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培育校园精神文化

2015-04-10 10:41颜雄吴柱国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陶行知校园精神

颜雄,吴柱国

(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培育校园精神文化

颜雄,吴柱国

(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培植教育信念,培养全面素质,培育精神文化,应该是学校发展的神圣职责。本文针对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引入陶行知教育思想,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来培育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举例并提供了一些把陶行知教育思想渗透于校园活动与环境建设的具体策略,以期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烛照下,新时期的校园文化能走向一条健康绿色的正途。

陶行知教育思想;校园精神文化;培育

什么是文化?《易》说,“物相杂,故曰文。”《礼,乐记》云:“五色成文而不乱。”在这里,“文”显出五色斑斓,杂处交融的意思。所谓 “文”不是单一,不是纯粹,而是五色斑驳,多物合处。这是一个前提,然后是加上混合体的融合与条理。杂色杂物混合且条理成“纹”,即成“文”。文无其“杂”不为“文”,杂而不理也不为“文”。所谓文化,就是“人”所持有的“精神”,以及用这种精神改造客观所获得的一切的精神与物质的产品。

那么,何为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也叫心灵文化,就是指导人的价值取向、伦理规范、生活哲学等的文化。

一、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培育校园精神文化是现实所迫

长期来,由于我们对教育的本质不甚了了,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重心,而忽视了人格的培养,没有立足从整体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没有把知识的传授和人的素质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没有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伦理规范和生活哲学。

什么是校园精神文化?我认为,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能影响学生价值取向、伦理规范和生活哲学的文化。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培育校园精神文化呢?

虽然,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风气还是日渐强劲,因此,在这个时候,更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其身心健康以及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好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翻开中国教育的历史,我们发现,凡是有成就的教育学者和教育家,他们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坚定的教育信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追求真理做真人、爱满天下的伟大人格让世人所景仰。

80年前,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所有的教育应当是走向高尚的教育,走向前进的教育,走向理想的教育,走向创造的教育。因此,教育和生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回事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我们把教育的关怀渗透到教育的全部,如果我们希望我们所培养的人不仅能适应生活而且能够怀抱改造生活的热情,这个时候的教育的意义就完全可以等同于生活。

80年来,生活教育理论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不断地散发出伟大的思想光芒。这种思想是永恒的,但又是与时俱进的。新形势下学习、实践、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培育校园精神文化

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作为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成为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产生变革的灵魂,这是培育校园精神文化的好路径。

为了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培育成学校的精神文化,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以一个设想来践行这种理念。

比如我们可以制定“十八字办学方针”,这“十八字办学方针”就是“教学做合一、真善美和谐、学做真人、爱满天下”,以此来指导学校工作。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把培养有民族精神、以改造本民族本国家本社会为己任的人格,作为教育根本的培养目标。他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真善美和谐”的人,培养具有“康健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和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人。陶先生认为一个人学知识,学了知识最后是为了救国,是为了改造社会。所以每个人学了知识以后要把知识变为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选里,有一个图形,就是两个三角形。传统教育的三角形知识底边很大,能力、态度越往上,态度这一条线就越来越短。而另一个三角形是以人格态度为最大底边的。意思说,有了人格态度,一个人是可以有能力的;如果人格态度是端正的,依靠他的能力是完全可以不断地提取知识的。所以最大的底边应该是人格和态度。

今天我们要追求的教育就是一个人格至上的、德行为本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培养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一个有事业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有追求的身心健康的人。同时,教育最根本的还是一种以人文知识为基础的教育的爱。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就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真谛。陶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人格感召了一代又一代后来人。如果有了爱,我们教师队伍的素质就会以爱为基础,并使其成为转变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今天的爱满天下,爱满校园,爱所有的孩子,包括爱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弱势的需要特殊关心的孩子,自然成为我们的教育行动。“学做真人,爱满天下”,“真善美和谐”就成了我们的办学理念。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三大原理之一,也是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中的基本原理和校训。

“教学做合一”给我们解决了教学方法论的问题。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所谓‘做’是包含了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教学本质是学习,而‘学习’也就是实践,学而后能教人。”这一点,就是说教学“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它给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教学带来很多深层的思考。

思考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的一种智慧,也是教育的一种智慧。它追求 “在劳力上劳心”,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统一。这正是我们的新课程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

思考二∶“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也就是要将“做”放在第一位,这是完全符合认识论思想的。我们今天的教育,不是缺少理论,而是缺少行动。老子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重在实践与行动。

思考三:陶行知非常注重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在学习中强调“教学做合一”。他反对读死书,死读书,倡导教师应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运用中发展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这与我们新课程提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是十分吻合的。

在“教学做合一、真善美和谐、学做真人、爱满天下”的办学方针统领下,我们还可以归纳提炼出“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八字教风和 “厚德、笃学、行动、创造”的八字学风,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精髓融入到师生的理念和行动之中。

三、把陶行知教育思想渗透于校园活动与环境建设

在确立学校的办学方针,厘清学校的基本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学校还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将凸显陶行知伟大思想和崇高精神的校园精神文化渗透于校园的活动与环境建设之中,以求获得多元立体的精神文化渗透之成效。举例如下:

——学悟“陶言”。陶行知的诗词读上去朗朗上口。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诵读行知诗词。如《育才十字诀》∶一个大脑,二只壮手,三圈连环,四把钥匙,五路探讨,六组学习,七(集)体创造,八位顾问,九九难关,十(誓)必克服。《自勉并勉同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建蛇悔歧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在诵读陶诗、感悟陶言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将会为之一振,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都将会变得意气风发,自信自强起来。

——塑造“陶像”。我们可以在校园广场竖起陶行知的塑像.在塑像底座上刻着“学做真人”四字。明示学校“学做真人,爱满天下”的办学目标。天天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作“面对面”的“交流”,对全校师生来说,时时是一种精神的激励。

——建立“陶室”。我们可以在学校开辟教室,设立陶行知纪念室,里面可以设置了“陶行知的一生”、“学校的足迹”、“学校的光荣史”等栏目。全体师生徜徉于此,会不断获得精神的动力和人格的提升。

——栽培“陶树”。我们可以在学校开辟蔬果园,栽培果树、各色蔬菜等,让学生亲历和体悟陶行知“手脑相长”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验生活教育思想的精髓。

——命名“陶路”。我们可以把学校的道路取名为“康健路”,体现陶行知“康健第一”的理念;把学校便于学生憩息学习的沿河小路命名为“智慧行”,蕴含着陶行知先生“我要养成好习惯,养成好学的好习惯”的教育思想。学生在校园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浸润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文化中。

《人民教育》杂志2007年24期的《文化,教育的精神家园》一文中说到,“教育有一个使命:塑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所谓‘共同的精神家园’,简单一点说,就是我们拥有同样的语言、基本的价值观和大体相当的文化品位。而文化,是‘共同精神家园’的核心因素。”的确,培植教育信念,培养全面素质,培育精神文化,应该是学校发展的神圣职责。陶行知教育思想犹如教育大地上的参天大树,只要我们将这棵大树植根于心中,便会焕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

[1]陶行知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杨方忠.教育改革应该借鉴生活教育理论[J].生活教育. 2011(17).

[3]杜世智.论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 2003(04).

编辑:崔月华

G641

A

2095-7327(2015)-05-0168-03

颜雄(1984-),女,广东化州人,广东医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吴柱国(1962-),男,广东高州人,广东医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及医学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陶行知校园精神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