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
——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2015-04-10 17:52鲜小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启示

范 军,鲜小红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
——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范 军,鲜小红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社区学院的产生条件及办学特色的阐述和分析,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学校品牌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扬长避短、洋为中用,对加快我国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产生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社区学院;办学经验;启示

2013年4月,笔者有幸随团到美国加州考察职业技术教育。其中,设立在美国社区的社区学院很受同行者的关注。社区学院遍布美国,是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角色,是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综合体,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成就了社区学院的蓬勃发展。社区学院的办学经验对我国的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1 美国社区学院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市场需求是美国社区学院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美国在殖民地时期,美国人仿照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办学模式培养人才,把学术性放在最神圣的地位,要求学生阅读艰深的拉丁文,根本不开设自然科学和技术类课程,很难培养出技术应用型人才。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工农业迅速发展。1860~1894年间,美国工农业发展总值增长4倍,由占世界第四位一跃而居首位,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殖民地时期的办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另一方面,1870~1900年的30年间,美国的人口约增加了一倍,中等教育的发展极为迅速,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以几何级速率增长,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日益增多,对精英型高等教育形成巨大冲击。美国民权运动呼吁“教育机会均等”,迫使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在这样的的背景下,美国的很多地区就出现了社区学院。此外许多美国人不想摘纯学术研究,乐于获得一技之长而尽快就业,也是社区学院产生和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2 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

招生、教学、就业等方面都主动去适应市场需求是美国社区学院最突出的办学特色。社区学院作为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综合体,充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以低廉的费用向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其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2.1立足社区,开放办学

在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社区学院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以适应社区各行业、各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社区居民的求学愿望为指导思想开放办学。其开放性突出地体现在招生方面。

首先、社区学院入学几乎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门坎低、费用廉,力求大众化教育。

其二、社区学院提供的课程有两类:一类为过渡性文理课程,相当于四年制大学的头两年所开课程,学生学习毕业后学分可转入四年制大学,继续学习两年可获学士学位。另一类为终止性职业技术课程,学生两年毕业后可直接就业。这两类课程牢牢地吸引了人生发展还没有定向的美国青年。

其三、办学层次多,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可以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员。

其四、开设的专业广,专业的设置、课程设置、学制年限、教学内容的取舍等都是根据于市场需求而定的,学生毕业之后能较顺利地找到相应工作。这样可以适合不同兴趣爱好、想获得一技之长而尽快就业的学员。

这样,学校招收学生有: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职业课程学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职人员、事业转岗人员等。学生年龄结构参差不齐,学生的学历和知识能力各不相同,他们的求学目的也各有千秋。社区学院在学生入校以后,对每个学生进行能力测试,在了解学生真实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选择专业、选择课程。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专业选择的跟风倾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为学院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创造了先决条件。

2.2着眼市场,精选课程

为了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的人才需求很好地函接,美国社区学院借助联邦政府劳工部公布的人才需求信息合理地设置专业并指导学生认真选择专业。美国的联邦政府劳工部,在全国采集不同时期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重点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就业环境变化,每两年微调一次。统计结果向全社会公布。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专业设置的盲目性,从而也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

课程是专业的支撑,专业确定之后,关键就是课程的设置。社区学院的专业、课程开设众多、领域广泛,且课程设置又必须贴近社区的需要。各社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各社区学院的课程体系也就不一样,从客观上避免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倾向,这就是各社区学院的课程各具特色的根本原因。尽管如此,各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却基本一致,具有以下五个特性:

2.2.1独特性

社区学院根据本社区的实际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个性特色,这样各学院课程开设也就有很大的区别,各社区学院都力求把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2.2.2多样性

社区学生的需求有转学的、学位的、提高的、兴趣的等多种多样的,因此社区学院的课程也是多种多样的。社区学院的转学课程强调宽而不是专,并开设不同比例的选修课,以使学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较强的竞争力。

2.2.3灵活性

社区的市场是发展变化的,社区的教育需求也会随之而变。社区学院可以灵活地修改自己的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去适应市场的新需求。因此,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都处在变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动态化之中。

2.2.4综合性

美国社区学院在加强理论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的整合时,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单向模式,强调专业技术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相互渗透;二是并行式模式,指同时改变专业技术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内容,把这两种课程变成一个连续的课程序列,而不是把它们看成是单个独立的课程门类;三是问题中心式模式,指以某一特定情景中的特定问题为中心,来总结专业技术课程与理论课程;四是工作为中心式模式,以工作为基础对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进行整合。

2.2.5实践性

社区学院非强调实践性,在其总课时中有50%或更多的课时是实践课程,这主要由学院和企业派专人指导,学院注重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不仅如此,学生还要用很多时间到企业进行实际的技能操作,社区的企业是社区学生的实训基地。

2.3重视素质,强调能力

社区学院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其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强调基础阶段的“通识教育”,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通识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等的教育,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其二、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们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门课开始讲授前,教师不是一下子就进入正题,而是用一定时间,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提高对课程的认同感与专业理念。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教师不是照本宣科,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拼命记笔记,而是在对一个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后,诱导出一些有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分组研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运用书本的理论和观点,找出解决方法,最后用演讲、网页、综述等方式汇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合作协调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接轨,善于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三、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从低年级起就从事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学生用较多的时间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较早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校还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甚至与导师一起撰写科研论文,进而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

2.4统筹协作,服务就业。

政府、社会、用人单位、社区学院四者之间分工协作,构成了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首先,政府提供市场用工需求信息和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市场的影响,指导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的专业选择;制定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其次,社会中介组织发挥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纽带作用,用人单位积极创造就业环境,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具体支持。

社区学院自身也主动作为,为毕业生的就业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每个社区学院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市场、选择专业;辅导学生写求职信并帮助学生掌握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收集、整理的就业信息供学生随时查阅;向雇主推荐学生就业;举办职业交流洽谈会;接待雇主来校。经学校推荐的毕业生,就业成功率通常都高于其他渠道。

3 美国社区学院办学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

在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可以从美国社区学院立足社区、主动适应本地市场的需求,以特色求发展的历程中受到如下启示:

3.1紧贴市场,设置专业

从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来看,任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哄而上”大家争开“热门专业”,“羊群效应”人家开啥我开啥等现象。从而使得专业设置过于集中,专业设置重复,老专业调整改造滞后。其最终结果是:教学资源浪费、学生就业过度竞争、学生就业质量差、老百姓不满意。

其实我们也可以借鉴社区学院的经验,由政府的有关部门对我国不同时期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与预测,为高职院校甚至所有的院校提供可靠的、最新的、有用的数据作为院校专业设置依据。高职院校自身也应该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真调研和把握。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和学生“学而无用”的尴尬。高等职业院校还可以抓住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机遇,为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提供对接性的服务。虽然我们也搞市场调研,如果投入的精力不足,依赖于网络或无效的资料来做这件事,所得到的数据是不可靠的。

3.2对应岗位,优化课程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有的任然有过分强调系统性、理论性,过分强调学科发展需求的思维倾向,形成了一种本科压缩型课程体系,不能体现现代职业人的特征。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了一堆知识却不知道能做什么,靠什么就业。实际上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状况以及学习目标,跟不想摘纯学术研究,乐于获得一技之长而尽快就业的美国青年很相类似。所以培养职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就应该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对比美国社区学院,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优化课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的课程体系和精选对应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是优化课程的基础。高职院校就应该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认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调查相关企事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把握相应领域技术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按照“以岗位(群)定课程”的思路,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服务于专业需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必需”、“够用”为度,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将技师职业资格标准恰当地融入课程标准之中,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机制。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建设融会贯通、整体优化的课程。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优化课程的关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精选课程内容、授课技训等各项工作都要靠教师来完成。“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彰显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所以高职院校可以依托相关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高职院校还可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从而保证学院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能无缝对接企业的实际生产。

信息技术是推进课程优化最有效的手段。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生动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零距离”观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学习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整体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3.3校企共赢,合作育人

虽然“工学结合、校企融合”是职业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但“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办学活力不足”任然是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正因为如此,有的高职院校任然在沿用“课堂教学时间、实验实训时间、毕业实习时间”老三段式教学计划。“校企共赢”是“合作育人”的瓶颈。如能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象关心产品质量一样去关心人才培养质量,必将大大减少校企深度合作的困难和障碍。

高职院校可以主动充用地方政府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财政投入、税收等政策,调动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合作育人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还要通过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等办法健全校企合作、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主动营造校企深度合作的氛围;高职院校还应该探索“校中园”、“园中校”、“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深度合作的具体方法,主动寻找校企深度合作的突破口。

只要院校与企业之间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有效机制能够建立,校企合作中“剃头挑子一头热”的老大难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校企之间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深度融合局面就有望形成。

高职院校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让企业直接参与编写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编写和选用教材;派出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到课堂授课。使高职院校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

高职院校就可以采用校理实一体、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企业,并适时把学生放在企业计划用人的岗位上实践,企业可以给实习学生发放与新聘雇员相近的工资。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获得了工作经验,作好就业前的“热身”,企业相当于试用了新员工。

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校企深度合作平台打造师资队伍。企业处在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线,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院校可以采用自己的方式派遣教师深入企业,能够使教师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自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的前沿技术,从而克服了课堂教学脱离实际的缺点。院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促进高校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既增强了企业的科研力量,又锻炼了师资队伍,提高了院校的知名度。

3.4学生“增值”,成就名校

现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同类院校之间的竞争也将不可避免,竞争能力的强弱最终必将由市场来检验。如果我们很好地适应了市场,我们的办学效果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我们在竞争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会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名校”。那老百姓的需求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增值”。所谓“增值”,老百姓的判断方法简单而有实效:谁的学生最容易就业,谁的学生就业质量最高,谁就最受欢迎。

4 结语

归根结底,只要我们办学主动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就赢得了就业市场和招生市场的主动权,我们的学生就会“增值”,我们就会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名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常艳丽.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继续教育研究.2006,(4).

[3]左彦鹏.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办学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4]贾友军,綦群高.美国政府、社会与学校在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定位与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

[5]钱媛媛.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特点及管理体系[J].华章. 2009,(04).

责任编辑:邓荣华

中图分类号:G 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94(2015)02-0095-04

收稿日期:2015-02-17

作者简介:范军(1962-),男,重庆市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鲜小红(1967-),男,四川射洪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