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军,刘会军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出现了难得的民主契机,重庆谈判促成国共双方一度达成“推行地方自治与实行普选”的共识,国民政府决定普遍成立省县市参议会。上海市政府决定于1946年4月28日举行参议员选举,成立正式参议会。选举期间,诸多候选人开展了竞选宣传活动,并取得相当好的效果。近年来,学术界对晚清民国时期现代选举制度的研究日渐增多,有些方面也渐呈深入态势,但对竞选宣传的专门研究成果尚难以见到。本文拟对1946年上海市参议员选举前的竞选宣传进行实证考察和分析,以期对该时期选举制度的研究有所助益。
1945年1月30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市参议会组织条例》和《市参议员选举条例》。《市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市参议会为全市人民代表机关,其职权为:一、议决完成地方自治各事项;二、议决市举行规章事项;三、议决市预算审核市决算事项;四、议决市税公债及其他增加市库负担事项;五、议决市有财产之经营及处分事项;六、议决市长交议事项;七、建议市政兴革事项;八、听取市政府施政报告及向市政府提出质询事项;九、接受市民请愿事项;十、其他法律赋与之事项。”①李朋:《民意机构选举组织法规释义》,上海大东书局1947年版,第66页。关于市参议员的资格,《市参议员选举条例》第二条规定:“市公民年满二十五岁,经市参议员候选人试验或检核及格者,得被选为市参议员。”但“现任公务人员、现役军人或警察、现任学校肄业之学生”不在此列。②《市参议员选举条例》,张晓崧等:《民政法规》第一集,上海大众社1946年版,第118-119页。其中公民的资格,据1942年2月23日内政部公布的《公民宣誓登记暂行办法》规定:“凡中华民国人民,无论男女,在县区域内居住六个月以上,或有住所达一年以上,满二十岁者,且无下列情形之一者为公民:一、褫夺公权者;二、亏欠公款者;三、曾因赃私处罚有案者;四、禁治产者;五、吸用鸦片或其他代用品者。”①《公民宣誓登记暂行办法》,张晓崧等:《民政法规》第一集,第93页。
依据上述法令,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政府办理公职候选人检核施行计划》、《上海市选举参议员实施要点》、《上海市参议员选举进行程序》,并于1946年3月21日召开记者招待会,由上海市政府民政处报告有关上海市参议员选举事项:1.选举方法。上海市参议员选举于1946年4月28日举行,分地区选举及职业团体选举两种。前者为主,名额占70%,后者为副,占30%。地区选举采用直接选举,职业团体除渔会及教育会采用直接投票外,均采用间接选举。2.选举人资格。凡属中华民国国民,年满20岁,在本区内居住六个月以上,或曾在本区住宿一年以上者,均得有公民资格而获地区选举人资格,但曾被检举的汉奸和曾在伪政府任简任以上之官员者除外。职业团体选举资格,须现在从事本业,并以一个团体为限。3.候选人资格。上海市政府未做另行规定,遵照《市参议员选举条例》相关规定执行。关于资格的审核,采用检核参加竞选人证件的方式,以方便公民竞选。如未经审核者,即当选亦属无效。4.登记日期。自3月28日起开始至4月13日截止,凡欲参加选举者,必须在此时期内到所属各保区公所办理登记手续,否则,不得享受选举权或被选举权。②《市府民政处报告,市参议员选举事项,分地区选举及团体选举两种》,《申报》(上海),1946年3月22日,第3版。据统计,此次登记并经审核合格的上海市公民人数为2 035 629人,③《上海市第一届参议员区域选举人数》(1946年),上海市政府统计处编:《上海市统计总报告》(1946年),第五类自治组织及民意机关,上海市政府统计处1947年版,第7页。占1946年3月上海市总人口数3 345 875人④《上海市区保甲户口 (一)》(1946年3-12月),上海市政府统计处编:《上海市统计总报告》(1946年),第三类人口,第30页;另见《上海市各区保甲户口统计表》(1946年3月份),秘书处编印:《上海市第一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会刊》,1946年,第19页。的60.84%。因此,候选人要想让选民了解并支持自己当选,竞选宣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为了选举的需要,上海市政府还决定举行扩大宣传周,通过“敦请本市行政首长、名流广播选举意义与选举方法;印发有关选举之标语与告市民书;利用集会讲解选举法令及其他口头文字之宣传;召集各区公所、各职业团体办理选举负责人员举行讲习,各区各团体应召集办理选举有关人员举行讲习”⑤《上海市选举市参议员实施要点》,张晓崧等:《民政法规》第一集,第158页。等措施,鼓励市民积极参加竞选。并通知全市电影院,制作幻灯标语,街头张贴宣传标语,晚间在重要地点装置临时霓虹灯宣传广告,以唤起市民注意。为了引导竞选活动向公开化发展,上海市社会局在全市候选人名单公布后,便积极“接洽广播电台,函请各竞选人,分别发表政见,以使市民知所抉择,一俟各竞选人,择定日期,即将举行”。⑥《候选人将广播》,《民国日报》(上海),1946年4月21日,第3版。上海市工务局还通知本市复兴、中山、中正、林森、黄浦、胶州等12家公园,于4月21日起至28日止,一律免费开放,以用作各候选人竞选演讲的场所,“俾市民踊跃前往聆听竞选演讲。各竞选人如欲借公园为竞选演讲场所,可径向各该公园负责人接洽”。⑦《便利竞选演讲,公园一律开放》,《申报》(上海),1946年4月21日,第4版。此外,为唤起区内选民对选政的重视,各区及保甲负责人或举行竞选座谈会、或召集候选人公开演讲大会,邀请参加竞选的参议员出席和发表演说。这些举措无疑为参议员候选人的竞选提供了方便。
在办理选民登记的同时,上海市政府根据《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省县公职候选人检核办法》和《上海市政府办理公职候选人检核施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决定采用检核证件 (履历书、各种资格证件相片、公民资格证明书)的方式进行候选人登记与审核,经审查合格后的本市公民,方有参选市参议员的资格。据统计,登记参选的合格候选人共计1195人,其中区域选举候选人1045人,职业团体候选人150人。①《市参议员选举候选人名单发表,共计一千一百九十五名》,《民国日报》(上海),1946年4月16日,第3版。关于应选名额,根据《市参议会组织条例》第四条规定:“市参议员之名额定为十九名,人口超过十万者,每满三万增加一名。”②《市参议会组织条例》,张晓崧等:《民政法规》第一集,第116页。因而,去掉人口基数10万后的上海市剩余人口数3 245 875人可增加参议员108名,合计区域参议员应选名额为127名,占全市参议员总额的70%;职业团体名额按30%计,应为127÷70% ×30%=54(名),所以全区域市参议员名额共计181名,候选人的总当选率为15.15%。根据公布的各区中已登记的合格公职候选人的数据统计,当选率最高者为杨树浦区,为40.00%;当选率最低者为杨思区,仅为3.13%;人口最多 (328 607人)、应选名额最多 (13人)的泰山区,候选人以113人居首位,当选率为11.50%。相比较而言,职业团体的情况较为乐观。当选率最高的为会员最少的团体农会 (12 102人),应选名额4人,占候选人数8人的50%。会员最多的职业团体工会 (48 019人),应选名额16人,占候选人数36人的44.44%,当选率最低的为自由职业团体,应选名额为11人,占候选人数45人的24.44%。另按上海市会员总数3 345 875人中产生127名参议员计算,平均26 345名市民选出1名参议员;职业团体按会员总数163 462人中产生54名参议员计算,则是3027人选出1名参议员。就产生1名参议员所需的人口数来看,区域选举参议员是职业选举参议员所需人数的8.7倍。从上面分析的数据来看,区域参议员选举竞争较为激烈,笔者据《申报》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就见诸报端的竞选宣传来说,区域参议员候选人竞选踊跃,总计被报道者126人次,共有90人参与,其中多次被报道或重复被报道者总计24人,占区域选举竞选人总数的26.67%。职业选举候选人竞选活动的报导总计23人次,共有21人参与,其中被多次报导者仅有2人,占职业选举竞选人总数的9.52%。
从竞选宣传看,不论是区域选举候选人,还是职业团体选举候选人,在名单公布后至投票期之间,多数都展开了竞选活动。据笔者对宣传周期间的报刊报导统计,最受候选人青睐的竞选方式当属发表竞选演说,其场所多为广播电台、公园、学校、宴客场所。当时上海共有45家广播电台,据《申报》和《民国日报》的报导,笔者做了一个粗略统计,竞选者发表演说的电台不下30家,其波及面之广,占到将近七成。公园为民众集聚之地,便于召集和吸引选民。第一位发表竞选演说的候选人、临时参议会副议长奚玉书,21日上午在胶州公园设台演讲,听众就有千余,“很能引起市民的注意,没有人喝倒彩,也没有出岔子”。③《胶州园三千民众前奚玉书演讲》,《新闻报》(上海),1946年4月21日,第4版。第一区 (黄浦)参议员候选人马君硕博士,在外滩公园作题为“厉行法治与改进民生”的竞选演讲,听众数千。而许多竞选人仍习惯于宴客发表演讲,招待各报记者、市民领袖及乡亲父老。第五区 (泰山)候选人曹亚侠,第九区 (长宁)候选人顾竹淇,第十一区 (新成)候选人陈公达、朱亚揆律师、《申报》副经理唐士昌,第十六区 (虹口)候选人朱鸿仪等,都曾有此类举动。值得注意的是,公开宴客争取市民支持在当时是合法的、也是官方所容忍的。《申报》便有这样的评论:“近日候选人竞选之热烈,似已造成民主的新风气,未尝不是可喜的现象。纵使有人以为招待,茶会、宴会等等,不免有所浪费,但既然大家要民主,则只须没有非法的行为,没有舞弊的勾当。”④《社论:关于民主的两件大事,国大延期召集与上海市参议员的选举!》,《申报》(上海),1946年4月28日,第2版。从市政府陆续公布的开票结果来看,效果似乎不错,公开宴客的6人中5人当选:顾竹淇、唐士昌、朱亚揆、陈公达、朱鸿仪,1人名列候补第一:曹亚侠。其中顾竹淇因长宁区纠纷重选,最终以8081票名列第一。此外,竞选座谈会、公开演讲大会、记者采访也为候选人提供了演讲的平台。如,第十二区 (江宁)候选参议员吕恩潭,受邀出席该区举行的竞选座谈会发表演说。第二十区 (杨树浦)候选人潘公展、张立祖、陈志竟、施承孚,相继在本区区公所召集的市参议员候选人公开演讲大会上发言,听讲之市民 (包括该区全体保甲长)达一千余人,座为之满。①《第二十区竞选演讲,潘公展氏阐述政见》,《申报》(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4版。
以报刊、标语、广告、传单为载体的各种文字宣传随处可见。值得一提的是《申报》,作为上海报刊的龙头老大,在此次宣传中确实起到了引领作用。其关于竞选宣传的报导高达131人次,尤其是对本报同人的竞选更是关注有加。《申报》参选的7名职员中,被报道的6人有5人当选:潘公展 (指导),史咏赓 (主人)、唐士昌 (副经理)、季灏 (副主任秘书)、张一渠 (教育编辑主任),1人候补第一:曹亚侠 (社会服务处法律顾问),落选的黄寄萍 (社会服务处主任兼编辑)却未见半字于报端,这不能说与《申报》的宣传力度一点关系都没有。街头的广告标语也是琳琅满目,已然成为一道吸引选民眼球的风景线。“21日,奚玉书在胶州公园演讲的当天,就有‘××公园今日免费开放,有足球赛’,下面一行是‘×××作竞选演讲’的广告”。②知音者:《参议员竞选演讲,免费逛公园》,《消息》,1946年第7期,第100-101页。还有诸如“请选爱民如子的吴绍澍先生”;“请选举敢说敢言反对官僚资本的吴绍澍先生”;“古有尧舜今有虞舜”;“请选虞舜一票!他是历史公认的圣贤人物”;“选举王志莘,天下太平”等标语张贴于大街小巷。③村翁:《无奇不有的上海市参议员选举》,《文章》,1946年第3期,第77页;《竞选标语选》,《消息》,1946年第8期,第122页。广告最多的吴绍澍,写有“拥护敢说敢做的吴绍澍先生”的大幅标语遍布于“沪西汶林路贝当路,直到亚尔陪路跑狗场一带、中法工学院与衡山公园门口”的沿途,甚为壮观。④《上海市参议员竞选特辑,不择手段宣传战》,《消息》,1946年第8期,第114页。更有气势者当属马君硕博士,“用扎彩的卡车汽车,载着标语画像,敲着十番锣鼓,铿铿锵锵,直到下午三时还在爱多亚路上兜,再热闹不过”。⑤《上海市参议员竞选特辑,不择手段宣传战》,《消息》,1946年第8期,第114页。印发卡片、报纸、传单等宣传品,在竞选宣传中也较为多见。在“选举开始前一二日,家家户户,接得红绿纸头,及卡片无数,……卡片上的头衔,赫然:‘某某区市参议会候选人’”。⑥砥中:《投票人不知怎回事,公民领不到选举票,竞选种种》,《海星周报》,1946年第12期,第5页。《申报》主人史咏赓则“按户奉送申报一份,附传单一张,大书‘请选我’。该报副经理唐世昌,则分发大批二十英寸面积之大名片”。⑦芳草:《竞选趣闻》,《海星周报》,1946年第12期,第9页。更有别出心裁者,是“泰山区某保在通惠小学竞选,众户长事前先接获一纸指名请选某某某为市参议员之彩纸,该彩纸说明如愿照此办理,将来自有重大酬报”。⑧《竞选二三事》,《海潮周报》,1946年第8期,第12页。市立民众教育馆馆长徐则骧,则将自己的简历、政见等制成《致四区选民书》数万份予以散发。第二区士绅郭文钰、徐佐良、陆宗骏等,联名印发通告十万份,请该区市民一致选举张一渠。⑨《竞选演说再接再厉》,《申报》(上海),1946年4月28日,第4版。更有看点的是,“泰山路青年中学里有一位装束入时的半老徐娘,以活广告的姿态,赠送宣传品,还对人妖声妖气地说:‘请你选举周经为先生’,与徐继中学里一张‘候选人张玉麟女士玉照’的漂亮相片无独有偶”。[10]村翁:《无奇不有的上海市参议员选举》,《文章》,1946年第3期,第74页。
以选票决胜负的选举方式,让候选人意识到能否在“民众的评估与选择”中稳操胜券,取决于能否获得选民的支持。因而,“取悦选民”对于竞选者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往往成为竞选者的风向标,而“政绩和贤德”便成为竞选者取悦选民的筹码。
在竞选者发表的政见中,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首属教育问题。他们大多主张增设学校,普及义务教育,以减少或消除文盲。这些候选人多是教育界或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如前面提到的市立民众教育馆馆长徐则骧、我国十大名教授之一陈高佣、新闻报总经理詹文浒、华美晚报社长张志韩、上海中央日报社社长冯有真、申报指导潘公展等。徐则骧强调文化教育建设之重要,冯有真则主张“努力文化建设,普及市民教育,发展新闻事业”。①《候选人演说忙》,《民国日报》(上海),1946年4月28日,第3版。面对“杨树浦工业区的一般工友及其子弟为生计所迫”的现状,潘公展则“深感失学之苦”,因而主张“在极短期间扫除文盲,惟有普及教育”,只有这样“民主政治始有健全之基础”。②《第二十区竞选演讲,潘公展氏阐述政见》,《申报》(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4版。第七区 (常熟)候选人王光、金城银行经理徐国懋、上海律师路式导等人也认为,要减少或扫除文盲,必须推行平民教育;增设高等小学,经费由政府负担;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基础。此外,奚玉书、陈高佣、陈公达、詹文浒等人的政见中对“增设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增加经费”等也多有涉猎。其次是劳工问题,大多主张提高工人地位、促进劳资和谐、救济失业技工,这些候选人多半是职业团体中的工会代表。如市总工会委员方如升、叶翔皋、周学湘主张提高工人地位。而尤以工会候选人周学湘的建议为详:“1.保障工人生活,工资照生活指数结算,2.实行工厂会议,3.提高工人地位,4.应尽量予工人以参加政治机会。”③《竞选演说各抒所长》,《申报》(上海),1946年4月27日,第4版。此外,候选人还主张“急速恢复所有工厂注意工人福利”;④《市参议员候选人热烈参加演说》,《申报》(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4版;《竞选演说多》,《申报》(上海),1946年4月24日,第4版;《市参议员选举期近,各候选人积极竞选》,《民国日报》(上海),1946年4月25日,第3版。解决“劳资纠纷”,“应议定一致而合理的工资,给与标准,由政府颁订施行,不过低以压迫劳工,亦不太高致妨碍生产”,⑤《市参议员选举期近,各候选人积极竞选》,《民国日报》(上海),1946年4月25日,第3版。否则,长此以往,社会永无安定之日。市总工会总干事袁召辛“提倡安定民生及劳资协调”,至于“如何协调”,潘公展的建议是:“凡涉及稳定物价、平息工潮等造成工业生产顺利环境之举措,人民应与政府协力。按照政策,逐一实施。”⑥《第二十区竞选演讲,潘公展氏阐述政见》,《申报》(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4版。此外,候选人还提出了“统筹办理各种慈善事业”、 “救济失业技工”、“合理解决罢工风潮”等建议。第三是市政问题。当时被提到频率最高的市政问题是解决房(屋)荒问题,但大多是建设性意见。如:保护并鼓励对建筑业之投资;改造贫民住屋;建筑平民住宅;解决居住问题、肃清贫民窟;凡是市民,都有权利分配住屋,合理居住等等。物价问题也备受关注。候选人大都因“本市物价上涨,漫无止境,人民生计困难,房租增加,亦理所不当”,提出“以后物资应按户配给,计口授粮”,⑦《参议员候选人纷作竞选演说》,《申报》(上海),1946年4月23日,第4版。并提出平抑物价之彻底办法,以减轻人民负担。诸如“公共交通不应涨价,食米问题,必须抑止涨价”,⑧《竞选演说如火如荼》,《申报》(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4版。“疏通粮食及蔬菜之来源,俾自用必需品价格抑低以苏民困”等。⑨《市参议员选举期近,各候选人积极竞选》,《民国日报》(上海),1946年4月25日,第3版。交通问题亦被候选人提及。如增加交通工具、增开南北干路、公路桥梁之亟应修建等。另外被提及的政见包括健全保安制度,提高警察素质;保障市民一切基本自由;推行文官制度根绝贪污;推行公医制度,施行配给制度等。
在候选人竞选的宣传中,最为有效的隐性资本当属社会经历。这些竞选人大多出身望族,对社会贡献不菲,被看做是十足的潜力股。如,第十六区 (虹口)参议员候选人汪竹一,系“江苏汤云望族,……居住于上海,并服务于上海,前后达廿余年,现只四十二岁,正是年富力强,大有作为的时期,他的前途,原是未可限量。同人等谨以至诚推荐给虹口区的市民同胞,及在虹口居住的亲戚朋友们,请大家把握这个机会,选举汪同志为本市参议员。我们相信并保证他一定能不辞劳瘁,克尽才智,为虹口区的人民以及全上海的人民谋福利,争光荣的”。[10]《汪竹一略历》,《申报》(上海),1946年4月24日,第4版。第十九区(榆林)候选人季灏,浙江青田人,现年35岁,抗战军兴,领导陕西民运,担任第九战区军中党政工作,督导地方行政,厥功至伟。战后,奉派至京沪一带,创办文化出版事业,现任申报副主任秘书,青年中学校长,独立出版社副总经理,立信专科等校教授。“季氏为人诚挚坦白,富于民主精神,研究法律有年,向以保障人权为生平职志,此次参与竞选,旨在造福市民,当选以后,民意之发扬,谅可多一有力之保障”。①《季灏今晚竞选演说,发挥民主政治理想》,《申报》(上海),1946年4月24日,第4版。“龙华区参议员候选人毛子佩,平素致力新闻文化工作,胜利后,任上海市党部委员兼宣传处长,旋又任社会局社会福利处处长,并就漕河泾习勤所原址设立难民难童收容所,现为该区参议员候选人,定为当地人民所爱戴”。②《市参议员候选人热烈参加演说》,《申报》(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4版。张一渠“为儿童书局总经理,书业公会常务理事,兼任申报教育编辑主任,现年五十,学踗俱富,为老闸区最有声望之候选人”。③《竞选演说再接再厉》,《申报》(上海),1946年4月28日,第4版。其次是服务态度。这些候选人多半是市政要员或地方名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往往借受访之机阐明竞选目的。如中华海员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区长、工界候选人候寄远对记者称:“此次竞选,目的在提高工人地位,促进工人技能,注意工人教育,谋取工人福利,保障工人职业等。”④《市参议员候选人热烈参加演说》,《申报》(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4版。市党部执行委员陈保泰,则表示“实事求是,从基层工作做起”,愿“多方协助市民,使能获得安居乐业之生活”。⑤《市参议员候选人热烈参加演说》,《申报》(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4版。值得关注的是妇女界人士参与竞选十余人,可谓史无前例。记者特走访上海临参会驻会委员朱素萼律师,她说:“很希望这次参议会中,能多产生几位女参议员,不是为了和男子们争面子,而是希望以后多有几位代表来帮女子们说话。”⑥《妇女界参加竞选真是享权利尽义务的机会》,《申报》(上海),1946年4月23日,第4版。《申报》的职员也争先恐后畅谈服务宗旨。该报主人史咏赓,作题为“我当为大众服务”的演讲,表示“决以积极的态度,从事于一切建设性的市政工作,为大家服务”。⑦《史咏庚氏昨广播我当为大众服务》,《申报》(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4版。各方寄予莫大期望,称其“获选后当能倾其所学与抱负,为市民服务”。⑧《竞选运动积极展开,本报同人参加区域竞选,各处广播演说情绪热烈》,《申报》(上海),1946年4月25日,第4版。副经理唐士昌表示愿做一个尽力又尽责的公仆,“以多数市民之意思为意思,市民如有高见需要我做,我当尽心极力的去做,决不推诿”。⑨《竞选运动积极展开,本报同人参加区域竞选,各处广播演说情绪热烈》,《申报》(上海),1946年4月25日,第4版。教育编辑主任张一渠,自述1930年创办儿童书局以来,“始终站在本位,埋头苦干,胜利以后,……亦均以埋头苦干之精神,为公众服务。”[10]《竞选运动积极展开,本报同人参加区域竞选,各处广播演说情绪热烈》,《申报》(上海),1946年4月25日,第4版。认为“理想中之市参议员”当该如此。市临时参议会驻会委员王延松则自认为“素性率真,且亦无求于人,自问如能被选,必能尽其应尽之职责,为商界增进幸福,减除痛苦”。[11]《竞选演说如火如荼》,《申报》(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4版。第十六区(虹口)参议员候选人会计师王维骃,“为人忠厚,办事精干、有能力、有精神,有决心竭诚服务社会,尤为虹口区民众造福”,[12]《介绍第十六区 (虹口区)参议员候选人王维骃会计师》,《申报》(上海),1946年4月28日,第6版。因而被多人联名推荐。第三是自身特质。此类候选人多出身平民,虽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但没有其他政要人员那么有知名度,因而欲凭借自身与民众接近的社会经历或居住环境作为诉求,希望得到平民阶层选民的支持。如本市时装业领袖金鸿翔,“出身工人,对平民生活知之最稔,故以实践平民福利为主要抱负”,[13]《市参议员候选人热烈参加演说》,《申报》(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4版。愿切切实实“改进平民区公共卫生;提高平民娱乐水准;配给平民日用品,设立消费合作社”。[14]《市参议员候选人热烈参加演说》,《申报》 (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4版;《金鸿翔昨晚广播,实践平民三项福利》,《申报》(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4版;《市参议员候选人竞选演说》,《民国日报》(上海),1946年4月26日,第3版。经营仓库业的张岳卿,因“数十年来先后服务于银楼洋行等商业机构,平日接触人物,多属中下阶层者,自信尚能了解彼辈生活,自当本服务人民,造福同胞之旨,参加选举”。①《竞选演说各抒所长》,《申报》(上海),1946年4月27日,第4版。经营旅业的徐文照则以“鄙人住居老闸区,已有三十余年之久。对于本区视同第二故乡,休戚荣辱,息息相关”为缘由“参加市参议员竞选”,表示“决负责替本区市民谋幸福,做一个尽责尽力的公仆。为政不在多言,本人只知苦干实干,尽其所能,以副本区市民之期望”。②《候选人演说忙》,《民国日报》(上海),1946年4月28日,第3版。从事医业的宋大仁也说:“八年来受敌伪压榨,民间疾苦,颇为代为一吐,尤其是静安区与我同利害关系的,更思代他们说几句话。”③《竞选演说各抒所长》,《申报》(上海),1946年4月27日,第4版。
如前所述,在参议员竞选宣传中,1045名区域选举参议员候选人中有90人参与,当选者39人,当选率43.33%;未参加竞选宣传的区域参议员候选人955人,其中当选者88人,当选率为9.22%。150名职业选举参议员候选人中有21人参与竞选宣传,其中当选者14人,当选率66.67%;未参加竞选宣传的职业选举候选人129人,其中当选者40人,当选率为31.01%。参加竞选宣传者比未参加竞选宣传者的当选率分别高出34.11个百分点和35.66个百分点。市政府公布的区域参议员选举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区域选举的30个区中,有11个区的第一当选人有参加竞选的经历。如前面提到的第一区候选人、在外滩公园演讲的马君硕博士 (以3493票当选),举行全体区民代表保长保干事及甲长联席会议、详解选举法令及选举注意事项的第二区区长姜豪,利用自己在1946年初开设的祥生电台发表有关市政交通等政见的第三区候选人周祥生,在电台发表“我当为大众服务”的第五区候选人史咏赓,发布广告最多的第七区候选人吴绍澍 (以14 034票当选),在大西路中正西路张家宅招待该区父老、发表竞选演说的第九区 (长宁)候选人顾竹淇 (以8081票当选),受邀出席竞选座谈会演说的第十二区参议员候选人吕恩潭 (以8827票当选),被颜惠庆、叶恭绰、潘公展等联名推荐的第十六区 (虹口)参议员候选人汪竹一,在第二十区 (杨树浦)区公所召集的公开演讲大会上首先发表演说的该区参议员候选人潘公展 (以6583票当选),均获得本区第一多的选票。
竞选宣传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竞选宣传的手段具有相当数量的受众。参与竞选的候选人多有利用电台、公园、宴客场所、集会地点发表政见的举动,也曾借助报刊、标语、广告、传单等载体进行文字宣传。这在当时经济状况和文化教育水平均在国内前列的上海市,确属可行之举。上海是我国最早有无线电的城市,战后收音机已经相当普及。当时市一级报刊最多的也是上海,共有96种。其中发行量最大、发行范围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申报》,读者众多,不仅包括达官贵人和少数知识分子,还包括学生、商人等众多职业者。这些传播方式,助推了广大选民的参与热情。二是竞选宣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选民的需要。竞选者发表的政见中,谈及最多的是教育问题,其次是劳工问题,市政问题中的住房、物价、交通等关涉民生的问题也着实不少。这些问题,对于1946年度文盲拥有率49.89%、④《上海市人口教育程度统计百分比》(1946年2月),秘书处编印:《上海市第一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会刊》,第21页。失业工人数增至30万人、⑤《劳动人事》,《上海通志》第十一卷,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7,node4572,index.html。市政建设百端待理的上海市来说,尤属当务之急。这些愿景让经过八年抗战之后、处于“工商凋敝、民生困顿”环境之下的上海市民看到了希望,服务态度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实现愿景的法宝,竞选者的光鲜的个人出身、社会阅历,又恰恰为老百姓吃了颗定心丸,成为左右选民的判断为自己拉票的利器,因而竞选者当选票数之高当属意料之中。
考察上海市参议员候选人竞选的过程,还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候选人数量太少。上海市参议员候选人资格审核采用检核的方式进行,根据1943年5月17日公布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规定,可以参加公职候选人检核的条件是:经甲种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者,年满25岁的公民,且具有下列资格之一者:“一、曾任县参议员者。二、曾任乡镇民代表或乡镇长二年以上者。三、有委任职之任用资格者。四、有普遍考试应考资格,并有社会服务经历三年以上者。五、经自治训练及格,并有社会服务经历三年以上者。六、曾办理地方公益事务三年以上者。七、曾任职业团体或其他人民团体主要职务三年以上者。八、曾从事自由职业三年以上者。”①《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张晓崧等:《民政法规》第一集,第98页。按照上述条件,本市经申请检核而取得甲种公职候选人资格者1785人。②《甲种乙种公职候选人》,上海市政府统计处编:《上海市统计总报告》 (1946年),第五类自治组织及民意机关,第15页。依据市政府公布的1946年上海市公民人数,去掉20岁至未满25岁者404 494人,③《上海市现住人口年龄分配》(1946年度),上海市政府统计处编:《上海市统计总报告》(1946年),第三类人口,第7页。本市符合参议员候选人资格年龄条件者当为1 631 135人,而实际登记参加选举的候选人仅为取得候选人资格者的66.95%,占符合本市候选人资格年龄条件者的0.73‰,实属凤毛麟角。二是虽然竞选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参与竞选宣传者却非常稀少,区域选举参议员候选人参与率8.61%,职业选举参议员候选人参与率14.00%,总共参与者仅有111人,占候选人总数的9.29%。
此中缘由主要是当时的中国公民缺乏政治敏锐性,具体表现为政治冷漠。究其原因,从选民来看,十之七八都是文化程度幼稚者,“初不知选举与选权之关系重要”,以致“最大多数公民放弃选举权,而悉听诸最少数人之伪造包办”。④巽言:《普选救济之一法》,《大公报》(长沙),1922年4月9日。“此中症结所在,乃系中国人民百分之八十以上均为文盲,又因抗战八年,生活困苦达于极点”。⑤赵凤喈:《泛论大选》,《周论》创刊号,1948年1月16日,第11页。况且中国人民“素来对于政治不感兴趣,普选之事又属创举”,⑥赵凤喈:《泛论大选》,《周论》创刊号,1948年1月16日,第11页。人们对于选举知之甚少。上海市民也不例外,“是以若干选民遥远赶到投票所,竟有不知来此何事者。至不知应选举何人,而任人指使填写者,更占其中多数”。⑦村翁:《无奇不有的上海市参议员选举》,《文章》,1946年第3期,第73页。而普通民众之所以不关心选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直觉地认为选举不能给他们饭吃,而当时有人确实将“当选了以后可以使得人人有饭吃”作为评判本市参议员是否称职的标准。这只能说明一点,当时人们填饱肚子已成问题,哪还顾得上看似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政治选举。“如果要使中国人懂得选举,那便须使中国一般的选民能够有饭吃和能够看得远一点,同时要严格地防止竞选者使用不正当的竞选方法”。⑧颜子彦:《中国人也会选举么?》,《周末观察》,第二卷第二期,1947年10月11日,第6页;《一四七画报》,第十六卷第九期,1947年11月7日,第5页。从候选人来看,选举期近,“参与竞选的候选人,照理应当在各自的选区里努力发扬他们的真才实学,政见思想,争取优势选民的信任和拥戴。可是真照这样做的还是寥寥无多”。⑨阚逸凡:《如何竞选市参议员?》,《申报》(上海),1946年4月25日,第5版。这些未有任何举动的人当中,“多数是社会上公正的好人”,之所以不参加竞选,“大半 (也)是因为 (对选举)不感觉兴趣”。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既志不在鱼肉乡里,又不愿争田夺地,选出来还是依然故我,又何必花这许多冤钱干这傻事”。[10]《好人要竞选》,《中央周刊》,第十卷第四期,1948年1月22日,第26页。据《消息》载,本市参议员贿选之事确有发生。贿选的方式,从宴客馈送,送毛巾、袜子、戏票,一直到赠送现钞,“买价最高的要算虹口区的每票一万五千元,最低的则是徐家汇区二千元”,“宴客部分最高记录要推一个杨姓候选人,他在大中国饭店连续宴客十五天,每天十五桌,单是宴席费用二千七百万元,连同其他开支,总共四千多万”。[11]谢:《光怪陆离话竞选》,《消息》,1946年第8期,第114页。因而,囊中羞涩、老实忠厚的人与选举不产生关系,有真知灼见、远大目光的竞选人决不肯采用如此做法,许多有气节的人也不会参加如此这般的选举。用时人的话说:“假如我是参议员,我将羞于受政府的聘请而自居于人民的代表,我将羞于被安置在会场中做花瓶而受到人民的冷遇。”①于来:《假如我是参议员》,《消息》,1946年第2期,第10页。而那些老好人们也“以求悦于选民为可耻,因而自己亦不投票。这也是民主政治的伤痕,碍于选举之推进”。②赵凤喈:《泛论大选》,《周论》创刊号,1948年1月16日,第11页。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各省市普遍建立地方民意机关参议会,通过民选的参议会沟通官民,协调社会。这一举措在中国政治民主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为训练民权提供了较好的场所,也为实行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上海市参议员选举过程中出现的竞选宣传,也是迎时应势而产生的有益于选民更广泛了解候选人的主要方式。候选人采取演讲、宴请、标语、传单等方法,特别是借助于现代推行最速的广播、影响广泛的报刊、引人注目的广告等,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在竞选者的角逐中确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本市全区域111名竞选宣传者中,当选者53人,当选率为47.75%,而未进行竞选宣传者的当选率则只有11.81%,远远低于前者,说明竞选宣传在当时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竞选方式,对于推进普遍、公开、平等的现代选举制度有相当的意义。但是,取得参选资格者的人数之少,登记参选者竞选宣传的参与率之低,竞选过程中金钱购买、馈赠物品、没有演讲的纯粹的宴请招待又混杂其中,都表明多数候选人的竞选意识并不浓厚,主动竞选者的范围和受竞选影响的选举人的范围还都十分有限,竞选宣传的方式也有待于规范,现代选举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