题都能如此命制,则更是让人欣喜若狂。

(2014全国Ⅱ卷,16题)某地乡村的“民主恳谈会”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对话型恳谈”,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政策型恳谈”,再到参与政府财政预算的“参与式预算恳谈”三个发展阶段。该地“民主恳谈会”的发展表明( )

①公民行使预算监督权成为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 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公民参与基层政府预算决策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 ④沟通交流,参与决策和管理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该题考查“基层民主”的有关知识。“基层民主”在“十八大”以后成为政治生活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也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但是“基层民主”是一个大的系统理论体系,从教材来说,并没有在政治生活中进行系统阐述,而只是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这两点来讲解,而且考试大纲说明要求考生把握的考点是“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该题是以某地乡村的民主发展为背景材料,表面看来,背景材料紧扣教材中村民自治的内容。但具体从四个题干的命制来看,四个题干的命制都是从宏观的基层民主角度着手的,并没有从具体的村民自治及其意义着手。其一,宏观的基层民主不能等同于具体的村民自治;其二,“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这样的表述,都是对基层民主定性式的表述,定性式的表述一般是记忆性的知识,而教材中没有一处是对基层民主定性式的表述;其三,如果说该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时事知识的能力的话,笔者查看了“十八大”报告和相关文件,也没有找到对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重要基础”“建设的目标”“重要内容”的准确定性。这样看来,该题就有脱离教材、脱离考纲的嫌疑。教材中找不到依据,时事信息中又找不到相关文件,这让我们的考生怎样“调动和运用知识”?

笔者愚钝,学养不高,读到这道题时大脑一片空白。试想:未来我们的高考客观选择题都以这种形式呈现,我们的学生将怎样面对?我们教师又将怎样面对?想来,真是让人担忧。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命制政治
试题命制功能、原则与实践探微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直观想象素养下高考全国卷Ⅰ数学试题的命制与改编
“素养立意”的化学试题命制探索与实践——以高三质检有机化学选考试题的命制为例
整本书阅读在高考语文中的试题命制探究——以2016-2018年为例
政治机关必须突出政治建设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中考“学习”试题的命制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