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珂,胡勇忠,严 新
(1.广州航海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725;2.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广州511365;3.南华工商学院 教务处,广东 广州510507)
语言经济学视阈下EGP与ESP教学路径探究
吴珂1,胡勇忠2,严新3
(1.广州航海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725;2.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广州511365;3.南华工商学院 教务处,广东 广州510507)
现行大学英语将EGP与ESP分成两个阶段设置,在教学实践中出现EGP与ESP各自割裂的现象.语言经济学下的语言经济价值理论及成本效益理论可用来定位EGP与ESP的对接路径.学科定位及教学研究有助于加强对EGP与ESP教学对接路径的理解,提出促进EGP教学与ESP教学协调发展的方法,以实现语言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语言经济学;EGP;ESP;观察路径
全球化状态不断加深背景下,我国对外交往与合作的过程对我国外语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英语语言人才的培养质量也相应地有了更高的目标。一方面,既有建立在EGP+ESP教学结构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体系,既包括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与建立,也关注了学生的专门用途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职业和学术应用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近十多年来,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使得当今大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语言学习能力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时代的语言习得者们的差距日益显现,而ESP教学现状中往往是由EGP直接生硬地过渡过来,这也造成了部分学生语言习得效果的下降,并影响教学的反馈。基于此,我们有理由重视ESP教学价值、教学效益等要素,对于如何选择由EGP发展至ESP的路径,进行有效的语言延续教学,实现ESP教学的效益最大化。换而言之, EGP不仅为后续的ESP学习夯实了语言基础,我们还可以由学习效用、人力资源成本等因子来考量并力图实现ESP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英语语言教育中的行业内容的学科基础定位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结合,并将其它所附属的三级学科譬如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有机结合、理论重构及实践重建的过程而形成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在1998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从根本上来讲,外语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只有当外语与某一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而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1]
以商务英语为例,学科教学内容来源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进步,涉外商务行为从单一的货物贸易演变为现在的服务贸易、劳务合作,以及对外经济交往等多方面的商务交流与合作。在社会人才需求结构方面对具备一定的商务贸易学科知识储备同时兼备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也大大增加。因此,商务英语这门学科得以建立并逐步壮大。而综观商务英语的学科属性,是商务场合及商务交际任务中所使用的英语语言要素,因而学习者应具备熟练使用英语来实现各种商务功能及目标的能力[2]。植根于英语语言内容并以此为基石,聚焦于语言功能,但同时又涵盖了包括但不限于贸易行为、电商常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国际营销行为、外贸结算、国际金融、国际税收等学科或课程的背景知识。由此可以看出,英语语言的行业板块内容是基本语言框架与特定行业工作领域内容的有机重构[3],即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与特定行业板块业务工作领域内容过程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例如,与商务活动行为过程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但此种性质的整合不应当是“商务活动行业板块工作内容+英语”而成为基于某方面特定行为内容的ESP,而是跨学科课程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行业板块工作内容与语言形式及内容之间进行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配置的学科内容再平衡的过程。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人们较难用传统的应用语言学理论模式和专门用途英语(ESP)实践模式来进行探讨,因为人们较难以此去确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模式、课程设置逻辑等要素。
近年来,以语言经济学为视角的英语语言教育研究在国内方兴未艾,例如许其潮 (1999)、陈钢(2007)、王恒(2008)、莫再树(2008)、张德富(2009)、王立非(2011)等探讨了基于语言经济学理论下的学科定位、外语教育模式、教学改革、语言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议题。在国外,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 Language)在语言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已是较多被耕耘的一个领域,通常被认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马尔沙克Jacob Marschak(1898-1977),最早于1965年建构这一学科名称及初步内容,语言经济学也被看作是一门从不同维度、按不同比例将教育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学科不同角度体系与内容有机综合重构的新兴综合性边缘学科。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源沉淀的结果;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其实是人力资源沉淀的一种产出。不同的语种或同一语种的内部不同板块内容之间存在着经济价值的差异。语言或语种在经济效用上存在区别,这是由不同语言或语种的经济价值差异所决定的,并外化体现为该语言或语种在不同市场上被需要程度的差异性。例如,需要观察在劳务市场上的被需要的紧急程度;在人际交往功能中是否大量被需要或被使用;在各种性质的消费市场上的被使用的程度等等;以及外语语言教育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是否协调等不同方面[4]。甚至,我们在语言的习得行为中,总是能轻易找到它的经济属性。例如,语言能力的建立通常伴随着经济成本的产生,即语言习得的费用;语言的效用表现为其在不同语种使用者之间信息交流的载体作用;而语言习得的过程通常会带来语言能力的提升,并会进一步提升语言习得者未来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力,或直接带来薪酬提高的结果,此为语言习得的效益。
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的经济价值 (value in terms of economics)存在于下述方面:某种语言对此种语言的习得者实现其社会功能。例如,完成某项工作时的促进作用,并通过社会功能的实现而体现出经济收益;某种语言使得此种语言的习得者能够以某项职业或某种活动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的需求也通过语言在劳务市场中语言习得者的职业行为,以经济效益的产生来实现上述经济价值。语言的经济价值是通过语言习得者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职业行为的执行或参加某种活动的过程中对此种语言的依赖情形体现并发生[5]。它显示了此种语言被需要的程度,即人力资源对此种语言的供求情形。例如,人力资源市场上语言人才资源的供需关系不可避免地被雇主的选择或偏好所影响。但实际上,雇主本人的语言技能及其对这门语言的依赖程度、语言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运用的多寡或供应情况及语言习得者为掌握该种语言所需投入的习得成本及习得过程的路径常常会影响某种语言在社会上的供求状况。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指的是以培养学习者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基本技能为宗旨的英语语言课程,把常规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一些英语语言基本通用技能的掌握来检测这一习得过程。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则是指根据语言习得者未来所可能从事的职业需要而开设的某种特定行业板块内容或学科关联下的职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是培养语言习得者在一定工作任务情景下运用特定英语执行并完成职业任务的语言类课程。我们可以认为,EGP和ESP是实现语言共同教学目标的两个要素,即EGP是ESP的语言要素基础,而ESP是EGP的行业板块工作内容的语言要素的延伸。基础阶段的EGP教学任务可被视为是服务于应用阶段的ESP教学。EGP与ESP之间的过渡或衔接教学,不是基础英语语言和行业英语工作板块内容教学的一体化,而是将EGP的语言基本技能与ESP相关行业板块工作内容,以两者各自的语言基础与行业板块工作内容关联的部分所形成的自然而共同的内容来组织教学,包括而不限于教学大纲的拟定、师资标准的引入、共核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撰、教学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整体融合衔接的语言类课程过渡方案。如此,便于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通用基础阶段开始学习、了解专业英语相关语言知识和行业工作技能,缩小EGP与ESP之间的内容距离,让学习者能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过渡到ESP阶段的学习,并通过EGP向ESP的顺利过渡来提高ESP的习得效果。
例如,目前在国内出现较早、应用较多的商务英语分支ESP有着较为明确的学习内容——国际商务知识,这使得相关ESP的教学应以工作或行业板块内容为基础,而用作为目标语的英语讲授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业务内容实际上亦非常符合克拉申(Krashen)的二语习得的理论。克拉申的观点可引申理解为语言输入的内容主要用于强调行业板块工作角度的语言习得意义,而不单单是语言习得的语言表达形式。在此过程中,显然,EGP的通用语言基础知识储备成为了ESP中的职业工作内容输出的载体。如果我们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语言输出与习得的过程,我们会认为,EGP为诸如商务英语等的ESP类课程进行了前期语言基础的储备并夯实了中期、扩展到ESP类课程学习的语言基础, 而ESP的诸如商务英语等行业板块的内容则增加了语言习得者后期的人力资源,并可让语言习得者在将来所可能发生的真实的职业情景中依靠语言从事相应职业或参与相应职业行为,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参与劳务市场的分工并在人力资源供给的角度满足社会的需求[6],而这种需求是与ESP密切相关的。基于此角度,我们甚至可以通俗地理解为, ESP不仅仅是EGP类语言课程在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延伸,亦是社会大分工背景下,语言习得者对于职业体验及其所触发的人力资源投入产出关系的一次提前感知与印证。
语言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作为信息交流与部分社会功能实现的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较为独特的作用[7]。语言与经济看似是人类文明的不同范畴的产物,是基于人类社会不同领域行为的规律性总结,实则两者可被视为不同文明现象的互联与重组。超出语言现象之外,语言亦可被视为人力资源沉淀的结果,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其实是人力资源沉淀的一种产出,又譬如经济价值的差异存在于不同的语种之间甚至同一语种的内部不同板块内容之间等现象。上述都是从语言的经济要素或从经济学的维度观察语言的角度,有助于我们从产出、收益及效用的角度来观察语言及语言习得中的一些问题及现象。
语言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研究,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对社会包括教学的语言现实进行充分的解读,并衡量其实用性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是为语言规划,包括语言教学规划进行前瞻性的理论引导。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英语语言教育研究有利于从根本上探讨、厘清和评价我国通用模式英语和专门用途模式英语教育的方式与效用问题,并通过对人力资源需求端的预测性和需求量等范畴的关注与讨论[8],致力于制订具有成本效益特征的专门用途英语培养模式及其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体系中专门用途英语的语言教育政策与语言培养规划。当前大学阶段EGP与ESP混合并存的语言教学格局,为专门用途英语对接通用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契机。而有效地实现从EGP到ESP的转移教学是ESP教学不断完善的需要。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EGP到ESP过渡路径的选择是进行有效对接教学的基础,由EGP顺利过渡到ESP教学的关键是语言素材与职业工作内容的融合。在提高语言习得效率及语言教学效益等两方面可发现相应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及意义。因此,人们应当在语言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EGP与ESP课程进行整合,并关注其过渡的科学性及语言素材的自然扩展及延伸,才能充分发挥二者的语言习得及语言教学两方面的融合功能,使得过渡教学中的语言习得材料真正成为从EGP到ESP的自然延伸与有机融合。而学习者对ESP课程的学习,除了旨在唤起其语言学习更进一步的兴趣、消除其多年对EGP课程可能的重复性习得而可能产生的语言习得疲劳感之外,也为其将来可能的工作内容与职业场景进行预热,从而促进EGP教学与ESP教学的协调发展,以实现语言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此既为语言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观察因子及衡量要素,为语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即EGP 与ESP中的GP与SP不是简单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或普遍与局部的关系,而是一种更加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及学习行为效用的有机重构的语言学习与人力资源发展模式。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王立非,李琳.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分析[J].外语界,2011(6):6-14.
[3]许其潮.语言与经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7):4-7.
[4]Marschak J.Economics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1965(10):129-136.
[5]张德富.关于ESP经济学研究路径的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7-124.
[6]莫再树.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J].外语界,2008(7):65-72.
[7]陈钢.大学英语教育的经济效益浅析——来自语言经济学的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36-137.
[8]王恒.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综述[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4):41-43.
Study on Conductive Channels of EGP and ESP in Terms of Economics of Language
WU Ke1,HU YONG zhong2,YAN Xin3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zhou Maritime Institute,Guangzhou 510725;2.School of English,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511065;3.Teaching Affairs Section,Nanhua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Guangzhou 510507,Guangdong,China)
College English usually sets EGP and ESP in two separate phases,which has caused the irrelevant phenomena between EGP and ESP in teaching practice.The conductive channels between EGP and ESP can be located in economics of language,with the corresponding theories on language value and cost-benefit interaction.The location of discipline and teaching research is also discussed.The way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EGP and ESP are also launched to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benefit of language teaching.
economics of language;EGP;ESP;conductive channels
H319.1
A
1007-5348(2015)09-0163-04
2015-05-20
2014年广东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语言经济学视域的高职公共英语行业板块学科定位对学习者 EGP与ESP习得的促动关系研究”(2014GDG47);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语言经济学视域的高职公共英语行业板块学科定位研究”(GDGZ14Y084)
吴珂(1974-),男,湖南永州人,广州航海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类型学与语言经济学。
(责任编辑: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