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滨 刘芳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610500)
新工业化发展背景下现代教育新模式探析
喻滨 刘芳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610500)
当前,进行现代化教育是推进新工业化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不断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又要不断地投身于我国发展现代化教育的实践中,突出现代教育思想对于新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研究新工业化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发展新模式,就必须在领会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我国教育发展在新工业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而其最终能否助力于新工业化发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对我国教育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新模式。
新工业化;教育思想;教育新模式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它不仅是一条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道路,也是一条注重生态安全以实现生态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在坚持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加大教育改革发展力度,培养适合新工业化发展的优秀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的现代化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无法满足新工业化建设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现代化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在新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
走新工业化道路是中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现代工业文明有效培育的必然选择。加快教育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根本动力。由此可见,教育事业在促进新工业化建设方面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教育促进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工业结构调整
教育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内生力,充分展现科技创新的力量,是教育面对未来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社会,使人们在持续的天工开物中更好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让科技为人类造福。”[1]因此,我们必须为推进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举措。
2012年11月,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对当前四个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作了深度阐述,其中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要求更加突出。教育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使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化社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是必然趋势。首先,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升传统工业的科技含量,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就能够在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生态破坏和资源消耗,从而更能坚定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心。其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其渗透到工业生产过程、工业产品、市场需求与生产供给、决策、社会管理中,为工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准确的信息化服务,从而提升产业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提高依靠科技知识取得的收入在整个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最终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1]。这说明,我国作为现今世界上少有的人力资源大国,只有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强国的优势。2010年8月,在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深刻指出,教育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因此,我们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为基础,分层次地培养优秀人才,从而对新工业化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前的国际竞争主要依靠经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靠工业生产力的提升,工业产业的升级需要靠科技带动,科技的进步需要靠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需要靠教育的支撑,所以教育就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源头,人才培养就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目前,我国正处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国家整体发展大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提高国家工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人才的培养要以工业化发展需求为依托。我国的教育不仅要进行素质教育,而且要进行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工业发展提供驱动力。其次,培养能力与素质兼备的工业产业管理型人才。通过组织管理,发掘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产业内部人才的领导力、决策力、实践力,并将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以人才占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三)教育传承文化观念,有利于培育现代工业文明
教育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成为传承文化观念的一种方式,它能够使人类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知识得以传承与创新,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文化借助于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1]因此,我们不仅要凸显教育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健康身心素质、卓越工作能力的新一代青年的重要地位,而且要发挥教育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
大力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必须重视培育现代工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主要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先进的生产技术、执行严格科学的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教育为切入点,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观念,运用先进的科学文明成果创新生产技术,培育高素质管理人才,提高企业内部科学管理水平。通过培育现代工业文明,开创现代工业发展新局面。首先,要重视激发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人的品格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工业生产、经营、流通及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提高员工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认识水平。其次,切实认清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利用信息化成果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水平,彻底摆脱农耕文化中的随意性及技术的滞后性,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再次,推进工业产业管理人才的组织建设,培育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素养的管理层,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新工业化发展内在地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构建现代化教育新模式,最终形成新工业化和教育事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建立完好的全民化教育模式,为新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建立完好的全民化教育模式,意味着要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在满足个人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为新工业化的建设作好服务准备。目前,我国在发展全民化教育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与目标还相差甚远。如: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有限,使得城乡教育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教育政策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率升高;等等。因而,促进教育平等化,建立全民化教育模式显得尤为紧迫。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3]。建立完好的全民化教育模式,首先必须完善和健全我国教育制度与扶持政策,通过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增加贫困生进入重点学校的机会,健全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体系,支援义务教育,降低辍学率。其次是政府需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大批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建设大批高质量的农村校舍,将更多更好的优质资源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扩大其覆盖范围,从而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二)建立完整的全面化教育模式,为新工业化发挥人才竞争优势
人才竞争已然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显著特征。新工业化的建设必须以培养人才为基点,人才不仅仅是指科技人才,还包括实用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因此,进行各级教育、培养各类人才,需要我们建立完整的全面化教育模式,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目前,我们要建立完整的全面化教育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国教育体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一致,导致人才发展过于片面化,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受阻;教师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方式的墨守成规,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忽视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使得教育在推进新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驱动力减弱,影响新工业化发展进程;等等。
新工业化的稳步前进要以人才竞争为突出优势,人才的培养要以建立完整的全面化教育模式为依托。首先,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实现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的统一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其次,通过组织业务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使教师坚持“三个牢固树立”的根本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始终扮演好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角色,为新工业化的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再次,将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同时创新培养模式,鼓励学校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培养更多适应新工业化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展现职业教育的活力。
(三)建立完备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为新工业化开发人工智能机制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必须着眼于新工业化,准确、深刻地把握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目前,世界信息化的最新潮流与走向影响着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和支撑。”[4]因此,通过建立信息化教育模式,大力开发人工智能,能更好地推进新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但是,我国在建立信息化教育模式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还存在很多问题与缺陷。如:教师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的能力有限,使得培养学生成为掌握高科技人才的路径受阻;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教育资源共享的手段还不够成熟,导致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等等。
信息化教育是帮助新工业化开发人工智能的活水源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遍使用,势必会在培育出大批掌握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高科技人才的同时,推动信息技术运用到工业生产经营领域,从而为新工业化开发人工智能机制创造条件。因此,为了建立完备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学校应首先注意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为培育具有信息化涵养的科技人才铺路;同时,政府应出资鼓励学校开发资源共享软件,充分展现数字资源的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供全民终身学习使用。
(四)建立完善的开放化教育模式,为新工业化增强国际交流合作
如今,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国际市场的推动力,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新工业化发展必须要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放化教育模式的建立,会促进各国之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会为新工业化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契机。然而,我国在建立开放化教育模式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如:受我国留学生回国政策不健全的影响,出国人数与回国人数成反比,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制约了我国院校与来华留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对外交流的渠道不畅;中外合作办学的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办学质量的提升;等等。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通过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传承现代工业文明,为新工业化的发展助力。首先,要健全国家关于学生出国留学的相关政策,加大公费留学生的人数比例,改善人才使用的制度环境,搭建对外交流的桥梁。其次,注重加强我国院校对外宣传工作。各大院校通过利用综合文化交流平台,拓宽与来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从而更好地引进外来人才。再次,通过优化中外合作办学及治理结构,改善办学质量与数量的失衡状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促进新工业化发展与国际接轨。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J].武汉学刊,2014(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3-01.
[3]袁贵仁.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4(4).
[4]教育部.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J].现代教育技术,2012(5).
【责任编辑:孙艳秋】
2015-05-18
喻滨(1962—),男,四川邛崃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学研究; 刘芳(1991—),女,青海海东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2
A
1672-3600(2015)10-01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