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进展

2015-04-10 11:22刘海涛
关键词:内涵式内涵质量

刘海涛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00;滁州学院教育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进展

刘海涛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00;滁州学院教育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近十年来,高等教育研究发展很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概念的提出、内涵式发展概念的内涵、内涵式发展评估体系建设研究、研究型大学内涵式发展和地方区域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等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但关于大学促进社会进步的研究尚少,关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内涵的研究不够深入,有必要加强。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综述

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提出

为适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大办学规模,从1998年的786万到2013年突破3 000万,毛入学率也从不到10%增加到30%。每年高校输送的毕业生从1999年不到百万,到2013年的727万。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期,也将处于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时期。规模的巨大扩张,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三大战略的顺利实施。但短时间规模扩张发展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快速发展缺乏充分的物质准备,办学硬件设施和教育投入不足,生师比例过高,部分高校功能定位不清,发展理念不准,过于强调指标、数量的意义,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办学目标及办学特色模糊,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1]。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认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的需要,是顺应全球强化高等教育质量的新浪潮的需要,是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解决高等教育自身面临突出问题的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王战军教授认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2]。房剑森认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稳定值现象”为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高等教育发展数量质量间“钟摆式回归”为内涵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高等教育从补偿性到适应性发展的转变为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高等教育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如规模扩大与教师资源不足、规模扩大与高校硬件设施跟不上、规模扩大与毕业生难就业等矛盾成为内涵式发展的政策客体[3]。

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内涵式发展是发展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王洪才通过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指在不增加高校数量的情况下通过学校内部挖潜来扩大招生规模的发展形式,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的内涵式发展是以质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4]。王战军认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演变,其概念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最初与外延式发展概念的统一,到后来二者的对立,从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发展模式的存在,到2006年开始转变为一种理念,2012年以后提升为一种战略[2]。袁贵仁部长认为,内涵式发展需要关注发展理念的战略性变化、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体制改革、质量保障评估的制度建设和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于光强调内涵式发展是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5]。刘朝马等认为,内涵式发展则是指通过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学校内部效率和质量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具体而言,是指高校以自我为发展主体,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讲求效益”的方针,以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心,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基本目标,通过目标定位、体制机制变革、资源合理配置、品牌构建等手段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创新能力,经由自我积累、核心裂变、由内而外的途径推动高校的有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6]。谢晓青认为,高校内涵发展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培育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准确定位和提高办学质量是高校内涵建设的关键;创建知名大学和品牌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根本[7]。李楠、许门友认为,内涵式发展是指在现存高校数量与适度增加的规模基础上,通过内部的体制创新、结构优化,努力发掘高校现有潜力,从而实现高等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等的统一协调发展[8]。高等教育是一个涉及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公平等五个主要变量的复杂体系,它们不同结合表现出不同综合效益,进一步表现为不同的发展方式,即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应当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上述五个变量协调统一的发展。

三、内涵式发展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式发展,如何评价高校内涵式发展成效?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由于高等教育内涵的不确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各个子系统的侧重等原因,对内涵式发展的评估体系很难建立。吴枚认为,建立内涵式发展的评价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确立内涵式发展的评价理念,评价指标应覆盖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体现高等教育的所有职能,反映不同教育参与者的感受;二是建立高校绩效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揭示高校内部运行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建立分类评价机制,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分别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准确、更公平、更具指导意义;四是改革高校的评估体制,在行政评估和学校自评以外,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实现管、办、评分离,使评估工作更合理,评估结果更有信度,加强高校的监督与管理[9]。楼世洲从内涵式发展的条件、动力与结果3个一级指标,学校领导、战略规划等10个二级指标构建内涵式发展评价准则[10]。

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对策研究

王战军认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和谐发展,提高质量是根本,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基础,规模的合理发展是前提,提升效益是关键[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研究员认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迫切需要制度攻坚,需要加强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规划作用,推进高校的自主办学和特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一流人才在学术框架内成长、走学术发展的道路;制度改革的成果要以大学章程的形式固定和规范下来[11]。余蓝、刘丽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路径为:以“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引领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以“培养创新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培养方式转变,以“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12]。都光珍认为,首先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办学效益观,将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益有机统一于办学活动之中,以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内涵式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加强战略执行能力建设[13]。谢晓青认为,需要切实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构建树特创新机制;改革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质量监控制度;突出重点学科建设,形成特色和亮点;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培养更多的“大师”级教师;注重大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7]。吴枚认为,大学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根本保障,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科学研究为动力,以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为切入点和立足点,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目标[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认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布局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改革体制机制,健全保障体系[14]。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认为把人才队伍作为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把产学研结合作为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15]。提升质量既要从国家层面对提高质量做出分层设计和系统部署,也要推动各地各高校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出台省级、校级配套的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三级政策体系。

五、区域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策略

丁晓昌认为,在省域层面上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重点是要加强“四个统筹”,即以教育现代化目标为统领,统筹推进省域高教发展转型;以提升教学质量“满意度”为核心,统筹推进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高校协调发展;以综合改革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扩大社会参与程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16]。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占铭提出七个“新突破”,促进江西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规划上新突破;管理创新、改革发展上有新突破;发展观念和发展道路上有新突破;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支持高等教育事业方面有新突破;办学特色上有新突破;基础教育支持力度上有新突破;承担社会责任上有新突破[17]。熊超认为,湖南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适度规模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加强师资建设、完善质量保障、着力制度创新五个方面[18]。

六、研究型大学内涵式发展的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认为,中国的研究型大学需要加快构建善卓越的创新人才成长体系,为各类创新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构建卓越的科技创新体系,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创新源泉和构建卓越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引领时代发展[19]。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认为,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知识的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原则。研究型大学首先应树立核心质量观,也就是以人才质量和学术质量为核心加快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质量观。学术发展是研究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任务。学术发展和制度创新是当前高等学校推进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20]。

七、地方省属高校内涵发展的路径

李喆认为,地方高校内涵发展需要调整八种关系:1.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的关系。不能把内涵发展跟外延发展完全割裂开来。强调内涵发展不等于外延发展就此停住。2.处理好长远发展和近期目标的关系。要立足具体的校情,既要整合有限资源,有限解决影响和制约内涵建设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又要着眼学校长远发展,把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统一起来,避免盲目发展和短视行为。3.突出特色和整体推进的关系。只有突出某些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获得成功、可持续发展。在突出特色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在整体推进各个学科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发展特色优势学科。4.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通过政策引导,调整利益关系,改革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把“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作为学科内涵建设和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5.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关系。6.学术和行政的关系。7.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8.党的建设和内涵建设的关系。于洪良认为,地方高校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地方高校品牌的规划和建设[21]。

八、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研究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王文源认为,民办高校内涵建设要集中解决法人治理结构及决策机制问题,处理好校理事会、院委会和院党委的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22]。夏季亭认为,需要积极探索职业校长制度,使之科学、完善,向社会选择合适的职业校长从事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23]。胡大白认为,要完善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依法规范民办高校法人财产管理,健全内部财产管理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监控制度[24]。吴华认为,内涵建设的重点是管理问题,包括战略、人力资源、质量、绩效、知识和品牌的管理等[25]。杨能山认为,要建立健全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这种质量保证体系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即宏观的国家市场保证,中观的学校保证和微观的教学质量保证[26]。

九、研究不足和展望

学者们站在不同角度,对高等教育内涵作了不同的解读,主要涉及大学制度、结构、效益和课程、教材的建设,也有部分学者论及对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建设。但关于大学促进社会进步的研究较少。对于地方应用型高等教育内涵的研究不够深入,对高等教育内涵的评价研究因为指标难以确定等因素,研究还是刚刚起步。

[1]谭秋浩.浅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2.

[2]王战军.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2):1-4.

[3]房剑森.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6(7A):1-6.

[4]王洪才.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6(7A):14-18.

[5]于光.提升高校软实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63-64.

[6]刘朝马.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个案[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932-935.

[7]谢晓青.关于高校内涵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8(1):56-58.

[8]李楠,许门友.内涵式发展趋势下的高等教育发展[J].教育评论,2013(1):9-11.

[9]吴枚.天津高校内涵发展的对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12):15-18.

[10]楼世洲,宁业勤.学校内涵式发展评价准则构建[J].教育科学,2009(1)13-14.

[11]马陆亭.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迫切需要制度攻坚[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1):6-7.

[12]余蓝,刘丽.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三条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3(7):21-27.

[13]都光珍.质量与效益: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5-9.

[14]张大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水平[J].中国高教研究,2011(5):4-7.

[15]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4-10.

[16]丁晓昌.省域统筹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3(2):8-10.

[17]王占铭.从跨越式发展到科学发展:关于江西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1):60-64.

[18]熊超.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依据及战略重点——以湖南省为例[D].长沙:湖南大学,2008.

[19]张杰.推进内涵式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3(5):1-3.

[20]李元元.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N].光明日报,2013-07-20(7).

[21]于洪良.基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地方高校品牌建设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9(3):43-47.

[22]王文源.探讨民办高校内涵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6-12-05(004).

[23]夏季亭.民办高校如何加快转型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01-18(003).

[24]胡大白.论民办本科高校内涵发展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5):1-4.

[25]吴华.探讨民办高校内涵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6-12-05(004).

[26]杨能山.基于质量和效益维度下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构建[J].企业家天地,2012(11):123-125.

【责任编辑赵伟】

G640

A

1674-5450(2015)01-0142-03

2014-09-20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CXLX12_0753);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HSK11-12D220);安徽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588);滁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2jyy028)

刘海涛,男,安徽潜山人,苏州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滁州学院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内涵式内涵质量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质量”知识巩固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