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下身去贴近课文导读 生成中职课堂教学亮点

2015-04-10 07:04福建经济学校郭璐玫
海峡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情人节中职课文

福建经济学校 郭璐玫

俯下身去贴近课文导读 生成中职课堂教学亮点

福建经济学校 郭璐玫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皆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兼有相当程度的文化内涵和较强的时代气息。该文结合教学实践,认为用“俯下身去”的态度去学习每篇课文前的导读模块,好似引领学生去见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或使学生对其产生好感、熟悉感、亲切感,或能唤起一份理性思考、燃起一份阅读期盼、激起一份探究欲望,从而促成中职课堂教学活动的亮点,挥出可生花的妙笔。

课文导读 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中职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导读产生“一见钟情”之效果,也有人会担心,导读都看过一遍了,分析课文时会不会因为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而失去兴趣呢?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曾就此疑问反问读者:“你会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呢?你不会因为熟悉了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笔者想给出的答案会惊人一致。是的,学生不会因为知晓文章概要而不愿去看具体内容,反而会因为略知一二而产生似曾相识的亲近感,甚至会带着更浓烈的热情去细读,带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冲动去读,课堂教学活动新亮点的出现便是水到渠成一事。

1 创设丰富的课文导读环境,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求知氛围

激发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挖掘出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一直是导读存在的最根本意义。什么样的导读环境能够点燃学生的兴奋点,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呢?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课文导读环境,从多种途径传递给学生有关课文背景文化的信息,最常见的是欣赏与本文相关的图片资料,欣赏相关的音像作品,通过声、形、色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一点点、期待一大半,清晰一点点、模糊一大片,燃起阅读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进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求知氛围。

例如:在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和老舍的《我的母亲》这两篇课文之前,我会先播放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的《母亲》这首歌曲,或者饱含感情地朗诵一组有关母亲的诗歌,或者通过撷取作者生平中有趣的故事等方式,娓娓道来,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当时那个年代创设的导读环境[3],让学生在聆听中使心目中可亲可敬母亲的伟大形象渐渐清晰起来,然后让学生按时间线索追忆与母亲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并组织好语言做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的即兴演讲。十几分钟过后,学生自然会问起两位大作家是如何抒发对母亲的赞美和怀恋之情,他们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什么呢?阅读过后我们又会不会对母爱有新的认识?一系列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学习热情就被激励出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又如,教师因地制宜,特选在“七夕”这天手捧一束玫瑰教学曾红燕《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一课,在一开始的导读环节便同时注入了“情人节”和“红玫瑰”的元素,学生不禁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老师,情人节应该跟我们没关系吧?”“鲜花赠佳人,而那个佳人在哪里?”“最幸福的事儿难道就只是在情人节当天收到这束玫瑰,那些没收到花儿的女人就是不幸福吗?”学生、教室、教师,本来很平常,紧接着再导入一个有关红玫瑰的传说,搭配教师运用美好的心态和富有正能量的爱心去对待学生,不用刻意说教,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继续探究“情人节”产生的来龙去脉,促成课堂教学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2 开展有趣的课文导读活动,促进中职生基本语文素质的养成

作为教师,通过开展有趣的课文导读活动,把学生之前那种“跟着感觉走”、“读到哪里算哪里”的不良习惯引到理性的、良性的轨道上,让其在课堂听说读写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一定的语文素质,具有较稳固的言语基础和文字水平。譬如在语文学习进入古文单元伊始,教师就通过开展有趣的课文导读活动,以期在学生个体交互作用中习得古诗,同时也能积淀一定程度的语文素质。具体做法有:在学习新的古文篇目之前,指导学生各自把课前搜集到个人喜欢的经典唐诗宋词分组进行共学共享,并选定某几位学生10分钟过后展示自学成果,教师也对大家的收获做个总结提炼;教师自定义古文单元每次课的主题,在黑板临时开辟“古诗专题”板块,比如把对古诗中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以及团结互助等方面的理解用简单绘画的形式勾勒出线条,大家一起欣赏评论。学生边玩边记,乐中学,乐中记,使学生在充满无穷乐趣的古诗导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诗文选编》当中抽取与当天要讲授的古文体裁一致,或思想内容相近类似的篇目,要求学生当场誊抄部分段落或写些简单的赏析短文后,教师适当点评,也可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全文背诵后,请几位同学以随机组合的形式到讲台上表演,临时开展一个小型的“班级经典诵读会”。活动告一段落后,趁大家热情仍未消退的情况下很快进入一睹文本“芳容”的进程中,让学生沉浸在与课文初次见面的喜悦与新奇之中,没有负担地乐意去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中职生自觉丰富、强化了语文素养。

3 在课文导读与学生自主探究的融合中,内化中职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课文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蜻蜓点水来一段,主要人物陆续出场见见面,先抓住学生的心,然后由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不受身心约束,大胆展现自我——一吐为快有话题,即在实践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升自我感悟能力,激起相应的道德火花,体验相应的道德情感,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以王蒙的《善良》一文为例,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教师有目的地把导读与学生自主探究融合起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交流伙伴,也可以按小组内活动的方式讨论。具体做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讨论关于善和恶的各种不同看法,并联系现实生活,举出至少一个例子来论证所要说明的观点。学生旋即七嘴八舌展开讨论,比如当下社会如此复杂,是否难以识别出善良;善良也是要讲原则的;善良在有的时候是要与现实妥协的,善良也未必不会吃亏;善良的行为也要适度,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已不在少数,让学生边思考、边形成发自肺腑的道德倾向和喜爱的自觉,紧跟着教师在点拨时结合古今中外名人大师对善良的认定,与学生交换思想,巩固对“善良”这一定义美好而深刻内涵的理解。这样一来,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识,课堂教学亮点也进一步凸显出来。另外,像《论语》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都可以类似灵活融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生活带来的启示,敏感地去调整生活视觉,从而内化和巩固中职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除此之外,俯下身去贴近课文导读之后,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提高哪些能力,具备哪些技能技巧,情感和态度将会发生哪些变化等,教师都一一有了设想。这样,一堂课结束后就可以对照目标检查教学任务完成得是否到位,把教学目标的制定从一些比较含糊或空泛的词语,如“掌握”、“了解”、“欣赏”、“明了”等改为“写出”、“描述”、“解释”、“举出”等一类可操作性的动词,把导读要求的知识案例化的同时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让情境化的课堂教学呈现活动化和实用性的趋势,鲜明的中职课堂教学亮点自然生成,让学生耳目一新,过目不忘,方能有所得、有所悟。

[1] 赵俊亚.浅谈青年大学生语文素养的缺失与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17)∶189-190.

[2] 曹明海.语文教育目标和任务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77-83.

[3] 曾婷婷.大学语文趣味化课堂探讨[J].现代语文,2014(7)∶ 7-8.

猜你喜欢
情人节中职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每天都是情人节
背课文的小偷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背课文
2016年情人节色卡
情人节的悠长假期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情人节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