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性别差异意识缺失及对策研究①

2015-04-10 11:10:47李东风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院校职业

李东风(华东交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女性教育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性别差异意识缺失及对策研究①

李东风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振兴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选择。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普遍缺乏性别差异意识,这在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都有所体现。这势必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正确了解性别差异是因性别施教的前提,根据女性特点实施与男性有别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是克服高等职业教育性别差异意识缺失的重要举措。

高等职业教育;性别差异;施教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2010年7月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大力发展的重点。但是,如果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缺乏性别差异研究,缺乏对女大学生的关注,必将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性别差异意识缺失的表现

(一)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中性别差异意识的缺失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性别差异问题没有引起教育部门的充分重视。无论是教育部发布的《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中,还是2010年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文件中都缺乏分性别培养的方案。政府部门如果长期忽视教育领域中的性别意识及男女教育发展不平等的现实,势必会影响女性的利益和发展。在这种缺乏性别意识的主流思想影响下,教育政策研究主体难免本能地排斥性别研究视角,致使教育政策研究中缺乏社会性别视角[1]。

(二)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中缺乏对因性别施教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女性高等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早。其研究主要涉及女性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实践探讨等。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也比较充分,但缺乏性别研究视角。当然,也有部分学者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社会性别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赵叶珠(1998)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女性研究的忽视正是由于人们无视性别差异的存在所引起的。潘懋元(2001)提出,应在不同学科中考虑性别因素和增加妇女比例少的各级和各学科的妇女人数。但这些研究都局限在普通的高等教育中,缺乏职业教育的特性。

(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忽略女性的特殊性

高等职业院校往往以男性为标准来确立教学内容,基本没有考虑性别差异,并且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方式也是偏重于男性心理特点。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出围绕职业岗位群制定培养规格,却没有哪一个职业院校围绕性别群制定女生培养规格。在忽视女性特点的教学模式下,毕业女生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性别差异意识缺失的教学模式也造成女生职业迁移能力的低下,影响了女生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二、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因性别施教的意义

(一)促进女生更好就业,进一步提升女性地位

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因性别施教,能使女生接受良好的高等职业教育,获得某一项专门知识和技能,能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女生通过职业生活又可增加收入,提高家庭、社会地位,进而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受教育程度,是对女性社会地位其他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制约因素[2]。所以,女性接受教育的首要意义在于它给女性自身命运带来的改变,然后是社会、家庭从中获益。

(二)增强女生的职业流动能力

美国社会学家崔曼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在我们能获得数据而加以分析的所有工业化或正在工业化的国家中,对‘谁走在最前面’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就是‘那些获得了教育的人’。”[3]教育是实现成功职业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职业教育。女性职业教育程度越提高,越能增加其主动选择职业的机会,增强其社会合理流动的速度与水平。

(三)促进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经济发展

实施良好的因性别施教,能充分发挥女性的聪明才智,促进我国女性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美国高盛集团的最新研究表明:妇女受教育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水平就能提高0.37个百分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因性别施教搞得越好,越能吸引女性参加,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尊重女性人权,维护社会公平

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即是面向人人的全民教育,是人人享有的权利,是女性作为“人”本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因性别施教是在尊重平等人权基础上、正视男女客观存在的性别差异基础上的教育。人们通过这种职业教育能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女性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公平的机会和待遇。

三、高等职业院校因性别施教的对策

(一)正确了解男女差异是实施因性别施教的前提

正视、了解性别差异是进行客观实践的前提。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

1.生理构造方面。男女区别主要体现在生殖系统和大脑结构。科学研究发现,男性大脑比女性体积略大,女性大脑的神经细胞比男性多出11%,这些神经细胞用来理解语言,识别说话的腔调。身体特征方面,男性肌肉发达,身体强健,肌肉约占体重的40~50%;女性身材瘦小,肌肉疏松,肌肉约占体重的32~39%。

2.心理特征方面。女性的听觉、嗅觉和触觉要强于男性,但其视觉和空间知觉能力较男性为弱。在记忆方面,女性倾向于机械识记,男性倾向于理解识记。而思维方面,女性擅长形象思维,男性则擅长抽象思维。

3.行为方式方面。女性亲和力、人际沟通能力强于男性。男性的成就欲、事业心较强;女性自信心较弱,有一定的依赖性。女性行动上经常小心翼翼,胆怯而多疑;而男性则果断勇敢,富于冒险精神。男性行为一般目的明确,女性则较随意[4]。

(二)创新高等职业院校因性别施教模式

1.建立与女性特点相符合的专业。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男性中心意识”现象,忽视女性特点的情况普遍存在。J·康威·小路就曾说过,如果在学习中总把男性体验作为标准,就很难看见几个成功的、有才能的女性事例。所以,应在职业培训中充分考虑女性的特点。

国外的一些因性别施教实践可以为我们所借鉴。韩国职业学校的一些专业是结合女大学生的特点及其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而设立的,旨在满足女大学生的特殊需要。日本职业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比较注意女生特点,女生选习的专业和课程大多是女生较易学习或毕业后十分实用的,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教育、保健、家政等。我国的女性职业培训也呈现同一特点。从2010年第三次中国妇女地位调查J省的调查数据显示,男女对不同知识的需求性表现出明显差异:男性对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的需求较高,而女性则在生活技能、子女教育、发展兴趣方面体现了较高需求。所以,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重视女性特性的研究,其专业设置应和女性生理、心理特点、未来发展相结合。国内学者研究显示:女性的特点使她们在人文、教育、医学等方面较有发展优势。既然女性有着和男性不同的特点,就应该正视女性的优势,利用优势,设置相关的专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女性的聪明才智。

2.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女生一般比较遵守课堂纪律,但因自信不足、谨慎有余的特质,常常呈现课堂交流不够,思维不积极,不敢发表不同意见等现象,反映出女生的顺从和依赖心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女生的思维、学习特点开展,充分调动女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探索适合女生特点的教学改革,形成参与式、案例式和课堂讨论、经验分享等形式多样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女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曾说,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教学形式是实践教学,它是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学生就业和实际生活中所要求的能力。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实践课程的实际比例不能达到国家的要求。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无法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色。女生本身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就比较弱,要把女生培养成操作技能好、动手能力强、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始终重视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教学,使女生能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在这方面,学校花费在女生方面的精力必须比男生大、力度比男生强。当然,女生自身积极主动的锻炼也十分必要。

3.增强女生的就业适应性。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原有的一些专业结构、教授的专业知识难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可能出校门时就已经落伍了。女生吸取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弱,这种情况下,易导致其综合素质不高。同时,现代社会对人们工作素质的要求不断变化,它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岗位技能,还包括人们走上社会所要求的综合素质,主要有职业技能、应变能力、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

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之一在于,提高女性劳动者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以促进其就业。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跟踪社会需求变化,针对女性视野不够开阔的弱点,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基础性。必须强化专业技能训练,造就女性转岗换岗的发展能力。女生的开拓性往往弱于男生,所以,高职院校更应该为女生多提供求职技巧、政策知识等与就业相关的培训,培养女生的从业技能,提高岗位应变能力,使女性就业后既能胜任工作,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更具有职业转移的能力。

4.培养女生的自强精神。传统的性别偏见使很多女性认为男性的成功是必须的,部分女生将家庭的幸福放在首位,认为相夫教子才是女人的追求,缺乏追求事业成功的动力。相当一部分人不会主动学习来提高自身能力。高等职业院校中还有部分女生惰性大、自我意识较差、自卑感强。她们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学习、择业等方面不思进取。实践证明,女生如果刻苦努力,善于把握机会,就不会比男生差。

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既有健全人格又有较高文化素养,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等职业院校就要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女生客观认识性别优势,使其消除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观。首先要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性别意识教育的培训,消除教学和管理中的性别歧视行为,营造有利于男女平等发展的氛围。其次,高等职业院校因性别施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增强女生的自信心,培养女性完美的人格、崇高的志向。注重对女性“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

5.加强国家法律政策的倾斜力度。高等职业院校中的因性别施教,需要社会、政府、学校等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倡导、支持因性别施教。尤其应注重法律政策的可行性、可操作性,避免法律政策的空泛。尤其是当权益人的正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应有可行的救济渠道。我国台湾地区就于2004年6月23日公布实施了《性别平等教育法》。美国也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禁止教育领域任何性别歧视的原则。这些地区和国家法律政策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此外,政府在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还需积极采取具体措施与步骤,保证女性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教育资源。除此之外,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女生就业方面,政府也应积极作为,大力加强舆论宣传,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朝阳事业,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两个必须依靠的支柱之一。而女性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受教育对象,是不可忽视的群体。高等职业教育中加强性别差异研究,实施因性别施教,可以充分发挥女性特长,弥补女性的不足,使女性得到全面的发展,适应社会对女性人才的需求。

注释:

① 本文得到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交通大学女性研究中心资助。

[1] 曹迪.教育政策研究的社会性别视角的缺失[J].教育学术月刊,2010,(1):4.

[2] 赵叶珠.建国后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J].1993,(5):67.

[3] Zhong Deng,Donald J.Treiman.The Impactof Cultural Revolution on Trends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7,Vol.1031:391.

[4] 张红.和平之侣——人类社会性别冲突与婚恋和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1.

Analyzing the Phenomenon of Lack of Gender Awarenes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Dong-feng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In order to revitalize the economy,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nations around the world have tak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 strategic choice.But in our country,the awarenes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smiss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is problem exists in area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making,the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And this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who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Understanding the gender differences properly is the precondition of teaching on account of sex.Implement of diffe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measures to overcome the lack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gender differences;teaching

G718.5

A

1008-6838(2015)03-0087-04

2015-04-02

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固性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1yb257)

李东风(1967—),女,华东交通大学女性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性别研究。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