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一带一路”: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路径
本刊评论员
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
《愿景与行动》共有8个部分,包含了“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国积极行动”等,全面而细致地表述了中国政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和行动。这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实质推进的阶段。
“一带一路”的共建,无疑是一项国际间合作的巨大工程。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和10月的提出,到“丝绸之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再到《愿景与行动》的出台,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诚意、决心和信心。
“一带一路”战略一经提出,国际间便有抹黑言论的出现。比如,把中国的“一带一路”比作上个世纪冷战前美国出台的,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马歇尔计划”等等。在现实层面,一些国家动作不断,不愿意看到“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从根本上讲,还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与其说这是“冷战思维“在作祟,不如说是一些国家固守“帝国思维”的必然反应。其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坚守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十分清晰地表明了中国的崛起绝不会依靠“炮舰政策”,更何况自近代以来,中国一向是“怀柔四方”,没有通过武力扩张或遏制的记录。倒是有些“怀柔”过分,反而备受欺凌。即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军力有了较大水平提升的今天,这种现象仍在继续。比如在中国南海不断发生的一些事情。
但是,中国总是要走向世界的,中国的崛起总是要实现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中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扭转那些遏制中国崛起国家的思维模式,更不可能因为一些言论和遏制行动而迟滞崛起的步伐。问题的关键是:在坚决捍卫我们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找到一条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路径。其实,从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的言论和行动中已经可以判断,他们把“一带一路”看成是具有实际意义并获得具体成果的中国的崛起之路。
不管别人怎么看,中国实现崛起的原则,在《愿景与行动》第二部分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晰:“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这些原则没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的和领土完整的侵害,没有对他国利益的算计,没有意识形态歧视,没有文明的切割,没有任何的排他含义。与一些国家崛起的历史相比,这应该是一种新的文明。实际上,在这个战略推进过程中和之前中国对世界所做的一切可以看出,这些不只是口头承诺,中国也是这么做的。比如,中国对非洲大陆的援助,比如亚投行成员国的构成。当中国敞开胸怀,期望通过自己的愿景和行动实现和平崛起,并对世界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时候,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抹黑和遏制,反倒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其实,整个世界殖民史不光彩的结束和当今世界围堵和遏制行为的失败,已经证明“帝国思维”和“冷战思维”的破产。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平崛起的实践,应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一种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