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摩诃池钩沉

2015-04-10 05:33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68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花蕊成都

王 凯(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8)

成都摩诃池钩沉

王 凯(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8)

摩诃池是成都历史上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自隋始建,历经唐、五代十国和宋近千年的繁盛,最终于近代完全消亡。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词名句,更有蜀后主孟昶与花蕊夫人的千古佳话。近来,摩诃池在考古工作下得以重见天日,如何处理好这一处优秀的历史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摩诃池 兴衰 景观

2013年10月,为了配合“成都体育中心整体提升改造项目”,成都市考古队开始在成都体育中心南侧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这一区域在成都历史上是最为繁华的区域之一,考古发现了从汉代至明清时期的各大考古遗迹。由此,也使曾为成都胜景,历经隋唐元明千年历史,被称为“成都历史上最大人工湖”的摩诃池,得以重见天日。

一、摩诃池的兴衰

摩诃池始建于隋代,开皇二年(公元586年),隋文帝封爱子杨秀于蜀,称为蜀王。杨秀来蜀后,日渐“奢侈”[1],大肆扩建城市。据唐代卢求《成都记》:“隋蜀王秀取土筑广子城,因为池。”[2]子城即张仪子城,由张仪所建。张咏《创设记》云:“按《图经》秦惠王遣张仪、陈轸伐蜀,灭开明氏,卜筑蜀郡城,方广十里,从周制也。分筑南北二城,以处商贾。少城之迹,今并湮没。隋文封子秀为蜀王,因附张仪旧城,增筑南西二隅,通广十里。”[3]由此可见,摩诃池是因为取土筑造城墙人工挖掘而成。

摩诃池名字的由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出自《成都记》:“有胡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盖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此池广大有龙,因名摩诃池。”[4]胡僧的说法,令摩诃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另一说见于《蜀中广记》:“摩诃池一名汙池,陈人萧摩诃所开也。”[5]然而遍观史书,未发现萧摩诃与成都之联系,恐为后人附会之言。

摩诃池一直是游玩胜地,闻名一时,特别是在炎炎夏日之中,摩诃池上是消暑纳凉绝佳场所。到了唐代中叶,这里更是成为了成都著名的风景区,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凡夫俗子,都爱到此游览。在发掘现场,还发现了两条卵石小径。南宋时期的卵石偏黄,石头排列成放射状;唐代的卵石为青灰色,卵石平行排列[6]。这就是当时摩诃池岸边供旅客游览的小径,为我们对摩诃池的胜景提供了想象空间。再到后来,前后蜀时期,摩诃池成为了蜀宫的一个部分,虽然不再是众人都能够游玩的场所了,但统治阶级也对摩诃池情有独钟。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的蜀主就常常在摩诃池上大宴宾客,饮酒取乐,吟诗作对[7],据《蜀梼杌》记载:“夜分未罢,衍自唱韩琮《柳枝词》曰:‘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何如思想千年事,谁见杨花入汉宫。’”[8]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北宋,摩诃池便已开始消亡。陆游曾说,摩诃池“至宋世蜀宫后门以为平陆,然犹呼之为水门也。”《大清一统志》:“明初此地填为蜀藩正殿,西南尚有一曲,水光涟漪。”[9]《四川通志》:“今为贡院,正殿基即摩诃池。”[10]在宋代时,摩诃池在蜀宫后门的部分就被填土,成为了蜀宫的一个部分。只是还有一丝保留,将建立在摩诃池上的蜀宫后门叫做“水门”。到了明代,摩诃池的大部分都被回填,在摩诃池之上建立了蜀王宫的正殿,只剩下西南方还仅存一小部分。清代时,明蜀王宫被改造成为贡院。再到后来,1917年的护法战争,护法联军占领成都;1933年二刘之战,刘湘攻入成都。几经战乱后,贡院最终被废弃,成为了一处市场,而摩诃池残存的一曲,也就最终不复存在。

二、摩诃池的改造和地面景观

摩诃池总面积有五百余亩,“曲折十余里”[11],前后曾历经几次疏浚改造。始成初期,摩诃池作为扩建子城的遗留,只能储蓄天然降水。到了唐代,成都的城市水利得到一定的发展。据《方舆胜览》载:“解玉溪在大慈寺之南,韦皋所凿。”[12]唐贞元年间,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在大慈寺之南开解玉溪,与摩诃池相连。又据清李元《蜀水经》记载,流江“又东为金水河,入成都县城,汇为摩诃池,又东酾为解玉溪,又东穿华阳县城而出,入油子河”。[13]在韦皋六十余年后,继任的西川节度使又开凿金水河,使金水河、摩诃池、解玉溪连成一体,初步形成了成都市内的水利系统。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主王衍又对摩诃池进行了一次改造工程。《十国春秋》云:“三月筑子城,西北夹寨堤引水入大内,御沟东流出仁政楼。”[14]王衍将水源引入宫中,汇入摩诃池,再东流出仁政楼,使摩诃池再度焕发生机,避免了成为死水的命运。

摩诃池自五代十国,特别受到成都地方统治者的重视,不仅疏浚水池,改造河道,还修建了精美绝伦的地面建筑与之相配,形成了特有的地面景观。《蜀梼杌》载:“王衍继位之日,即治宣华苑。”[15]宣华苑即蜀王宫殿,《四川通志》载:“华阳县东南十二里,故蜀王宫王衍宣华苑也。乾德元年以龙跃池为宣华苑。”[16]而龙跃池则是摩诃池的别名,《蜀梼杌》“摩诃池为龙跃池”[17]是也。关于宣华苑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蜀梼杌》载:“初,王氏宫殿皆题匠人孟得姓名,及知祥入蜀居之,人以为先兆云,长兴五年正月,白龟游宣华苑。苑即王氏所建,孟氏呼为仙花苑,盖音之讹,或指仙人所进旌节花而名也。”[18]

除了宣华苑之外,还有“重光、太清、延昌、会真之殿;清和、迎仙之宫;降真、蓬莱、丹霞之亭。”[19]《新五代史·前蜀世家》还载有:“飞鸾之阁,瑞兽之门。又作怡神亭。”[20]除了这些极尽奢华的亭台阁榭,据记载还有散花楼。《舆地纪胜》云:“散花楼,隋开皇建,乃天女散花之处。”[21]作为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楼阁齐名的名楼,散花楼别有一番风味,又有天女散花的神话传说,更加一层神秘与秀美。散花楼后历经毁坏和重建,明《蜀中广记》记载:“东城楼即散花楼也。”[22]到明代,成都东门迎晖门的城楼被命名为“散花楼”,但这不过是后世蜀人一相情愿的幻影罢了。

摩诃池周围,湖光潋滟,柳绿花红。除了湖水“水光涟漪”[23]之外,植被树木和各种花卉也都栽植其中,晚唐诗人高骈就曾在《残春遣兴》中赞颂摩诃池的柳色。而池上的宣华苑,又称牡丹苑。据《佩文斋广群芳谱》载:“徐延琼闻秦州董成村僧院有牡丹一株,遂厚以金帛,历三千里取至蜀,植于新宅。至孟氏于宣华苑广加栽植,名之曰‘牡丹苑’。”[24]唐代诗人武元衡也曾因“爱水看花”而“日日来”。北宋诗人陆游更是醉心于摩诃池上的海棠与桃花。怪不得蜀王王衍一等宣华苑竣工,便迫不及待地邀请近臣,“数于其中,为长夜之饮”[25]了。

摩诃池平时虽然作为景点,战时却能作为战略资源淡水的储备场所。《新唐书》就曾记录了,“南蛮”迫近之时“蜀孺老得扶携,悉入成都。阇里皆满,户所占地不得过一床,雨则冒箕盎自庇。城中井为竭,则共饮摩诃池,至争捽溺死者,或欻沙取滴饮之。”[26]《资治通鉴》也说:“西川之民闻蛮寇将至,争走入成都。时成都但有子城,亦无壕,人所占地各不过一席许,雨则戴箕盎以自庇;又乏水,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27]事件大同小异,但是无不说明摩诃池在战争时期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摩诃池与诗词

摩诃池这样一处绝佳的旅游景观,自然免不了受到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不绝称颂,其中不乏美词佳句。著名诗人杜甫、李白、陆游都曾在此留下诗作。例如:

杜甫《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得溪字》:“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莫须惊白鹭,为伴宿青溪。”

李白《登锦城散花楼》:“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陆游《摩诃池》:“摩诃古池苑,一过一消魂。春水生新涨,烟芜没旧痕。年光走车毂,人事转萍根。犹有宫梁燕,衔泥入水门。”

透过诗人的笔迹,足令我们窥见摩诃池园林风光之胜。特别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和花蕊夫人在摩诃池上的诗作,传为一段佳话。唐明德元年(935)七月,称帝成都的孟知祥第三子孟昶即位。十七岁的花蕊夫人深得孟昶宠爱,擢为贵妃。他们常在摩诃池上以诗传情,留下不少佳作。据《诗话总龟》载:“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诗曰:“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28]花蕊夫人对诗词也颇有造诣,曾对摩诃池以诗为誉,将摩诃池上风光尽于笔头:“杨柳阴中引御沟,碧梧桐树拥朱楼。金陵城共腾王阁,画向丹青也含羞。”[29]后来,孟昶的蜀国被宋攻灭。据《十国春秋》载,宋太祖让花蕊夫人“陈诗诵亡国之由,其诗有:‘十四万人齐解甲,可无一个是男儿’之句。”[30]花蕊夫人的诗词,深深地表达了对故国、故地的眷恋。

四、结语

摩诃池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建成,至近代20世纪最终完全消亡,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成都历史上最大的人工水池,摩诃池历经唐代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多次改造,不仅成为了成都一个绝美的历史文化,甚至在战乱时期还起到过战备的作用。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在摩诃池上留下了笔墨,成为千古传唱的绝句。摩诃池自2013年在成都考古队的努力下重见天日,受到了成都市各界的关注。然而,随着该中心整体改造工程的推进,这里极可能按照规划,建成一处停车场。对此,段渝先生认为,摩诃池的发现,“恰好提供了感知成都历史的视觉窗口…保留摩诃池考古遗址,让成都人能真实感受这座城市历史的厚重。”[31]对于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责任编辑:张伟】

[1] [唐]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4][7][27]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5][11][18][19][22]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6] 祝丹妮.摩诃池边两条小径 唐时古朴宋代华丽[N].成都日报,2014-05-27(13).

[8][15][17][25] 王文才,王炎校笺.蜀梼杌校笺[M].成都:巴蜀书社,1999.

[9][23] [清]穆彰阿.大清一统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0][16] [清]常明.四川通志[M].成都:巴蜀书社,1984.

[12] [宋]祝穆.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3] [清]李元.蜀水经[M].成都:巴蜀书社,1985.

[14][30]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0][26]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1]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4] [清]汪灏.佩文斋广群芳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8] [宋]阮阅.诗话总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9] [五代]花蕊夫人,徐式文注.花蕊宫词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2.

[31] 吴晓铃.隋唐摩诃池遗址能否不建成停车场[N].四川日报,2014-06-12(11).

G127

A

1008-8784(2015)04-74-4

2015-07-12

王 凯,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助教,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巴蜀文化史。

猜你喜欢
花蕊成都
一只白蝴蝶
一只白蝴蝶
藏在花蕊里的童年
成都THE REPUBLIQUE廾界买手店
采蜜
穿过成都去看你
采 蜜
数看成都
放大40倍的花蕊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