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看2015:寒冬下的生机

2015-04-10 05:05张榆
上海国资 2015年1期
关键词:三板改革

文‖上海国资记者 张榆

券商看2015:寒冬下的生机

文‖上海国资记者 张榆

编者按:

新的一年转瞬已至。

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渐下滑,至今已经持续7年,GDP增速从峰值14%以上下降至7%左右。但另一方面,2014年虽然是近24年经济增速最低的年份,却成为近5年来资本市场最好的一年。2014年的中国经济,已经从改革进展中获利。中央政府力推简政放权、混合所有制等改革,金融资本领域各项改革快于市场预期。业内专家认为,这是2014年经济增长“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根本原因。

2015年将要发生什么?外部经济环境将如何变化?中国经济将如何演进?政府将如何应对?改革将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本刊选编诸多券商2015年研报精华,以飨读者。

宏观篇

GDP增速继续下行

由于经济能够经受住房地产调整这一核心压力测试,因此对2015年中国经济并不悲观

从历史看,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曾经历过两次持续下滑,分别为1984-1990年和1990-1999年,跨度分别为7年和8年。现在,大部分观察家认为是第三次下滑,而持续时间已与前两次相当。

从经济见底水平看,第一次下滑期底部增速是1990年的3.8%,第二次是1999 年7.6%,2014年GDP增速低于7.5%已成定局,但在什么水平见底仍难预料。对于2015年经济形势,各大券商纷纷给出自己预测,多认为今年GDP增速将在7%左右,CPI目标设定为3%左右。虽经济继续下探,但基本可实现软着陆。

券商认为,在经济领域,2014年发生的最具历史性意义的时间是自当年第2季度开始的房地产长周期拐点的到来,这标志着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档期的下半场。因房地产在产业链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和辐射,上游的煤焦钢产业链,下游的家具、家电、汽车、外生的金融、零售、其他社会服务业都受到地产兴衰变化影响,工业经济由此持续萎缩。

申银万国预计,由于地产长周期变化,2015年地产销售将跌至-2%,地产投资将跌至8.6%,中国经济将再度承压。

目前,对于经济减速集中于四种观点:其一,因为中国此轮经济减速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如果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经济还能重回8%-10%高增长轨道。其二,认为中国本轮经济减速的原因主要是周期性调整所致,如果未来周期性出清调整结束,中国经济将周期性复苏且才能重回8%-10%高增长轨道。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中国本轮经济减速的原因主要是支撑原先高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变化所致,未来新增长平台由新的动力结构决定。第四种观点认为市场本该周期性或结构性出清,却由于体制性障碍难于实现,刺激多改革少,旧增长模式拒绝退出,隐性担保泛滥导致资金错配,无效融资需求膨胀推高无风险利率, 新增长模式因融资难和贵被抑制。

展望2015年,国泰君安表示,国内经济将步入增速换挡下半场的关键期。预计GDP增速由2014年的7.4%缓降至7%左右,接近但还未到达新常态,地产投资下降至5%左右,过剩产能出清加快;物价环境整体仍处于通缩。

申银万国的判断是,2015年房地产市场出清,金融市场出清,各项改革得到落实,更有可能呈现边破边立的格局。尽管经济增长率会回落到7.2%左右,但是由于经济能够经受住房地产调整这一核心压力测试,因此对2015年中国经济并不悲观。

全面改革效力显现

国资改革将是2015年最大红利,改革将使存量资产和传统产业隐性的价值显性化,新一轮的资产重估将会被推动

虽然经济面临下行,但改革将成为2015年的主旋律。核心在财税、金融和国资国企三大方面。

财税改革可能是在2015年推进最为迅速的一项。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县政府执行职责。这意味着中央地方财权事权将做调整。此外,《新预算法》已明确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地方举债于法有据,申银万国认为适度放开地方债将会是过渡期间的政策倾向,预计中央代发地方债将会上升,估计5500亿左右;中央财政赤字为1万亿,总赤字1.55万亿。目标赤字率为2.3左右,略高于2014年。

到2015年12月份,地方融资平台将清理整顿完成,用地方债化解存量债务。《环境税法》、《消费税法》、《房产税法》等税改将推进。

国企改革方面,大多券商对其效果期望值较高,认为是2015年最大改革红利。国泰君安认为,在2015年,国企改革还需要就功能分类、混合所有制等重大关键问题统一共识,整体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2015年推进力度有望比2014年大,从而提升国企治理效率,百万亿元国有资产价值重估。

与上述方面相比较,金融改革推进可能稍显滞后,主要因为“一行三会”尚未形成有效的统一协调推进机制。利率市场化尚未有更加积极的迹象,保险国十条更多地属于表态性质,但大部分券商仍预计2015年推进力度较2014年会更大。

其它如土地、社保、司法改革等改革方案也预期在近期推出实施。按照中央部署,2017年之前是改革攻坚战。

改革加速之后,存量资产将被盘活,从而产生巨大的红利。

申银万国预计改革将使存量资产和传统产业隐性的价值显性化,新一轮的资产重估将会被推动。

存量盘活的逻辑主要来源于6方面:通过“一带一路”盘活外部空间;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土地存量;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金融资源;通过国企改革盘活微观主体;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盘活货币存量;通过预算法和地方债清理,盘活地方政府资源。

迎来降息周期

经济增速下来后,利率必然回落。政策为对抗经济下行压力也会主动推动利率调整

降息是券商对2015年货币政策的期待,关键是降息的幅度。

申银万国认为,货币政策将着力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如果定向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创新型流动性调节工具都没有显著效果,那么政策将只能选择降息,预计2015年政策将择时降息25-50个基点。

海通证券则认为,2015年存款利率将正式下调,启动降息周期,次数或在2次或以上,同时逆回购、PSL、SLF、MLF 甚至 LLF 等各类货币投放工具均会继续使用。其认为目前存款利率仍受到央行的管制和指导,在全社会广谱利率大幅下行的背景下,央行下调存款利率与利率市场化并不矛盾,反而可以降低银行成本,引导银行主动下调贷款利率,更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在过去一年,央行分别在4月和6月定向降准;随后7月,央行向国开行发放1万亿PSL(抵押补充贷款);同月,下调回购利率。此后9月,再次下调回购利率,并且央行启动MLF,投放7695亿元;10月,央行下调回购利率;11月更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根据利率黄金法则,利率水平与GDP增长率是对应的。经济增速下来后,利率必然回落。政策为对抗经济下行压力也会主动推动利率调整。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以及地方债务的清理整顿,维持高利率的两大基点已经开始动摇。申银万国预计2015年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和存款保险制度推出的可能性也很大,这将加速金融市场的风险归位。利率水平有望进一步显著回归。

但其同时提出,降准的紧迫性可能不如市场想象的那么强,根据研究显示,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不一定导致资金输出断崖下跌,金融帐户赤字收窄平均滞后1年;中国金融帐户资本流入放缓也滞后于美国加息周期9个月。

总体来说,各大券商均认为2015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积极、灵活,将明显增加价格型工具的使用,从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专题篇改革

已经很明显,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大变革中的战略性变革,中央政府旨在通过混合所有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流动平台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一个更加市场化的国有资本运营、更加市场化的国有企业管理。

目前中国中央企业总资产48.6万亿,地方国有企业总资产55.5万亿,国企的改革将激活我国最大的一块资产存量。

在已经到来的2015年,券商研报均认为,顶层设计方案出台时机已经成熟,国企改革有望再加速。

央企改革的想象空间

央企改革将沿着“竞争性行业-垄断性行业-公共服务性行业”以及“具有一定改革经验-不具备改革经验”两条路径展开。其中竞争性行业中,具有先进改革经验的央企集团将成为改革先锋。而由改革促发的激励制度的革新,将成为2015年A股市场国企改革主题下新的投资热点

相较在2014年已陆续出台的各地方国资改革方案,央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将成为2015年国企改革的重要看点。

国泰君安认为,在国企改革顶层方案制定出台的同时,央企改革将沿着“竞争性行业-垄断性行业-公共服务性行业”以及“具有一定改革经验-不具备改革经验”两条路径展开。其中竞争性行业中,具有先进改革经验的央企集团将成为改革先锋。

2014年,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一批央企改革试点企业,国泰君安认为,央企改革在公司层面的落实,将会在这些央企集团的二三级子公司首先出现。

混合所有制是已经达成共识的改革主要方向,也是本轮国企改革的攻坚方向,2015年将持续推进。

兴业证券表示,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采取国有独资形势;重要行业、支柱产业、高科技术产业仍将保持国有绝对或相对控股;其他行业可以采取国有参股形式,甚至全部退出。

具体来说,对于已经实现所有制改革的国企,股权会进一步多元化。非国有股占比会提高,国有股占比会下降。

此外,国泰君安认为对于子公司和分公司没有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下一步会进行改革。鉴于对于没有在试点名单中的企业,很多企业其实也在做相关方案。不排除有一些母公司,甚至是国有独资的母公司也会进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伴随着混合所有制的推进,集团公司在引进其他投资者的同时,将会寻求进一步增强对子公司的控制力,也会出现对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子公司和分公司施行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新激励制度。

而由改革促发的激励制度的革新,将成为2015年A股市场国企改革主题下新的投资热点。

上海、贵州、广东、安徽等地国企被认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

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是国企改革主题2015年的又一看点。由于混合所有制和整体上市使股权多元化,降低国有股的比重,所以对于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僵化的管理方式将有所改变,如对管理层选择的改革,薪酬方面会更加市场化。

对于顶层设计推出的预期,兴业证券的研报认为,需要主要解决5个问题:如何确定国资分类管理的标准?如何从管人管资产过渡到管资本? 如何对管理层和员工进行激励约束?如何和财政、全国社保对接? 如何引入社会资本,推进混合所有制建设?

地方国资改革弹性

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的推出被认为将在2015年进一步增强地方国企改革的主动性

国企改革十年一轮,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度启航,自此中央及各地方开始展开试点并公布国企改革方案。

2014年随着央企“四项改革”试点展开,各部委分别制定国企改革相关规划,国资委制定《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总体方案》,发改委牵头制定混合所有制相关意见草案,财政部下发《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机构高管和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10月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组织调研各地国企改革。

在过去的一年中,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的推出被认为将在2015年进一步增强地方国企改革的主动性。

兴业证券研报表示,43号文“修明渠、堵暗道”,将彻底改变地方政府举债的方式。首先,地方政府不得再通过融资平台举债;第二,全口径预算管理,将表外化的债务全部纳入表内统一监管,中央对于地方债务的管理能力增强,地方政府债务不得再随意扩张。再加上未来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将下降,因此通过改革盘活超过50万亿的国企存量资产,增加国企经营效益对地方政府收入的贡献,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地方已陆续公布国企改革方案。在目前出台的诸多地方国企改革意见或方案中,核心内容包含: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实施分类监管、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及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等,与央企“四项改革”互有借鉴。

其中,上海成为地方国企改革的桥头堡。在时间上,上海市国企改革引领全国,在规模上也举足轻重。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地方国企改革的重头戏,旨在推进企业上市,提升运营管理质量,而建立国资流动平台与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也是上海市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

北京国企改革则着眼于国资集中度。北京市于2014年8月出台国企改革意见,提出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前瞻性战略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等领域,并将国有企业划分为城市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和竞争类三类,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在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上也有显著差异。

另有江苏国企改革重在优化布局加速混改、广东省国企改革强调分类推进、安徽省则确定了“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改革方向。

虽然国资占比较小,但中西部渝川黔三省国企改革也各有亮点。重庆国企改革“市场 导向”清晰明确,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量化目标;四川国企改革以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目标,并为此构建了“企业分类管理、企业重组改制、企业选人用人市场化”三足鼎立的改革框架;贵州国企改革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同时也以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结构多元化为目标。

海通证券指出,地方国企报告各有亮点,发达地区以建立国有投资平台、混合所有制及薪酬改革为主要方向;欠发达地区主要方向仍在提升资产证券化率水平。

金融改革:喧嚣时代过

2013年的“钱荒”以及2014年诚信托、超日债等信用事件均标志着以银行和影子银行为代表的债权资产加速扩张时代的结束。

在宏观环境经历转型期之时,投资拉动增长的“旧喧嚣”已经成为过去。

“新常态”下,市场对投资驱动的增长进行了全面反思。2009年以来A股呈现出典型的趋势向下、波动率收窄的特点,就是“旧喧嚣”时代的反思。2013年的“钱荒”以及2014年年初中诚信托、超日债等信用事件均标志着以银行和影子银行为代表的债权资产加速扩张时代的结束。国泰君安表示,改革正在堵住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低效国企的三大资金黑洞。新的时代下影子银行扩张过程终结,而股权扩张的时代开始。

在2015年,资本市场的一个最重要名词就是金融改革。

国泰君安认为,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对决策层的触动较大,经济转型需要金融结构转型相匹配,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政府需要更加重视资本市场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和去杠杆的重要抓手,并有实质性举措。金融作为最大的创新加速器,需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并且关键在于注册制和依法治市。

申银万国亦有类似观点,他们认为金融改革等市场内生因素可能主导市场,成为风险溢价降低的主要推动力。

大多券商认为,资本项目开放将是未来金融改革的重点目标。他们的理由是,此前,即有央行官员表示,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并且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包括沪港通、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制度、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机制,以及允许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

申银万国认为,随着2014年沪港通正式启动,深港通和中港基金互认也有望推进;此外,《证券法》的修订是重要的一步,《证券法》修订主要将有三方面的内容,证券定义范围的扩大:股票和债券的定义恢复到最初的法律关系上,第二是注册制的改革,第三则是金融机构牌照的逐步放开。

专题篇并购

2014年已经迎来并购大年,1-10月发布上市公司法部董事会预案的股权并购事件共1307起,即平均每2家公司就有一家涉足并购。2015年,并购大潮将更加汹涌。

海外掘金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企业的并购规模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美国并购规模在1985年后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增幅,参照来看,中国企业的并购规模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申银万国认为,2015年,跨国并购有望成为新的趋势。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公司通过并购走向海外,从收购矿产资源,扩展为收购技术、品牌,甚至通过并购进入海外市场。另一方面,A股先进制造业、TMT等具备成长性的标的高估值,为跨国收购创造了良好金融条件。

据统计,2014年1-10月A股跨国并购103起,总金额133亿美元,化工、电子、轻工制造、国防军工等均有涉足,并购目的包括收购技术、进入市场等等。不少TMT航业公司已经试水跨国并购,诸如华为、腾讯等成功并购海外公司,上市公司中TMT行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比例2009年不到5%,2014年已经超过20%。

政策推动给海外掘金提供了充足的机会。

在对外投资的态度上,政策从1991年-2004年主要以限制为主,到2000年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走出去”战略,由限制转为鼓励,中国OFDI大幅增速,2005-2012年中国OFDI年化增长率达35%。而从2013年开始,走出去的步伐更为快速,随着“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确立,支持3天备案,20天核准;省商务主管部门备案,便利企业就地办理业务,中国对外投资开始从以资源国企为主的投资结构向多元化转变。

此外,“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多种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助力企业“走出去”。2014年高层领导先后拜访中亚、南亚和欧洲,推进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21国共同签署1000亿美元的“亚投行”备忘录;并且,拟成立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

2014年7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初始资本1000亿美元,为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签署通过1000亿美元应急储备基金,用于促进金砖国家合作,补充强化全球金融安全网。截止目前,中国已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共计162项。

另外,中国金融深化快速推进,美国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中后期直接融资的扩大引燃企业并购高潮,成为行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依托。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企业的并购规模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美国并购规模在1985年后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增幅,参照来看,中国企业的并购规模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国内并购新浪潮

各行业中的优秀公司,将继续通过定增募集资金,而资金的用途,将主要用于通过并购扩大原有主营,并且大股东积极参与的公司将成为关注的重点

兴业证券认为,国内并购浪潮,尤其是上市公司并购在2015年依然会延续,会出现从小市值公司向中大市值扩散、跨国并购增多等新趋势。他们认为,此轮并购浪潮的推动力是经济转型以及技术冲击引发资本在行业间的再配置,不会戛然而止。但海通证券提醒,跨行业并购热潮有可能减少。随着IPO进度逐渐恢复正常,新三板转板机细则推出的预期,以及在2014年并购大潮之后壳资源越来越少的背景下,市场对于跨行业并购的热情将降温,各行业中的优秀公司,将继续通过定增募集资金,而资金的用途,将主要用于通过并购扩大原有主营,并且大股东积极参与的公司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2014年的并购呈现的特点显著,2015年或将延续,即便调整亦是微调。定增助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截至2014年10月,已有330家企业完成定增,融资额度达5046亿。而2013年定增企业为266家,融资额为3521亿元。其中,2014年以来通过定增实施并购重组的企业122家,融资额达2148亿元。而2013年定增企业为93家,融资额为1637亿元。

民企并购意愿增强,国企并购稳中有升。从进行并购企业性质来看,自主权较大、经营更为灵活的民营企业参与并购的数量明显增多。从国有企业来看,地方国企并购热情稳步提升。但2014年央企并购出现明显下滑。

政策放松推动并购重组活跃。2014年以来国务院和证监会发布了多份政策文件推动并购重组加速。其中包括2013年证监会发布的《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实施方案》,对重大资产重组减少行政审核和审核环节,并实行差异化审核制度安排。2014年发布《创业板并购重组政策》,完善创业板并购重组制度、简化审核程序、完善定价机制、丰富并购重组支付手段,拓宽融资渠道。

经济转型引导企业跨界并购。在经济加快调结构、产业加速整合的大环境下,跨界并购占比超过横向及纵向并购,日益增强,2014年前三季度,跨界并购占比近60%,2013年以前则未超过50%。另外,中小企业也从配角走向主角,过去四年并购事件中,有一方为中小板或创业板的企业比例在10%左右浮动,而在2014年前三季度,这个数字已经达到近40%。

国企转型升级不甘落后。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国企也加快了跨界并购的步伐。2013年,国企并购整合以传媒、环保、计算机、电子等新兴行业的横向整合为主。2014年,化工、机械设备、房地产、有色金属、汽车等传统行业跨界转型数量明显增加。

市场篇

资本市场与改革政策互动

2015年,改革大潮涌动,A股市场对中国经济此次释放“制度弹性”的反应,更像1996-2001年经济低迷期以“改革”,“创新”的名义全面提升估值的财富再配置型行情,并不似2008年的“放水式反弹”

2015年的资本市场,券商普遍看多,逻辑在于,全方位改革将推动A股繁荣,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发生。

国泰君安表示,2015年起A股及整个资本市场将迎来3—5年长周期的大发展,并且带动经济转型与增长。具体体现在股票定价与企业行为、监管变革的互动上。股票估值正在成为企业转型、兼并收购的风向标,多表现为一二级市场的互动。

另一方面,股票估值变化也在推动包括证券法等系列监管变革,以及政府和社会对于新兴产业的认可和政策扶持,典型的比如上海的支持互联网金融“陆九条”。国泰君安认为,这种互动力量将推动2015年为起点有可能长达5年的企业转型和中国优势产业的重新塑造和形成。

兴业证券表示,2015年,改革大潮涌动,A股市场对中国经济此次释放“制度弹性”的反应,更像1996-2001年经济低迷期以“改革”,“创新”的名义全面提升估值的财富再配置型行情,并不似2005-2007年的流动型大牛市或者2008年之后的“放水式反弹”。

在改革的旗帜下,社会财富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冲向具有赚钱效应的A股市场,特别是富人阶层的财富面临再配置。无论最终中国的这一次深化改革能否成功,中短期可以明确的是,经济差但平稳;流动性宽松而通胀不高;实业难做而A股有了赚钱效应;改革频频而逐渐赢得民众的信心甚至是海外富人的信心。

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

截止2014年10月末,国家外管局审批QFII家数和额度分别为258家和641亿美元,较2013年年底增加了13%和29%。RQFII审批规模扩张速度更快,总额度由2013年的4000亿人民币提升到了7700亿人民币;试点国家地区从香港、伦敦、新加坡扩大到法国、韩国、德国、卡塔尔、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6国。

2014年推出的沪港通,虽然短期低于预期,但经过适应期,2015年将显著吸引离岸人民币的回流。兴业证券表示,如今的沪港通就像前几年高铁刚开始运营时也会冷清,之后则一票难求。当前香港有近9500亿离岸人民币存款投资渠道匮乏,低成本的离岸资金通过沪港通的途径进入国内,也有助于提升A股估值。

新三板新希望

挂牌上新三板公司的大多具有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和财务透明度,较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上市公司降低并购成本。同时保荐人需要持续督导,这样能进一步提升企业规范运作水平

2015年,新三板将成为并购重组的新战场,国泰君安表示。

新三板市场的重要特点是,新兴行业公司数量多,信息技术类公司占比达到36%。2013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风起云涌,而新三板有不少属于具有技术优势和模式创新的公司,为上市公司谋求外延扩张或者跨界转型提供了可选择的标的范围。根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5日,2014年共有9家新三板公司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收购标的。

政策面支持亦推动新三板并购重组的预期并推动市场进一步完善。2014年,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颁布《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并购重组私募债券试点办法》等,进一步完善了三板市场。

国泰君安表示,随着新三板制度不断完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预计未来政策将从提高流动性,比如降低投资者门槛、引入更大范围的做市机构;完善市场功能,比如试点连续竞价交易,发展优先股、可转债等多种融资工具;引入转板机制,着力于符合条件的新三板企业转创业板上市。新三板公司的吸引力有望大大加强,并购重组的火会越烧越旺。

此外,新三板公司的并购成本较低。国泰君安认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讲,新三板如同过滤器。挂牌上新三板公司的大多具有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和财务透明度,较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上市公司降低并购成本。同时保荐人需要持续督导,能进一步提升企业规范运作水平。

国泰君安表示,新三板转板政策已经蓄势待发,未来极有可能首先以互联网公司作为试验田,打通新三板和创业板的转板机制。

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故事已经充分说明一个可以容纳尚未盈利的互联网企业上市的重要性,互联网公司转创业板上市符合如今全球资本市场的趋势,未来以此作为突破口的概率很大。而在转板预期下,套利动机将加快新三板公司的并购重组步伐。

此外,部分新三板公司多有创投背景,国内创投可能通过推动并购重组实现退出。

猜你喜欢
三板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新三板十大主办券商
新三板挂牌指南
PE为什么要上新三板?
拆VIE,上新三板
热议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