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 珍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对策的研究
——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甄 珍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1)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经济的重大责任也是其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提出了迫切要求。然而在高职教师社会服务工作中却存在认识不够、能力欠缺、激励缺失、平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强化教师社会服务意识、健全教师实践进修体系、搭建教师社会服务平台、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机制,才能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高职教师; 社会服务; 对策
大学进行的社会服务,是指大学在保证正常人才培养任务完成的前提下,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依托其教学、科研以及人才、知识等方面的优势,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的服务性活动,包括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等。
大学从事社会服务的理念发端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1904年至1918年,查尔斯·范·海斯在担任该校校长期间明确提出“服务应当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大学应当成为服务于本州全体人民的机构”①。“威斯康星思想”从此成为大学社会服务的行动旗帜和实践指南,社会服务也因此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为世界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
(一)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职院校是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以为产业、行业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教育部早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1]《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是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高职院校在利用师资及各种教学资源为社会、为企业开展各种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及信息咨询等服务的同时,也可以使自身的发展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服务可以使高职院校扩大社会影响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中脱颖而出。
(二)社会服务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教育专家,更要是行业能手。职业院校教师只有参与社会服务,才能真正紧密结合工作生产实际从教学内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核标准、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的反思与改革。通过制定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以工作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内容、引进行业评价标准的考核内容、采用以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方式等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达到企业学校双满意的人才质量培养效果。
目前已有很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也都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关的共性问题,亟需解决。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已有成绩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融于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服务项目。
一是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教育师资培训、服务外包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近五年来,完成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科技致富带头人”、“一村一名大学生”等各类培训近20 000人次。
二是积极与各行业、企业(海尔集团、苏宁电器、北京铁路局工务段、中国民生银行、中电四公司、河北省建设投资集团、北人集团等)进行校企合作,广泛开展订单培养、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及素质提升培训。
三是积极进行技术转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2工厂、石家庄合佳化学品有限公司等进行技术革新、技术转化,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
四是为青海玉树免费培训藏族大学生8人,为新疆库尔勒市培训对口援疆普通高校毕业生337人。
通过多批次、多类型的教育培训,帮助群众掌握创业就业技能,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进行技术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随着社会对高校服务内容需求的增加以及要求的多样化,教师在开展社会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亟需改进。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对社会服务工作认识不够、社会服务能力有所欠缺,学校激励机制缺失、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不足等问题。
1.教师对社会服务工作认识不够
受传统思维影响,部分教师认为做好校内教学工作就足够了,对于提供社会服务缺乏热情,在这方面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导致即使有相应的服务工作也不愿承担。他们意识不到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进行社会服务,意识不到能进行良好的社会服务是一个合格高职教师必备的素质,意识不到社会服务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意识不到社会服务能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
2.社会服务能力有所欠缺
深厚的专业实践技能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是高职院校教师有效开展社会服务的必备条件,而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缺少专业工作生产实践经验,对职业、行业了解很少,使得高职教师进行社会服务工作的能力不强。这就导致:一方面社会服务内容较单一,开展员工培训多,而以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为对象、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则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有的社会服务效果不佳,缺少实践经验,导致内容和方式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
3.激励机制缺失
高职院校内外部缺乏有效促进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10-2015年)》中指出:“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评聘与评价制度,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纳入职称评审、聘用和绩效考核。”“高职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制定并实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实施办法,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指标,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2]但实际上,对高职院校师资的资格认证及职称评定等工作,绝大多数仍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及办法。评职称看重的是教师的学历与论文、课题、论著的数量、质量,而非专业技能和技术资格。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为了评职称一味追求高学历,写论文做课题,而偏离了高职教师应有的双师型专业发展轨道。
从内部来讲,虽然高职院校也提出让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以增加教师企业工作经验、提升高职教师实践能力,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教师疲于应对校内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去企业实践和锻炼的时间和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
4.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不足
首先,由于教师的工作范围比较狭窄,导致教师对外联系不足,自身难以找到合适的单位及岗位去进行实践;其次,由于实践时间短、企业业务需要保密等原因,导致教师难以深入企业了解相关的内容;第三,教师自身缺少系统的企业实践规划,导致实践效果较差。
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展示自身形象、拓展发展内涵、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载体。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教师社会服务意识
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社会服务工作的意义,认识到社会服务是高职教师的工作职责之一,社会服务能力是一个合格的高职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教师应改变观念、树立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职业发展意识,以有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二)搭建教师社会服务平台
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能使高职院校教师具备较高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胜任社会服务工作,拓展社会服务的领域。学校努力要为教师搭建平台,努力为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提供深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机会,通过下厂实习、顶岗实践、参与技术服务、职业考察等多种方式,促使专任教师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氛围、企业文化,有效完成企业的各种工作任务,拥有经验、提升技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和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这种企业实践训练,要有计划、有层次地贯穿于高职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这样,才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合理有效的政策机制能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提供动力保证。一方面应建立和完善能切实有效地引导和激励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制度与政策,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如在职称评定中教师校内打分时,除满足职称评定政府政策的相关要求外,适当增加教师的技术职称、社会服务的比重,从而引导更多的教师投身到社会服务工作中。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考核除了关注人才培养工作,如教学质量评价、精品课程评选、示范专业评选等以外,也应包括社会服务能力,如技术研发项目、企业培训项目等等。同时要给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时间、信息、经费、实验设施等方面的支持,给予政策倾斜。应建立系统的教师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今天,只有切实改变教师在社会服务中存在的对社会服务工作认识不够、社会服务能力有所欠缺,学校激励机制缺失、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不足等问题,才能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注 释:
① 转引自吴建新:《高职院校如何创新社会服务》,载中山日报,2011年11月14日F2版.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Z].教高〔2000〕2号.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EB/OL].[2014-12-25].http://www.docin.com/p-576803999.html.
责任编辑:李 敏
Improving the social services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EN Zhe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 Shijiazhu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81, China)
Social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for the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quires them to improve their social service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ir cognitive deficiency, lack of incentive, and insufficient platform. So,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their awareness for social service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set up a platform and incentives, for the sake a win-win effect.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 social service; countermeasure
2014-12-18
2014年度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对策的研究”(13YZ1003)
甄 珍(1969-),女,河北保定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师能力培养.
1009-4873(2015)01-0063-03
G718.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