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惠媛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外语专业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
——以转型期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丛惠媛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普遍提高,信息技术已经嵌入到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和环节,工作方式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给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培养学生既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又要具备较高创新能力和思辫能力,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外语专业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复杂性思维和实现知识远迁移的能力,使学生职业能力向纵深延伸发展。
技术技能型人才;外语专业;学生学习过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时期,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迫切要求调整改革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普遍提高,信息技术已经嵌入到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和环节,从而对一线生产、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是因为他们必须有能力处理好一线生产、工作上突发的、复杂的问题,才能确保公司正常运营。公司的工作组织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生产模式已经不是从前简单的流水线作业,而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下的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也更趋向扁平化,现代企业已经采取新的更适合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组织形式,即小组作业方式或团队合作模式。现代化生产运营更多依靠的是信息技术手段,企业要永续发展和壮大,需要依托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形成的效应,使得企业内部分工逐步走向社会化。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大多数公司都将非公司主营业务转给外包公司。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生产组织模式的巨变,使得企业、岗位和工作人员都变成了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不仅管理者,就算是一般工作人员也必须能够准确判断产业变化趋势并迅速对应。社会的变革,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创新能力和判断能力高的应用型人才。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技术的不断革新,要求外语人才在职业素质方面,要人文修养与心理素质兼备,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与多元综合的知识结构;在能力结构方面,要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果断而快速决策的能力、判断工作紧急程度的能力、快速学习能力等。
(一)外语专业学习的特殊性
1.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语言环境
语言学习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在没有外语学习的环境下学习外语是外语学习的最大障碍。外语专业教师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多渠道构建全面而优质的外语学习环境,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外语学习的环境体系,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培养外语思维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言环境大致可以分为自然语言环境与课堂语言环境。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学习者没有通过别人的指导,而是通过先天性的听说读写能力来获得某一项语言。但由于外语学习没有这种自然语言环境,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克服语言环境与文化差异两方面的障碍,因此难度很大。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外语专业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将课堂所学内容与相关的国家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并做到融会贯通,即是否形成跨语言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是单纯是否掌握了单词、语法的正确使用,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失礼或不得体的表达。
2.仅掌握语言规则不算学成外语
根据交际法理论,语言学习不仅包括掌握语言的形式,还要掌握语言的功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场合需要,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因此,外语专业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所学习的语言并进行语言实践,从而使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外语专业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上,过于强调知识的实用性,用什么就教什么,以“快餐式”的形式对学生加以训练,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重结果”而忽略了“重过程”,导致学生疏于思考、疏于探究、疏于勤奋,所学不知所用,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职场上需要的核心能力即面对复杂问题的决策判断力、解决应急问题的反应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思维能力以及职场上最需要的解决复杂问题所需要的心理素质都需要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知识远迁移能力的基础之上,而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发展复杂性思维和实现知识远迁移的能力被扼杀,职业能力难于向纵深延伸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文件)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的决定中关于基本原则指出:要服务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现代职业教育应与产业需求对接,因此,从源头的专业设置开始就必须立足于社会需求,而不是考虑现有的师资条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所以,课程内容和学业的考核标准必须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也应该与生产过程对接,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学生的毕业证书还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使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也就是说,要确确实实地提高广大青年的就业能力。以此为指导思想,外语专业教师首先要解决自己的教育观,由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由“传承教育”转为“创新教育”;教学评价由“重结果”转化为“重过程”。
(一)关注新生的学习意识及动机
1.全方位跟踪新生的学习过程
从对新生入学后开课前的外语基础知识摸底考试结果看,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学生的学习目标、目的都是以考试过关为终极,外语专业知识不系统,答题是按老师训练的技巧来完成,而不是靠知识的融会贯通来思考。从外语专业应知应会社会常识测试和老师综合面试语言应用能力结果看,很多学生由于入学前关注的都是考试内容,所以,缺乏常识,外语应用能力也较弱。
2.帮助新生明确新的学习目标和目的
从入学教育开始,就明明白白告诉学生,学成之后要做高素质劳动者,成为技术技能人才,要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与他人协同工作,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所以,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不是拿到毕业证和过级,而是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革新所需要的比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尽可能拓宽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和科技知识,建立多元综合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各种锻炼和实践,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协调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外语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职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
(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过程性评价主张把学生的学习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收集关于学生学习状态、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相关信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并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对学习过程进行安排的一种思维模式,包括学习者在完成特定学习任务时如何选择、使用和调控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资源等。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外语学习更多的是陈述性知识,根据学习策略这几个成分所起的作用,作为外语专业的教师,在学生学习外语之初,首先要指导学生按认知策略针对陈述性知识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安排好学习。
运用好复述策略使学生有效记忆、保持课堂学习信息,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内容的方法上。为了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使学生能够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精细加工策略。比如学习单词,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用首字联词法、视觉联想法和关键词法等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一个阶段学习之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以提高其记忆能力。即及时指导学生按组织策略梳理所学知识,归纳总结语言规律,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其方法是将学习材料归类,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分门别类整理好之后,再在信息之间找到联系。这种能力也是未来职场上所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以指导,使之内化为学生的工作能力。
2.了解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在教学某一教学任务过程时,教师要先进行任务分析,即确认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学会的次一级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如果普遍或多数学生还未达到要求,就必须进行一定的补习,来确保学生已经具备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学习一个长而又复杂的任务过程时,困难更大。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而不是成功地完成一个个过程,那么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学过的内容就很难被保持在记忆中,也将成为接下来学习的障碍。
3.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进度
外语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突飞猛进也不可以一曝十寒。作为外语专业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控制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按外语学习规律,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进度,并根据不同阶段学习内容的难易和自己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做适当的调节,切不可稀里糊涂跟着大班进度走。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今后职业生涯中需要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4.关注学生的学习管理能力
外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大都要跟不同地域、国家的人和事打交道,所接触的工作资源相对多一些,无论是时间管理,还是环境适应,亦或是情绪管理、各种资源的掌握利用能力,都决定了其在职场上的行走距离和上升的空间。所以,外语专业教师责任重大,关乎学生一生的走势。要指导学生掌握资源管理策略,帮助学生学会适应环境、调节环境,管理好可用环境和资源,管理分配好学习时间,调整好学习心境,利用好学习工具,以适应自己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发展需要。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也属于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和未来工作所必须的能力。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管理能力,教师给学生多大能力,就意味着学生能走多远,能飞多高。
转型期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快速转变育人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而身为外语专业的教师肩负着外向型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重任,其责任更重大。应该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外语教育应该重结果更重过程,同时还要重视应用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肩负起外语专业教育改革的重任。
[1]俞理明,常辉,姜孟.语言迁移研究新视角[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黄韶斌.关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理论与方法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
[3]李洪军.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28).
[4]朱尧兴.职业教育应关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2(03).
编辑:崔月华
TP31
A
2095-7327(2015)-05-0173-03
丛惠媛(1963-),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译审,主要从事日本语言文学及高等教育研究。
本文系辽宁省成人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成人高等教育专项科研课题“成人高校外语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编号LC1328)”以及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4年度课题“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4XJJGYBXM0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