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铭
在过去十年时间里,大学教育实际是延续的上个世纪“精英式”的教育模式:一是培养目标定位过高;二是学科内的教学内容过于全面。然而,毕业生就业率的持续走低向人们表明,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的学生已经成为了普通工作人员,在这一就业前提下,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成为了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建筑景观动画专业是动画专业的学科分化之一,重点突出了三维动画领域的建筑、景观展示动画设计与制作、建筑景观动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研究如下:
一、调整人才培养思路,教学以应用技术型为主要方向
建筑景观动画专业方向选择了以三维建筑动画为主要的教学方向,由过去的理论实践型逐步调整为应用技术型,培养学生的三维软件创作技巧。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建筑动画、园林景观、游戏设计等相关单位负责专门的建筑动画设计工作,可以说点对点的培养专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实现了动画专业的转型。
在课程设置上,建筑景观动画专业方向的每一门课程经过反复验证与讨论,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按照社会用人单位与教学实践的反馈信息适时进行调整。对于教学课程中所涉及的跨学科的交叉知识,授课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有选择地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学生能够及时地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保证教学进度与整个课程的系统性。
二、培养方向再度细化,精准定位就业目标
在设计类专业中,学生的发展空间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教学过程固然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但是更多的则是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长处,选择最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向。
为应对日益细化的社会需求,建筑景观动画专业方向为应对应用技术型的教育方针,在本专业方向再度细化专业培养方向。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自身特点,因材施教,细化为建筑漫游动画、园林景观动画、古建筑虚拟还原与修复三个学习方向,三个学习方向之间互通有无,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满足了社会用人单位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学习方向的多样化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拓展空间。以“古建筑虚拟还原与修复”方向为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一部分古代建筑文化与历史背景的资料,满足了学生学习课程知识之外的求知欲。
三、加强教学实践课程,将教学实习引入课程
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必然要加大加强教学实践课程在整个授课体系中的比例,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当然,大量的强化训练并不是机械的反复练习,而是指在学生消化吸收上一课程的前提下,适时添加新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累积和叠加的学习效果。学生自二年级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即开始了教学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项目为教学驱动,穿插进课堂教学中,直至学生毕业,教学实践课程占专业课总比重的70%以上。每门课程均在保证叠加上一门课程内容的前提下,适当添加新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使其保持旺盛的学习态度。
在这一培养模式下,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社会单位的基本用人需求;能力中档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保证了应用技术方面的学习,又学习了项目制作中统筹规划的能力;学习能力比较突出的尖子学生则重点进行设计思维方面培养。可以说,教学实践课程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专业实习的教学要求。
四、加强社会实践,将最新的技术手段与业务需求引入教学体系当中
三维建筑景观动画是多媒体影像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创作模式与技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建筑景观动画专业方向的毕业生若要顺利进入用人单位,那么所学内容就要不断更新换代,业务能力要与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保持一致,甚至要超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应用技术型的专业人才。
建筑景观动画专业方向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学校与政府部门、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将实际的建筑景观动画项目带入到了课堂当中,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制作过程中,检验自身所学的知识,查缺补漏。更重要是的,教学团队在这一过程,可以拉近学院与社会单位之间的距离,既可以验证最新的技术手段是否适用于实际的项目开发,又可以在交流中明确社会相关单位的业务需求,为下一步的教学课程是否需要调整探明方向。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所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要求决定了建筑景观动画的教学体系改革方向,这就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充分了解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用人需求的改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补充教学内容,并依照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计划。只有这样,所培养出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 刘均星. 建筑景观动画实训[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胡其枫,高近春. 电脑建筑动画探析[J]. 青年文学家,2012(9).
[3] 姚彬.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方法探讨[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6).