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汉英中介语“会”与“能”的偏误分析
庄艳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摘要:能愿动词是汉语词类系统中一个重要类别,也是外籍留学生学习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其中“会”和“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能愿动词。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偏误,这既与二者的语义特征及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表达有关,也与英语情态动词“can/could”的语义差异相纠葛。从偏误角度分析留学生“会”与“能”的习得情况,探讨其偏误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能愿动词;“会”;“能”;偏误类别;偏误成因;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会”与“能”是两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能愿动词,且二者语义相近,都具有表达“可能”、“能够”、“意愿”等意思。在具体语用中,有时似乎分不出彼此。例如:
(1)a.约翰会·说汉语。
b.约翰能说汉语。
c.今晚杰克会按时来吗?
d.今晚杰克能按时来吗?
然而,二者并非全无差别,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它们之间是具有严格区别,不能够彼此互换的。如:
(2)a.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b.我们班大部分人都说法语,不会说英语。
c.汤姆一分钟能打150个字。
d.我今晚不太舒服,不能参加学校的舞会了。
这说明,“会”和“能”在语义及语用中有所交叉,有时可以替换使用,有时又不可替换使用。我们常常会遇见以下错误:
(3)*a.丹尼的伤已经好了,会·走路了。
*b.下午我会用你的书吗?
*c.他能是你的好帮手。存
*d.我不能打网球,你能教教我吗?
很明显,(3)a、b中的“会”应该换成“能”,而(3)c、d中的“能”应该换成“会”。在如此简单的句法问题上出错,母语的影响不得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英语中,例(3)各句通常可以表述为:
(3#)a.Danny’s wound has healed and he can walk now.
b.Can Iuse your book this afternoon?
c.He can be your good assistant.
d.I can’t play tennis.Could you teachme?
可见,“会”和“能”二者不仅在汉语的语义功能上在着交错和差异,还与英语中“can/could”的语义功能存在着对应关系和差异,汉语学习者往往因此出现一些使用偏误。这里,我们仅以英语为比较对象,分析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习得“会”和“能”时存在的偏误,探究其成因并进一步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
鲁健骥把外国人学汉语的偏误从形式上分成四个类型[1]:遗漏(少成分)、增添(多成分)、替代(所用不当)、错序(词序有误)。学术上不少偏误分析的文章都采用这几种划分方法,但针对于不同的语法项目,我们还需总结出符合该语法特点的偏误类型,本文将从遗漏、替代、错序、否定用法和正反式疑问等偏误进行讨论。
(一)漏用
(4)*a.如果和你们一起去就好了,可惜没时间。
*b.吃药不解决体质差的问题。
*c.不应该乱丢果皮纸屑,那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4)a表达了句子主体期待 “和你们一起去”这一事实的可能性,b句表述了“吃药”这一动作的实施并没有能够带来“解决体质差的问题”这样一个结果,c句则表达句子主体对“乱丢果皮纸屑”这一动作行为可能导致“增加环卫工人工作量”这一结果的推测。因此,(4)a和b应该加上表示可能和能力的“能”,分别改为“如果能和你们一起去就好了……”,“吃药不能解决体质差的问题”;(4)c则用表示推测的能愿动词“会”,改为“……那会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二)替代
能愿动词具有成句的作用,缺少了将无法成句,但若在不该用时用上了能愿动词,也同样会造成句法不通或语义不明。在各类偏误中,替代的比率相对较高。如:
(5)*a.会
·获得去英国留学的机会,我感到非常高兴。
*b.要爱惜花草,不会随意践踏。
*c.看样子今天能下雨。
*d.学校里是不能允许发生这种事的。
(5)a表达言语主体对于有能力“获得去英国留学的机会”的事实感到高兴;(5)b表述了一种 “许可”,对于“随意践踏”的行为予以否定,因此应分别将句中的“会”和“不会”替换为“能”和“不能”。句子(5)c是对于“今天下雨”的一种推测,(5)d则表示“发生这种事”不存在可能性。尽管“会”和“能”二者皆可表示某种可能性的发生,但“能”往往强调客观能力上做到,“会”则更偏向于主观上的意愿,以上两句都应将“能”替换为“会”。
(三)错序
能愿动词在句中一般位于主语和谓词性成分之间,但由于个别句式具有其特殊性,对能愿动词的位置会有一些要求。外国学生由于语言环境、语法差异等因素,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常常出现语序不当的现象。
(6)*a.你明白会我的意思的。
*b.您把手机能关掉吗?
*c.我们轻松地能完成这项任务。
(6)a句中能愿动词“会”表述了一种推测,“明白我的意思”这一结果可能会发生,应置于动词“明白”前面以作修饰。(6)b中表达言语主体对 “关手机”这一事件请求许可的意愿,选择用“能”表示,但该句为“把”字句,“能”须放在“把”前修饰整个句子成分。(6)c的“能”表示“轻松地完成这项任务”的能力,而非仅仅“完成这项任务”,因此应放在其前面,主语的后面。
(四)否定用法偏误
能愿动词“会”和“能”都不止一个义项,各个义项与否定词的搭配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义项可以直接加“不”或“没”进行否定,有的则不可以。如果不能够准确把握各个义项的用法和差异,则容易出现偏误。
(7)*a.迈克刚喝了点儿酒,不会开车了。
*b.安娜是新同学,还不能说中文。
*c.像小张这么小气的人是不能帮你的。
(7)a句中,由于“迈克喝酒”,因此“开车”的行为不应该、不被许可,(7)b中表述了安娜是“新同学”,没有经过学习不具备“说中文”的技能,“不会”强调了某种技能的缺乏,而“不能”则表示行为事件不被允许,因此两句应分别替换为“不能”和“不会”。例(7)c中,言语主体认为“小张小气”,由此不愿意“帮你”,而并非该动作行为不被许可,更改为“不会”较符合句子语气。
(五)正反式疑问偏误
(8)*a.你会来不来?
*b.下雨天能放不放风筝?
*c.回国后你给我会不会写信?
在正反式疑问的动词谓语句中,可以采取并列能愿动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的句型来提问[2],如“你会不会来”,“下雨天能不能放风筝”。带有介词短语的句子,能愿动词的正反式疑问也和单个能愿动词用法一样,置于介词短语前[2],如“回国后你会不会给我写信”。
(一)母语负迁移
在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能愿动词的偏误现象相对较为普遍。其中一部分偏误的形成是由汉语自身的语法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偏误属于某一语种的学习者所特有的[3]。汉语学习者总会不可避免地把母语思维方式应用于汉语学习上,因此在分析偏误成因时,需要针对不同语种的学生究其根源。以英语为例,情态动词是一类本身表意不完全,并兼具表达意愿和推测等含义的实词,与能愿动词有诸多相似。汉语能愿动词所存在的形式和功能对应关系的复杂以及汉英两种语言间形式与功能的交叉是导致学习者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3]。
根据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4]、《现代汉语八百词》[5]、《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6]、《英语常用词用法详解大词典》[7]和《外研社英汉多功能词典》[8],能愿动词“会”和“能”都修饰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具备某种能力、表示某种可能性,“会”较偏重于经过学习后具有的能力或技术,如“他会打棒球,我不会打”,“能”则更多表述不需要经过学习所具备的能力,或者达到某种效率的能力;“会”强调客观的可能性,而“能”则更强调主观能力的作用。此外,“能”也常常用于表示许可,一般多见于否定或疑问句式,而 “会”没有这一语义功能。情态动词“can/ could”协助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其基本义项为“能”、“能够”、“可以”、“可能”和“会”,既可以表示体力、智力方面能够完成某一件事或者环境所赋予的能力,也可以用作表示由于环境或其他客观因素产生的可能性,还可以表示许可、要求、请求等,其否定式“cannot/couldn’t”可表示智力或体力不够、不可能或禁止。由此可见,“can/could”基本义项同时涵盖了“会”和“能”的基本义项。正是由于这种语义功能上的交叉,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简单地将“会”和“能”与“can/could”等同起来。
在句法结构上,“会”、“能”和“can/could”在陈述句中都置于句子的谓语动词前面,较容易掌握。然而在否定句中,“can/could”一般置于否定词之前,组成否定形式“cannot/couldn’t”,“会”和“能”则位于否定词之后。这使得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容易产生歧义和混淆,如:
(9)a.你不能去施工现场。
b.你能不去施工现场。
(9)a的“不能”为完全否定,表示不可以,不允许,(9)b的“能不”则表示尚有选择余地,即“可去也可不去”。
此外,汉语句中的双重否定形式,以及能愿动词可以被副词修饰等句法差异,也极容易导致偏误的出现。
(二)以偏概全,错误归类
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尤其在初级阶段,由于学习者对相关语法知识掌握甚少,常常采用一种回避策略,在自行归类总结的过程中以偏概全,将新的知识用现有知识简单解释归类。正如王建勤(1994)[2]提到的:“学习者面对大量的目的语输入,一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便将其简化为一种简单的系统。这是学习者普遍采用的一种学习策略。”
(10)a.小明很会写文章,他的作品得了一等奖。
*b.小明很会吃水果,今天已经吃了三个菠萝。
(10)中两个例句句法结构相同,a句表述了言语主体小明善于“写文章”,具备某种能力,b表述的是小明“吃水果”的量大这一能力问题,而“会”则更侧重于描述经过习得后掌握的能力技巧,尽管两个句子结构相同,用于后句却并不合适。又如句子“她明天会打羽毛球吗?”错误的根源恐怕在于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已掌握“会”表示具备某种经过学习掌握的能力,由此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容易泛化该义项,从而忽略了整个句子的语境。
“会”、“能”和“can/could”在语义语用上相互交叉重叠,外籍留学生对此感到难以区分,对外汉语教学者应该在学生中消除对等词语的观念,尽可能避免简单地用某一词语和另一词语直译,排除母语对学生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结构的干扰。让学生在练习中对相应的语义和用法进行总结,区分各义项在不同语境下的微妙差异和特殊用法。
教学方面首先应做到细致讲解,有重点地组织教学内容。细致地划分“会”与“能”的语义用法,注意教学的阶段性,根据不同学习阶段讲解不同义项,把握适当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进行启发式教育。设置相应语境进行练习,尽量从接近实际生活的题材中选取例句。例如,可以给出“天气晴朗”这一客观条件,让学生分别用“我能”和“我会”造句,因此来区分两词表达“能力”和“推测”时的不同用法[9]。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词与词之间的差异,对比分析,从而避免泛化和混淆。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元素也是至关重要的。语法学习本身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点过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素材来适当的增加趣味性,例如,使用带有图片、视频、音频等的教学资料带动堂上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采用游戏方式帮助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能愿动词“会”和“能”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举例、对比等分析方法,着重探讨了二者漏用、替代、错序、否定用法及正反式疑问等偏误,并就实例探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究其根源来自于母语负迁移及汉语学习者知识泛化、错误归类等一系列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汉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学习者而言,不仅要从释义和用法上掌握好目的语,更要处理好母语与目的语之间以及目的语各语言要素间的个性化差异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根据偏误类型区别对待,给学生以正确有效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2(1):69-73.
[2]孟国.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16-218.
[3]赖鹏.汉语能愿动词语际迁移偏误生成原因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5):67-74.
[4]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80-185.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78-279,414-416.
[6]周小兵.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93-94.
[7]席玉虎.英语常用词用法详解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7:578-579.
[8]田中茂范.外研社英汉多功能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294-295.
[9]王振来.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94-95.
(责任编辑:廖铭德)
中图分类号:H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5)07-0159-04
[收稿日期]2015-05-06
[作者简介]庄艳(1976-),女,福建厦门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Error Analysis on“会”and“能”in Interlanguage ZHUANG Y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Guangdong,China)
Abstract:Auxiliary verbs are one essential par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also a difficult section in both LCFL and TCFL.“会”and“能”are two high-frequency word among them.Errors are quite common among English-speaking learners in using these two verbs.Thismight be on one hand caused by their semantic features and semantic expressions in different syntactic structures,and on the other hand by the semantic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modal verbs“can/could”.By analyzing the acquisition of“会”and“能”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the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cause of the errors and pursuing some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auxiliary verbs;“会”;“能”;classification of errors,cause of errors;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