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丽萍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随着初中生物新课标的贯彻实施,要求初中生物课堂更加注重让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和理解生物学知识,在初中生活化教学方面要构建生活实践和生物学习之间的桥梁。
一、构建生活化和活动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一定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处处留心,收集到对教学有价值意义的信息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可对教材有深入的分析,设置更贴近现实生活的课堂学习情境,可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讲遗传病时,我以达尔文和他的妻子的故事引入。1839年1月,达尔文和他舅舅的女儿结婚,婚后共生有10个孩子,其中有3个孩子先天夭折,剩下7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只有三儿子和四女儿虽没有明显精神病症状,但婚后也没有留下自己的后代。从学生熟悉的达尔文入手,设计教学环节,大大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渴求欲,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听和做笔记的学习模式。因为教学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事,需要两者有一定的交流。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加强日常生活与学科教学中的实际联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学会有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使初中生物课堂充满着无尽的生活气息。如在讲“叶片的结构”时,我在课前把学生带到室外,叫他们轻摇校园外的小树,注意观察叶子在下落时是正面向下还是反面朝下,重复几次,把他们带回教室。通过学生的观察从而回答:为什么?这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叶片的结构”有关。这种做法,创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更主动地探求新知,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三、实现生物作业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不仅要有一定的情境,在课后作业布置上也要注重生活化和实效性,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实际及日常生活的实践内容,这样就可让学生通过作业问题的有效解决来掌握一些基本生物应用问题,并取得成效,就会产生“收获”后的喜悦。如我在讲“植物的失水和吸水”之前,布置学生完成下列作业:选用不同的蔬菜(如萝卜、马铃薯等)放在清水或者盐水中浸泡,课上将实验成果进行交流。选取几位同学作为代表描述前后蔬菜的变化。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学生思维火花碰撞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出植物的吸水和失水这节内容。学习神经调节后,布置学生制定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分析考生考前挑灯夜战的弊端等。学习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后,让学生为自己或父母设计一份科学、实用的营养早餐(或午餐)食谱。学习了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后,布置学生分组在校园内为植物挂牌,他们为了展示本组的实力,查阅资料,精心设计,在花草旁设计警言警句,这些作业,深化了所学知识,学生也乐此不疲。
总之,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贴近大自然的科学,与人们现实中的生产活动有紧密而广泛的联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加入一些生活化的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的生物学学习真正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