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师资建设问题研究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视角

2015-04-10 21:23:59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院校培训

李 冬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师资建设问题研究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视角

李 冬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

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调查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 职业能力;计算机应用

综合国内外对职业能力的分析,我们可以把职业能力理解为个人完成具有目的性的职业活动和发展个人职业生涯的各种能力特性的总和,也就是人从事或完成职业活动的本领。不少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该专业旨在培养在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开发等方面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充分了解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和专业教师的建设情况,笔者对不同地区7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共发出教师问卷161份,收回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97%;发出学生问卷423份,收回有效问卷406份,有效率96%,其间,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相关的职业能力测试,并对部分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96%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十分重要,但只有6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自己的职业能力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反映出教师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并没得到有效发挥,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保障,然而调查的结果却反映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尽人意。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一)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认识不足,自我发展意识薄弱,知识、技术更新缓慢

在对教师进行访谈中发现,许多教师对其所教某一门课的培养目标认识较为清楚,而对专业培养目标认识模糊,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能够从整体上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在教学中,对能力目标重视不足。虽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动手能力只是职业能力的一部分,单纯追求动手能力是对职业能力的片面理解。

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各行业与计算机的相互融合越来越广泛,知识和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然而在被调查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队伍中,有69%的教师承认不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教师的学习主要是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培训,而这种培训主要针对职业教育所有专业的共性问题,87%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或很少专门组织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培训。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薄弱,专业知识、技术的师资培训难以有效开展,限制了教师职业发展的空间。

(二)人才引进难以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所调查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师资队伍中,有近93%的教师来自高等院校,而来自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足7%,这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不利的。从近几年人才引进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越来越倾向于高学历人才的引进,虽然这部分教师知识、技能水平较高,但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严重不足,也难以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发挥其优势。

(三)教师企业、行业经验不足

“双师型”教师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操作经验,既是教师又是专业技术人员,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拥有双证甚至多证的高素质的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的复合型教师[1]。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提高其职业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然而调查显示:有67%的学生认为教师本身行业企业经历经验不足,在教学中不能引入或解答在企业中遇到的问题,也有36%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教师认为自身行业企业经历经验不足的比例也高达62%。

(四)教师评价制度难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93%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反应,教师的年终考核(评价)主要是以科研成果和上课数量为依据,虽然也有在学期中间检查上课情况的,但也仅仅表现在教学材料的检查上,这种检查在总的考核成绩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职业能力培养状况)很难作为评价教师工作水平的依据,这样的评价导向,使得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发表论文、完成课题上,上课也仅仅满足于达到教学课时量,教学质量难以被真正重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难以有效提高。

二、多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提高

(一)树立职业教育理念,强化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应树立职业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在情感、动机、信念、价值观、生活态度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空间。

教师要树立不断完善自我、全面发展自我能力的职业意识。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计算机不断与其它专业融合,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不但要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展与计算机应用相关领域的其它专业知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展完善自我。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核心和前提条件,教师要形成自主发展意识,教师个体职业能力发展要由外因驱动向内因驱动转变。

(二)重视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专业特性决定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缺乏知识的更新,新技术的掌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掌握新技术,就要不断充实丰富、优化组合知识结构,科学合理的师资培训在新知识的补充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培训可以采取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内培训可以请专家、教授、学者以及企业、行业的工程师通过报告的形式展开;校外培训可以分批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的学习以及到专业的培训机构学习。

教师在能力发展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过渡、探索等相互关联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教师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给予差异化培训。年轻教师掌握知识较新,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精力充沛,时间充裕,进取心较强,但教学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基本功、专业实践能力上面。老教师专业知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但掌握的知识较为“陈旧”,需要进行新知识的补充。针对不同的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培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训。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的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时间要灵活,形式要多样,建立动态、高效的培训体系,从而有的放矢地展开培训工作,更好地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革新师资队伍人才引进机制

高职院校教师引进机制中存在过分重视学历的弊端。为改良人才引进机制,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全国各高职院校应从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中引进所需人才,要引进既具有行业实践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才,以扩充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2]。

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而言,应从企业、行业引进具有资深行业实践经验与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于行业精英人才可适当降低学历门槛,经过职前培训,充实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队伍中来。此外,还可以直接引进“双师型”高校毕业生,目前不少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职业技术教育范畴的研究生,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培养师资,同时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符合职业教育对人才的需求。

(四)强化教师下企业的监管与评测,切实有效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不少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视,除了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还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以此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3]。但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教师在企业中工作浮于表面,仅仅停留在装系统、刻光盘、修图片等简单问题上(复杂系统开发工作周期一般较长),不能为企业产生效益,也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水平。学校作为教师的管理单位,在教师下企业锻炼过程中不能全程跟踪,对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结果也很难进行评测;企业作为教师锻炼的单位,对教师本身没有太大的制约作用,也不会把一个需要大量时间投入的项目交给一个下企业锻炼的教师。因此,对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在管理上需要进一步细化,同时对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结果进行科学评测。

(五)构建具有高职专业特色的新型教师考评制度

包括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内的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往往只注重对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质量的评价,而忽略了通过人才培养情况(尤其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教师进行考量,这与职业教育理念是不相衬的。因此,一种富有挑战性和鼓励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教师职业能力提高的教师评价体系亟待建立。新型评价体系的建立主要在于构建新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依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形成学生、同事、自身多元评价主体,其中学生作为教师的工作对象,他们对教师的评价能真实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情况;在评价内容上,除了对教师自身的业绩进行评价,还要通过学生的评价来反映教师实施教学的水平;在评价方式方法上,要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新的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会督促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提升职业能力水平,真正实现以评价促进教师成长。

无论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还是高职院校其它专业,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利保障,尽管目前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上还有一些问题亟待改进,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日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在这一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上的积极作用,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1]周红涛,张铄.关于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探讨研究[J].青年时代,2014 (8).

[2]李蔚.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的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 2011 (13):27-28.

[3]王秀娟.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内涵及建设途径的探究[J]. 职业技术,2009(4):69.

(责任编辑:李爱民)

A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 College Teachers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Major: Based on the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Development

LI Dong

( Shangqiu Polytechnic,Shangqiu,Henan 476000,China )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vocational competence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major, through surveys and researches concerning problem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major, and provide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o promote students' vocational competence level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maj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mpetence; computer application

2015-07-29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ZC-074)

李冬(1982-),男,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教学,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G712

A

1671-4385(2015)05-0023-03

猜你喜欢
计算机院校培训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